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南怀瑾老师  2019/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人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词,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人为的藉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候,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

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

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离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做了好事需要马上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有些人说,好事我可以丢掉,就是痛苦丢不掉啊!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

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候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开,那是不可能的。

世间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东西。佛教用语中,是这么称呼这个世界的——娑婆世界。娑婆是梵文翻译,是缺陷的意思,即“堪忍”。这个世界因为有缺陷,所以得“堪忍”——能够忍,忍受很多的痛苦,这是给生命辅导的药。

这个世界,如果不忍,你苦不过的。你在这个世界追求完美,但世上百成百、千成千的错误,哪有完美?抓住现实就好了。有钱财、有孩子、有家庭,哪里不完美?完美的人才会说他自己不完美。享受自己的完美,那就是高人。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

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

清福每个人都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清闲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闲在家里,你闲不了啊!自己会掉眼泪,好像被社会上的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没有一个人递一张名片来看我,都没有人发个请帖来,也没有人打个电话问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会享!

学佛的人要先能明了这一点。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

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净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佛说,你要知道,人世间认为的大福报,就是钱多,寿命长,儿女多,儿女好,样样都好,好得没有再好了。可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没有用。所以说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现实世界拼命抓住。

尤其是寿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学仙学道,长生不死。

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光荣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电筒,每个人那个电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辈子发亮是不可能的。

世间的福报是不实在的,福德无实啊!所以佛说,世间的福德再多,不过弹指之间的空花就过去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

见性是恒常不变、恒常随缘,恒常随缘、恒常不变;虽然...

星云大师《真正富有的人》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富有的人,但是富有并不一定是很有...

证严法师:智慧与烦恼

智慧与烦恼就如天平的两端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

【推荐】如何修阴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慧律法师:给每个佛弟子的「三千万」遗产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楞严》救正法。诸...

塞住井水的婆罗门

佛陀在世时同游恒河两岸,传扬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求人天福报,只得来生痴福而已

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 就是福峻这个...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信佛后吃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问: 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答:...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佛教词典】一切法第一彼岸

梵语波罗,华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

【佛教词典】色声何缘成善等性

【色声何缘成善等性】 p0573   瑜伽五十四卷十九页云...

修学净土难相应的原因何在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比如...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

应怎样对治瘟疫和流行病

1、瘟疫和流行病乃共恶业感召 瘟疫和流行病,乃是众生...

遇到逆缘要如何应对

我们刚开始初发心学佛时信心都很大,非常精进。时间久...

在坎坷路上走,才能磨练心志

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就在这里出家,是寺里的众僧把...

【推荐】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推荐】「天知道」的成功

清朝末期,上海闸北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店门...

【推荐】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

不要埋怨业障,资粮就在当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

梁武帝对佛教的贡献

梁武帝(502-549年),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