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折伏现行的烦恼,化解心中千千结

净界法师  2024/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折伏现行的烦恼,化解心中千千结

所谓把佛号念好,折伏现行烦恼。不只是说你在风平浪静时把佛号操作好,佛号必须有一定的调伏力,虽然你没有断烦恼,但起码你能够调伏它,至少你要不随妄转。我们有烦恼,但是不能把烦恼提升为烦恼障。那就惨了,会障碍你的往生,障碍你的佛号!净土宗只能够有烦恼,不能有障。就是可以有烦恼活动,但是不能构成障碍,你要用智慧来开导自己,跟自己沟通,看看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要从事情的本身看到它背后的道理。这时候你才能够心平气和地走过贪瞋痴的干扰,叫作折伏现行烦恼。

当然每个人的烦恼不一样。贪欲重的就加强不净观,瞋心重的多修慈悲观。有些人对世间的事情执着特别重,事情过去了,他心还没过去,肯定你心中执着一个影像,你要想办法把那影像放掉。影像已经过去了,是你自己没过去。

所以,一个人会受伤害,都不是别人伤害你的。别人伤害你,只是暂时的,是你自己伤害你自己。你执着一个影像不断地去思惟它,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些法宝来化解自己的问题,因为它们在临命终都会出现。

所以这句佛号必须要从专注到成片,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按照蕅益大师跟莲池大师的说法,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不乱。不为烦恼所乱——这个是核心的思想。因为烦恼一定会来干扰你,我们没有一个人念佛是一辈子风平浪静的,那烦恼它放得过你吗?不可能!真妄交攻,你迟早要面对它的。

但是烦恼有一个问题,因为它来自一种错觉,你对人事产生错误的判断。你只要把这个错觉扭转过来,从根本上去对治烦恼,不要从枝末上去压它,你也压不住它的,烦恼你越压它,它越反弹。所以佛陀要你从根下手,看到事情的真相,它自己就不活动了,因为所有的烦恼都跟愚痴有关,就是你对人生产生错误的判断。

它的意思就是说,五停心,就是这个佛号操作,必须要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心于佛号坚固安住。你要保证你的佛号能够走出贪瞋痴的干扰。虽然我断不了它,但是我能够不随妄转,这个五停心就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

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你在大乘经典当中,只要看到「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

美丑一念间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间,有人却丑化了社会、丑...

【推荐】八风不动心,宁静无烦恼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

别跟情绪互动,否则人生没完没了

我们遇到事情的刺激,第一念一定有情绪。我告诉你,处...

忏云法师《四念处的观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观,用四念处、五停心析空。把物质分...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

居士们的心都是负担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心的四种安住方式

《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

有没有享受的命?

生命时刻充满无常。我有个朋友,刚刚发布他升职的消息...

去市场买肉,该怎么做才如法

问: 师父慈悲,我这个问题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因为没...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

【佛教词典】尊悟

(杂语)尊贵人之证悟也。赞阿弥陀偈曰:尊悟欢喜地。...

【佛教词典】百尺竿头

(杂语)喻极高也。传灯录招贤大师偈曰:百尺竿头不动...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命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徙们,大家晚安!阿弥陀佛...

以心境来转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在佛法来讲,好的就...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

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

问: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

倓虚法师讲述观​音菩萨显灵的故事

说起感应来,我还亲眼看到几件观音菩萨显灵的事,这里...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 不疑之谓信,苟有疑...

怎样处理是非

常听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是非真的能止于智者吗?其实...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

圣严法师:应以何种态度面对癌症

问: 台湾企业家郭台铭的妻子过世,很多人不免感叹,...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冲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讲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则,可...

道尚难办,何能污情染爱

参禅人,立志孤高,迥绝人世,只身孤诣;以道为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