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广行法师  2019/0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孔夫子生在春秋时代,这个时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后期,王室衰弱,名家诸侯对周天子大多是阳奉阴违,各自藏有私心,扩展自己的势力,所以春秋是一个动乱的社会。孔夫子生在这个时代,也是感慨万千。

那个时候的诸大夫们,“大夫”是国君、诸侯的助手,相当于现在的总理、部长。他们见多识广,阅人无数,学识、经验丰富,通过看一个人的举止,听一个人的言语“亿而谈其祸福”,“亿”是猜想。

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的大夫看人的言行举止,就会推测他的吉凶祸福,无不应验,这可以从《左传》《国语》《公羊传》《穀梁传》等书中看到。可见,吉凶祸福是有预兆的。

有人可能会问:言行举止是当下外表的行为,吉凶祸福是未来的果报,怎么从外相能推测未来的吉凶祸福呢?下面我们来讲原因:

吉是乐果,凶是苦报。吉凶的前相大都在心中萌发,而表现在身体和语言上。“萌乎心而动乎四体”,起心动念自然表现在外面,就是言行举止瞒不了人。人心里存的善恶念头,所做的善恶业行,瞒不了人,即使能够欺瞒愚人,却瞒不了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们真的是一眼看穿你的肺腑。

人心淳厚,培福培慧,积功累德,将来必有福报。对于福薄的人要有怜悯心,教他改过修善,改造命运。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

这是观察人的两个原则,一个人心地善良,为人厚道诚实,待人诚恳,能够换位思考,体贴关心他人,处处能替别人着想,这个人将来就有福。

相反,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做事损人利己,对于自己没有好处的绝对不做,为人尖酸刻薄,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则此人定为薄福之人,不日就招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也只是他命中的福所显现罢了;即使命中福厚,倘若心行不善,福也会折损消亡。

由此可知,如果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福报一生享不尽,其余福后代子孙也一定都能享受到,这是事实真相。

总的来说,人心的厚薄和未来的祸福,有着直接的关系:存心宽厚,凡事为别人着想,这是大福德的前相;为自己不顾别人,甚至把身心的痛苦带给别人,将来必定有灾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以善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

原来我这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同一件事为何有人升华有人堕落

问: 法师,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因为这件事升华,有...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

香积厨中出高僧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

福从俭中来

昨天,一信徒携其好友来访。见我的用意,除了看望问候...

破妄说灾福

夫佛祖正法,以本性弥陀为体,念佛信愿为宗,自行化他...

妄识心本来就是空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这个妄识心本来就是空的,知...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

科学研究:善念能延长人的寿命

说起因果律,人们都会点头认同,因为物质世界是有规律...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

【佛教词典】畜众物开缘

亦名:开畜众物 子题:沙门衣法、房衣、复贮衣 行事钞...

【佛教词典】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

(经名)一卷,失译。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之旧译也。师子...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

【推荐】会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的想法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约搭公车去赴会,车上乘客拥挤,...

念佛行人一定要有孝心

问: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大安法师答: 孝心是做人...

施多福大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问: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

念咒时信心最重要

从前,有个没读过书的乡下老太婆,天天念「唵嘛呢叭咪...

越修为何觉得自己越差劲越惭愧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越修觉得自...

唯识学的因缘观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