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弘一大师  2011/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 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 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 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 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 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弘一大师文章列表

学以致用,惭愧忏悔

我们修行,要修什么?最主要的是修对治自我的贪著。不...

铁窗下的忏悔

再度入狱,虽近不惑之年,却开始对自己生命产生疑问:...

忏悔有这三种方法

忏悔有几种方法,有取相忏,有作法忏,有实相忏。这里...

慈悲三昧水忏的来源

《慈悲三昧水忏》共上中下三卷,今收于《大正新修大藏...

【推荐】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

宰相之子的故事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有缘,大家吉祥。今天...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我们不爱过去未来,只爱现在

我们出生以后,心中就有一个知见,坚定的想法。什么想...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什么样的布施能成就广大功德

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 前面是...

高僧掠影--忏云法师

忏云法师(19152009)在台湾佛教界享有盛誉。法师法名成...

【佛教词典】宝瓶印

(印相)宝瓶形之印契也。初成合掌,屈左右头指,使至...

【佛教词典】鹅王别乳

置水与乳于同一容器,鹅王唯饮乳汁,而留下水。水,表...

舍利弗的坚心

一日,佛陀打坐后起而经行,罗睺罗即跟随在佛陀身旁。...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

天台三止三观

止观定义 止者梵语奢摩他,观者梵语毗钵舍那。此奢摩他...

全真起妄,全妄即真

这里,传灯大师施设了一个问答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现...

全真在妄,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

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

末世众生仗自力断惑证真,甚难甚难

原文: 接手书,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门所以,及与...

圣严法师《自我的肯定、成长、消融》

我在法鼓山的禅修营中,经常强调自我肯定、自我成长,...

暴毙身亡无善知识帮助,如何能顺利往生

问: 如果自己暴毙身亡或恶报现前,且无任何善知识帮...

古人是如何精进勤学苦读的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见。《...

动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愿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问: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慧律法师答: 因为要解脱...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