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净界法师  2019/0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随缘性。我们凡夫失掉了不变,二乘人失掉了随缘。我们简单地讲一下。

凡夫的心是变来变去的,到处乱变。你看我们的心,跟如意的环境接触,产生一个乐受,就有贪爱的想法——我一定要越多越好;我们接触的环境是我们不如意的、不喜欢的,产生苦受,就跟着这个感觉走了——我们产生瞋心,这个东西对我越少越好;我们产生一个不苦不乐的感受,就产生情执,产生愚痴的想法。所以我们的心是变来变去的,一下子起贪、一下子起瞋、一下子起痴。

怎么会这样呢?我们就是被感觉——这个“受”牵动,心随妄转,被它带着走。所以我们凡夫变到最后,连自己是什么相貌都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谁,完全被感觉(感受)、被外境来牵动。所以我们凡夫失掉了不变的理体。

你要在身心世界当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然后在不变当中再从七大而显现出种种的清净法界、种种的庄严。

二乘人失其随缘之用。二乘人是完全不变,完全不动,因此失去了积功累德的机会。所以《楞严经》讲“随缘”,讲得很清楚。

你看《楞严经》它讲空性,发明不变的“体”,讲得很清楚;它讲因缘观、假观,讲得更清楚。讲到因缘法是怎么样?循业发现。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因缘当中,你有你的小因缘——它讲到共业跟别业,我们又有一个大因缘。我们的小因缘,又在大因缘中绕转。

那这怎么办呢?从《楞严经》的观念,主要就是修六个字:明相位,立德业。

首先我们要在因缘当中找到这个相状,这是什么样的因缘,然后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个人很容易犯错,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站错位置。在整个僧团、在整个佛教界,都有自己的定位,因为我们深受过去业力的影响。在佛法修学,不能否定过去的业力。

《楞严经》说你要怎么样?就路还家!要从因缘当中回家。所以你要找到你的定位。第二个更重要,立德业,在你的因缘当中去修学。

整个《楞严经》的观念,就是在发明怎么样地随缘不变,第一个工作先成就自利的功德,然后告诉你怎么样从不变当中来随缘积功累德。整个十卷的经文就讲这两个观念:一个从假入空,一个从空出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

众生轮回的三大根本原因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

野鸭子飞过去了,你的心在哪里

理观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这是根本。 安住一...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

我们现前随事缘而起的种种分别之心即是识心。此识心无...

人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为人道的众...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

开悟不是想出来的

功夫用踏实了,开荒种地,磕着碰着都能开悟。 香严禅师...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在家居士净土早晚课的内容

一、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

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佛教词典】乌俱婆誐

(天名)不动明王使者之名。八大童子之一。圣无动尊一...

【佛教词典】二种两舌报

因前世两舌,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斗构是非,离间和合...

五百彩女闻法记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庄,村里...

圣严法师《生命的主人》

我们若不透过佛法来认识生命,那么,生命的事实,只是...

一个恶念使亲人生不如死

有一次,末学到某医院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间,附近病...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

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活到老

原文: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

欢喜心听佛法和赚大钱,哪一样比较殊胜

佛陀的姨妈为佛陀做了一件金缕衣,佛陀却要姨妈拿这件...

此生就是来了生死的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

把佛号跟四十八愿做连结

问: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 净界法师答: 佛号...

梵天劝请佛陀说法的因缘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国,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善胜...

【推荐】奥秘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

有父子俩是开饭馆,卖打卤面的。打卤面的调料调配得特...

星云大师:修行的真义

现在的人常说要修行,其实只不过是将修行当作懒惰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