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净界法师  2020/0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分别智,来破除心中对外境的联想,这个时候慢慢的了解到「彼义无者」,这个心外的义相是不可得的,所谓的好坏得失、长短方圆,都是我的联想创造出来的,这个外境的义相是不存在的。

这个时候,「蛇觉」消「灭」,外境的执取消灭,但是「绳觉犹在」,你只要起观照,这个心就是不平等,还是有对立的,所以依他起这种观照的有所得的心、微细的心,这种「绳」子的「觉」还存「在」,因为我们看到绳子,就表示它不是桌子、不是椅子,因为它的本质是麻。

但是麻可以编织成绳子,也可以编织成桌子,也可以编织成椅子,绳子是麻其中的一种作用。如果我们只是在绳当中产生执取,这个时候还是一种微细的法执。所以说这个时候,虽然破了这个绳错误的理解,但是还存在绳子的执取,这个时候应该再进一步破除。怎么破除呢?

若以微细品类分析,此又虚妄,色、声、香、味、触为其相故。此觉为依,绳觉当灭。

我们怎么去面对这个绳子的执取呢?你要进一步观察,用各式各样差别的「品类」来「分析」。说这条绳子是什么品类所成的呢?是「色、香、味、触」,它是由颜色、香气、味道、触觉这四种法所构成,离开这四种法,这条绳子就不存在了。

所以以这四种法当作依止,加以「分析」、观察,这个时候对「绳」子的执取就慢慢消「灭」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正式的看到麻,悟入了圆成实的平等性。这个地方是讲出譬喻,从看到蛇,然后回归到绳子,回归到麻。这以下合法:

如是于彼似文、似义六相意言,伏除非实六相义时,唯识性觉。犹如蛇觉,亦当除遣。

当我们在破除心中的联想,我们开始用双向联想,去对治单向的联想,使令内心平等,这个时候就「伏除」了外境「六」种义「相」的差别,生起了「唯识性觉」。

「唯识性觉」就是说,你那个能观照的心的执取还在。这怎么办呢?你要观察其实能观照的心,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因为你听闻佛法、如理思惟,才有这个观照力。

这个时候你对这个观照力,应该慢慢的让它保持平等,这个时候「犹如蛇觉,亦当除遣」,它也是一个因缘所生法,它的本性也是毕竟空寂的。我们在破除遍计执,是由外而内、由粗而细,刚开始对治外境的执取,然后到最后能观的智慧也要把它舍离。

有一个禅师,他长时间闭关修行,很有心得。有一个同参道友去参访他说:禅师啊,你这几年的修行,意境如何?这个禅师说:我刚开始住茅蓬修行的时候,我的心中丢掉了一头牛。慢慢慢慢我这几年,我心中丢掉一把火,是这样子,这是我的意境。我们刚开始是用那个火把的光明,把这个牛慢慢调伏,这个牛就是向外攀缘的一个外境的执取。

你刚开始能够调伏对外境的执取,是你心中的平等观,你经常用双向否定的思考,把你不平等的单向思考抹平;但是到最后,那个双向思考也要舍离,这火也要舍离。

所以我们学《唯识三十颂》,一个人要入圣位,说是「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就是到最后「智都无所得」,你能观的智,

当初是在破遍计执,这个遍计执被你破坏以后,你能观的智也要把它抹平。所以这个地方讲:「犹如蛇觉,亦当除遣」,这个唯识的信解、这种观照智,也要慢慢的把它「除遣」。最后,我们看总结:

由圆成实自性觉故。

这个地方就开始悟入「圆成实」,悟入到一个平等不二的法界。外道的修学,它的重点在修禅定。但是诸位要知道,一个人要修禅定,他要成就禅定,一定要远离外境的执取,所以前半段的工作--破除外境的执取,佛弟子跟外道是相同的,方便不同而已。

禅定是心中有一个所缘境,然后远离对外境好坏得失的执取,外道是用止的力量来脱落外境的干扰,佛弟子是用观,差别在这里,但是结果都是要先脱离外境。

但是外道成就禅定以后,他脱离了外境的执取,他内心那个禅定的心力、那个执取,能观的那个禅定没有消失掉,所以外道得禅定都产生大我的思想,他有自在力!佛弟子不同的是,他从双向的观照力,破除外境以后,他能观的智也要舍离,才能够入平等法界。

所以这个地方大家要知道,否则会变成一种大我思想。这一段的悟入依他起,是破除能取的心,能观照的智慧也要慢慢的调伏。

《摄大乘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给自己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一个小伙子,初次到工厂做车工,师傅要求他每天车完...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

善用其心——可以扭转人生

相随心转,这个很重要。当这个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

念佛感通清净实相

什么叫清净实相呢?清净就是断除一切烦恼、习气;实相...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

为心情放个假

早上躺在床上,在一种没有被强迫的自然状态中,最容易...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

你心里的按钮在哪里

某位老师说过一个故事:他是一个光头,这在当地是很特...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心一定下来,那个舒服是难以言表的

现在讲讲念佛的感受。今天有居士来找我,她说她在念佛...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

不能只为今生做打算

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

常念「生死无常」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

【佛教词典】永断一切烦恼

【永断一切烦恼】 p0495 瑜伽八十八卷三页云:又有三漏...

【佛教词典】中国佛教美术(Buddhist art in China)

Zhongguo Fojiao meishu   源于古印度而在中国发扬光...

寺院烧香的注意事项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

若有病苦缠身者,当持念药师咒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

微细的「五蕴」作用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圣严法师《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

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

【原文】 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

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

10种易患癌症的人群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但是,经美国科学家...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

知足不是没有追求

01、知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追求之后要知足,而是在追...

若还不修行净土法门,可痛惜哉

我们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闻佛法,好不容易闻...

干任何事,决心和长远心很重要

今天我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到这里参加打七是来种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