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光般若经卷第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放光般若经卷第五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叹衍品第二十三

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摩诃衍摩诃衍者,出诸天、世间人、阿须伦之上。衍与空等,如虚空,与无量无央数众生而作救护,以此,世尊!为摩诃衍。菩萨摩诃萨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摩诃衍如是,亦不见前后、亦不见中央。世尊!是故摩诃衍名为无有与等者,而无有双,是故名曰摩诃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摩诃衍者,六波罗蜜是。复有摩诃衍,所谓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际解脱无所着三昧,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须菩提!复有摩诃衍,内外空乃至无有空,是为摩诃衍复有摩诃衍。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如须菩提所言,摩诃衍者,出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之上。须菩提!假令欲界其中所有,实有、不异谛、不颠倒、有常、坚强,亦不变易,非为空法。若当尔者,摩诃衍亦不能出过诸天、龙、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当知欲界,劫尽烧时所有皆尽,无常无强、亦无坚固用。是故摩诃衍出过世间人民、诸天、阿须伦之上。若使色界亦当有常、常坚固者,摩诃衍亦不能出其上。用色界空无常,坚固亦当坏尽亦不久住,是故摩诃衍出过其上。至于无色界皆当灭尽,亦如是。须菩提!若色湛然坚固、有常、谛、不颠倒,为是坚固法者,摩诃衍亦复不能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用色无常、无强坚固、不谛、颠倒故,摩诃衍出过其上。痛想行识皆悉无常,亦如是。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及十二因缘,湛然有常、坚强、牢固、谛、不颠倒、常久安者,摩诃衍亦复不能出过其上;用诸法及十二因缘,无常、无坚、无强、无牢、无固、不谛、颠倒,皆如劫烧非安法故,摩诃衍德出过诸天、龙、鬼神、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法性中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以法性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假令如、真际、不可思议,体有所有者,亦不为摩诃衍;以如、真际、不可思议、体无所有故,为摩诃衍。须菩提!若六波罗蜜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以六波罗蜜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龙、阿须伦、世间人民上。若内外空及有无空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以内外空及有无空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若三十七品及十八法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八辈地法须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罗汉法、辟支佛法、阿惟三佛法、佛法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八辈法从须陀洹至佛法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八辈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阿惟三佛、佛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种性从须陀洹上至佛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其上。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佛坐,中间诸可所作,发意以来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菩萨摩诃萨初发意以来乃至佛坐,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金刚慧有所有者,菩萨不觉诸习绪不成萨云若;用金刚慧无所有故,菩萨觉诸习绪者成萨云若,以是故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三十二大士之相有所有者,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不能出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无此威德神耀光明巍巍之事;用三十二相无所有故,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威德神耀光明巍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光明有所有者,如来光明不能遍至十方恒边沙国土。须菩提!用光明无所有故,能遍照恒沙国土。须菩提!若八种声有所有者,如来音声不能周遍十方恒边沙无量国土。若佛法轮有所有者,如来不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世间人民,诸天、鬼神、龙,诸魔诸梵所不能转者。须菩提!若众生有所有者,如来所能为众生转法轮,令诸众生于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以众生非物,无所有故,是以如来为转法轮令得泥洹,当来者亦当复般泥洹。」

◎摩诃般若波罗蜜衍与空等品第二十四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衍与空等。如是,如是!实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可知东、亦不知西、亦不知南、亦不知北、亦不知四维上下。须菩提!如来衍者,亦无有东西南北,亦无四维上下。须菩提!譬如虚空,无长无短、无方无圆;如来衍者亦如是。譬如虚空,亦不青黄、亦不赤白、亦不红缥;如来衍者亦如是。是故,须菩提!衍与空等,是故名为衍。譬如虚空,不过去不当来亦不现在;如来衍者亦如是,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不长亦不大、不增亦不减;如来衍者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着亦不断;如来衍者亦如是。譬如虚空,不生亦不灭、亦不住亦无异,是故名为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善亦不不善、亦不言亦不语;衍亦如是,不语亦不善恶,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见亦不闻、亦不有亦不识;衍者亦不闻亦不见、亦不有亦不识,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不思亦不觉、亦不作证、亦不弃亦不念;衍亦如是。譬如虚空,亦不淫法亦不无淫;摩诃衍亦如是。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属欲界、亦不属形界、亦不属无形界;衍亦如是,亦不属三界,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初发意,亦不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亦不十住意;衍亦如是,亦无十住意,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无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非弟子地、亦非辟支佛地、亦非阿惟三佛地;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非形色亦不非形色、亦非碍亦不非碍、亦非应亦不非应;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有常亦不无常、亦非苦亦非乐、亦非我亦不非我;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非空亦不非空、亦不相亦非不相、亦不愿亦非不愿;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灭净亦不不灭净、亦非寂亦不非寂;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不明亦不冥;衍亦如是。须菩提!譬如虚空,亦不可见亦非不见;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譬如虚空,亦无行亦无不行;衍亦如是,是故衍与空等。以是故,须菩提!摩诃衍与空等。如须菩提言,虚空覆护不可计阿僧祇人;摩诃衍亦如是。须菩提!众生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虚空无有绪,摩诃衍亦无有绪。当作是念,当作是知。须菩提!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人仰摩诃衍。何以故?须菩提!众、生摩诃衍、虚空,俱无所有故。众生无有限量,虚空亦无有限量,摩诃衍亦不可限量。是故,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望摩诃衍。须菩提!虚空、摩诃衍、众生,俱不可得见。须菩提!如众生无有限,虚空无有限。当作是知,摩诃衍亦无有限。众生无有绪,法性亦无有绪;如法性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如虚空无有绪,摩诃衍亦无有绪;如摩诃衍无有绪,无量无限亦无有绪。如无限无有绪,不可计亦无有绪。以是,须菩提!不可计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法性、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有量、不可计,皆不可得见。须菩提!如众生无绪,当知如来亦无绪;如佛无有绪,虚空亦无有绪。如虚空无有绪,当知摩诃衍亦无绪;如衍无绪,阿僧祇无有绪;如阿僧祇无绪,当知无量无限亦无绪;如无限无有绪,当知一切众生亦无有绪。如是,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佛、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量无限,一切诸法皆不可见。

「复次,须菩提!吾我绪乃至知见绪、真际绪,如真际绪,当如是知诸法绪。是故,须菩提!无央数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众生及诸法皆不可见。须菩提!吾我、众生绪及知见、不可思议体,如不可思议,当知五阴绪、诸法绪。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望摩诃衍。何以故?所谓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须菩提!如吾我绪、知见绪,眼耳鼻舌身意亦无有绪。如六情无有绪,当知诸法亦无有绪。如是,须菩提!不可计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所谓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须菩提!如吾我无绪及知见亦无有绪,当作是知,六波罗蜜亦无有绪。如般若波罗蜜无绪,当知诸法亦无有绪。须菩提!是故无央数阿僧祇人皆仰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须菩提!以吾我无绪,内外空无绪及有无空亦复无绪。如有无空无端绪,诸法亦无端绪。以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众生皆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故。须菩提!吾我、众生及知见无端绪,及三十七品、十八法亦无端绪。如十八法无端绪,须菩提!是故不可计阿僧祇人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诸法皆不可见故。须菩提!吾我无端绪,种性已辨及诸法无有绪,是故不可计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须菩提!须陀洹无有绪,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上至佛萨云若及诸法无有绪。以是故,一切众生望摩诃衍。何以故?吾我及诸法皆不可见。譬如泥洹性为一切众生而作覆护,是故摩诃衍为一切众生而作覆护。须菩提!所言摩诃衍,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何以故?诸法不动摇故。诸法亦不去、亦不来、亦无有住处。何以故?五阴性、五阴相、五阴事、五阴如,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识法、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四大,性、如、事、相,识性空,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如、真际、不可思议性,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六波罗蜜,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三十七品、十八法,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道及佛,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有为、无为,性、如、事、相,亦不来、亦不去、亦无住处。须菩提!如汝所言,摩诃衍亦不见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者,名与三世等,是故为摩诃衍。须菩提!如汝所言,审谛无异。何以故?过去世非世空,当来世非世空,现在世非世空,三世等等者空,摩诃衍衍自空,菩萨菩萨自空。须菩提!空者亦非数,亦非多亦非少。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与三世等,无偶无隻,无淫怒痴亦不离淫怒痴,亦不恚亦不可见,善恶亦不可见,有常无常及与吾我亦不可见,苦乐我非我亦不可见,三界亦不可见,度三界亦不可见。何以故?其形事不可见故。过去色以过去色自空,当来色以当来色自空,今现在色以现在色自空,痛想行识亦尔。过去色空不可见,过去空空不可见,现在五阴色空尚不可见,何况当来过去五阴空而可见者?空亦不见五阴,五阴亦不见空。假令空能见五阴者,五阴亦当见空。须菩提!过去六波罗蜜亦不见,当来六波罗蜜亦不见,现在六波罗蜜亦不见。三世等,六波罗蜜亦不见,等亦不见,三世等亦复不见等。等不见等,故三世不见,过去当来今现在三十七品、十八法亦不见,三世等亦不见。须菩提!等亦不见,三十七品及十八法过去当来今现在等亦不于三世不可见,于三世中亦不见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何况于三世等而可见者?

「复次,须菩提!过去凡人、当来凡人、现在凡人亦不可见,三世等凡人亦不可见。何以故?众生本不可见故。过去当来今现在弟子、缘觉、菩萨、如来亦不可见,三世等弟子、缘觉、菩萨、如来、众生本不可见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当了三世事,当具足萨云若;是为菩萨摩诃萨三世等学摩诃衍。菩萨摩诃萨已住其中者,便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出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菩萨摩诃萨从摩诃衍中学,自致具足萨云若慧。过去十方诸菩萨皆从是摩诃衍得成逮萨云若慧,当来十方诸菩萨亦当从是摩诃衍中学得成逮萨云若,今现在十方无央数不可计诸菩萨摩诃萨亦皆从是摩诃衍得成具足萨云若;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皆当从是衍中学成萨云若。已逮者未逮者甫当逮者,皆当从是摩诃衍中学具足萨云若慧。」

摩诃般若波罗蜜合聚品第二十五

于是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唯,世尊!世尊使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乃说摩诃衍教为?」

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须菩提说摩诃衍教,将无离般若波罗蜜耶?」

佛言:「不也。须菩提!汝所说摩诃衍教者,顺从、无违、不失般若波罗蜜教也。何以故?须菩提!诸所可有一切善法,及诸声、闻辟支佛法,上至佛法,皆共合集于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善法及声闻、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皆共合在般若波罗蜜中?」

佛告须菩提:「所谓六波罗蜜、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品道、三脱门、四无碍慧、大慈大悲、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无所望法常等行,须菩提!是为善法。三十七品、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是为合聚般若波罗蜜中。须菩提!所谓摩诃衍六波罗蜜、五阴、十二衰、十八性、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三脱门,善法漏法、有为法无为法、苦习尽道法,欲界、形界、无形界,内空、外空、所有空、无所有空,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佛十八法,如是如来所说法教律,法性及如、真际、不可思议性、泥洹,一切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无有形亦不可见、亦无有对一相,一相者所谓无有相。以是故,须菩提!汝所说摩诃衍教与般若波罗蜜,其义顺从、不相违错。所以者何?摩诃衍与般若波罗蜜无别无异,摩诃衍与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复不别。摩诃衍则佛法,佛法则摩诃衍,是事一、无有二,亦不相违背。须菩提!以是故说摩诃衍教者,则为说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不可得三际品第二十六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无有端绪、无有边际、亦无有底,色痛想行识亦无有端绪、亦无有边际;当知菩萨亦复如是。欲言色是菩萨乎?非也。痛想行识是菩萨耶?非也。」

须菩提言:「世尊!我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当教何谁?」

须菩提言:「所谓菩萨,菩萨但字耳。世尊!譬如自言:『我。』有无之法不生。云何色痛想行识不生?世尊!不生者为非色,亦非痛想行识;尚无所生,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亦不离于生处,见菩萨行道作是说者,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不悔不怯,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问须菩提:「若使菩萨前后边际中央际不可得。何以故?色与菩萨俱无有边。云何色痛想行识为非菩萨?云何言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言菩萨但有字耳?何以故言我有无之法不生,五阴何以生?何以故言不生者为非五阴?云何言无生当教谁说般若波罗蜜?云何言不见有离生行菩萨道者?何以故言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用众生始终端绪不可得故,菩萨前后中央际不可得见。舍利弗!以众生空故,菩萨端绪亦不可得见。用众生寂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用五阴无有边际、用五阴空、用五阴寂、用五阴不真故,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以六波罗蜜无有底、无有边际故。何以故?舍利弗!空及五阴、菩萨等无异,是三事一、无有二。是故,舍利弗!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以六波罗蜜空寂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何以故?舍利弗!空本际亦不可见,末际亦不可得见,中际亦不可得见,空与菩萨俱亦不可得见。舍利弗!空、菩萨端绪一、无有二,是故菩萨端绪不可见。内空、外空及有无空边际不可见,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

「复次,舍利弗!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皆无有端绪,佛法空、佛法寂、佛法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从六波罗蜜至佛十八法,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不可见。

「复次,舍利弗!诸三昧门、陀隣尼门,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

「复次,舍利弗!法性及如、真际、不可思议性,皆无有端绪,空寂、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

「复次,舍利弗!声闻、辟支佛、如来,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道、萨云若皆无有端绪、皆空、皆寂、皆不真,是故菩萨端绪不可得见。何以故?舍利弗!空始终、端绪、中边皆不可得见,故菩萨亦不可得见。舍利弗!空、五阴、菩萨,是三事皆一,无有二法,是故菩萨端绪不可见。如舍利弗所问,五阴无有底故,当知菩萨亦无有底。」

须菩提言:「五阴如虚空,虚空亦无边、亦无际、亦不可量、亦无有底,但以名字为虚空耳。舍利弗!色空无有边际,痛想行识识空无有边际,亦不可得见。是故,舍利弗!虚空底、五阴底、菩萨底亦不可得见。十二衰、十二因缘、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诸法端绪,菩萨端绪,皆不可得见,皆无有边际故。」

须菩提言:「舍利弗!所问五阴是菩萨耶?不可得见,亦无边、亦无际、亦不可量、亦无有底,但以名字为虚空耳。舍利弗!色空无有边际,痛想行识识空无有边际,亦不可得见。是故,舍利弗!虚空底、五阴底、菩萨底亦不可得见。十二衰、十二因缘、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此诸法端绪,菩萨端绪,皆不可得见,皆无有边际故。」

须菩提言:「舍利弗所问,五阴是菩萨耶?不可得见,是故五阴与菩萨皆不可得见。舍利弗!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空,内外空内外空自空,乃至有无空有无空自空,三十七品三十七品自空,乃至佛十八法十八法自空,如及真际、不思议性、陀隣尼三昧门、萨云若、道事、声闻、缘觉、佛佛义,各各自空。舍利弗!如来五阴空,亦不有亦不可见,以是故,舍利弗!是故菩萨五阴不可得见。舍利弗所问,何以故菩萨不可见、不可得,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舍利弗:「色不见色;色亦不见痛,痛亦不见色;痛亦不见行,行亦不见痛;痛亦不见想,想亦不见痛;想亦不见识,识亦不见想;色痛想行识亦如是。眼眼,亦不有亦不可见,至意意,亦不有亦不可见;眼识意识,亦不有亦不可见,眼栽至意意栽至因缘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至六波罗蜜,亦不有亦不可见。内空、外空至所有空、无所有空,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亦不有亦不可得见。从须陀洹法至罗汉法,亦不有亦不可见;十住亦不有亦不可见;道法、萨云若法,亦不有亦不可见;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及佛,亦不有亦不可见;至教法亦不有亦不可见。舍利弗!以诸法无所有、不可见,菩萨不可见。以是故,无所教。」

须菩提语舍利弗:「如所问,何以故但以字为菩萨者。字法但以名字假号为菩萨耳,以是故,但字为菩萨也。色痛想行识亦复假号有字耳,诸有名者亦无色痛想行识。何以故?空无有真名故。若使空者非是菩萨,是故言但以字为菩萨耳。

「复次,舍利弗!六波罗蜜者但字耳,六波罗蜜亦非字,字亦非六波罗蜜。何以故?字、菩萨、诸波罗蜜,俱等不可见故。是以菩萨但以假号为字耳。舍利弗!内外空、有无空,亦但以字着耳。字亦非空,空亦非字。何以故?字空、内外空乃至有无空俱不可见故。舍利弗!是故但以字为菩萨耳。舍利弗!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假名与字耳。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亦复如是;乃至萨云若,普皆如是如是。舍利弗所问,何以故名为吾我至本无所生。从本已来至于吾我,亦不可得见,当那得生?从有生有命至于知见,常不可见,当那得生?从有名以来,五阴不可见知,当那得生。从六情至十二因缘起亦不可见。何况有生?六波罗蜜亦不可见,何况有生?从内外空及有无空常不可见,何况有生?从有名以来,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亦不可见,当从何生?从有名以来,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亦不可见,当从何生?从有名已来,声闻、辟支佛及佛亦不可见,当从何生?舍利弗!是故名为吾我,诸法皆不生故。

「复次,舍利弗!如所问诸法有无之事,无有作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所有,无有作者?」

须菩提言:「五阴所有,无有作者;六情内外至于十二缘起所有,亦无作者;六波罗蜜所有,亦无作者。以是因缘,舍利弗!诸法亦不有亦不无。

「复次,舍利弗!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无能坏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诸法无有常,无能坏者。」

答言:「五阴无有常,无能坏者。何以故,无常无所有、消尽,是故诸法无常,无能坏者。乃至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已记法、未记法无常,无能坏者。舍利弗!无常无所有、消尽,以是故诸法无常,无能坏者。舍利弗!诸法亦不聚亦不散。」

舍利弗言:「何等不聚、何等不散?」

须菩提言:「五阴不聚不散。何以故?性自尔。乃至善法恶法、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亦不聚亦不散。何以故?性自尔。以是故,诸法亦不有亦不无。舍利弗!所问五阴无所生者,用五阴、六衰无有作者,不见有作者故。诸法皆无有作者,以是故无所生。舍利弗!所问无所生非五阴者,以五阴性自空故,亦不生、亦不灭、亦不住。乃至有为性性空故,性自空者,亦不起亦不灭亦不住。是故无所生非五阴。舍利弗!所问无所生为谁说般若波罗蜜者,若无所生,为非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非无所生。无所生、般若波罗蜜,一法无有二,是故言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所问亦不离五阴生行菩萨道者,无所生则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则是无所生。无所生则是五阴,五阴则是无所生,而不别是法亦不二。舍利弗!是故亦不离生行菩萨道也。舍利弗!所问云何闻是不恐不怖为行般若波罗蜜者。菩萨摩诃萨见诸法皆空,如梦、如幻、如炎、如响、如影、如化,以是故菩萨闻是教不恐不怖。」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观,是时亦不见色,亦不入色,亦不生色,亦不住色,亦不言是色;痛想行识亦不见识,亦不入识,亦不生识,亦不住识,亦不言是识。眼耳鼻舌身意,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六波罗蜜,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内外空至有无空,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至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亦不见、亦不入、亦不生、亦不住、亦不言是我所。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色,乃至萨云若亦无所见。世尊!不生色者为非色,亦不生痛想行识者为非识,不生六衰者为非六衰,不生六波罗蜜者为非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至无所生,一法无二。不生内外空为非空,不生有无空为非空,有无空及无所生一法耳无二。世尊!三十七品不生为非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不生为非十八法。无所生及佛十八法,一法无二。世尊!无所生一法耳,亦非二亦非三亦非四亦非五,亦不若干数,是故佛法、无所生法,一法无二。世尊!如及不思议性不生者,为非如、为非不思议性。不生道者为非道,不生萨云若者为非萨云若,无所生、萨云若,一法无二。世尊!无所生亦不一、无有若干数。是故不生萨云若者为非萨云若,灭色者为非色。灭色者是一法无有二。世尊!灭者一、无有二。是故灭色者为非色,灭痛想行识者为非识,是故生识者为非识。内空外空至有无空,及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如是。世尊!是为灭,非若干也。从识至萨云若亦如是,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观品第二十七

舍利弗问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而观诸法?何等为菩萨?何等为般若波罗蜜?何等为观?」

尊者须菩提语舍利弗言:「如所问,何等为菩萨?菩萨者为道士也,故名为菩萨。以道故,知诸法事而无所入。」

问曰:「知何等诸法事?」

答曰:「知色事不入色,知痛想行识事不入识,尽知佛十八法事不入十八法。」

舍利弗问:「何等为诸法事?」

须菩提言:「所可名者,诸法之貌,色声香味细滑法,内法外法,有为无为法像貌;所可名者是为诸法事也。舍利弗!所问何等为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者名为远离。」

问曰:「何以故名为远离?」

须菩提言:「远离五阴、远离十八性、远离六衰、远离檀波罗蜜至禅波罗蜜、远离内外空至有无空、远离三十七品至十八法,是名为远离。远离萨云若、远离萨云若事,尊者舍利弗!是故名为远离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所问何等为观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不观五阴有常无常,亦不观五阴苦乐,亦不观五阴有我非我,亦不空亦非不空、亦不相亦非不相、亦不愿亦非不愿,亦不灭亦非不灭、亦不寂亦非不寂,亦不作是观至六波罗蜜。从内外空至有无空,及佛十八法,亦复如是。诸三昧门、陀隣尼门至萨云若,乃至灭不灭,亦不作有常无常观。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作是观。」

舍利弗问尊者须菩提:「何以故贤者作是言:『五阴无所生为非五阴,乃至萨云若无所生为非萨云若。』?」

须菩提报言:「五阴空,空非五阴,是故五阴无所生为非五阴。六波罗蜜空,空亦非六波罗蜜,亦非生,是故六波罗蜜无所生为非六波罗蜜。从内外空至有无空,亦复如是;从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亦复如是;萨云若亦复尔。以是故,五阴无所生为非五阴。五阴亦非生,乃至萨云若亦无所生。」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以故言:『五阴不二为非五阴,乃至萨云若不二为非萨云若。』?」

须菩提报言:「五阴不二,亦不合亦不散,亦无有形、不可见、一相,一相者则无相,萨云若亦如是;以是故,五阴无有二不为五阴,萨云若无有二不为萨云若。」

舍利弗问:「何以故五阴无有二为作数,乃至萨云若无有二为作数耶?」

须菩提言:「无所生及五阴,无有二。五阴则是无所生,无所生则是五阴。以是故,五阴无有二为作数耳。乃至萨云若亦无有二,为作数耳。」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观是法时,见五阴无所生常净故,见吾我亦无所生常净故,见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亦无所生常净故,见内外空至有无空亦无所生常净故,见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无所生常净故,见诸陀隣尼三昧门亦无所生常净故,见萨云若无所从生常净故,见凡人凡人法亦无所生常净故,见须陀洹须陀洹法、斯陀含斯陀含法、阿那含阿那含法、阿罗汉阿罗汉法、辟支佛辟支佛法,见菩萨菩萨法,见佛佛法,皆无所生常净故。」

舍利弗问:「如我从须菩提所闻,五阴为无所生,乃至道亦无所生,佛法亦无所生,亦无所逮得。须陀洹至阿罗汉、辟支佛亦复不逮,菩萨亦无所逮得,萨云若亦无所逮得。菩萨摩诃萨无所逮得萨云若者,为坏五趣,是为菩萨不于五趣中得道。」

舍利弗言:「若使诸法无所生,云何须陀洹三应灭而念成道,斯陀含三垢薄而念成道,阿那含五应灭而念成道,阿罗汉灭上五所得,辟支佛以因缘觉故而念成道?何以故菩萨作勤苦行,代众生受勤苦?为何等故如来、无所着、得等正觉转法轮乎?」

须菩提言:「舍利弗!我亦不使无所生法有所逮得,我亦不使无所生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我亦不使菩萨有勤苦行,菩萨行亦无有勤苦想。舍利弗!菩萨亦不觉苦想。何以故?舍利弗!不可从觉苦想能为不可计阿僧祇众生作本。菩萨于众生,如父想、如母想、如子想、如身想,无所有。菩萨于内外法,当作是想,当作是念:『所言我及一切众生,亦不有亦不可见。』于内外法当作是念,作是想念不起勤苦想。何以故?一切无所有故。世尊于无所生、非我所能令得,如来阿惟三佛亦无所生,如来不从无所生逮转法轮。」

舍利弗问尊者须菩提言:「欲使从无所生逮得?欲使从有所生逮得?」

须菩提言:「我亦不使从无所生逮得,亦复不使从有所生逮得。」

舍利弗言:「如所言,为无所逮、无所得耶?」

须菩提言:「有所逮、有所得,不以二世俗之事有逮有得,但以世事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有佛;欲论最第一者,无有逮、无有得,从须陀洹上至佛,亦无逮亦无得。」

「云何,须菩提!但以世事故有逮有得。坏五趣者亦复如是耶?」

须菩提言:「以世俗事故有逮有得,以世俗事故有五趣教。何以故?舍利弗!最第一法无有生死,无有善恶之报,亦无断亦无着。」

舍利弗言:「云何,须菩提!无所生有所生耶?有所生有所生乎?」

须菩提报言:「我亦不使无所生有所生,亦不使有所生有所生也。」

舍利弗言:「为欲使何所无所生法有所生?」

须菩提言:「我不令五阴、有无空有所生,乃至道、有无空亦不令无所生。」

舍利弗言:「不生为生耶?生为生乎?」

须菩提言:「生亦不生,不生亦不生。何以故?诸可有所生、无所生一耳,亦不别,亦无形、不可见、不可得、一相,一相者则无所有之貌。是故,舍利弗!有所生亦不生,无所生亦不生。」

舍利弗言:「当说无所生无所生法,说有所生无所生法。我乐欲闻。」

须菩提言:「恣所乐。何以故?舍利弗!所可无所生法、所可有所生法,无所乐。所问无所生无所生,是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无形、不可见、不可得、一相,一相者则无相。」

舍利弗言:「所生亦复无所生,所乐亦复无所生,法亦无所生,所报亦复无所生。」

「如是,如是!舍利弗!诸法皆无所生。何以故?五阴无所生,六情亦无所生,六性——地水火风空识——是六性亦无所生,身口意行亦无所生,至萨云若亦无所生。是故,舍利弗!所报亦无所生法!所因缘乐闻皆无所生。」

舍利弗言:「如尊者须菩提,为是法师之上。何以故?随所问能发遣。何以故?于诸法无所依。」

舍利弗问长老须菩提:「诸法云何无所依?」

答言:「舍利弗!色性空,亦不依内、亦不依外、亦不依两中间;痛想行识性空,亦不依内、亦不依外、亦不依两中间。六情、十二衰性空,亦不依内外中间。六波罗蜜性空,亦不依内外中间。从内外空至有无空性,亦不依内外中间。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性空,亦不依内外中间。诸法性皆空者,亦不依内外中间。舍利弗!是故无所依。是故行六波罗蜜菩萨,能净五阴至萨云若。」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菩萨行六波罗蜜净菩萨道?」

答言:「舍利弗!亦有道檀波罗蜜亦有俗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亦有道亦有俗。」

复问:「何等为俗檀波罗蜜?何等为道檀波罗蜜?」

答言:「菩萨住于布施,若有沙门、婆罗门,若有贫穷、疾病、形残,随其所索城国、珍宝、衣被、饮食、妻子、眷属、头目肌肉、髓脑骨血,一切所有皆给与之。所可与者有所依倚,作是念言:『我与、彼受,我不嫉他人与。』言:『我是施主。』言:『我与一切。』言:『我随佛教。』言:『我行檀波罗蜜。』虽作是施与而有所倚,所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与众生共之,以是施与欲令众生于无余泥洹而般泥洹。虽布施,有三碍意。何等为三?有我想,有彼想,有施想;是为三碍。是为世俗布施。何以故名为世俗布施?以不能离世俗,亦不出世俗事故,是为世俗布施。何等为道施?以三事净。何等为三?菩萨布施,亦不自见,亦不见受者,不望其报;是为菩萨于三事净。舍利弗!菩萨布施施与众生,亦不倚众生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见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之兆,是为道檀波罗蜜。何以故名道檀波罗蜜?道檀波罗蜜者,胜出胜于世间故。从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世俗有所依,道无所依。」

须菩提言:「是为菩萨行六波罗蜜净菩萨道。」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道?」

答言:「三十七品是菩萨摩诃萨道,空、无相、无愿三脱门,内外空乃至有无空,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佛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四无碍慧、大慈大悲,是为菩萨摩诃萨道。」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是为何等波罗蜜功德力?」

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功德力。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诸善法功德之母。般若波罗蜜者,悉持三乘之法。诸过去佛世尊皆行般若波罗蜜,自致成阿惟三佛;当来诸佛世尊亦行般若波罗蜜,自致成阿惟三佛;现在十方恒边沙国诸佛世尊,亦行般若波罗蜜自致成阿惟三佛。」

须菩提言:「若闻说般若波罗蜜不疑不惧,当知是菩萨能行菩萨道不舍众生,能为一切众生作护,亦无所猗,终不离是念,所谓大慈大悲之念。」

舍利弗复问:「欲使菩萨不舍大慈大悲之念,不离是者,以为一切众生皆当为菩萨。何以故?一切众生终不离是念。」

须菩提赞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我已觉知所讥来迹。我当受之。如众生无所有,念亦无所有,有无亦无所有。如众生寂,念亦复寂。如众生空,念亦复空。如众生无所觉,念亦无所觉。如五阴无所有,念亦无所有。如五阴无有实、如五阴空、如五阴寂、如五阴无所觉,当知念亦无所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地水火风空识亦尔。六波罗蜜空,内外空至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陀隣尼门、诸三昧门,及萨云若萨云若事,乃至道与念等无所有。如道无所觉,念亦无所觉。舍利弗!我欲使菩萨不离是行念。」

于是世尊赞叹须菩提言:「善哉,善哉!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行,当如是如须菩提所言,如须菩提承佛威神说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亦当如是如须菩提所说。」

须菩提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三千大千刹土六反震动,前没后涌、前涌后没,八方上下皆悉如是。佛因是事便笑。

时须菩提叉手白佛言:「世尊!何因缘笑?」

佛告须菩提:「今我说般若波罗蜜,东方恒边沙不可计诸佛,亦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十方诸如来、等正觉、无所着者,亦复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须菩提说是般若波罗蜜时,十二那术亿天及人、阿须伦,皆得无所从生法忍。十方诸佛说般若波罗蜜时,不可计阿僧祇众生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

 

上篇:放光般若经

下篇:光赞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

摩诃般若钞经

摩诃般若钞经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一(亦名长安品) 秦天竺...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佛说分别经

佛说分别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译 如...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一 圣勇菩萨等造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

【注音版】入法界体性经

入法界体性经...

【注音版】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 宋国庐山慧远法师。公少瞻儒道...

西斋净土诗

西斋净土诗 怀净土诗七十七首(并自序) 明四明梵琦楚...

如何与慧律法师交流问题

问: 祖国大陆的佛弟子无法与上人近距离交流,修行中...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

三种人生比喻

有一位老师有一天带学生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

宗门下言心意识,就是心知起念、分别一切

根、尘、识俱遣,心、意、识全忘;十方坐断,不通圣、...

不退心

过去有一个人,虽然没有人开示他,但因为受世事的折磨...

衍慈法师:开光的意义

一般人都会听过佛像开光。每当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

生命的「仓库」---第八识

第八识等于是我们的一个仓库。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现在我有一个习惯,每次有人来要皈依三宝,特别是那些...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

念佛得速疾解脱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

丈夫喜欢打麻将怎么办

问: 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我却是最讨厌的,所以经常...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