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培养出离心

妙境法师  2024/1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培养出离心

出离心的栽培的确是应该经过一个时期的栽培,我们才会有出离心。怎么样栽培呢?应该观察人生是苦,应该从这里开始栽培。“苦”,就是我们不欢喜的事情非要感受不可,虽然你不欢喜,但是你不可以脱离这件事,那么这就是苦。苦这件事应该是很容易认识的,但是因为我们有欲的关系,就移转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对于苦这件事的注意不够,我们的思想就注意我们所欲的事情,所以对于苦的感觉虽然是很明显,但是就好像迟钝了一点。

最明显的,就是思惟我们人一定会“老”,这件事你欢喜吗?我们也很明显的会有“病”痛,这也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看医生可能是看好了,但是也可能没看好;就算是看好了,过一个时期又有病了。你能够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若这样思惟,你这个出离心就可能会建立起来。其次,还有一个“死”亡这件事。死亡这件事也并不是陌生的事情,殡仪馆天天有人死亡,我们也是常常看见这件事,但是你视而不见,你注意其他的事情。那么这是一个苦。

其次,“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而这些事情,我们就拿这个“爱别离苦”来说,彼此相爱是自己所欢喜的,为什么要有别离呢?就是有事情要别离,那么心情就感觉到苦。“怨憎会”,这个人是我恨的人,我愿意远离他,但是非要在一起不可,这是苦。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不能符合你自己的愿望,不能满足你的愿望,你怎么样求也不行。

我们看历史上,唐太宗他欢喜他的小儿子,愿意和小儿子在一起,但是不可以,非要离开不可,即是爱别离苦。离开了以后,常和他小儿子通信,要和他小儿子谈谈话。他希望在一起住,但是办不到,他也有求不得苦。我看不只这一样,还有很多的求不得苦。唐太宗他的能力是很强,他把他哥哥杀死了,他有个弟弟也杀死了,他心情快乐吗?心情也是不快乐。

我们说汉高祖,汉高祖他本来的意思,要叫他的儿子赵王如意继承他皇帝的位子,但是办不到。他知道他死掉了以后,戚夫人危险、是不安全的,但是办不到,不能保护戚夫人的安全。所以他临死之前,汉高祖常常是流泪的。所以我们平常人,哎呀,我是平常人,很多求不得的事情;其实不止我们,就是最高的皇帝、有大权威的人,一样有很多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说这件事如意了,如意了它会变化的。所以佛法里面讲无常,无常就是变化,就是把你如意的事情变成不如意。

所以你若常常地思惟这些苦,你出离心就会建立起来;要解脱这些苦恼,就叫做出离。当然这些事情,你若常能够学习佛法,你就会从这些苦恼的境界里面建立出离心。我们只是不如意的事情要解脱,解脱以后就是得圣道,是个大自在、大安乐的世界。很明显的一件事,我们现在的生命体有老病死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若在佛法里面努力地修学,将来会成就一个不老、也不病、也不死的一个大安乐、大自在的生命,你不欢喜吗?

社会上不明白佛法的人、没有学习佛法的人,武断地说佛教是迷信、说佛教是消极的,这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因为他没有学习佛法,不知道这件事。我们学习了佛法的人,应该对于圣道的解脱有强烈的意愿才是对的!因为佛法告诉我们了(我们昨天、前天也提到),天上的人的生命体比我们好得多。一个很明显的事情,天上的人他不需要厕所,就这件事就是比我们人间好得多了。天上的人不老、也不病,你看,这就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很不幸,他们有死亡的问题。所以若是修学圣道,死亡的问题也解决了,就是没有老病死,是无量寿的,不是有时间、到时候又死了,是大自在的境界,随你自己的意愿的。

当然,我们现在的思想上有问题的,我们希望的事情未必是对我们有利益,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但是若修学圣道、得了大智慧的时候,和我们现在可是不同了,他不会做一些对自己有伤害的事情,所以他能够随心所欲,完全是理想的;不像我们糊涂,做一些对自己有伤害的事情,自己还不知道。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的经论的时候,一方面观察世间上的苦,一方面观察出世间的理想的生命,我们的出离心就建立起来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身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

慧律法师《降低欲望和标准》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

达到什么境界才可以食肉饮酒行淫偷盗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 。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

修行禅定,保持呼吸的畅通是关键

我每次讲呼吸的时候都讲到,呼吸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解脱者的风骨

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毕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码他...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随遇而安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凡事都要随缘,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再接下来第三科是有缘暂宿等法。有因缘,像我们来到寺...

傲慢,是对命运最大的挫折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善良,也没有做坏事,但命运总是...

【佛教词典】波吒厘弗多罗

(地名)即波吒厘子也。...

【佛教词典】九带禅

(杂语)浮山远录曰:公编禅家为九带集。故山谷赠清隐...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

为什么我们发不起随喜赞叹的心

今天我们要从这个赞叹讲起。诸位知道,大家都是同修,...

曾国藩是如何成就的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

观音菩萨随类现身满彼所愿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

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

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涅槃经》云:佛言:有二白法,能...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佛舍利的缘起(上)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

宏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

活在当下

从前,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老僧才学广博,声...

【佛教图片】六祖惠能大师画传

1、惠能大师(公元638年—公元713年),中国禅宗六祖,...

【推荐】佛门里不要倡导经忏佛事

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佛教事业迅速恢复,蓬勃...

自私的回向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