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受诸剧苦

南怀瑾老师  2016/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受诸剧苦

跟着悭贪嫉妒而来的,是“自赞毁他”。在这里的同学每天诵戒,都知道《菩萨戒本》第一条,最严重的就是“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人家。这种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多得很,尤其这方面心理业力重的人更厉害。这几十年我看的很多,尤其在竞选时,现在的竞选都在自赞毁他。拜托拜托!恳请惠赐一票,我怎么怎么好,某人如何如何不好,千万不要投他的票。有些毁人家的话极其高明:

“某某人你认识吗?”“认识啊!”“你看此人学识怎么样?品德怎么样?”

“自赞毁他”技术高明的人,可用一个字形容:“奸”,若有人问他某某人怎么样,他就说:“他啊!不知道!”这种人最坏了,很多人在我面前做这种动作(行为),我心里就知道这种人非常坏,那是一把无形的刀在杀人,也就是孔子所讲的“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谮”即讲人家的坏话,“愬”是心理的埋怨攻击。这种破坏好像是浸水一样,看起来没有关系,无大碍,慢慢浸久了就烂了。历史读多了就知道,奸臣毁磅忠臣都用这个办法,今天搞一点,明天搞一点,累积多了,使皇帝不知不觉对那个忠臣生起厌恶之心,最后非杀了他不可。

自赞毁他的方法很多,再不然在他人背后讲坏话,用尽心机毁人家。你说这是为什么呢?他也不为什么,这样才过瘾啊!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谦虚,看到人那种弯腰弓背,打躬作揖,讲起话来又那样谦恭,这都是自赞,在谦虚中充分表现傲慢。

所以,“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心理、行为,与修行是绝对关联的。止观法门的观心,就是观这些。你以为坐在那里观心,啊!我得一个清静,啊!气脉动了,到了屁股了,啊!到了头顶了,督脉通了,通你的鬼!你悭贪嫉妒的心理牢固得很,动都没动过。

注意啊!“自赞毁他”是两个字单独成立一个心理观念,自赞是一个心理观念,毁他是一个心理观念。“悭贪嫉妒”则是四个不同的心理观念。综合而言,悭贪嫉妒必然会自赞毁他。

佛继续告诉文殊菩萨,一切众生都在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关于这些心理行为,真正要学佛、研究佛法的人,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字,怎么说呢?当我们看到经文,就要确实彻底地检查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状况。譬如我们讲戒,传统佛法的大乘戒律,《瑜伽师地论》菩萨戒第一条就不能“自赞毁他”。自赞毁他是菩萨道中最严重的事,如果拿这四个字与一般心理学一起研究,你看这个社会活着的人,哪一个不是走这条路线?如果不自赞毁他,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为了想出人头地,总想尽办法去伤害别人。假定有人自己站起来,不但没有伤害别人,同时使别人也站起来,这就是菩萨道,学佛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然而一般人做不到,自己站起来都犯了菩萨戒,在自赞,在毁他,都是毁谤他人,自己才成功。

其实,讲到自赞毁他,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人的成就,都是算计了别人,以许多人的失败而成就了自己。假定有人做到了我成功,别人也得利益,那就是佛道、菩萨道。学佛的重点就在这个地方,千万要注意。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

佛说一切众生如果往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路上走,当堕三恶趣中,下地狱,变畜牲,作饿鬼。在三恶道的众生中,尤其是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众生特别多,都是以此为根本而来。鬼道中的悭贪嫉妒更厉害,所以我们经常听到骂人的话:“你这个家伙怎么啦?撞到鬼啦!”那个鬼跟人有什么相干?嘿!他偏要整你一下,为什么?嫉妒啊!没有其他原因,习气上嫉妒。所以他们在三恶道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极大的苦楚。

我们先不说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人死了以后,堕地狱、饿鬼、畜牲道中受苦受罪。我们只要想一想,现实人生在悭贪嫉妒中,当下就已下了地狱,非常烦躁,非常痛苦,怎么想怎么不对,睡也睡不好,总想办法去整人、害人,挑拨是非,搞些明堂,此人的心理就已在鬼道中,畜牲道的样子和性情都出来了。姑且不论身后的果报,人有这种害人的心理,一望而知。现代心理学已和医学结合,人的心理有了重大改变,血液细胞立刻跟着变化。尤其发大脾气的时候,当场抽出他的血液来检验,血液都会变色,具有毒性。所以,修行的人不杀生,不吃荤,任何生物在杀它时都会起嗔心,血液含有毒性,吃多了就中毒。

人的心理如果有各种坏心思,久了以后,生理上神经细胞必定跟着变化,不过他自己并不知道。过去在大陆上看到许多死刑犯,他们的样子的确不同。所以从前作官问案,要先学会看相,犯罪人的样子就是不同。为什么如此呢?心理影响生理,现身就下了三恶道。

“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

在地狱、畜牲、饿鬼道中受报完了,“从彼命终,来生人间。”来到世间还不是做人啊!来这个世界还要经过“牛马驼驴”的过程,而且还是不好的。畜牲道的生命也有好坏之分,在印度作牛,永远不会挨打,也不会被宰来吃,跑到人家家里拉屎拉尿,人家还得马上供起来拜。印度人崇拜牛,把牛当圣牛看,要作牛也要到印度去投胎,果报总是好一点嘛!

所以作牛作马也有幸与不幸,好命的马,一天到晚喝白兰地、高粱酒,吃黄豆,那舒服得很,当然跑起路来也很要命,日行千里,五百里不走,三百里也总要走的;你看做那种拖东西的笨马,真是可怜哪!你们大概很少见,我们都亲眼看到,拖东西的骡瘦骨嶙峋,瘦得和我一样还要拖,我现在也变牛变马了,瘦成那个样子,每天还要拖。我也知道自己下了地狱境界,我给自己的评语“牛马精神”就是这个意思。你以为真要变成畜牲才叫“牛马驼驴”啊!

“牛马驼驴,恒被鞭挞”,永远挨打,为什么挨打呢?果报嘛!因为过去生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心理所得的果报。譬如妇女们的嫉妒,那还得了!历史上皇后嫉妒妃子,什么花样都想得出来,乃至把妃子的手脚剁了,放在酒缸里用酒淹死、醉死,叫醉妃,因为你漂亮嘛!要陪皇帝喝酒,把你醉死。你说那些是什么果报?你说现在不会这样,现在各种不同的花样都有,人的嫉妒心理真是无法形容。

因此,即使地狱罪受完了,还要变成动物被鞭挞,还找不到东西吃。同样是牛是马,同样是动物、生物,如果养在动物园可舒服得很,撞到我们这里来算不定就被宰掉吃了。

“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没有吃的、喝的,也没有好的地方住,又要常常载负重物。佛说由于过去生有自赞毁他、悭贪嫉妒等种种心理,而得到这样的果报。这种因果报应是宗教的迷信吗?你仔细研究看看,当一个人有悭贪嫉妒、整人害人、言语伤人等种种思想行为出来的时候,令对方遭受到比牛马被鞭挞的痛苦还要痛苦数倍,是不是这样?是这样的话,这个回转来的果报是很自然的。

什么是果报呢?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讲的四个字:“天道好还”。“还”也就是回转来,你怎么样付出去就怎么样收回来,不但回来,连本钱加利息一起回来。中国易经的道理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一条平路走久了一定是下坡;也没有永远向前走而不回转的,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因果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宇宙、地球的物理法则。人到了太空就知道这个原理,把一只手表扔出去,它自然浮一圈又回到原位。人在地球上丢手表会落在地上,那是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果报就是回旋、轮回的道理。当你起一种心理,“悭贪嫉妒,自赞毁他”,使人家心里难受,给人家痛苦,你已经开始自尝变牛变马被鞭挞的痛苦果报了。

因果报应是谁作的主?没有人作你的主,都是你自己造的,这叫自作自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妒火杀死亲生子

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间有名的江南八大剑侠之一。 有一...

别把般若妙法转为世间福报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

感谢嫉妒者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

心脏停止10分钟,知名画家死而复活

新加坡水彩画家潘再雄(66岁)因重病入院急救时,病情...

肆意口业,堕畜难言

不诚实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贵,由于你不诚...

福报的陷阱--用攀缘心

我们一般人在造善的时候,内心隐藏了恶法在里面活动,...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不需花钱就可以修的大福德

末学曾看过某大德著的《现代社会修积功德的十件善事》...

参禅如何起疑情看话头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

【推荐】富贵的正因与助缘

施舍财物是富贵的正因,拼命工作只不过是导致富贵的一...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

【佛教词典】阿含时

五时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

【佛教词典】羯磨陀那

(职位)Karmadāna,旧称维那。译曰授事。寺役名。求...

【母爱深似海】一次打猎的经历

有一位老和尚给我讲述了年轻时一次打猎的经历: 一九七...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

【推荐】九十岁老母亲往生纪实

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四日,母亲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卜...

敲碎坚硬的壳

厚朴,落叶乔木,因叶大而浓荫,因花大而美丽,因药用...

杀生业报因果实录

序 「因果报应」是中国社会里所熟悉的观念,每遇善人...

人类一思考,鬼神就知道

鬼神为什么能知道呢?佛门中云:鬼神有五通,即天眼通...

宋代高僧圆照宗本禅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话说北宋的时候,杭州太守想...

【佛学漫画】文殊菩萨的化现故事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