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贤圣品第十五之二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为无量无数众生故被精进铠作大庄严,普令众生得大涅盘,而众生相了不可得。」

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为无量无数众生故被精进铠作大庄严,普令众生得大涅盘,而众生相了不可得。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为色若解若缚故作大庄严,不为受、想、行、识若解若缚故作大庄严,不为声闻地、缘觉地、佛地若解若缚故作大庄严。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庄严一切法故而作庄严,是名作大庄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即菩萨摩诃萨作大庄严。而诸菩萨摩诃萨虽行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于三处而生取着。何等为三?所谓声闻地、缘觉地、佛地。」

佛言:「须菩提!如汝所说,菩萨摩诃萨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大庄严。而诸菩萨摩诃萨虽行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于声闻地、缘觉地、佛地而生取着者,须菩提!汝见何义作如是说?」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无有少法可得修习,无所修、无修者。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中无法可出生故,即无所修,如修虚空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不修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修无着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修无边是修般若波罗蜜多,即修无修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修无取是修般若波罗蜜多。」

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此般若波罗蜜多微妙甚深。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能修习者,当以此法而为试验表示其相。若有菩萨摩诃萨,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生贪着无所希望,亦复不随他所言论,其心清净不起异信,闻说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惊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难、不悔不没,心大欢喜清净信解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于先佛所已曾得闻此甚深法,而复于中请问其义。由此因缘,今复得闻此甚深法,不惊不怖乃至心生欢喜信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惊怖已,应当云何观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佛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观般若波罗蜜多者,当随一切智心观。」

须菩提言:「云何名为随一切智心观?」

佛言:「须菩提!若随虚空观,即随一切智心观。云何名为随虚空观?须菩提!随虚空观者即无所观。由如是故,乃得名为随一切智心观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无量是一切智。须菩提!若无量即无色,无受、想、行、识,无得无证、无道法无道果,无智无识、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观无所观、无作无作者、无去无来、无方无趣、无住非无住,是即无量。若见是无量即堕无量数,若不见是无量,即如虚空无量,一切智亦无量。如是无量即无得无证,是故不可以色得,不可以受、想、行、识得,不可以布施波罗蜜多得,不可以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得。此中云何?所谓色即是一切智,受、想、行、识即是一切智,布施波罗蜜多即是一切智,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即是一切智。」

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与色界天子众俱,帝释天王与欲界天子众俱,来诣佛所。到已头面各礼佛足,右绕三匝退住一面,各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边际源底、难见难解。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以何义故安处道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说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耶?」

佛告梵王、帝释、诸天子言:「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边际源底、难见难解。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见是义故安处道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诸天子!如来虽得菩提,而无得者及无所得;虽说般若波罗蜜多,无能说者、无法可说。何以故?我法甚深非所演说,如虚空甚深故此法甚深,我甚深故此法甚深,一切法无来故此法甚深,一切法无去故此法甚深。」

是时梵王、帝释及诸天子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佛所说法世间诸行,难可得信、难可得解。何以故?世间行有着,佛说法无着,是故一切法离诸有着。」

真如品第十六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所说法,随顺一切法离诸障碍,而一切法了不可得,犹如虚空离障碍相。世尊!诸法如虚空故一切句不可得,诸法平等故二法不可得,诸法无生故生法不可得,诸法无灭故灭法不可得,诸法无相故取相不可得,诸法无处故一切处不可得。」

尔时,梵王帝释及诸天子俱白佛言:「世尊!长老须菩提随如来生。何以故?长老须菩提诸所说法皆悉空故。」

是时,长老须菩提即谓梵王、帝释及诸天子言:「汝等所言须菩提随如来生者,当知随如如行故如如无生,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诸天子!如如来真如不来不去故,须菩提真如亦不来不去;如来真如本来不生故,须菩提真如亦本来不生。何以故?如来真如即是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即是如来真如,一切法真如亦是须菩提真如,是诸真如无所生故。是故须菩提于是真如法中随如来生,而彼真如即非真如。诸天子!如如来真如无住非无住,须菩提真如亦无住非无住。如如来真如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须菩提真如亦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以须菩提真如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故,即如来真如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无障碍。以无障碍故,一切法亦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离诸障碍。何以故?以如来真如,以一切法真如,同一真如。是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彼无二真如即非真如非不真如,即彼非真如非不真如,是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诸天子!如来无作真如非无作真如,无所有真如非无所有真如,是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诸天子!如如来真如一切处常不断不坏,须菩提真如亦一切处常不断不坏,一切法真如亦一切处常不断不坏。如来真如无相无动无所得,须菩提真如亦无相无动无所得,一切法真如亦无相无动无所得,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诸天子!如来真如不异一切法真如,须菩提真如不异一切法真如,彼一切法不异真如即非真如,彼非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如是真如无来无去无二无别,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诸天子!如如来真如非过去未来现在,须菩提真如亦非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法真如亦非过去未来现在,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诸天子!如来真如即不来不去不住真如,如来真如即过去真如不去,过去真如即如来真如不去,如来真如即未来真如不来,未来真如即如来真如不来,如来真如即现在真如不住,现在真如即如来真如不住,如来真如即过去未来现在真如,过去未来现在真如即如来真如。若如来真如,若过去未来现在真如,若须菩提真如,是诸真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一切法真如亦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诸天子!若如来真如,若菩萨地真如,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如,是诸真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了不可得,皆是名字所分别故。」

须菩提复谓诸天子言:「汝等当知,须菩提随如来生者,不随色生,不随受、想、行、识生,不随须陀洹果生、不随斯陀含果生、不随阿那含果生、不随阿罗汉果生、不随缘觉果生、不随佛果生。何以故?诸法无生非无所生,诸法无得非无所得。诸天子!以是义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须菩提说是真如法时,而此大地六种震动,有十八相,所谓:震、遍震、等遍震,动、遍动、等遍动,踊、遍踊、等遍踊,击、遍击、等遍击,爆、遍爆、等遍爆,吼、遍吼、等遍吼。现如是等十八相已,即时大地还复如故。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真如法者,最上甚深微妙难解。」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如是,如是!真如法者,最上最胜甚深微妙难解难入。」

当佛赞是真如法时,会中有三百苾刍,不受诸法,证得漏尽心善解脱。五百苾刍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六千菩萨不受诸法,证得漏尽心善解脱。

尔时,尊者舍利子,知彼六千菩萨证得漏尽心解脱已,即白佛言:「世尊!此诸菩萨修菩萨行,以何因缘,今此会中返得漏尽心解脱耶?」

佛言:「舍利子!汝今当知,此诸菩萨往昔曾于五百佛所亲近供养,而各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法。虽复如是修诸行法,而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故,以是因缘返证此果。又,舍利子!有诸菩萨虽修空、无相、无愿法门行菩萨道,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得声闻果谓证实际。舍利子!譬如世间有彼飞鸟,其身长大,或一由旬至五由旬,翅羽未成飞不能远,而欲从彼三十三天上投身下至阎浮提地。而彼飞鸟于其中道心生是念:『我今欲还三十三天上。』或作是念:『愿我得至阎浮提地,身无损伤离诸苦恼。』舍利子!于汝意云何?而彼飞鸟欲还天上可得还不?愿至阎浮提地身无损伤,可得如愿不?」

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而彼飞鸟身量既大翅复未成,身必损伤或复至死。」

佛告舍利子言:「菩萨亦复如是。虽复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于兢沙伽沙数劫中广修诸行,于施能舍、于戒能护、于忍能受、精进不懈、禅定寂静,而复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大心大愿,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是菩萨必堕声闻、缘觉之地。

「复次,舍利子!有诸菩萨,虽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蕴善根,是菩萨取相念故,即不能知亦不能见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蕴善根。以不知不见故,闻说一切法空,是菩萨取音声相而生信解,即以是取相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必堕声闻、缘觉之地。何以故?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故。」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有诸菩萨,虽复长时广修诸行,若或远离彼善知识,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是菩萨即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是故诸菩萨若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应当修习此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

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若诸菩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应当亲近彼善知识,即能修习此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以是义故,乃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梵王、帝释及诸天子俱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

尔时,世尊告梵王、帝释及诸天子言:「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若诸无智起劣精进、生劣信解、无善巧方便、亲近恶知识者,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复甚难。」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者,如我解佛所说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何以故?一切法空,无法可得、无能得者。佛所宣说诸法皆空,为有所断,而所断法是法亦空。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所得法、若所用法,若知若解,一切皆空无得无证。是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

佛告须菩提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得故难得,无得者故难得,无分别故难得。」

尔时,尊者舍利子即谓尊者须菩提言:「如汝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者,彼兢沙伽沙数求菩提者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转。何以故?汝说菩提不难得故。」

须菩提言:「尊者舍利子!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色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色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色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色,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色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色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色,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色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色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乃至一切法、一切法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舍利子!于汝意云何?若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退转者,是法即有所住。以一切法无住,当有何法而可退转?舍利子!真如可退转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舍利子!如是一切法实求不可得,即无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退转。」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尊者须菩提言:「如尊者所说义,即无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转。须菩提!若如是者,如佛所说,求三乘人应无差别耶?」

尔时,尊者满慈子语尊者舍利子言:「汝当问尊者须菩提!如须菩提意,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是时,舍利子即如所说语尊者须菩提言:「汝须菩提!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须菩提言:「舍利子!汝于真如法中有一乘人而可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又,舍利子!汝于真如法中有三乘人而可见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舍利子!真如法中有一相三相而可得不?」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须菩提言:「舍利子!汝今当知,真如法中,一菩萨法尚不可得,何况声闻、缘觉之法而可得耶?是故无有少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转。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退失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即能成就菩提。」

尔时,世尊赞尊者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所乐说,皆是如来威神护念。如汝所说,如是,如是!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退失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即能成就菩提。」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怖退失者,当得成就何等菩提?」

佛言:「舍利子!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云何住?云何修学?」

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无毒心、慈心、利益心、善知识心、无障碍心、谦下心、无恼心、不害心,当生如是等心。又于一切众生作父想、母想、诸亲友想。又复长时广修诸行,所谓于施能舍、于戒能护、于忍能受、精进无懈、禅定寂静、智慧胜解。修如是等种种胜行,随顺缘生观察诸法,不于诸法取断灭相。如是了知诸法真实,即能过菩萨地具诸佛法,成熟无量无数有情,普令安住大涅盘界。菩萨摩诃萨若如是修学,即无障碍相,乃至一切法亦得无障碍。须菩提!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如是住,如是修学。如是学者,能为一切众生作大依怙。」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五

 

上篇: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下篇: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炖煌石室本) 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满愿子经

佛说满愿子经 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游摩鸠罗无...

法句经

法句经卷上 尊者法救撰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无常品...

佛说五王经

佛说五王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昔有五王,国界相近,...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后汉临淮沙门严佛调译 佛言:...

佛说幻士仁贤经

佛说幻士仁贤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

佛说信佛功德经

佛说信佛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

平凡工作都在为你积蓄能量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 商人来...

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 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

佛教的十善业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国师,前世是一个十不全的书记师。因为受到...

学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现在有人以时尚佛教作为噱头吸引眼球。其实,佛教的时...

如何平衡生存与金钱的关系呢

问: 师父,都说追求金钱就是欲望,但世间的生存我们...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

臭女净心

舍卫国有一位清道妇,每天清晨就在城内各通衢要道扫地...

凡夫的時候最好不要有神通

神通这件事,从凡夫、或者是圣人得神通的经过来看,一...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么叫杀呢?断有情命,以嗔恨之心,来断绝有情众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