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生到了十方佛国

净界法师  2024/09/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生到了十方佛国

我们看第五的闻法欢喜。前面是讲到极乐世界的受用,你的衣食、住宅、正报身心是怎么回事。这一愿是讲圣道,你到极乐世界不是享受快乐而已,你是要增上的。

增上的主要因素,当然是听闻佛法是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看这个地方,极乐世界他在学习佛法的相貌是怎么回事呢?它是随愿闻法。看经文:

丙五、闻法欢喜(随愿闻法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前面对于极乐世界的观察,我们看到了极乐世界是没有三恶道的,而且它的国土、住处,都是七宝所成,经常放出光明,衣食自然、身心安乐,这些都是属于有为的受用。这里正式讲到无为的圣道修学。

极乐世界的人,当他吃饱喝足了以后,他开始做些什么事呢?就是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他心中希望听闻,或者是他心中需要听闻哪些佛法,他的志向、他的希望,他马上能够得到――自然得闻。

很自然的,在整个极乐世界的五尘当中,包括他眼睛所看到的色尘,耳根所听到的音声等等,都能够很自然的听闻到他所相应的法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讲得很清楚,说极乐世界的五尘叫做胜妙五尘。我们娑婆世界的五尘是业感缘起的,是有漏的业力,因为在我们以前造业的时候,心中是有贪爱的心,贪爱当来的果报了。

我们为什么要持戒?因为希望透过持戒,让来生得到尊贵身;我们为什么要布施?因为透过布施,让来生有福报,所以心中是有贪爱的。所以这个贪爱的因地种下以后,我们来生得果报的时候,这个五尘就引生放逸。

诸位看看止观的书就知道,每一个修止观的人,都要息诸缘务,都要都摄六根。你看打佛七,你眼睛不能乱看,你一旦乱看,你的佛号就念不好了;你耳朵不能乱听,乱听的话,你佛号也念不好了。所有的止观都要都摄六根,没有一个例外。

你看禅宗,到了禅堂以后,那个话头一提起来,经行的时候,你眼睛乱看,那个纠察师――啪!打下去,看什么看,哪一个砖块是你的?对啊,哪一个砖块是你的?他的目的就是打掉你的那个攀缘心,都摄六根嘛。

极乐世界你不用都摄六根,很奇怪,极乐世界的修行,它是:你眼睛看看这个花,诶,你看这个花以后,你智慧增上;耳朵听听这些音乐,听一听,诶,道业增上。因为极乐世界的整个佛法,是放在五尘当中,所以极乐世界是不用都摄六根,很奇怪,自然得闻,它是殊胜五尘嘛,殊胜微妙的五尘。

你眼睛看一看以后,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耳朵听闻这个音乐以后呢,也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所以古德说,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等于是进入佛的大般涅所变现的一个国土,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你到佛陀的功德海,你还要都摄六根吗?不可能嘛!对不对?所以极乐世界,他是在一种很自然的情况下修学。

我们娑婆世界修行,是很不自然,强迫自己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强迫就是不自然嘛,我们不能随心所欲。我很想要看这个东西,不能看;我很想要听这个声音,不能听,你肯定要把六根――收摄,要回光返照。

但极乐世界的国土,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当中,让你听闻佛法,让你增长善根。我们娑婆世界当然也可以听闻佛法,但是你听闻佛法的过程当中,是非常不自然,你要勉强自己的。

接下来看具足五通,这个五通牵涉到我们整个果报的妙用。阿弥陀佛当初规划国土是认为说,你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当然有些人他是不喜欢到处跑了,你可能只待在极乐世界,但是有些人喜欢到十方世界去遨游的。

阿弥陀佛也考虑到这一点诸位的需要,所以他提供这个果报体,除了能够身心安乐、道业增上,他给你具足五通,有方便于你能够亲近十方诸佛,这是果报体的功能特别强大。看经文:

丙六、具足五通(神足无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就是假设我成佛之后,国中天跟人,这两种众生,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他能够具足神足通,假设他不能够在短暂时间,一念顷就是很短暂的时间,这个神足通,它的最低的程度超越百千亿亿诸佛国,不取正觉。

这里的五通,它是以神足通做代表了。我们可能要用对比的方式,大家容易了解。

在娑婆世界的神足通,是由禅定生起的,一个阿罗汉,不是普通的阿罗汉,一个大阿罗汉哦,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的大阿罗汉,比方说目犍连,比方说舍利弗尊者,他们的神通,能够飞越到一个佛国(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你看目犍连尊者,有一次在听法的时候,他打一个妄想,他说佛的音声到底可以传到多远,他用神足通飞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还听到佛的音声,结果他飞不回来,后来因为忆念佛陀的功德,他才飞回娑婆世界。

所以一个阿罗汉的神足通,只能够飞越一个佛国,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他提供的果报体表示什么呢?他这果报体可以提供你遨游百千亿亿诸佛国者。

这个神足通,这个五通的意思,在古德解释四十八愿,说为什么阿弥陀佛,要规划这五种神通的果报呢?他说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坚固我们的菩提善根。古德解释说,因为你有神通,有天眼通跟宿命通,可以预先知道众生的苦果,而厌离苦因;预先知道众生的乐果,而欣求乐因。

你从神通当中,你在极乐世界,你看到了某一个人造业,结果当下堕落到三恶道去;你也看到某一个人在布施、持戒的时候,没多久他往生到天界去了。这时候,你对因果的因缘道理,更加的深信不疑。

当然我们对佛陀是有信心,他说的话,我们相信,但是你从实际上的印证,你的信心更加坚定。所以有神通的人,他能够看到众生的善因招感安乐的果报,恶因招感痛苦的果报,能够加强你的菩提心,对你修行的动力是有帮助的。

其次,他能够亲近十方诸佛,积集福慧资粮。有人批评极乐世界是狭隘的思想,说:诶,你到极乐世界,十方诸佛的国土你都不去,你单单往生极乐净土,你这不是自我设限吗?蕅益大师说:你说的不对,你的想法是不对的。

蕅益大师他反驳这些错误的思想,就是用这个神足通,他说你生极乐世界就生十方世界嘛,因为它的果报体,提供你遨游十方世界。表面上我们到极乐世界,好像:哦,只亲近一尊佛陀。

好像:诶,十方佛陀,你应该都全部皈依呀?你要广泛亲近十方诸佛啊,你怎么只有选择阿弥陀佛呢?那是我们一个前方便嘛,我们先到极乐世界去,但是极乐世界的神通力,是可以提供你到百千亿亿诸佛国。

所以蕅益大师说生极乐,就等于生十方世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你表面上生到极乐世界,但是你的果报体,是可以到十方世界参学的,你喜欢到药师佛的地方参学……《佛说阿弥陀经》也说: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到吃饭的时候,还回来吃饭、经行。那你供养十方诸佛,当然十方诸佛跟你说法嘛,他也不会白白受你供养嘛。

所以你到了极乐世界,你的所缘境是开阔的,因为它果报体特别强大,它的五通,我们今天只是举出神足通,那其它的神通力都不得了,那个果报体的那种功能,那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我们娑婆世界也有一点观念,你说我坐飞机,但是坐飞机要坐十几小时了,那神足通那不得了,一念即至。所以具足五通,对于我们增长善根、亲近诸佛、修学法门,提供了很方便的一个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如是持念,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众生念佛大多以生灭心持念,然而六字洪名是从阿弥陀佛...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

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有三种功德

第二个,我们选择极乐世界,我们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那...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佛。这一观念是不...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只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

这是大孝中的大孝

【原文】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

【佛教词典】阿弥陀曼荼罗

(图像)以阿弥陀佛为八叶莲台中央之主体,秘密之曼荼...

【佛教词典】禅定门

又称禅门。(一)禅定之门关。 (二)日本佛教用语。又称禅...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不随妄转」对念佛人很重要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

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护你的

你要依照《地藏经》的意思去修行。有些人念《地藏经》...

不再受到分段生死的干扰

诸位如果你今天是选择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其实你要面...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

为道当行坦途

绵亘数里的高山峻谷间罕有人烟,除了入山采宝的商人外...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

人以爱欲交错,故心不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