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么才能摆脱生死业力的恶性循环

净界法师  2024/1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么才能摆脱生死业力的恶性循环

佛陀他是一层一层的摄事入理。其实这个摄事入理不但是佛法有,其实世间的道理也是有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有一天,孔夫子的大弟子颜回跟孔子说:“老师啊,我跟着您学这几年,我对整个待人处事这种技巧已经非常熟练了,我希望能够去外面做一点事情。”

孔夫子说:“你想做什么事呢?”

颜回说:“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我想到卫国去,我要说服卫国的国君不要推行暴政,要行仁政。”

孔夫子说:“你现在这个时候去啊,你不但不能说服卫王,你肯定被他杀掉。”

颜渊说:“那我怎么办呢?我总要做一点事情,我学那么多处理政治的技巧!”

孔夫子说:“你只知道一种皮毛的技巧,你还不知道为政的背后的真实的道。”他说:“你为政之道还没有了解。”

那么这个时候颜回说,那什么是为政之道呢?孔夫子说,非见之以眼而见之以心,非闻之以耳而闻之以心。你在看东西,你不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看;你听声音的时候,听别人讲话,你不要用耳朵听,用心去听。这句话很妙。这什么意思?你用眼睛看,那你看它的相状,那刚好是心随境转。用内心去看,诶,你要懂它的道理,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你要看出它的道理出来。孔夫子说,当你能够学到不要用眼睛看事情、不要用耳朵听声音,用内心去看、用内心去听的时候,你就有资格去处理人事的关系,你就可以知道为政的道理了。这就是为什么叫摄事入理。

我们再讲一个故事,给大家体会体会什么叫摄事入理。有一个喇嘛,他跟他的上师学了好几年。好几年以后,这个喇嘛觉得他学习不错啦,就跟上师告假,自己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讲经说法,盖了一个道场,很多弟子跟他学习。有一天这个上师就带了很多的弟子,说:“我们去看看那个喇嘛,办得不错哦,去看看。”那么这个喇嘛听说他的上师要带他很多师兄弟过来,他就觉得很荣耀:你看,我现在有一个道场,这么多弟子。他就把他所有的皈依弟子找来说:“明天我上师要来,大家把这个环境整理干净,给上师一个好印象。”那么大家就整理了。

到了黄昏整理得非常干净的时候,这个喇嘛就在外面散步,看到这个环境整理很干净,大殿里里外外非常整齐。但是这个喇嘛毕竟用功过,他知道一切法那个真实之道。他在六根当中可能会一时糊涂,但是他回光返照:哎呀,我刚刚为什么这样做?其实我是攀缘心——我希望我师兄弟对我的赞美,我希望我师父对我的肯定!整个过程依止攀缘心,所造的业是生死业。这个时候他感到非常惭愧,随手拿一个泥巴,到了大殿前面那个楼梯,就在楼梯里面这样撒下去,撒下去以后就进去了。

第二天,他的上师带着所有师兄弟过来。隆重的接驾,接完以后到大殿开示。他上师说:“今天这个环境整理很干净,但最庄严的就是大殿楼梯前面那个泥土最庄严。”这为什么呢?因为他师父看得出来,他在对治他的攀缘心。当然,我们不是鼓励大家拿东西去丢,而是说我们今天看到事情的本身,要看到它背后的道。诶,这个人开始反省了。这就是为什么不要用眼睛去看,用内心去看;不要用耳朵去听,用心去听。

你看佛陀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们习惯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你那个生死的业,你就拔不开嘛。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很强大的习惯性的攀缘,烦恼产生业力,业力产生果报,果报又牵动我们的烦恼,所以你现在要拔开,你一定要怎么样?会事入理!你要看到事情的即空即假即中,特别是那个“空性”找出来。否则你永远跳不出这个恶性循环。所以,你看我们的经文,佛陀遇到事情都是问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把它背后的道找出来,不要被这个事情所迷惑。这个就是在告诉你观照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

七情三想的众生,会投生到哪里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

这个生死的怨贼你认识到吗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来,自然相应,求是苦追求...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推荐】花钱还需要有智慧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却反...

【推荐】楞严咒的六大妙用

一、除障 至心持楞严咒不用再去执着所谓的冤亲债主了,...

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

或问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处...

修庙不是和尚的事儿

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提倡参念佛是谁,为什么呢?念...

【佛教词典】杨岐

(人名)宋袁州杨岐山方会,与黄龙山慧南皆为临济六世...

【佛教词典】成实偏空观

(术语)我法二执虽空,然偏于空之一边,不知空即不空...

福报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较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跟福报大的人一起出...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昔日,佛在阿耨达池,对五百位阿罗汉说道:你们各自述...

梦参老和尚《学三皈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

念佛人不要反被聪明所误

公据何人问大苏,大苏就是指苏东坡苏轼,唐宋八大家之...

现世因果报应故事十则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不吃小亏终吃大亏 夏家嫂子买东西从...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

何谓「中阴身」

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

三种念佛方法可对治妄想

这里有几种念佛方法,都可以对治乱想,防止思业。我今...

忏悔的心力要强过你造业的势力

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这个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