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譬喻品第十四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不惊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难、不悔不没、心生信解者,是菩萨于何处没而来生此?」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不惊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难不悔不没,心生信解者,是菩萨于彼最上人中没已而来生此,复得闻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爱乐听受,不暂舍离彼说法者。譬如新生犊子不离其母,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心净信解爱乐听受,而不暂离彼说法者。以不离其说法者故,即不弃舍般若波罗蜜多。」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是功德者,岂不从于他方佛刹没已生此耶?」

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若有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是功德者,当知已于他方佛刹彼彼佛所,恭敬听受此甚深法,而复于中请问其义,从彼没已而来生此。以是因缘,今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时,亦复具足如是功德。

「复次,须菩提!有诸菩萨于知足天上慈氏菩萨摩诃萨所,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不疑不难,而复于中请问其义。以是因缘,于彼没已而来生此。今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时,亦复具足如是功德。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先世中虽复曾闻此甚深法,不能如实请问其义,心生疑悔者,当知是菩萨转身生此,设得闻是甚深正法,亦复于中心生疑悔。何以故?以其先世不问所致故。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先世中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时,能一日二日三四五日,发生净信请问其义者,是菩萨转身生此,闻是正法,心即信解离诸疑悔,亦复于中请问其义。何以故?法尔如是故。

「复次,须菩提!若有菩萨于先世中,虽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不能决定请问其义,亦复不能随所说行。是故今时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正法,或时乐闻或不乐闻,其心轻动不能决定,犹如轻妙[叠*毛]衣随风所转。须菩提!当知此菩萨初住大乘法中,心不清净不能发生决定信解,不取般若波罗蜜多,不随般若波罗蜜多行,是故于彼声闻、缘觉二地之中随堕一处。

「复次,须菩提!譬如有人乘船入海,船忽破坏,是人若不取彼浮囊或木或板等,当知是人即于中路没水而死,由此因缘不到彼岸。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爱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乐、有舍有精进,有尊重、有深心、有净心,离放逸、不散乱。虽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是菩萨即不能成就一切智果,于其中路有所退失。须菩提!云何名为中路?又复退失何法?须菩提!中路者所谓声闻、缘觉之地;所退失者谓一切智果。

「须菩提!又如有人乘船入海,于其中路船忽破坏,是人即时取彼浮囊或木或板等。当知是人得离难事,不为海水所溺而死,获大安隐到于彼岸。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爱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乐、有舍有精进,有尊重、有深心、有净心,离放逸、不散乱。具足如是功德已,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是菩萨于其中路无所退失,不堕声闻、缘觉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复次,须菩提!又如有人持以坏瓶诣于河池井泉欲取其水,是瓶不久中路破坏,以是因缘水不能得。何以故?瓶未成熟,是故破坏还归于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爱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乐、有舍有精进、有尊重有深心有净心、离放逸不散乱,虽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是菩萨于其中路有所退失,堕于声闻、缘觉之地,不能成就一切智果。

「须菩提!又如有人持以熟瓶诣于河池井泉欲取其水,是人随所往处即能得水,得已持归,是瓶坚牢无所破坏。何以故?瓶已熟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欲有爱、有解有行有喜有乐、有舍有精进有尊重、有净心有深心、离放逸不散乱,具足如是功德已,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于其中路无所退失,不堕声闻、缘觉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复次,须菩提!又如世间有诸商人少智少慧,于大海边随取一船,载诸财物入于海中,是船不久踈漏破坏。何以故?本所造作不能坚牢,船诸所用亦不能备,由彼商人无智慧故,不能觉了,取以载物,于其中路船既破坏财复散没,商人尔时徒自忧恼。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忍有信乃至离放逸不散乱,虽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于其中路有所退失。须菩提!中路退者,所谓堕于声闻、缘觉之地,失者所谓失彼一切智宝,于自利行及利他行皆不成就。

「须菩提!又如有诸商人有智有慧,于大海边求妙好船,知本造作坚固圆满,船诸所用悉已备者,取以载物入于大海,是船无难,随所往处皆悉得至,而彼财物亦不散没。何以故?由彼商人有智慧故,于其中路不生忧恼。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离放逸不散乱,具足如是功德已,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于其中路无所退失,不堕声闻、缘觉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复次,须菩提!又如世间百二十岁老人,忽于一时为彼风癀痰[病-丙+(企-止+(套-大))]诸病侵恼,以是因缘忍苦于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若时无人扶侍,当能从床而自起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言:「须菩提!是人设或能从床起,亦不能行一里二里乃至由旬。何以故?已为老病所侵恼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离放逸不散乱,虽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于其中路有所退失,堕于声闻、缘觉之地,不能成就一切智果。

「又,须菩提!而彼百二十岁老人,虽复有疾忍苦于床,若时有二力士,来谓其言:『我等二人各于左右扶侍于汝,汝速当起随有所往。令汝得至,勿忧中路有所退失。』时老病人受其语故,能从床起随往得至。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离放逸不散乱,具足如是功德已,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于其中路无所退失,不堕声闻、缘觉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何以故?法尔如是故。须菩提!若诸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离放逸不散乱,具足如是功德已,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决定不堕声闻缘觉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皆悉以是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贤圣品第十五之一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彼初学菩萨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云何学?」

佛告尊者须菩提言:「诸初学菩萨若欲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当亲近彼善知识,尊重恭敬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是善知识应当为彼初学菩萨如理教授、如实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义,作如是言:『善男子!汝所修习布施波罗蜜多,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多所有功德,皆当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汝以布施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不应取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勿取着色谓是菩提,勿取着受、想、行、识谓是菩提。何以故?彼一切智无取着故。善男子!汝所修习,于戒能护、于忍能受、精进不懈、禅定寂静、智慧胜解,以如是等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不应取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勿取着色谓是菩提,勿取着受、想、行、识谓是菩提。何以故?彼一切智无取着故。善男子!以是义故,汝亦不应取着声闻、缘觉之地。』须菩提!彼善知识应为初学菩萨如是教授,使令渐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

须菩提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趣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普令一切众生断诸苦恼安住涅盘。而诸菩萨所为甚难,谓布施波罗蜜多如是相,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多如是相,诸相甚深所为甚难,是故菩萨摩诃萨为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轮回中当发精进勿生惊怖。」

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须菩提!而诸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安乐悲愍诸世间故,趣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作是念:『我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为世间作大救护,当为世间作所归向,当为世间作所住舍,当为世间作究竟道,当为世间作广大洲,当为世间作大光明,当为世间作善导师,当为世间作真实趣。』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大精进。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能为世间作大救护?所谓菩萨摩诃萨欲令世间一切众生断轮回苦,是名菩萨摩诃萨能为世间作大救护。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能为世间作所归向?所谓菩萨摩诃萨欲令世间一切众生悉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能为世间作所归向。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能为世间作所住舍?所谓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为诸众生以不着故说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不着耶?」

佛言:「须菩提!若色不缚即色不着,若色不着即色不缚,色不缚故即色不生不灭,由色不生不灭故即无所着,以无所着故无缚亦无解。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识不缚即识不着,若识不着即识不缚,识不缚故即识不生不灭,由识不生不灭故即无所着,以无所着故无缚亦无解。彼一切法亦复如是,于诸知见悉无所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诸众生如是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能为世间作所住舍。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能为世间作究竟道?所谓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为诸众生作如是说:『若色究竟即非色,若受、想、行、识究竟即非识。由色、受、想、行、识如是故,一切法亦然。』」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色、受、想、行、识究竟,一切法亦然者,彼菩萨摩诃萨皆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何以故?一切法中无分别故。」

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彼一切法无所分别及分别者,由如是故,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一切法,最上甚深微妙难入,安住寂静,无得无证无动无转。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诸众生如是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能为世间作究竟道。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能为世间作广大洲?此复云何名为洲耶?须菩提!譬如水中陆地断流之处故名为洲。彼一切法亦复如是。色前际断故后际亦断,受、想、行、识前际断故后际亦断,乃至一切法前际断故后际亦断,以如是断故即一切法皆断,而此断相非颠倒相、涅盘寂静。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诸众生如是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能为世间作广大洲。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能为世间作大光明?所谓菩萨摩诃萨于长夜中广为众生作大方便,欲令众生拔无明箭出生死苦,以一切智光破诸痴暗,是名菩萨摩诃萨能为世间作大光明。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能为世间作善导师?所谓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为诸众生说色自性不生不灭,说受、想、行、识自性不生不灭,说异生法自性不生不灭,说声闻、缘觉法自性不生不灭,说菩萨法自性不生不灭,说诸佛法自性不生不灭,乃至说一切法自性不生不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诸众生如是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能为世间作善导师。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能为世间作真实趣?所谓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说色趣空,说受、想、行、识趣空,说一切法趣空。即一切法不来不去,如彼虚空不来不去,无作无相,无住无所,住无住法,无生无灭。而一切法亦不来不去,无作无相,无住无所,住无住法,无生无灭。以是义故,即无分别及分别者。何以故?色住空性故不来不去,受、想、行、识住空性故不来不去,乃至一切法住空性故不来不去。此中云何?而彼空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相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愿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生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趣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性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梦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我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我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边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寂静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涅盘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起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还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无往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不动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色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受、想、行、识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阿罗汉果趣、缘觉果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无转。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诸众生如是宣说诸法趣空。」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此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何人当能如实信解?」

佛告须菩提言:「若有菩萨摩诃萨,已于过去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成熟善根,久修菩萨甚深胜行者,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即能信解。」

须菩提言:「能信解者,当云何相?」

佛言:「须菩提!若离贪瞋痴性是信解相,具是相者即能信解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趣,得是趣已为诸众生如实宣说,令诸众生亦得是趣。」

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须菩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趣,菩萨摩诃萨得是趣已,为诸众生如实宣说,令诸众生亦得是趣。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诸众生如是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能为世间作真实趣。」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四

 

上篇: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下篇: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如是我...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上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佛说法印经

佛说法印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 比丘善导集记  依...

旧杂譬喻经

旧杂譬喻经卷上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一) 昔无数世...

佛说摩达国王经

佛说摩达国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诵经结诵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

念佛有哪些规矩和注意事项

问: 念佛有哪些规矩,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 念佛本...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

瞎子点灯

从前有一个小巷子又黑又窄,路灯也没有一个,每到晚上...

散心称名,能否除罪?能否往生?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说这散心能不能除罪呢?你说...

昌臻法师《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以...

【推荐】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

是什么力量让轮回相续的

业力是第六意识造作,果报是第八识释放。本来是独立的...

念佛法门如何取验方为合法

问: 《净土或问》中云:既学专修,当求灵验,虽在目...

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一...

工作要赶不要急

我常说:「工作要赶而不急」,就是工作要有效率,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