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谦虚十要

2011/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必形诸外。前人有云:‘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此四观诀,甚为准绳。

观人如此,别人观己又如何?兹将佛经要旨之精华《谦虚十要》,作为学佛修持之无上法门。

(一) 要有虚怀的心境:所谓虚怀,即无所着之谓,心无宿物之谓。喜乐悲愁不着于心,恩怨仇恨不藏于心。如此心广体胖,自然健康。

(二) 要有委婉的言词:欲使对方领略你之说话,必需委婉言之,始不会令人反感。尤其是规谏别人,更要说得温柔体贴,方能打动别人之心。

(三) 要有欢悦的容貌:容貌不欢悦,对方一望便生厌。最低限度,令人有难以亲近之感。如此,情感由何而生?

(四) 要有礼貌的态度:礼貌好,人家知你是斯文中人,当然尊重你。如此,你便占了不少便宜。

(五) 要省察自己的过失:不能自省过失,则有过不知改,定必愈走愈邪。有过即改,自然上进。

(六) 要效法别人之所长:人必有所短,亦必有所长。取他人之长,去自己之短。当然上人也。

(七) 要隐恶扬善:你称赞人一句,有鼓励人之感。不扬人之恶,可以使对方有反省之心。

(八) 要朴实大方:朴实就是不奢侈的美丽,美丽必要大方。装束,谈吐,行动,风度,都要大方,才得人欢迎。反之,令人作三日呕,何苦来!

(九) 要慷慨和乐:应用不吝,便是慷慨。无论钱财,学识,劳力,应要助人的,都要慷慨。能够慷慨,必得人和,人和既得,当然快乐。

(十) 要忍耐宽恕: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辞,才能有成。若遇事动气,理智易失,嗔心一起,便会妄动。伤身害事,莫此为甚。

至于宽恕二字,是发自同情心。人谁无过,推己及人,得饶人处且饶人,被饶者当然心感铭谢。而自己又心无挂碍,心安理得,何乐不为。

十要说完,仍有未尽,应另加一要:

要自承罪过:虽然事情非完全出于自己之错,但如果自己肯引疚承当,对方自有感激不尽之念。自然得人喜悦,得人敬重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星云大师《化缘化心,不一定化钱》

许多人说:我必定很会化缘,所以才能创建这么多的佛教...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

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再去照顾...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

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不被他转走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

达到什么境界才可以食肉饮酒行淫偷盗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

佛说扫地的五种功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为何恶习未改?只因心未勇猛

一、三岁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据说,晚年的白...

【推荐】最尊贵的客人是父母

正上班时,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客人,问我能不能回...

您老人家开悟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虚老开悟时参的是什么话头呢?是融镜老和尚教他的拖死...

人人都能亲身感受的八苦

一、生苦。 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

【佛教词典】八戒食前作意食竟受亦得

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俱舍论云,若先作意于斋日受...

【佛教词典】隔靴抓痒

禅林用语。又作隔靴搔痒、隔靴爬痒。即隔着靴而抓足之...

圣严法师《心无挂碍》

菩萨因为已到无所求无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罗蜜...

别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

若我们自称佛子,听了佛法,却不守戒,你学佛,但却把...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

先修空观来破执着

在《楞严经》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观。你遇到任何...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语译

我是修学净土宗的初学者。净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

2020如瑞法师新春寄语

各位网友,大家新春吉祥! 猪年即将过去,鼠年就要来临...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迷惑凡夫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

静蔼法师示身不净往生西方

静蔼。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

念死无常应该如何修

印祖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一个死字,告诫我们净业行人修...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

蕅益大师:止观十二事箴

法无去来。妄情徒挠。了行非行。大拙至巧。(行) 中立...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这个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