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魔与佛不能相提并论

宣化上人  2011/08/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要抓紧根本立场,时刻提起正念。一旦生出贪心,或贪快、贪神通、贪速效、贪灵感,魔便乘虚而入。有些人很聪明,但为什么有时也会魔里魔气?就是因为他对根本原则没有认识清楚;如果把根本弄清楚,魔的咒也不灵了。我们不用念咒,只要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魔是没法子钻进来的。我多年学佛的结论:最大的受用,就是这六大宗旨。

佛法并不是高谈阔论,谈玄说妙;更不是妄言祸福,占卜吉凶等流。世界上能未卜先知的人不知多少,这是跑江湖的技俩,好讲神通,妖言惑众,都是在卖膏药。这些人的确能知过去未来,譬如他对你说:「我知道明天会有什么人来见你,说话又如何如何…。」或者说:「你从前做过些什么事情,我都一清二楚…。」但是他们都有漏洞,或者不断淫欲,或者好财,或者骗色,这是魔的境界。如果有斗争心、贪心、求名求利,专搞个人宣传或个人崇拜,而且又自私自利,不讲真话,当知这人是魔的境界。

所以当莲池大师参访遍融、笑岩二老时,二老都告诫他:「出家办道是为了生死大事,不可以为名利所累!」当时在场也有其它参学的人,他们对这些启示毫不在乎,唯独莲池大师却深得受用,大有启发。所以他离开京师,行至东昌,便豁然开悟,而说出以上的偈颂。其实这四句偈是次要,最重要的一句,就是不要搞名搞利,才是整个公案的主要关键。

不要以为莲池大师在东昌才忽然开悟,他由一开始便已一步一步地迈向开悟之路。到了遍融、笑岩二老之前,被他们来一个当头棒喝,便豁然大悟。出家后不耽着名利,这是最有效的咒,能战胜一切魔军。

且看他的偈文说:「二十年前事可疑」,这件生死大事,使莲池大师困惑很久。因为尚未明白,所以要出外参访,求善知识解决疑团。

「三千里外遇何奇」,行迹遍及三千里,等后来到了东昌,顿然开悟,这是多么奇妙,顿然把执着粉碎了!

「焚香掷戟浑如梦」,焚香供佛是好事;与魔军掷戟作战,这是坏事。掷戟,也可以说是放下武器,就是不再斗争。这一切都像做梦呢!为什么像做梦,因为还未彻底明白。

「魔佛空争是与非」,现在他明白了,从前总在虚妄是非上用功夫,都是枉费心机!莲池大师并没有说「佛魔一如」,魔是魔,佛是佛,两者互不相涉,有什么是非可争呢?以前辩论是非,都是虚妄不实,你想把魔降伏,一定要有点真功夫,这不是单凭口头禅能做到的。

再说一层,无魔不显佛,无佛不显魔,魔佛也是相对法,并不是佛开悟后,就「魔佛一如」,佛开悟后,魔佛宛然,但佛没有敌对的思想。佛既然等视一切众生,而魔也是众生之一,所以佛对魔也一视同仁。但魔对佛是否一律平等呢?绝对不是的!魔什么时候都想把佛推倒的。

莲池大师在二十年后,始明白不争的道理,觉悟以往在外表上「空争是与非」,没有回光返照,没有把自性收拾干净,人一争便生烦恼。我说的道理很简单,希望诸位细玩其味。因为在原则上不能犯错误,大家都很年轻,不可以随便说「魔佛一如」。或者大彻大悟的人能这样说,因为他体会的境界不同,我们还是小孩子,不能假借古人的道理,牵强误解。譬如小孩不懂开车,你让他开车,很容易会撞车,以致死亡。一般人如果听到「魔佛一如」,他会想:「那我拜佛做什么呢?我做魔业,不就是佛业吗?」原则上的分别,要弄得清清楚楚,不能混淆视听,鱼目混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

你不是来哭的,你是来念佛的

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彼善男子,当于此中得大...

如何避免起贪心见佛而著魔

问: 弟子学佛时间不长,业重福轻,障深慧浅,生怕起贪...

破魔四个重点

破魔四个重点: 一、多闻法、研求、深入知解魔所行事以...

内魔不生,外魔不起

智者大师上天台山时,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

诸根寂静的难陀

难陀尊者在舍卫城象华园中,静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

至诚恳切的心,启动了咒语的力量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宣化上人:以利益世人为己任

你们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想做大官,赚大钱。那是为...

宣化上人:自性自度

徒弟迷的时候,应该师父度徒弟。迷的时候,就是没有开...

一切众生若干种音,菩萨悉知悉见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

若想真修行,就不要打妄想

老子说: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我们要学愚...

【佛教词典】六现观得九遍知

【六现观得九遍知】 p0310 瑜伽七十一卷五页云:问:六...

【佛教词典】觉心

(术语)本觉之妙心。一心之灵性,本来离迷妄,故云觉...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

家人也是我们的福田

每次去寺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写着种福...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善导大师: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

明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

许止净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许止净(1876 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

宋仁宗皇帝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