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白云法师: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白云禅师  2011/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

学佛法行者,固然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但是,见闻知理,如果不能融和于现实生活中,历经事务的体验,完成落实的修养,则无异于纸上谈兵,不可能表现出成绩的饶益性。

华严经中强调“理事无碍”,其旨趣即在入达“圆融”之道。古德们也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虽然,丈与尺并非把重点放在比例上,却肯定了修养的重要性;就像是万物需要阳光和雨水,但绝不希望乾旱和水灾。

佛法于众生,讲求饶益功德,事实上,就是实际的价值效益;因此,不可误解佛法的主旨,偏于形而上或形而下,必须认知崇高的值率,并非寄托于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肯定于每一个现前的圆满。

切记,过去的已成过去,未来的不止编制;最要紧的是、务必把握住每一个现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

在家弟子如何过上安乐的生活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 第一...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称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礼拜,不祥。 二、佛前骂人,不祥。 ...

修行的十想观

十种想首先是 无常想, 我们众生有种种的颠倒执著,无...

心不受任何善恶的干扰,这才叫真修

我们修行有三个步骤:第一个一定要先进入寂静的观念,...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

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说我也是愿意灭除烦恼,怎...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超越自我的身心

佛陀说:能统领百万大军的人,没有什么伟大;一个人能...

【佛教词典】归依法即归依自他尽处

亦名:归依法即归依断欲无欲灭谛涅槃 子题:尽处、尽谛...

【佛教词典】缘起论

为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

斋僧获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

蛇头与蛇尾

从前有一条蛇,有一天,蛇头与蛇尾巴吵了起来,抢着要...

有八种原因会导致持咒不灵

1-3、【怀疑心、起恶心、不诚心】,有这三种心,持咒必...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

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

【推荐】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

昌臻法师《地藏经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 今天下午想讲的问题是《地...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

供佛斋僧的缘由及功德

供佛斋僧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也是为了让僧俗二众有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