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净界法师  2022/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般若。故云:从初得道,乃至泥洹,于其中间,常说般若,则般若亦通前后明矣。

那么有一种三乘的修行者,声闻、缘觉、菩萨修行者,他必须要经历色心等世法,世间法就是凡夫有漏的苦集二谛,出世间法就是出世间的道灭这种清净的功德。世、出世法,杂染法、清净法,一一法会归大乘的空性,所以佛陀必须为说般若,故云:从初得道乃至泥洹,于其中间,常说般若,就引证了般若亦通前通后。

这个般若法门很关键!我们活在妄想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心中累积太多影像。这个影像有两种来源:第一个错误的学习;第二个生命的经验。尤其是生命经验对我们影响太大。

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接触了很多人,遇到很多事。有些事情对你的刺激不大,所以就这样过了,它没有沾到你的心上。但是有些人事,对你产生极度的痛苦,有些人事对你产生极度的快乐,这两个东西问题就严重了,它给你印象深刻,使你挥之不去,这个影像就住在你的内心,那么累积久了以后,它就障碍你心性的开显。

所以几乎所有人把心带回家之前,都要把心中的影像清空,这个很关键!我认为一个人不知道空性,不可能了解心性,因为你心中的妄想,对你的刺激太严重。虽然没办法断除妄想,至少你要能够摆脱妄想,跟妄想脱钩,心性才会浮出来。

所以我们要悟入心性,把心带回家的过程当中,空法的学习是关键!而空性思想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无所得的人生观,这很关键!因为无所得,所以你无所求;因为无所求,所以你无所住;你无所住,你就生其心,它是有逻辑关系的。我们之所以会向外攀缘,你要把根本原因找出来,因为你认为向外攀缘对你有好处,你会得到东西,要不然为什么你要攀缘呢?为什么仁者心动呢?

但是这种错误对我们伤害很大。我们的生命从空性的角度,缘起性空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空性的理解,它从两个角度:从因缘的开合,首先生命是怎么开始的?因为因缘的和合才有的,所以生命是没有开始,你有开始吗?没有!生命本来就无中生有,你从空性而来。你本来就有今生吗?你本来就有这个家庭吗?你本来就有这个身体吗?当然没有!那你为什么有呢?因缘和合,你过去的业成熟了,啪!现出来。

其次,生命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这个生命可以把它带到来生去吗?也不可能。你在哪里出生,你就必须把身体放在这里。你来地球受生,来娑婆世界受生,你所有的东西,就必须要放在娑婆世界,你就一念的心识离开而已,所以最后也没有结果。

人生没有结果,就像做梦。你在做梦时你把它当真,醒过来时,你不可能把第一个梦境带到第二个梦境。

也就是说,人生是没有结果的,这个时候你的心就知道,向外攀缘对你毫无意义,反而因为向外攀缘没有安住心性,障碍你的前进,障碍你的进步,让你跟佛陀的距离拉远了,佛陀想救你都很困难。

所以这个地方说明什么呢?般若的空性,虽然它本身不是一种向内的观照,它只是空掉外境,但是空性是悟入心性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所以般若法门是必修的。透过般若的空性,把心性归零以后,你心中的影像慢慢地清除,你就可以真实地跟佛陀站在同一条线。

《天台教观纲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至诚念佛,则杂念妄想悉渐消灭

原文: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

把妄想的道路切断

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试着心中不要讲话,你发觉你...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别辨心相明去取——圆心之相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

用意识心想出来的,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说到禅这个问题...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妄想跟真如它们两个是同时存...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十念念佛以及回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观像念...

皮草行业的真面目: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

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动物是因为他们所穿的大衣、...

上香是上一支还是上三支

问: 上香上一支?还是上三支?还有红香和黄香,上哪...

万病的根源来自杀生

在人类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同时,放眼望去,人类的物质享...

【佛教词典】出尘

(术语)出离烦恼之尘垢也。四十二章经曰:透得此门,...

【佛教词典】阿湿波

(神名)A?vin,日天与阿湿毗腻间所生之双子名,乘曙光...

谦恭,富贵将至的表现

《了凡四训》中记载,袁了凡先生历次应试时,每见寒士...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谁是高僧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们现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门口,前...

求福报的因与缘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

放生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佛性相同。放生是要我们在生活中以慈悲心去...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呢

问: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三辈九品是真实说还是方...

饭前供养偈

供养偈: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

不净羹

从前,有人种了很多的棉花,如果过时不采的话,就会成...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学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脱之道。学佛的着力点,...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

人之所以烦恼,只因常好为人师

大慧,已得自觉圣趣之菩萨,由于已了达于一切法性本无...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