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死尽偷心,方能出尘

宏海法师  2024/09/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死尽偷心,方能出尘

死尽偷心,它真的也是一个境界,是一个技术活,是需要我们用情感去投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打个比方吧。比如说我们从分别念或者从执着上讲,什么叫做死尽偷心呢?必须要断尽见思烦恼,也就是跟三界内所有的状况连一丝一毫的牵挂都没有了,断干净了,跳出苦海。这个时候可以称之为死尽偷心。这是从通途佛法的大背景上来讲,那么就出了尘了,三界就出去了。

从净土上来讲,这一点特别重要,死尽偷心。你比如说从对世间的厌离上面来死尽偷心,这是一重。那我们在学印祖的开示、教言的时候,特别是讲到“有禅有净土”的时候说,什么叫做有净土嘛,就是说不作来生想是根本。死尽偷心,就是舍了我这一辈子所有的好好坏坏、善善恶恶、凡凡圣圣的境界,一心一意就要唯净土是图,绝不再来娑婆世界了,这个叫死尽偷心。就不作一念来生想:下辈子福报很大,可以做护法,乃至做国王来做护法,不可以,不要打这个妄想;下辈子哪怕做转轮圣王来,能够一四天下,一天就走完了,这样地来做护法,生到天界做天王,都不要想,这都属于偷心;下辈子,说你女转男身,童真入道,正信出家,做大法师,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广度无量众生,有一念,都属于偷心。就一定要把来生想给砸死了,彻底跟娑婆就绝缘了,这才叫死尽偷心。从厌离娑婆上来讲。

当然第二点说,从对净土法门的修学上来讲,这个是根本重要的,死尽偷心。祖师爷们也开示过,对于净土法门的修学,死尽偷心就是佛来、祖师来都不认账了。彻悟禅师不是开示过吗?说哪怕释迦牟尼佛再现前了,说净土是我讲的方便法,我现在还有甚深更好的法讲给你。你都是给佛磕头、给佛上香,依然不能改变主意,不能听佛的,只能听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说的,这次示现的不能听了,说我不能违愿,我已经发愿修了净土了,这一生靠净土成就,不能改初衷。哪怕说达摩祖师又在你的瑞相或者定境中现前,梦里边给你说法,说我有高妙禅法,你把净土放下吧,这个成就得更快,依然还要不管不顾地说,不能听。这个叫做死尽偷心了。这是从净土上来讲。

当然,如果说再从总的我们发心学佛的大背景下来讲,什么叫做死尽偷心呢?就是要搞清楚我们学佛为什么?不管佛教的四众弟子,为僧为俗,为什么要皈依?为什么要出家?是为法、为道、为解脱、为成就圆满佛果。如果这个根本目标一挪了,偷心就出来了。所以为什么说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初心一般很足呀,很少有偷心。慢慢就跟蛆虫一样,把我们的初心就这么一点一点给你咬碎了,给你松了,给你软了,给你中间掏空了,最后一下子塌了。就像蛆虫,这么吞噬我们的。所以这个偷心,就是一点一点地趁你不察觉、不知觉、不经意间就偷走了,把我们的初心偷走了,要死尽偷心。所以,现在我们佛弟子,真的是在这方面确实要好好地去厘清、反思,不断地去洗刷我们的心,看看到底有多少偷心。

我们为什么学佛?真的,刚才讲到的死尽偷心已经很高妙了、很纯粹了。现在很多时候,就是说我们为什么学佛?佛门里面常叫说,到此作甚?你说我们皈依的时候,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尽形寿皈依佛法僧,为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为什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为什么?你说这每一条、每一念、每一发心愿力中,你说我们有的已经掺杂了多少偷心了?偷得已经早就面目全非了,忘乎所以了。所以说,真正的一个道人、一个行者,死尽偷心,方能出尘。初心很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

没事要念佛,有事更要念佛

对不信佛的家人、朋友,末学只是劝:没事念念佛吧!反...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如何处理生死问题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就会面临佛在大小乘经典所说...

如何看待通过催眠唤醒前世记忆

问: 近年西方心理学界通过催眠术,唤醒人的潜意识里...

摄受之力与念佛之诚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

【推荐】这个法门是灭罪解脱最好的法门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内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

【佛教词典】别众食戒别请犯相

亦名:别请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若别请人,应令作法...

【佛教词典】灌洗

(行事)洗浴佛像也。寄归传四曰:灌洗圣仪,实为通济...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

怎样面对生病

有人问:怎样面对生病? 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点认...

犹太人的九条哲理

1、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变污浊,一杯污水却不会因...

梵网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1、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

放生的三个程序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放生法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放...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

前六识的明了功能是怎么产生的呢

先看阿难尊者他执着中间的相貌。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

如何花钱花的有意义

在现今社会上,有一些人的生活过得非常奢华,出入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