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随顺远离之道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随顺远离之道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比丘:‘凡是在寂静处修行的比丘,不论是在空地、林中或树下,都应当作如是修学──自我观察思惟:心中是否有爱欲的贪念生起呢?假使不能自我觉察,面对外在境界或面对喜爱的境相时,仍会生起贪爱的欲望,而这种爱欲之心是违背远离之道的。’

譬如有一人用尽全力划船,努力地逆流而上。可是,只要他稍有疲惫、懈怠,船便会倒退而行,顺流而下。同样地,比丘们若思惟净想之时,还会生起爱欲之心,是因为修习低下的方便法,行持不够淳净,所以仍会在爱欲中漂流,无法得到法益;由于心不寂静,心不专一,在净相中而生爱欲,随着这些境界流转、动荡,违背了远离之道。此时,必不敢自谓已远离五欲而得解脱。’

‘如果比丘在空地、林中或树下,作如是思惟:“我的心是否已远离爱欲了呢?”这样的比丘在面对喜爱的境界时,就能觉察自己的心而远离这些境界,随顺趣入远离之道。譬如鸟的羽毛,一入火中就会卷曲,无法舒展。同样地,比丘若能远离喜爱的境界,就是随顺远离之道。’

‘比丘应当如此了知,若于修习各种方便法门时,心无懈怠,得到寂静、止息和安乐,行持淳净且一心专注,能远离喜爱的境界,并且随顺正道修行,便能说:“我已远离五欲而得解脱。”’舍利弗尊者开示毕,诸比丘闻尊者所说,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十八》

省思:

《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故知,贪欲为诸苦之因,若能断除贪欲,则一切法无所依止,就能心无所住,不会为物所拘。面对境界时,若疏于觉察、觉照,则易起爱欲之心;若能严加觉察、觉照,则能远离爱欲,心无挂碍,清净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扫除尘垢得解脱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槃特尊者告...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剃...

以虚幻为实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男子因一时的气愤恼怒,厌恶世人...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

难陀舍爱出家的故事

难陀是释迦牟尼佛同父异母的弟弟,全称是孙陀罗男陀。...

纯金的罗汉

从前有一位农夫,原本过著安贫乐道的生活,天天拿著锄...

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

大迦叶尊者勤修苦行,常乐闲居寂静,诸根淳熟,降伏诸...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如何对待仇恨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 回寺院处理好伤...

坟墓上的竹篮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与儿媳、孙子住在一起。他从...

【佛教图片】极乐世界观想图

极乐世界观想图...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县人。其品德、操守、文章、...

【佛教词典】十六使

(名数)大乘唯识之见惑数也。...

【佛教词典】居讷

(1010~1071)宋代云门宗僧。梓州(四川三台)人,俗...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

不要把歉疚理想带到棺材去

每一个人在世间经历数十年的寒暑岁月会有病老死亡的一...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

持戒破除四种「障」

破烦恼障: 戒如金刚,持戒可以破坏烦恼,而不被烦恼...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星云大师:闻思修

别人说你好,你会很欢喜吗?你可有想一想,他赞美得对...

不要让师父哄着学佛

很多出家人苦于众生难度,也有的人不愿意和信众打交道...

念佛应该要不急不缓

念佛这桩事,总得不缓不急,否则易出毛病。当初释尊有...

四种水果降血压、防中风

气温下降,血管就会收缩,冬天的血压普遍比夏天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