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净界法师  2023/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这个净法的熏习,它的体性是无漏的,所以它跟阿赖耶识是不同的,它有趋向于法身跟解脱身的功德。如果是大乘,是万德庄严的法身;如果是小乘,是偏空涅槃的解脱身。这种善根的熏习是“如如熏习”,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心中不断的思惟观察,使令我们的善根从下品而转成中品,由中品转成上品,这种出世的善根是次第渐增。

这样增加的结果“如是如是,异熟果识,次第渐减,即转所依。”在我们“异熟果识”当中,出世的善根慢慢的增加,杂染的种子慢慢的减少,就能够产生一个转依,转有漏的阿赖耶识成无漏的清净识、无垢识。就是这个转,在因地是这样的做法。这个是讲熏习次第渐增。

《摄大乘论》的熏习,这个善根,是比较狭隘的针对听闻来说。我们要读《法华经》,法华经的〈方便品〉是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说:诸佛出世的本怀,是要使令一切众生成就佛的知见,在这样一个目标的前提之下,佛陀是广设方便的。所以你读法华经的〈方便品〉,智者大师说:法华经最重要的是〈方便品〉。有人就问说:《法华经》是讲一佛乘,它是要趋向诸法实相,为什么强调〈方便品〉呢?蕅益大师说:因为没有〈方便品〉,就没有真实的功德。

所以佛法的殊胜在〈方便品〉。虽然我们今天的目标是理体三宝,但是没有住持三宝,没有一个人可以从生死凡夫趋向理体三宝,不可以!你超越了住持三宝,你就跳跃不到理体三宝。你看《法华经》的〈方便品〉,它没讲那么高深,一定要听闻。

它说:一个生死凡夫,他做了一些生死的事业,他去赚钱回来以后,诶!经过一个佛堂的前面,他看到佛像很庄严,合掌起欢喜心,种下一个善根。种下一个善根,他来生就能够生长在有三宝住世的地方。有人盖庙,他就出个二百块,又种下一个善根。种下一个善根,他就更有可能跟三宝在一起,来生又生长在有三宝的地方。慢慢慢慢的就做一个五戒的优婆塞、优婆夷,乃至于再慢慢慢慢的出家,最后一念的相应成就圣道。

你说:诶,修行最重要就是那一念的光明现前。那要问你:他刚开始的时候,如果没有佛像让他生起欢喜心,他怎么会有最后的那一念光明出现呢?所以智者大师赞叹〈方便品〉是对的!“如如熏习下、中、上品次第渐增”。比如说:诶,都没有人要出家,没有人愿意穿这个袈裟来扮演僧宝的角色,那你怎么栽培善根呢?众生就没有办法栽培善根!这就是住持三宝。没有人盖佛庙,没有人来承办佛像,那众生也没有办法跟佛结缘。所以他这个善根是慢慢的、点点滴滴的累积,从浅到深慢慢的增加,所以因地的时候是没有跨越的。

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有人说永嘉大师好象是一下子就开悟了。永嘉大师说:“我也曾经累劫修”。你看禅宗的祖师三言二语就开悟了;但是你没看他过去生是怎么修的。就是说他吃三碗饭吃饱了,你看他吃到第三碗,他前面二碗饭已经吃好了。所以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的栽培而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跨越这个次第,不可能!一定是从闻而后思,由思而成就修,“如如熏习下、中、上品”,决定是“次第渐增”的,慢慢的有漏的这个种子渐减,出世的善根渐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

不要把修行修到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

开悟的前提

学人立志于成佛作祖,必以开悟为入门的初步。而开悟亦...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久远前,佛陀居住于舍卫国中的给孤独园,当时附近有一...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呢

问: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三辈九品是真实说还是方...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

觉悟,是对不悟者来说。 众生不觉悟,当然痛苦;觉悟后...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

67条忠言语录

1、一切快乐,没有比祥和更为快乐;一切享受,没有比...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

佛堂必须整洁,才会有功德

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

【佛教词典】家常

(杂语)禅录之语。家中常有之物,家常之茶饭等。...

【佛教词典】不放逸

梵语 apramāda。心所之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星云大师《心无挂碍》

经常听人抱怨说:生活的担子压迫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也...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

「离苦得乐」的新发型

在当医生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以后就去美容院剪头发,...

形式

到钟表店去买表,看了半天感觉所有的表形式都很普通,...

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

老中医详解米饭的功效

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很多人不知道,米饭除了能够充饥...

战「痘」女孩的学佛之路

我最初与佛法结缘是因为我的同学。有一次我跟着她一起...

【推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个地方讲到多欲为苦,就是讲我们对欲望越执着,就会...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说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宝...

星云大师《随缘不变是最好的性格》

《大乘起信论》是我最喜爱的佛教经论之一,我曾经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