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净界法师  2017/06/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是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中的偈颂。从这个偈颂来看,第八识的转变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不动地——八地。到了八地以后,破坏了“阿赖耶识”的功能,自我意识的功能破坏了。所以,阿赖耶识到了第八地以后,它没有“阿赖耶识”的功能了,所以这个第八识不能在三界得果报了,因为它没有自我意识了。它虽然有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我们知道,业力要自我意识的爱取去激发它。八地菩萨的我执已被我空的智慧破坏了,所以八地菩萨没有生死轮回了。他那个生死的业力就永远进入睡眠状态了,没有人可以激发它,它不可能再变成枝叶花果,这个种子就是枯萎了。这是第一个,到了八地菩萨。

因缘果报完全消失,是到“金刚道后”。金刚道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等觉菩萨最后要成佛,最后一个念头叫作入金刚的道心,然后从金刚道心里修我空观、法空观,把第八识异熟的因果也破坏了。所以,世间上只有一个人是“不落因果”,就是佛陀,圣人都还有因果。

比方说目犍连尊者。诸位知道,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他的死亡有一件公案。执杖外道有一天开会,说:“佛陀一出世以后,把我们信徒的供养都抢走了。这个罪魁祸首是目犍连尊者,因为他神通太厉害了,他跟人家讲说他的前因后果,每个人都相信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把佛陀打败,必须杀死目犍连尊者。”

五百个执杖外道决定以后,就拿了棍棒,来到了目犍连尊者的寮房。早上到的时候,目犍连尊者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他以神通力从门缝里飞到虚空就跑了。执杖外道找不到人就下山,下山以后目犍连尊者又回来了。到中午时执杖外道又来了,目犍连尊者又用神通力跑了。到黄昏的时候又来,目犍连尊者知道他的业报成熟了,他没有必要再逃避了,他就没有走。结果他的色身被打成肉酱,连骨头都被打碎了。当然,目犍连尊者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执杖外道离开以后,他把色身用神通力恢复原状,跟佛陀顶礼以后才入涅槃。这个事情传开来后,当时的阿阇世国王非常生气,就把五百个执杖外道抓来,全部用火烧死。

当然,弟子们很为目犍连尊者悲伤。有人就问佛陀说,目犍连尊者修行这样好,他被执杖外道杀死,这跟他修道的道力不称合。佛陀说,从表相来看,目犍连尊者的死跟他的这种圣人的境界是不称合,但从因果的角度、从第八识“异熟识”的角度是称合的。就是说,从第六意识的角度,目犍连尊者第六、第七识修得很干净,但他第八识还没有干净。也就是说,你看他的第六意识——清净庄严,第七意识——也还不错,至少他的我执没有了,第七意识也相对干净,但是问题是他第八识的“异熟识”没有消灭。

佛陀说,目犍连尊者以前是一个年轻人时,他对父母本来很孝顺。后来长大结婚,娶了一个太太,他就带着太太孝顺年老的父母。结果他去工作时,他老婆跟他父母关系没有处好,就经常抱怨公公婆婆怎么怎么地。那目犍连尊者刚开始当然不相信,但听久了以后也受到影响,就怀恨在心。所以两个人就计谋,利用晚上把他年老的爸爸妈妈送到森林里面,假装强盗用乱棒把父母打死。打死以后,这个年轻人——目犍连尊者的前生,直堕地狱去了。佛陀说,入火烧地狱,经过几劫以后出来,受这种被木杖打死的余报。

所以,“金刚道后异熟空”,就是说即便是圣人,还没有成佛之前都脱不了因果。所以,大修行者还是落因果,只有佛陀一个人不落因果。“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任何的果报对他来说,全部是大般涅槃。即便佛陀的应化身来到人世间,他还有一些余报,比如吃马麦。你看《楞严经》怎么解释马麦——“入此人口,成甘露味”。那个马麦,阿罗汉吃真的是马麦,但是这个马麦跟佛陀的舌头一接触就变成甘露味。佛陀没有因果,佛陀是“金刚道后异熟空”,他的生命完全是万德庄严。所以说第八识的转变,第一个,了分段生死,八地;第二个,因缘果报全部结束,就是成佛,“金刚道后异熟空”。

那么异熟空以后,后面是怎么回事呢?“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时他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无垢的。无垢是指他的破妄,最后的结果是清净的。那么他的生善,他种种的波罗蜜,就变成大圆镜智了,四智菩提,无量的波罗蜜,无量的功德妙用。

你看佛陀有一个公案,你就知道什么叫作大圆镜智了。有一次提婆达多不是要害佛陀吗?他把象灌醉,灌醉以后用鞭子打象,醉象就往佛陀的方向冲过来。阿罗汉看到醉象以后,赶快用神通力飞到虚空去了。佛陀的大圆镜智跟象接触的时候,他自然生起慈心三昧,他的手就举起来,这个手出现五个狮子头。这个象它喝醉了酒,看到狮子就醒过来了,赶快趴在地上不敢动。

那么是什么让佛陀能够产生这样强大的转化力量呢?大圆镜智。阿罗汉遇到因果时,他只能够保护自己,不能够转化外境。因为他因地只修我空观,没有修法空观,他在法不得自在。阿罗汉只能够了生死,但是他不能够说“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不能转变外境,不可以。所以佛陀是内外都自在,“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佛陀一念清净庄严的慈悲心,经常白天晚上观照十方众生,看哪一个众生因缘成熟了,就来度化众生。这是第八识的妙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

前六识的明了功能是怎么产生的呢

先看阿难尊者他执着中间的相貌。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

唯识学的精华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

第八识就像是一个急速的水流,不常又不断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推荐】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缘就是靠六...

天亲菩萨把八识分成三类

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莲池大师法语开示

卍 生死事大。 卍 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 卍 龙树于...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

怎么知道你今生有价值呢

这个人天乘,其实《阿含经》里面不是只有出世间的四谛...

【佛教词典】无对色亦非实有

【无对色亦非实有】 p1085 成唯识论一卷十四页云:余无...

【佛教词典】有财饿鬼

(异类)饿鬼有三种:一无财饿鬼,毕竟不能食者。二小...

惟觉长老:学禅不能学「残」

当人出生以后,不仅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去面对社会...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

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

净土宗大德蕅益大师开示: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我们禅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为禅就...

俱生我执及其伏断方法

分别我执是由现生的串习而来的,这个俱生就是,不是现...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

杀生果报事例

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论是以强、中、弱哪...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