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

印光大师  2016/05/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

来书备悉。须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从前理学家以弃伦理、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而辟之,谓其无父无君,惑世诬民。即此语而论之,不但不知佛法之精深义理,即佛法之粗迹,彼亦未得而知。

佛法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世间伦理,毫善弗遗。因果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轮回,显天、人、修罗、鬼、畜、地狱六道。果能执此理以导民化俗,不亦大有益于二帝三王周孔之道乎?彼乃嫉之若仇,恨不得全国悉无声迹,乃自矜其智,谓佛为愚,特为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言,以蛊惑愚俗,竟致袭其说者,皆以因果轮回为无稽,于教人正心诚意之根据事实完全废弛,空守正心诚意之语言,以为宏阐儒道之本。上焉者或能正诚,然以一死永灭,亦不能发大有为之心。中下则以一死永灭,尧桀同归于尽,又何必绳趋尺步,徒受束缚乎?

于是任心肆志,为所欲为,此毒已伏近千百年。加以欧风东渐,竞尚物质文明,则一切以强凌弱、惨无人道之恶剧通通演出矣。究其祸根,皆由理学家破斥因果轮回之所致也。学说之谬,其祸烈于洪水猛兽。俾吾国群黎死于刀兵、饥馑、苛政、匪盗者不计其数。其幸保残生,亦同受水深火热之痛。可不哀哉?今欲自利利人,淑身淑世,当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内而家庭,外而世人,悉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劝导。俾人各修善因,以冀乐果,畏苦果,以息恶因,则家庭子弟不至沦于匪盗,乡邑社会渐可复其礼让淳朴之风矣。此只就世间事说佛法之益者。

至于出世,亦仍以此为本,但当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人人皆能修,人人皆能得其实益,此佛法中之一特别法也。三根普被,凡圣同修。愚夫愚妇皆能入于其中,大圣大贤不能超出其外。若于此法能生信心,虽是业力凡夫,即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倘不于此法认真修持,而于如来所说一切诸法中,随修一法,或兼修各法,欲了生死,勿道即生不能了,或经百千万生及百千万劫尚不能了者多多也。何以故?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专仗佛力,自己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圣号,则于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其余一切法门,必须修到业尽情空之时,方可了脱生死。否则任汝工夫深,功德大,烦恼若有一丝一毫未尽,则仍然不能出离六道轮回之外。以自力了生死,比仗佛力了生死,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也。

汝幸宿有善根,于此法门能生信心。然须立深重誓,决不随其余经典知识言教,捨此法门,另修他法,庶可不负此宿根与现缘也。若读诸大乘经,见其义理深奥,或亲近禅、教、律、密各宗知识,闻其所说亲切,遂视念佛为平常,视彼为奇特,捨此修彼,则如稚子捨父母,重病弃良医,欲得成人愈病,何可得乎?汝既看《文钞》,何不细心体察,何得又有此六种疑问?

(一)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乃约吾心之本体而言。由其有无量无边之烦恼惑业,必须仗惑业净尽,福慧圆满,有大誓愿之阿弥陀佛大慈悲力为之加被,令其往生。渐次修习,以至究竟亲证此是佛之心而后已也。汝将谓是佛,便不须念佛乎?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具有照天照地之光明,若不加磨砻之功,经劫亦无发光之时。错会即是,其祸可胜道哉?至许止净谓诸佛无身,而般若实为其母,即诸佛从智慧而生之义。智慧为六度之首,举智慧则六度无不圆备,则其修持事业功夫,岂笔墨所易显示乎?汝且著实于前所说之敦伦尽分,于后所说之信愿持名认真行去,则决定可以慰汝人世无常生死难了之念。若只执著一二理性,而遂以事修为徒劳,则恐后来尚有永堕恶道,长劫不闻天地父母之名之时,可不预防而慎修乎哉?

(二)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往生西方,但不可谓何必更念阿弥陀佛,以观音乃阿弥陀佛之辅弼也。弥陀是主,观音是宾。弥陀如国王,观音如冢宰。善会其意,即可无疑。

(三)多劫不能成佛,由修自力法门故。须知净土法门,纵临终始闻,能生信愿而念,即可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况未至临终,即已预修乎?

(四)乩坛多属灵鬼附会。玉仙乃一进士,而知见卑鄙,不堪言状,何足以彼所宣传者而挂口齿乎?

(五)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

(六)吃素不难,贪口腹而欲吃素则难。三净肉及肉边莱乃为下根人所立法也。祈慧察。

《印光大师文钞·复丁普瀞居士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论至诚恭敬

一、敬惜佛经善书 1.尊敬佛经善书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

学佛是为了比别人好吗

问: 学佛是为了各方面都比别人好吗? 大安法师答:...

初学佛法的应怎么学

问: 初学佛法并有志于出家修行的人应该先读什么经?...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

只过几年你且看他

刚开始学佛想要改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有人说,你...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

中国历史中的五位佛门皇帝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族贵族阶层...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净土行人要通达净土的教理

一、印光大师劝人要通达净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汝家道颇...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

原文: 然苦乐祸福,本无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

【佛教词典】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乃不空费佛饭之意,为唐代百丈怀海所立丛林风范之一。...

【佛教词典】三界有五种差别

【三界有五种差别】 p0210 显扬一卷十六页云:如是三界...

【推荐】这是佛祖给我们的考验

末学以前在医院,看了一位十七岁的男孩子,他是埔里高...

禅诗三百首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害怕造恶因、误导人,故...

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

天台八教丨五时八教的名称由来

说到天台宗,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名词应该就是五时八教,...

半信半疑的人能否往生

问: 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

圣严法师《体验》

你没有真正去体验自己的生命,也没有真的想要体验属于...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

聊天谈八卦是造口业吗

问: 请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

圣严法师:见人低一级

所谓的「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舒卷自如,一般人往往是...

教化众生的四无畏功德

说法无畏,你要有总持不忘的功德。人家疑惑起来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