佛弟子文库

夫妻间该如何相处

昌明法师  2015/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夫妻间该如何相处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绝对不是女子的牛马。家庭的组织,是双方分工合作的,各有长处,互敬互补,方能和谐持久。

一对夫妇,由恋爱而结婚,在恋爱时期,倘使互相不用真诚坦白的态度,专以隐己之恶、扬己之善的技巧来博取对方的欢心,这样的恋爱假使成熟,就要结成不良的后果。往往到了结婚以后,以为双方的名分已经确定,夫妇关系已有保障了;于是彼此过去抑制自己,博取对方欢心的观念就改变了。一切行为就处处随便,以为夫妇间不需要尊敬、客气,反以为尊敬、客气是虚伪的假面具。而不知夫妇间最需要的是尊敬、客气。倘不体谅对方的关心,反怪他麻烦,不赞美对方的谦逊,而说她卑下;再不客气的还企图屈抑对方,以迁就自己。

逐渐的,彼此把所有的劣点暴露出来了,日久生厌,只觉得对方的可憎了。诚如佛在《无量寿经》里说:“自妻厌憎”,和《玉耶女经》里说:“见夫不欢”。彼此厌憎不欢,感情转趋破裂,甚至造成不幸的悲剧。怎样才能够保障夫妇终身亲爱的幸福呢?那就遵从佛陀的教导,有二点要加以修养:一言色相和,二忍受。

化解家庭矛盾有技巧

居家过日子,没有勺不碰著碗的。出现家庭矛盾后,如果不考虑言行、场合,甚至采取一些简单、粗暴、过激的行为,不仅不利于矛盾的化解,反而会伤害夫妻感情、激化矛盾。因此,化解家庭矛盾也应讲究技巧和艺术性。

一是避。解决家庭矛盾,不能伤害感情和对方的自尊心,既要避免动拳脚,又要力避使用“离婚”等极易伤害感情的言词,同时还应注意场合,尽量避开他人。

二是缓。由于夫妻双方都在气头上,假如这时急于解决,难免会有一场屋檐下的“战争”,这样会造成极大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先忍一忍、缓一缓,将矛盾或问题暂时放置起来,等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或机会解决。

三是选。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更有利于矛盾的解决,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如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双方处于轻松的心境,容易做到宽容、让步、理解和沟通。

四是绕。绕开正题,借助对方那些乐于谈论的话题,适度加以引申、旁敲侧击,启发诱导,而委婉地道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图。

五是笑。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行为,消除对方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抵触情绪,使之破涕为笑,在笑声中融洽气氛,营造宽松的心境,使矛盾自然而然地得到淡化、和解。

言色相和

佛说:“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夫妇间精神生活的要素。双方的言语能够和软,面色常带笑容,那感情还会违戾么?“体谅”,在夫妇间是很重要的。倘不肯体谅,互相指责,那言色就不能够相和了。指责是破裂感情的礁石。天台人有句谚语:“耳朵要好话听”。指责会引起对方的恶感,以为你在轻视他,讥笑他。于是来一个反唇相讥,或者恼羞成怒。彼此都发火了,这岂不是自讨苦吃吗?对方倘有错误,要纠正他时,切忌率直;要婉转地用商量的口吻,贡献意见。

对方倘有长处,要给与真诚的欣赏和称赞,而且要常常称赞。《华严经》里说:“常作润泽语,柔软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不可作“蛊犷语,苦他语,令他嗔恨语,如火烧心语,能坏自身他身语”。我们出言吐词,要时时自己省察,不要伤害对方。

“修行”是修改错误的观念、言语、行为。我们若是决定“修行”,就得先从言语上修改起,从“让”字做起,能够做到“言色相和”这一步,夫妇的生活,便会常在和煦春风之中了。

忍受

夫妇有时因生理或心理的变动,性情就难免异状。有时因环境不尽满意,言语举动略改常态,这都是常有的事。设使双方不能遵守佛的“忍诫”,两不相让,而起口舌争强,意气用事,那末感情就要发生裂痕。你使对方气恼,你自己也决定免不了气恼。这是损人不利己的,又何苦去做这种愚蠢的事呢?

忍受是要培养的。当对方火气很旺的时候,我纵有充分的理由,也应该暂时让他,不和他辩论,不得已时,或出外暂避锋头,等到对方的怒气消除以后,才和颜地告诉他,刚才的退让并不是理屈示弱,实在因为要避免家庭失和啊。这是寓刚于柔的御夫和御妻术,持之以恒,对方没有不被感动的。“柔能克刚”的真理,我们是很有机会可以应用一下的。

还有,逢到对方发火骂人的时候,应当记住天亲菩萨的话:“骂者有二种:一实,二虚。若(对方所)说(是真)实者,我应生惭。若(对方所)说(是)虚者,无预我事,犹如响声,亦如风过,无损于我,是故应忍”。所以能够做到“无相违戾”的,不独自己减少气恼,就是对方也能够觉悟,容易受我感化,家庭间就可相安无事了。

夫妻如筷子

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不过,佛教的确赞叹出家的功德,那也并不等于反对在家人结婚,信了佛教的人也不会都该出家。其实,唐宋时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的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中,看到许多关于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宋、元朝以后,佛教渐渐隐遁山林,与人世间渐渐疏远,因而造成一般人认为佛教是仅属于出家人的错误观念。很多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子女亲近道场、亲近法师,就会很担心他们出家。事实上并不尽然!出家不是消极地逃避,仅有极少数人适合出家、出得了家。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

有个比喻很形象,夫妻要像筷子一样的地位平等,长短相适。筷子长短大致相当,彼此相对独立,夫妻亦然。男女地位的平等,是维系美满家庭的根本要素,可是,有的人却自恃自身条件优越,对对方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或暴躁泼悍、任性专横……显然,大男子主义、大女子主义和尊卑、主从、贵贱的夫妻关系,都难有幸福婚姻可言。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互帮互助,目标一致。筷子只有配合默契,才有“收获”。和谐的夫妻感情贵在志同道合,比翼双飞。因此,情感上的体谅,生活里的体谅,挫折前的互慰,事业中的互勉……在夫妻间应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难关共度,携手共进,才会使爱的“横杆”不断升高。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冷热不辞,甘苦与共。筷子不惧高温寒冷,能纳酸甜苦辣。和谐的夫妻关系也该如此。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方圆相间,灵机应变。这是因为筷子上方下圆,而使我们的手法能灵巧自如,变化万千。夫妻相处,同样需要这样的“方圆”艺术;既坚持原则,同时又乐于欣赏和赞美对方,对对方的缺点不苛求;善于相互适应,不试图去“改造”对方。而要改善自己。

夫妻如筷,愿天下夫妻都能如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师徒对情人的看法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

家庭为何不和睦

平时,不少在家学佛的居士向师父诉说烦恼:自己很想精...

大安法师:家人反对学佛怎么办

问: 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大安法...

婆媳相处之道35忌

(1)不要和婆婆争老公。 (2)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

了幻法师:婚姻不幸福,有办法改变吗

问: 婚姻不幸福,有办法改变吗? 了幻法师答: 有 ,...

【推荐】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场

以感恩心还旧债 我们常听人家讲:夫妻是缘,儿女是债,...

佛教的家庭观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

圣严法师: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谈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

学以致用,惭愧忏悔

我们修行,要修什么?最主要的是修对治自我的贪著。不...

「我见」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见就是我们凡夫种种的知见,当然以我见为根本。这...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

【佛教词典】尺

计量物体长短之用具。又为长度单位。古代印度对尺之制...

【佛教词典】三百四十八戒

(术语)比丘尼之戒数也。常举大数。谓之五百戒,...

烧香拜佛不是行善事

记得五年前,我讲法让提问题的时候,有一位居士不停地...

现今流行神通度人,是否符合正法

问: 现在社会上有人流行用神通度人,这种做法符合正...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星云大师:贫僧一生的岁月里一直与病为友

贫僧从小说来应该是一个健康宝宝,但眼耳鼻舌身心六根...

学佛有什么好呢

不少信众和我说起,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少的误解。有的...

受戒没学戒,犯了戒算「真犯戒」吗

问: 在多年前我受过菩萨戒,可戒场对戒条只字不提,从...

外道精进的故事

关于精进修行这一点,连外道都很强调。 有一个修仙道的...

固执的青蛙

两只比邻而居的青蛙,一只住在深水池里,不容易被人瞧...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

慈舟老法师:念佛即是说法

华严经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念一声阿弥陀佛...

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

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