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般若」对我们人生的妙用

星云大师  2012/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在世间上为人处事,都要讲求效能、功用。正如赚钱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赚钱不但能解决生活许多问题,而且可以造福社会人群;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懂得做人处事,将来可以成功立业。同样的,「般若」对我们有什么妙用呢?「般若」就是智慧,而且妙用很多。

梁启超先生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智慧的学问,而般若则是佛法的双眼,因此菩萨行六度波罗蜜,以般若为首,如《大智度论》云:「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世间法因般若才能成为出世法。

因此,「布施无般若,为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在;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万行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

今就「般若」对我们人生的妙用,提出四点看法:

第一、可以正信真理

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但是信错了就很危险。

般若能让我们正信真理,认识真理的条件,因而选择正确的信仰。例如:

一、正信有历史考据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历史上记载,有生养他的父母、国家,以及他的修行经过,在时、地、物上都可以考据的,他是真实的佛陀。

二、正信有般若智慧的:佛陀有能力帮助众生度一切苦厄。佛陀曾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之不行,非导过也。」是真正有能力可以为众生消灾免难的。

三、正信有慈悲道德的:佛陀不仅有能力,真实存在,他所宣说的教法、所领导的僧团,都是智慧、慈悲、道德,善行美名,普传十方。

有般若就能明白真理的「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因果性、缘起性、永恒性」。比方说,佛教讲「有生有死」、「有业有报」,这是亘古亘今不变的真理。

四、正信有净化人心的:有很多外道,常以主宰人间祸福,降灾招殃来控制信徒,而正信的佛教则主张「命运」是操在自己手中。

有般若就能懂得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印证真理。

第二、可以体证般若

古人说:「若人识得般若性,春花秋月大地春。」又说:「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宇宙世间森罗万象都是从我们自性的般若里面所显现的。

究竟什么是般若?什么不是般若?只要能令众生开悟,一切都是般若,譬如佛陀教周利槃陀伽拂尘扫垢,周利槃陀伽因而开悟,则扫地作务皆是般若;不能令众生觉悟,则一切都不是般若,例如:讲者谆谆,听者藐藐,则般若又有何用?

有一个老婆婆,每天一大早都到寺院拜佛,有一次礼完佛,经过寺院的丹墀时,不小心踩到一团东西,吱的一声,象是青蛙的叫声,心想:「我是来拜佛求功德的,怎么不小心杀生了!」回家以后,一直懊恼忏悔。于是回到寺院,请法师为青蛙诵经超度。法师一听,就带著老婆婆到丹墀一看,原来不是青蛙,而是一条被踩烂的茄子,一时之间,老太婆心中的阴影、罪业、不安都消失了。

般若的功用就是要我们去认清事情的真相,不要为假相迷惑而患得患失!

第三、可以明白价值

般若有什么用?有般若就可以明白人生的价值。般若的价值非语言文字可以道尽,诗云:「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同样的衣食住行,有了般若,价值就不一样。比方说,穿衣,不一定要绫罗绸缎,淡雅朴素的粗布衣单,更能展现非凡的气质;饮食,不一定要山珍海味、满汉全席,清淡的白水菜根,青蔬黄果,细细咀嚼,更甚于珍馐美味;居住,非得洋房别墅,在国民公寓里,更能增加联谊,体会人我关系处,一花一叶一如来。

现代人出门,往来交通,大多以汽车代步,反而使身体机能退化,有了般若就不一样,安步以当车,不但能减少环境污染,更能多留一份闲情给自己。

现实的人生,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忙碌,但到头来却又不知为何辛苦为何忙。有了般若,忙,有忙的意义;奉献,有奉献的价值,人生就不一样了。

因此,般若的价值妙用,在于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净化我们的思想,提升我们人生的境界。

举喻而言:般若如「桥梁」、「舟船」,能运载一切众生到达彼岸;般若如「锋刃」,能斩断一切烦恼业识;般若如「光」,得以照破众生累劫以来的无明陋习;般若如「眼目」,是一切功德善法的根源;般若如「慈母」,诸佛菩萨、二乘行人、人间行者,莫不由般若而证悟真理,故又称为「三世诸佛之母」。

第四、可以生活自在

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所证悟的就是般若;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就是相应的般若;禅宗五祖弘忍为惠能说法,当下明心见性,亦是般若;提婆求见龙树菩萨,投针于满钵水,所契入的亦是般若。

何以般若能有这样的妙用呢?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象」。在般若大智慧里面,时空统一了,差别对待销融了,人我距离消失了,世间的学问知识转换为出世间的真理,执著的情感升华为对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意不为苦乐所动,止恶向善的力量也增强了。

因此,人生有般若,就能生活自在,纵使遭遇再多的灾难、难堪,都能在一念间逢乐不喜,遇苦不忧。善用般若思想,哭婆变笑婆,一个转念,苦难的人生就会成为般若的人生。用般若待人,你大我小,你有我无,没有计较的必要。用般若生活,能有能无,能大能小,能前能后,能多能少。用般若做事,插花,花姿意境不一样;煮菜,菜香的味道不一样;说话,谈吐的风格不一样。有了般若,心境一转,海阔天空,人生何其快乐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曾国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

圣严法师《无我无相,功德无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前面已经做了一些说明,进一步谈...

人生的境界,有四个观点

现在这个社会,寿终正寝也办不到了;当然,最好是无疾...

胆欲大而心欲小

【原文】 古人有言:胆欲大而心欲小。胆大者,谓其有担...

不要把歉疚理想带到棺材去

每一个人在世间经历数十年的寒暑岁月会有病老死亡的一...

如何平衡生存与金钱的关系呢

问: 师父,都说追求金钱就是欲望,但世间的生存我们...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星云大师《如何欢度老年生活》

会长、各位组长、各位先生: 这次承蒙詹会长纯鉴先生...

星云大师《愿心的升华》

心灵境界的不断提升,使我的生活领域更加海阔天空!仅...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缘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二千五百余年前,释迦牟尼...

星云大师《维护正义的勇气》

舆论的力量与公权力的伸张是建设社会、安定社会的一股...

【佛教词典】漏尽智证通

(术语)六通之一。经论多略称漏尽智通或漏尽通。俱舍...

【佛教词典】说法妙

天台宗所立迹门十妙之一。指如来演说十二部法、小部法...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讲记

在讲这封信之前,首先要讲讲唐朝古灵神赞禅师度他师父...

佛说六年苦行的宿缘

一日,佛与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这五百位...

【佛学漫画】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的官邸与金山寺仅一江之隔,而佛印禅师在这金山...

不可以用丝织的棉被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

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障碍是我们自己...

你是属于刚强傲慢型,还是调柔寂静型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

既不执着又能精进,这个矛盾怎么处理

问: 师父,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的佛教行门就是修持的方...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

人生的试金石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

吃腊八粥选料有讲究

1月5号是腊月初八,不少人还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习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