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九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于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行十八空,不具足菩萨道,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行檀波罗蜜,亦不见所施物,亦不自见,亦不见受者,亦不离是法,亦不见是法;作是行者,便照明于菩萨道。以是故,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故,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行檀波罗蜜,亦不见所施物,亦不自见,亦不见受者;行五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亦复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习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亦不习五阴,亦不不习。何以故?五阴无形,无有可习,无不可习者。六波罗蜜亦不习、亦不不习。何以故?六波罗蜜无有形故,乃至十八法亦不习、亦不不习。何以故?十八法空无形故。」

舍利弗言:「世尊!诸法无所有,亦无形像不可得见,亦无习与不习,云何入般若波罗蜜中学?菩萨不学般若波罗蜜,亦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如汝所说,菩萨不学般若波罗蜜者,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沤惒拘舍罗,不离沤惒拘舍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诸法无所有,是故菩萨亦无所取;六波罗蜜亦无所有,五阴亦无所有,乃至十八法亦不可见当取何等,是故菩萨亦无所取。舍利弗!般若波罗蜜亦不可护持,乃至佛十八法亦不可护持,是般若波罗蜜则为不可护持。舍利弗!如是学者于学亦无所见,何况般若波罗蜜,何况菩萨,何况佛法、声闻辟支佛法,何况凡夫法!何以故?舍利弗!诸法无有形故,于无所有法中,何所是凡夫愚人法,何所是声闻辟支佛法,何所是三耶三佛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三乘及凡夫法尚不可见,谁当说言:『凡愚人法是三乘法、是无形之法。』何因是凡愚人法、是三乘法?」

佛告舍利弗:「凡愚人所入五阴,有形、有处、有实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者则为颠倒。」

佛言:「凡愚人所入佛道,为有形、有处、有实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但颠倒耳。」

「是故,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见诸法无有形,便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舍利弗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沤惒拘舍罗见诸法无有形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诸法有形可作碍者,不见有碍当可厌者,亦不见有懈怠者。」

佛告舍利弗言:「以无有形无有寿命,以所有皆无所有、诸法性相空,以众生蒙冥入于五阴、十二衰。菩萨见诸法所有皆无所有,行般若波罗蜜自立,如幻师为众生说法,有贪嫉者为说布施福,有恶行者为说持戒福,有恚怒者为说忍辱福,有懈怠者为说精进福,乱意者为说一心福,愚痴者为说智慧福;建立众生于六波罗蜜已,转为说贤圣上尊之法,使得三乘之道。」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为有菩萨耶?而言菩萨为空无众生说六波罗蜜事,令逮得三乘之道。」

佛告舍利弗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得。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众生,亦不见其处。但以道数故,菩萨摩诃萨于二谛为众生说法。舍利弗!不以二谛故,得众生及其处也。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但以沤惒拘舍罗为众生说法。众生现在尚不自见,何况有得道、已得、方当得者。是故,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为众生说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者是天上天下之大士,于法中亦不见一字,亦不见若干,亦不见差别。作是比要誓,亦不于三界现,亦不于有为无为性现。而度三界众生,亦不见众生,亦无有众生相,众生亦不缚、亦不解脱、亦不着、亦不断,五趣各异,亦无有合,亦不见坏,亦不有净,亦不有垢,何况当有所受五道之趣!」

佛告舍利弗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汝所言,假令本有众生令无有者,菩萨及佛便当有咎;假令本无五道生死之趣令有者,亦是如来菩萨咎。有佛无佛生死法常住如,及尔亦常住如故,于中亦无众生,亦无吾我,亦无寿命,亦无知见之事,何况当有五趣!是法亦无端绪,何况有五趣生死而度脱众生!舍利弗!菩萨从过去佛所,闻诸法相空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言:『我于法中有所得。』假令有所得,众生所入颠倒处亦不能度脱。是故菩萨作大要誓,以要誓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转还,会当成阿惟三佛,以法祐利众生令从颠倒得脱。譬如幻师化作数千亿万人,以若干百种味食,皆食若干化人令饱满,令饱满已大欢喜言:『我今日所作福广大。』于舍利弗意云何?颇有得饱满者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言:「舍利弗!菩萨亦如是,从初发意以来,行六波罗蜜、四禅、四等、四空定,行三十七品法,行十八空、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行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至佛十八法,具足菩萨道以净佛土教授众生,而不见法可得降化者。」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道可教授众生净佛国土者?」

佛告须菩提:「菩萨从初发意以来,行六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教授众生净佛国土。」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行檀波罗蜜教授众生?」

佛报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自布施,教人布施言:『善男子!当习布施,可得大富,可得离生死苦。莫着所施,莫着施者及其受者,是三法性空。空法亦不受,亦不不受,无受性空。』」

佛言:「是为菩萨行檀波罗蜜施与众生,亦不见所施物,亦不自见,亦不见受者。檀波罗蜜者是无所倚度也,持是三无所见法建立众生于三乘。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教授众生,自行布施,劝助人令布施,见人布施赞叹代其欢喜。菩萨作如是施者,得生四大姓家,得为遮迦越罗,便以四事摄取众生:一者惠施,二者仁爱,三者利人,四者同义。是为四事。以是四恩布施,建立众生于尸波罗蜜及禅波罗蜜,建立四禅、四等、四空定,建立三十七品、三脱门,劝助令求三乘道,教人言:『善男子!当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众生所系颠倒法中无所有,当自脱于颠倒,转复教人离于此缚;当自受祐利,亦当祐利余众生。』」

佛语须菩提:「菩萨当作是行檀波罗蜜。作是行者,从初发意已来不堕恶趣,所在常得遮迦越罗福。何以故?随其所施而受果报。有从圣王所求索者,圣王念言:『我所以求作转轮王者,但为众生故。』语求者言:『我所有者,尽汝所有。』所有福祐皆施众生,常持大悲饶益众生,亦不见众生,但以俗数有众生名名号之事,譬如响也。须菩提!菩萨行檀波罗蜜,肌肉尚不爱惜,何况外物!但欲度脱众生生死,何等外事?六波罗蜜是,乃至十八法,奉行是已度脱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住于檀波罗蜜,布施众生,劝令持戒:『汝持戒者,我使汝无所乏,随汝所欲当给足之。人但以财故,专行犯戒;汝持戒者,我断汝贪。』以戒因缘,三乘之法度令脱苦。」

「复次,须菩提!菩萨住于檀波罗蜜,若见众生瞋恚争者,菩萨问言:『善男子!汝何为争?汝等若欲有所得者,金银宝物从我取之,莫得共争。』菩萨于檀建立众生行羼波罗蜜,语众生言:『汝等共争,空无有实,皆无有本。莫得争空,而相贼害,以成怨结。莫以空无之事,堕三恶业。起怨恚者,尚不得复人身,况值佛世!人身难得,佛世难值,莫舍佛世而堕无极之罪。』菩萨行忍,劝人令忍,见行忍者赞叹欢喜,建立众生行羼波罗蜜,以三乘之法而度脱之。须菩提!菩萨住施劝立众生行羼波罗蜜如是。

「何谓菩萨住檀波罗蜜劝令众生行惟逮波罗蜜?」佛言:「菩萨见众生懈怠,菩萨问言:『汝何以懈怠?』众生报言:『以无所因故懈怠。』菩萨住檀波罗蜜语众生言:『善男子!有所乏短,我当给汝,汝当精进。我以布施、持戒、忍辱,与汝作因缘。』众生闻是,便以身口意行精进,便具足诸善法,便得贤圣无漏之意,随其善法以三乘法令得解脱。须菩提!是为菩萨住于施与劝助众生行惟逮波罗蜜如是。

「何谓菩萨住于檀波罗蜜建立众生行禅波罗蜜?菩萨语众生言:『汝等何以不学禅法?』众生言:『我等无因不能学禅。』菩萨报言:『我当与汝共作因缘,令汝念断。』菩萨便与众生作无念因缘令其念断,便得四禅、四等念、三十七品,以三乘法而度脱之,至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不耗于道事。须菩提!是为菩萨住于施与劝立众生行禅波罗蜜如是。

「何谓菩萨住檀波罗蜜劝令众生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语众生言:『何以不念般若波罗蜜?』众生报言:『无所因由。』菩萨复言:『我为汝等作御,汝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行禅,令汝等具足是事。』菩萨念言:『颇复有法可得入者不?众生吾我及寿命者及诸三界为可得入不?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为可得入不?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及佛为可得入不?』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住,不见诸法有可得者、有可入者、可得处者;得无所入已,不见法有生有灭、有着有断;虽无所见,亦不分别,亦不言是天、是人、是三恶趣,亦不言是戒、无戒,亦不言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是阿罗汉辟支佛,亦不言是如来无所着等正觉。须菩提!是为菩萨住于施与劝立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

「何谓菩萨住于六波罗蜜劝立众生令行三十七品?菩萨以方便摄取众生,令行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品道,有受是者便脱于生死。须菩提!以是贤圣之法摄取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劝恤众生言:『诸贤者!我长夜布施,今受其福。我所有者皆是诸贤所有,欲得金银、七宝、衣被、财穀,有所欲者我当相给足。是所有可得长夜安隐,汝等当住六波罗蜜,并劝余人令住六度。汝等当建立众生令行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当复转教一切众生三乘之道无漏之法。』须菩提!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当作是教化众生,令度三恶趣及生死难。」

「复次,须菩提!菩萨住于尸波罗蜜教化众生言:『汝等住于犯戒之地,当为汝作净戒因缘。』便行布施,随其方便而诱进之,劝令众生普行十善,持是十善住于无瑕,不犯贤圣之戒,渐以三乘而得尽苦。

「尸波罗蜜为首如檀波罗蜜说,余四波罗蜜亦如是。」

摩诃般若波罗蜜建立品第八十二

尔时,须菩提意念言:「菩萨摩诃萨住于何道能作无畏坚誓?」

佛尔时知须菩提所念,便告言:「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三十七品及十八空、八惟无、九次第禅、十力、佛十八法,须菩提!是诸法是菩萨道。于意云何?颇有法,菩萨所不学者不?若不尽学诸法者,不成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法皆空,云何菩萨当尽学诸法?亦无所有,云何作念言:『是道是俗,是漏无漏,是有为是无为,是凡愚人法,是声闻辟支佛法,云何是佛法?』」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诸法实空。假令诸法不空,菩萨终不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诸法空故,菩萨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云何作是问:『假令诸法空者,菩萨云何作念:「是道法,是俗法。」』于须菩提意云何?若众生知一切诸法皆空,菩萨不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众生不知一切诸法皆空故,菩萨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为诸法作处,为众生说法。须菩提!菩萨行菩萨之道,当作是观言:『诸法不可但尔空得,皆当游行观诸法之所有,亦不有所入,亦不入六波罗蜜,亦不入三十七品,亦不入三乘法。』何以故?诸法所有各自空故,空亦不入空。空尚不可得,何况入空者!是故,菩萨于诸法无所入,住于学法,以观众生作无端绪事。菩萨念言:『众生虽作无端绪事,易度耳。』以沤惒拘舍罗住于般若波罗蜜而度脱之,语众生言:『行布施者可得饶财,亦莫于财贡高,财无坚固。』建立众生于戒、忍、精进、一心、智慧,皆悉如是。『虽住三乘者,亦莫贡高,亦无坚固。』菩萨作是劝助已,虽行菩萨道亦无所入。何以故?诸法无所有故。诸法无有可入处,菩萨之道无有住处,行六波罗蜜亦无所住,行四禅亦无有所住。何以故?禅者各自空,行禅者亦空,禅事亦空,四等、四空定、八惟无、九次第禅亦无所住,得声闻法亦不于中住。何以故不住?」

答言:「以二事不住。何等二事?」

答言:「道无有住处,亦无能住于道者,亦不欢喜言:『我当得须陀洹,不于中住;我当得阿罗汉、辟支佛,亦不于中住;我当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我从发意以来初不向余道,志常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菩萨发意已来至于十住亦不在余道,但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身口意但志于道,菩萨住于道不生因缘。」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适无所生,云何菩萨得生道意?」

佛言:「如是,如是!诸法无所生。诸有无所作者,便于诸法无所生。」

须菩提言:「世尊!有佛、无佛,法性常住耶?」

佛言:「如是,有佛、无佛,法性常住。以众生不知法性常住,是故菩萨生道因缘欲度脱之。」

须菩提言:「世尊!以生道意故得道耶?」

佛言:「不也。」

「不生道意得耶?」

佛言:「不也。」

「亦从不生不灭得耶?」

佛言:「不也。」

「若不尔者,以何因缘得道?」

「言道亦不从度,亦不从不度。须菩提!道则是度,度则是道。」

须菩提言:「若道则是度,度则是道者,菩萨为已逮道、为已得度,云何言是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四等、四空定、佛十八法?」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佛为逮道耶?」

言:「不也,世尊!佛则是道,道则是佛。」

「须菩提!云何作是言:『菩萨为逮道菩萨。』具足六波罗蜜,具足三十七品,以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四禅、四等,具足十八法,于金刚三昧一相之智,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是次第,故名为如来,于诸法得自在。」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能净佛土?」

佛言:「菩萨从初发意已来,常净身口意,并化余人净身口意。」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为菩萨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

佛言:「菩萨身口意犯十恶。嫉妬、犯戒、瞋恚、乱意、懈怠、恶智,须菩提!是为菩萨意念恶。戒不净,是亦为恶。离三十七品,离三脱门,是亦为恶。近须陀洹道至辟支佛,是亦为恶,是为菩萨之恶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有五阴、十二衰相,是亦为恶。有男子、女人之相,有三界相,有善恶相,有有为、无为之相,是为菩萨身口意恶。是故菩萨舍众恶已,自行六波罗蜜,亦劝进人使行六度,持是功德与众生共求佛国净;自持三千大千国土其中七宝施与三尊,作誓愿言:『令我国土其中所有尽是七宝。』

「复次,须菩提!菩萨以持伎乐乐佛世尊及精舍讲堂,复誓愿言:『令我佛国常闻天乐。』须菩提!菩萨以三千大千刹土所有众香施于三尊,复誓愿言:『使我佛土常有天香。』

「复次,须菩提!菩萨持百味之食供养如来及弟子众,复誓愿言:『我作佛时,诸弟子众饮食自然百味之饭。』

「复次,须菩提!菩萨以涂身之香施佛及众,复誓愿言:『我作佛时,使我国人身体细滑香洁皆如天身。』

「复次,须菩提!菩萨诸世所有五乐善愿施佛及众,复誓愿言:『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一切众生随意所愿五乐善愿皆令得之。』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复誓愿言:『自行四禅、四等及四空净,劝助众生令行四禅、四等及四空净;自行三十七品,复劝众生普令行之。』复誓愿言:『我作佛时,我国众生皆悉不离四禅及四空定、三十七品。』须菩提!是为菩萨能净佛土。菩萨行道满足诸愿,诸愿不具终不止行;自具足诸善法,亦复满足众生善愿,作是劝教行者身得百福功德之相,诸受教者亦复如是,是故菩萨净佛国土。何等为净?亦无三趣处,无有邪见,无淫怒痴,无有二地之名,无有无常,无我苦空,无有家业亦无吾我,无有伺便处,无有果报处,但闻空、无相、无愿之声,所闻内外音声譬如风过,所出音声如诸法之相。有佛、无佛诸法常空,空者无相,无有相者亦无有愿,所出音声其教如是,昼夜卧觉若坐若行常闻是音声。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其刹如是,十方诸佛称叹其佛功德名字,一切众生闻佛名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尔时,如来普说法时,其有闻者无有狐疑是法、非法。所以者何?诸法之法,无有非法,皆是正法。诸无德者亦于佛及弟子众不种善本,又亦不与真知识会,便作吾我见,有吾我已便入于六十二见,入诸见已便住边际,住边际已便着有常,着有常已便着既尽,于不平等有等觉想,于平等觉更无觉想;法言非法,非法言法,便诽谤法;诽谤法已便坏人身,坠其恶趣堕泥犁中。菩萨诸佛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已,乃度脱之;得度脱已,甫当建立三乘法,不复堕恶趣。须菩提!是则为菩萨摩诃萨净佛土。净佛土已,一切众生亦无是法,亦无非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摩诃般若波罗蜜毕竟品第八十三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毕竟耶?为不毕竟?」

佛报言:「菩萨摩诃萨为毕竟,不为不毕竟。」

「世尊!为毕竟何乘?」

报言:「不毕竟于二乘,毕竟于佛乘。」

「世尊!毕竟佛乘者,是初发意菩萨耶?是十住菩萨耶?」

佛报言:「初发意菩萨亦毕竟,阿惟越致亦毕竟,十住菩萨亦毕竟。」

须菩提言:「世尊!毕竟菩萨趣恶趣不?」

佛言:「不也,于须菩提意云何?四双八辈至辟支佛为生恶趣不?」

对曰:「不也。」

佛言:「菩萨初发意行六波罗蜜诸恶则灭,若生恶趣是事不然,亦不生长寿天,亦不生边地无佛法处、不生邪见家,若生彼处是亦不然,终不生无道见家。须菩提!新学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终不复犯十恶之事。」

须菩提言:「世尊!若有菩萨能于一法便为具足不随恶者,云何世尊自说宿命所可经历,或堕鹿中,堕猕猴中、马中、象中,亦遭勤苦。是事云何?」

佛告须菩提:「菩萨不作恶行自生恶趣,随众生方便而受其身,欲祐利众生故。」

佛问须菩提:「声闻、辟支佛颇有是沤惒拘舍罗,入畜生中度脱众生,还为所害,其意不起,以大慈大悲续度如故。汝诸声闻颇有是不?以是故,当知菩萨具足大慈,以沤惒拘舍罗入畜生中,救护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住何等善本功德法,能得是辈随意形像?」

佛报言:「于诸功德法皆当具足成就,尔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初发意至坐道场,无有善法不具足者,成阿惟三佛。菩萨发意当学具足诸善功德,作是学已当逮萨云若尽诸习绪。」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具足善法尽得贤圣无漏之法,而生恶趣至畜生道耶?」

佛问须菩提:「如来者为是贤圣无漏法不?」

须菩提言:「是也。」

佛言:「如来为自化作畜生像而作佛事耶?」

「尔,世尊!如来者化作畜生像而作佛事。」

佛言:「如是,如来为是畜生受畜生苦耶?」

言:「不也,世尊!不受诸苦。」

佛言:「菩萨以受贤圣无漏之法,善权变形教化众生。如阿罗汉能变化作罗汉事,令众生欢喜不?」

须菩提言:「世尊!能尔。」

佛告须菩提:「菩萨已受具足贤圣无漏之法,随众生意而受其形,为众生作福田亦不受形苦。」

佛语须菩提:「譬如幻师,或现象、马若干变化。于意云何?是象、是马不?」

言:「不也,世尊!非象、马也。」

「菩萨如是以沤惒拘舍罗祐利众生,随类而入而教化之。以是故,不复受众苦之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者,善于大方便。所以者何?谓菩萨具足贤圣无漏之慧,所在所在随其习俗形貌之法,安立众生而为作本。世尊!菩萨住何善法,乃能作是善权方便不与同趣?」

佛言:「菩萨住于般若波罗蜜者,能作是沤惒拘舍罗,持是方便,为十方恒沙众生作本而不与同归。何以故?亦不见法有能近者,亦无有法而污染者。何以故?诸法所有皆空故,是故空不污染空,空亦不污人,人亦不污空。何以故?空空不可得,是故无所得空。菩萨住于无所得空成阿惟三佛。」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但住般若波罗蜜,不复住余法耶?」

佛告须菩提:「诸法颇有不入般若波罗蜜者不?」

须菩提言:「世尊!世尊自说般若波罗蜜空无所有,云何诸法入般若波罗蜜中?世尊!空亦无所入,亦不不入。」

佛报言:「云何诸法不入?诸法空耶?」

须菩提言:「世尊!实空。若诸法空者,诸法亦不入空。」

须菩提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住于空,具足神通之慧;以神通慧,过东方恒沙刹土,见诸如来,殖众善本,听受法教?」

佛报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见恒边沙诸佛皆空,但以名号示现其处。诸假名号之处皆空,若诸刹土诸佛不空者空为有偏,以空不偏故诸法皆空。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具足神通,便得天眼、天耳、神足、知他人意,自知所从来生死之事。菩萨不得神通者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之道。当作是求道,以道天眼自见诸善之法,并见余人住于善法,亦不入善法。何以故?诸法皆空,空无所入,亦无有入空者,亦无乐空者,空亦无所乐。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得天眼见诸法空,若无是法亦不能作佛事为众生说法,亦不得众生之处,以应无所得便得神通,所应作者便能作之。菩萨天眼见诸十方,飞到诸刹祐利众生,或以六度,或以三十七品,或以诸禅惟无,或以空定,或以声闻辟支佛法,或以菩萨法,或以三耶三佛法,为贪嫉者说施之德、说贫苦之法:『贫者世间之苦尚不能自饶益身,何能益余!是故,贤者当念惠施,既自安隐,复安余人,莫以贫故转相食噉,而不能得离三恶趣。』为犯恶者说戒法言:『为恶者苦,身自陷恶,何能安余!犯恶之报不离三苦,汝等自堕三恶趣中那能拔余!是故,仁者不当恣意,莫随恶趣,后自烧身。』若见众生有瞋恚意相贼害者,为说法言:『汝等莫争,莫随恚意入三恶趣。』为懈怠者说精进法,为乱意者说禅定事,为恶智者说智慧法,淫者为说欲之不净,有邪见者指示正道令住三乘,为说法言:『诸仁者所入者,皆无所有空无之法,亦不可入,空无所入。』

「◎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于神通,为众生作善本。菩萨不住神通,不能为众生说法。譬如众鸟,无有翅者,不能高翔。菩萨如是,不住神通者,亦不能为众生说法。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学神通,已得神通便能祐利一切众生,以天眼见恒沙国土,尽见众生悉知其意,随高下应而为说法,或说六波罗蜜,或说泥洹法。菩萨天耳闻一一音声,又闻东方恒边沙佛所说教法,广为众生说,如所闻随意为说,或说六度,或说泥洹。以清净意知众生念,自知本末所从来生及他人事。以是通慧忆识,过去诸佛如来弟子名号皆悉识知,又知众生宿命所行而为说法,或说六度,或说泥洹。复能飞到恒边沙刹土,往见诸佛殖诸善本,复还本土净漏尽之慧,复以是慧为众生说法,或说六度,或说泥洹。

「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知神通如是;得净神通已,随意所欲能变其形,三界苦乐不能污染。譬如佛所化人,在所能办,无有苦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游戏神通,净佛刹土,教化众生;不具神通,不能教化净佛国土。菩萨不净佛国教化众生者,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支节不具足者,便无有道。」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支节具足,而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报言:「诸所善法是菩萨支节。何等善法是菩萨支节?」

报言:「从发意已来,行檀波罗蜜中诸善法,不晓施为,不能分别于中生念:『是者可与,是不可与。』分别及念皆空无有。持是具足波罗蜜,自度彼岸,复度他人,度脱众生于生死,是为菩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善法支节。过去、当来、今现在菩萨从是得度,亦复持是度脱众生。六波罗蜜亦复如是。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十八诸空、八惟无、九次第禅、陀隣尼门、四无碍慧、佛十八法,是诸善法者,菩萨道之径路,具足是已便逮萨云若,逮萨云然已便转法轮。」

◎摩诃般若波罗蜜分别品第八十四(丹本作分别四谛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是法是菩萨法者,佛法复云何?」

佛报言:「以是法具足者便逮萨云若慧尽诸习绪,菩萨摩诃萨便尽逮觉是菩萨法,佛法者以一相慧应一切慧而得正觉,是者佛法与菩萨法而有差特。须菩提!譬如向道、已得道者,是二辈者皆是贤圣,菩萨住于两际中间,佛以过去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以是差别。」

须菩提言:「世尊!假令如佛所言者,空无之法为有差别、有若干品耶?而言是者泥犁薜荔畜生,是者人道,是者天道,是者八数,是者辟支佛,是者菩萨,是者为佛。如是诸道无所有,行亦无所有。如行无所有者,罪福之报亦无所有。」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如汝所言,空无之法亦无有行、亦无有得。须菩提!不知空无之法者,或作善恶之行有漏、无漏,由行所致便有三恶趣,作善行者便有天道、人道,于三界中无断绝时。菩萨行六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行菩萨法亦无有瑕,是为具足菩萨支节,金刚三昧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为众生作厚,其厚者终不腐败而生五道。」

须菩提言:「世尊!成阿惟三佛时,为见五道生死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复问:「如来为不见善恶法耶?」

佛言:「不也。」

「世尊为不见善法耶?」

佛言:「不也。」

「世尊亦不见善,亦不见恶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若不以是四句,云何处有天道、人道、是三恶道?云何处有声闻辟支佛道,处有菩萨,处有佛道?」

佛问须菩提:「众生为知诸法相空不?若众生知诸法相空者,菩萨终不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亦不能度众生令离恶趣。以众生不知诸法相空故,不能得离五道。菩萨于诸佛所,闻诸法相空,是故便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凡夫所入之法,如来无。复有众生不解空法,所作各自得之,无有众生有众生相,无有五阴有五阴相,于无为作有为相,自无所有作颠倒想;以身口意所作颠倒,便堕五趣不能得脱。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持诸善法皆内于般若波罗蜜;行菩萨行以成阿惟三佛,持四谛法广演分别令众生习之。诸善之法,三十七品、四谛,便有三尊。其有众生因三尊者,无不得脱离诸勤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众生得度为用四谛、用四谛慧耶?」

佛报言:「亦不以四谛得度,亦不以四谛慧得度。我说于四谛得等觉者,乃为度脱耳。」

复问:「世尊!何等为四谛之等?」

报言:「亦无苦亦无苦慧,亦无习亦无习慧,亦无尽亦无尽慧,亦无道亦无道慧。以四谛如及尔亦不变异法性之法,真际法事有佛无佛常住如故。是法不忘不失,于诸法不耗减,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行四谛逮四谛慧亦当作是觉。」

复问:「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行四谛而觉四谛,以觉随行,亦不堕二地,而上菩萨位?」

佛报言:「诸法之要不可得见,正使得见亦无所有。既无所有,见诸法皆空,在四谛者、不在四谛者皆空无所有,作是见者便上菩萨位于种性住。住种性已,不与上争,不堕二地,以住种性便起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住灭尽定,览知诸法,知四谛慧,不生苦、习、尽、道因缘,但起道意想观见诸法如。」

须菩提言:「云何观见诸法如应?」

佛报言:「空。云何为空?」

报言:「如自观身相空,作是比观者为见诸法空,不见有法逮觉道者。道者无所有,亦非佛所作,亦非罗汉、辟支佛所作,亦非行菩萨者所作。一切众生不审是事,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为众生说法。」

摩诃般若波罗蜜有无品第八十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所有无所有,非佛所作,亦非罗汉、辟支佛及菩萨所作,云何有诸道分数善恶之差别,有三恶趣及于人道,从四天王上至长寿天高下之殊异?云何复言作是、得是,行恶者入三恶趣,行善者得生人道或生天上?云何行道得须陀洹至得阿罗汉、辟支佛,作是行得菩萨法,作是得三耶三菩?世尊!无所有法者,亦无作,亦无行,亦无声闻、辟支佛行,无有菩萨行,亦无有三耶三佛行,亦无逮萨云若而度脱众生者。是事云何?」

佛报须菩提:「如是,如是!无所有者,亦无作,亦无行、得。凡夫愚闇不能得知贤圣之法,又亦不知所有无所有之法,为四颠倒之见侵欺,作若干行得若干报,便有五趣生死。无所有法,亦无有行,亦不受。于须菩提意云何?须陀洹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有所有不?」

须菩提言:「世尊!从须陀洹乃至于道,皆无所有。」

佛告须菩提:「无所有能逮无所有法不?」

对曰:「不也,世尊!」

「是故,须菩提!无所有及道,一切诸法,亦不合,亦不散,无有形,不可见,亦无对,一相,一相者是无相。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见,于众生入,于颠倒入,于五阴无常、有常想,苦谓有乐想,无我、有我想,不净、有净想,入于有为,菩萨以沤惒拘舍罗令众生离于有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众生所入不离五趣,有何因缘碍?颇有实要不?」

佛报须菩提:「无有无有余行如毛发者,但以众生着四颠倒故有五趣耳。须菩提!谛听,谛听!以是事故,我今说之,使汝得解。于意云何?梦中所见五乐自娱,有作者不?」

对曰:「世尊!梦尚无所有,况有五乐!」

佛言:「于汝意云何?诸法有为无为、有漏无漏,颇有法不如梦者不?」

答曰:「世尊!一切诸法皆如梦耳,无有诸法不如梦者。」

佛言:「于意云何?梦中所见人颇有五趣不?」

「无也,世尊!」

「须菩提!梦中人颇有道念、有着断事不?」

对曰:「无有。何以故?世尊!无形之法无所造处,着断之法亦无有处。」

「云何须菩提!镜有见像,颇为有行,颇有五趣生死报不?」

对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镜中像者,无所有也,凡夫为惑自呼所有。镜中像者,亦无五趣,无作无行。」

「须菩提!镜中像为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无有。所以者何?无形之法无所造作,亦无着断,亦无有处。」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响从山谷出,是响颇有行作生五趣者不?」

对曰:「不也,何以故?无形之法无行无作无生五趣者。」

「于须菩提意云何?响颇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无有。所以者何?无所有之法无所造作,亦无着断,亦无有处。」

「于须菩提意云何?譬如热时之焰,无有河水有河水想,无有城郭有城郭想,无有园观有园观想。于意云何?是焰宁有所作有五趣不?」

对曰:「焰无所有,但惑愚夫之眼但有像耳。」

「须菩提!是焰颇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无有。无形之法无所造作,无有着断,亦无处所。」

「须菩提!譬如幻师化作象马,或作人众若干种现,是化人颇为有行有五趣不?」

对曰:「无有。何以故?幻无形故。」

「须菩提!幻人所化颇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无有。无形之法无所造立,亦无着断,亦无处所。」

「须菩提!如来所化宁有行作有五趣不?」

对曰:「无有。何以故?化无所有故。」

「须菩提!化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不也。无形之法无有道念,亦无着断,亦无处所。」

「于须菩提意云何?是诸法颇有着断不?」

对曰:「不也,无有着断。」

佛言:「假令无着断者是为无有着断。何以故?众生但住于吾我便有着断。审见谛者不着不断,众生所见不审谛故便有着断。」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九

 

上篇:放光般若经

下篇:光赞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

禅宗永嘉集

禅宗永嘉集序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闻夫。慧门广闢。理绝...

佛说轮王七宝经

佛说轮王七宝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

宝云经

宝云经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一 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今将...

佛说贫穷老公经

佛说贫穷老公经 宋沙门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

佛本行经

佛本行经卷第一(一名佛本行赞传) 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序 (宣政殿学士金紫荣禄大夫行给事...

行住坐卧都要不忘念佛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

【原文】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

了解17种素食「真相」

我们都知道经常吃素可以少疾病多健康,吃素也是有讲究...

无为里面有真谛,平淡里面有道味

我们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及生活方式?要少欲无...

别小看为动物畜牲念一句咒语的功德

我们为它们诵经持咒,令它们得闻佛号及佛咒,在心识中...

慈舟大师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禅定功夫,不是坐禅坐出来的,乃是念佛念出...

十二种素饺子的做法

素饺子很好吃,但做素饺子有些诀窍。做素饺子一般需要...

虔念观音圣号,化除刀兵厄

印祖当年还请许止净居士,专门编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本...

佛经里的空城计

从前有个小国家,资源丰富,人口也不多,人民的生活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