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宝云经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宝云经卷第五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善男子!复有十法名菩萨具旃衣。何等为十?不随染欲名为旃衣、不随瞋故名为旃衣、不随痴故名为旃衣、不随恼害故名为旃衣、不随贪嫉故名为旃衣、不随憍慢吾我故名为旃衣、不为人知故名为旃衣、不为名闻利养故名为旃衣、不使魔得自在故名为旃衣、心不高下故名为旃衣。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旃衣。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乞食。何等为十?为益众生令得福故是以乞食,次第乞食、好恶随时、不生悔恨、小欲知足、乞食得已与人共同、于食好恶不生增减、不生贪着、于食知量、趣向于善、修集善根、离诸取着。云何乞食为益众生?菩萨乞食,见诸众生善根鲜少,受乞食法为利益众生故。若城邑、聚落,到中乞食,系念不舍,威仪具足,若顾视时终不轻躁,举动安庠,诸根寂定,谛视目前不过一寻,于佛、法、僧深生信敬,然后乞食。次第乞食,心无算择,刹利、婆罗门、富贵之家一向次第,食足便止;除恶狗、新生犊母,先破禁戒堕畜生中;若男、若女、童男、童女诸能扰恼者,皆悉不往,可讥嫌处亦皆不往。次第先食,不得生着、不得生瞋。于诸众生不起憎爱,于好、于恶,其心正等。少欲知足,随得多少,还至僧坊安置衣钵,至洗足处。若到佛像、塔寺、众僧所恭敬供养,乞食之食分作四分:一分与同梵行者、第二分与穷下乞食之者、第三分与诸鬼神、第四分自供身食。『我今食者但念修道,不应于食而起染着,亦不憍逸、贪嗜无厌。作如是食,为存此身、济其躯命。』是故,于食趣得安身,不使羸乏亦不令肥。何以故?若身羸瘦,妨废行道;若食厚重,复多睡眠。为行道故,于食知节,不多、不少。勤修精进,除去懈怠,为满菩提觉支;满菩提觉支故,我见得灭;我见灭故,能以身肉施于众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乞食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一处坐。何等为十?于菩提树一坐道场降伏魔官皆悉惊怖、此处不动得出世定、此处不动得世间慧、此处不动得出世间智、此处不动得空三昧、此处不动得觉一切法、此处不动得八正道、此处不动得于真实、此处不动得于如实、此处不动得一切种智坐。善男子!一坐者即是法坐;菩萨不动摇故,名为一坐。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一坐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一受食。何等为十?不贪食,不染着食,以言食足一切不受,苏油、黑石蜜、阿摩勒汁、甘蔗汁及诸果汁,时非时都不饮食,见他饮食而不生恼,常一受食;菩萨设有患苦,若为命难、善法留难,当尔之时,不生疑悔作药想服。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一受食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阿练若处。何等为十?久习梵行、善解毗尼、诸根具足、具足多闻、广博多智、除去我见、譬如麞鹿、不肥不瘦、心常厌恶、乐处闲静阿练若处。

「云何久修梵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佛法中出家学道,三业清净、净持禁戒,善知诸法、善知威仪行止之处,来、去、坐、卧尽依法律。

「于如来法中上、中、下坐,教戒威仪,能教禅法。

「如此之法已自体解,不从他受,知义、知出要、知坐、知出罪,避诸毁犯,精勤修戒,少有所犯,讥呵、忏悔。

「随所犯处及以不犯悉能了知,若犯重事乃至中、下,悉能分别受报轻、重、近、远。

「诸根具足,依阿练若处,所依之处不为他恼;常乐乞食,往返不近、不远,近清净水,不污、不浊;多诸林树,无恐怖处,花果具足;远离恶兽,多诸龛窟,往返不难,寂静第一。

「菩萨如此处,昼诵三遍、夜亦三遍,声不高下,善守诸根,心不散乱,深信欢喜,能忆偈句,善取因相,除去睡眠。

「王、若王等、若诸王子、婆罗门、刹利及余人民往至菩萨阿练若处,比丘唱言:『善来,大王!可坐此处。』彼若坐时,菩萨共坐;彼若不坐,菩萨不坐。

「彼王根若不定,应当赞叹:『大王!善得大利。王之国界多诸持戒沙门、婆罗门住王界中,不为恶臣、盗贼之所恼害。』王若利根柔和善顺、堪为法器,当为种种说法;若不乐种种说法,当为说五欲无常,令知厌恶;若不乐厌恶,当复为说诸佛有大慈悲、威德、自在之所行处。

「刹利、婆罗门、邑主、长者及以国人随宜为说,如是多闻堪法器者,即便为说种种之法;闻已信受,心生悦乐,皆令欢喜。

「多闻广博故,无烦恼起,善修对治;能除我见故,不生怖畏;智辩具足故,无大众畏,勇勐无难。具如是事能得阿练若处,安止而住,继心厌恶,乐独静处。

「犹如野鹿常在山林,阿练若比丘不如野鹿恒怀惊怖。

「譬如野鹿见人避走,以畏死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愦閙处、一切男女悉皆远离。何以故?令我心乱,远离定故。

「不得厌恶,修于功德,复乐寂静,我今不应染近愦乱,令失定心住阿练若处。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阿练若处。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树下止处。何等为十?不近聚落依止树木而住,不近于饶棘刺处依止而住,不近摩楼陀、兰草之处依止而住,不依枯叶处住、不依猨猴处住、不依鸟樔窟处住、不依恶兽处住、不依盗贼危难处住,菩萨所依止处无诸恐怖、令心悦乐。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树下止处。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露地坐。何等为十?春秋冬夏不依牆壁住、亦不依树下住、不依蘘草[卄/积]住、不依山掩处住、不依河岸住、不作障寒具、不作障风具、不作障遮雨具、不作遮热具、不作障露具。菩萨在于露地,而身有病、形体羸弱,应至僧坊,便作是念:『如来为遮诸结使故说于头陀,我今虽在僧坊当断除结使、我今虽在僧坊中不生贪着心,我不为己身、但为僧坊檀越成诸功德故,常作露地想。』具此十事是名菩萨露地而坐。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塚间坐。何等为十?随所住处多厌恶心、常修死想、噉残想、血涂想、青淤想、膖胀想、烧然想、解散想、骨想、塚间坐者常修慈心生利益想。怜愍众生,净持禁戒,威仪不阙,终不食肉。何以故?不远塚间有诸非人及恶鬼神,以食肉故,心皆厌贱,无喜见者常作恼害。塚间比丘往至僧坊先礼佛塔,却礼上坐,与诸下坐谈论语说,立住而去,不坐僧祇旃蓐。何以故?为护惜僧物故。如凡夫、愚人鄙贱塚间,设若有人施于床敷请命使坐,问言:『为是汝己有?为是僧有?』观前人意不生悔心,然后始坐;心生下劣,如旃陀罗子。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塚间坐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常坐不卧。何等为十?不为苦身故常坐、不为苦心故常坐、不为止睡故常坐、不为疲极故常坐、为满足菩提故常坐、欲使心专一故常坐、欲使向正道故常坐、欲坐道场为得菩提故常坐、欲利益众生故常坐、为断一切结使故常坐。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常坐不卧。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随敷坐。何等为十?不贪着敷故随敷而坐、不自安敷亦不使他敷、不作形相使他敷、敷若草、若枯树枝叶随在上坐、若有蚁子、蚊、蚋、蝇、[虫*蚤]、毒蝎之处即时舍去不住于中、若欲卧时右脇而卧、足足相叠,善敛衣服不令解散、若睡眠时当系心明相作必起意、不着睡眠以为喜乐、右脇卧时若有疲极终不更转左脇而卧,为调和四大常不离善。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为菩萨随敷而坐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成就禅。何等为十?多修不净观、多修慈心、多修十二因缘、多修离过患法、多修于空、多修无相、多修习禅、多修不悔恨、持戒完具。

「善男子!云何多修不净观?菩萨独处闲静,默然摄意,厌恶现前,正身端坐,支节完具,深心喜悦,结加趺坐作是思惟:『如人饮食美味好浆及余麁澁,是诸美味及不美味,皆依此身变成不净,脓、血臭秽,悉皆可恶。一切众生贪嗜美味,心恒乐着;我今当愿依佛正法如实之相观察此身,不可染着、亦不厌离速求涅槃。』是名菩萨多观不净。

「云何菩萨多修慈心?如上染处端身独坐,寂静思惟:『众生多有瞋恚,便生恼害、作诸不善。若有众生与我等者,云何来世自生怨恨?如是众生我当方便断其瞋恚。』作如是念,深心思惟,不但口说。

「云何菩萨多修十二因缘?众生多起贪欲、瞋恚,有如是等皆因缘生。假使余法一切皆从因缘而起,云何智者见如是相一刹那顷从因缘法皆悉是空,不应为此而自毁害?

「云何菩萨多修离过患法?若自生过,寻能除断;见他过患,深入舍心。云何寻自除患?患者于诸佛不生信敬心,于法、僧所亦不生信敬心、于戒不生信敬心,于和上、阿阇梨、时类宿旧、有智者边上中下坐亦不生信敬心,自高己身、卑下他人,于五欲所心乐趣向、背舍涅槃,我见、众生见、寿者见、人者见,计有虚空起于断见、深着有想起于常见,于贤圣所背舍远离、亲近凡愚,远离持戒者、亲近破戒者,近恶知识、远离善知识,诽谤经法、常生不信,闻诸深义心生惊畏,懈怠懒堕,于修法所轻而不为,意志下劣无有言辩,应不疑处返生疑惑、于可疑处而不生疑,为五盖所覆,幻惑、谄诡、睡眠所覆,贪着利养、世间名称,爱乐种姓、恃于居业,爱着徒众、远离正法,乐俗谈话、舍离禅思,见善不欣、闻恶贪乐,而心不肯亲近出家,但念亲近年少妇女、童男、童女,不悕阿练若处,食不知量,不亲近有智师友善人,不知诵习经行时节、亦不知所应行来往返之处,于微细戒而作轻心,轻于小恶,视瞻不端,举动轻躁,恒作左法,言语麁犷,于好恶色心皆贪着,好憙瞋恚,不修慈心,于苦众生不生怜愍、见病苦者亦不厌恶、闻死不惊,常处炽然不求出要,不观察身、不守禁戒,不观己身可作、不可作,可觉、不觉,可思、不思,非道为道、道为非道,未得谓得,若少营福便多封着而心错乱,于大功德终不修行,谤毁摩诃衍、诽谤声闻、诽谤乐大乘者、诽谤乐小乘者,亦生诽谤讥呵于戒,为戒斗诤,为人刚强,言常麁恶而自贡高、无怀惭色,不知羞厌、躁恶,麁弊言辞不逊,好喜绮语、常行恶口、多诸妄语、调戏无度。有如是等过,为离此过患法、离一切调戏,修习空定;多修空故,处处观察体性悉空。能观空智,此亦是空。作是观已,系心无相,观内外法不得身相亦不得系念相。尔时,不见系心于身,亦不得身相、亦不得外相、亦不得念外相,去除外相,身相亦除。除断内眼,心乐善法,修道增广,次第不断。常念定慧,修功德本,正观诸法如实深义,是名为慧。

「善摄乱意,欢喜无悔,是名为定。何以故?净持戒故。菩萨能净持戒,必成就禅,戒具足禅道,是故持戒具足名为修禅。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修禅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持修多罗。何等为十?为守护法,闻则能持;不为财物饮食故持,为绍三宝种佛法不断;不为利养故持,为使摩诃衍广流布故持;不为恭敬利养故持,无救众生为作救护故持;不为名称赞叹故持,为苦恼众生使得乐故持;为令众生得慧眼故持;为求声闻者令得声闻道故持;为修摩诃衍成就摩诃衍故持;为成一切种智故持;不为求下乘故持。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为菩萨持修多罗。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律师。何等为十?善解毗尼所起因缘、善解毗尼甚深之处、善解毗尼微细之事、善解毗尼此事得彼事不得、善解毗尼性重戒、善解毗尼制重戒、善解毗尼制起因缘、善解声闻毗尼、善解辟支佛毗尼、善解菩萨毗尼。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为菩萨善持律师。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知威仪、善知可行不可行处、善知行法、善知威仪举止。何等为十?善学声闻戒、善学辟支佛戒,以善学故,威仪具足;威仪具足故,不可行处终不往彼、不应往方亦不往彼,非时不行。沙门所行处行、不可行处不行,是故威仪具足。沙门、婆罗门所讥呵处亦终不住,以是故,沙门、婆罗门无讥呵者,亦能教他修行如是威仪禁戒。以是义故,威仪具足、寂灭威仪、无谄诳威仪。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威仪进止所行具足。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除嫉妬。何等为十?自行布施亦教他人行布施、赞叹布施法、见他布施心生随喜、为说法要赞叹彼人、令使欢喜终不生念但施于我莫施于彼、愿一切众生皆得施利、所须具足皆得快乐、得世间利乐、得出世利乐。我今勤为众生修无上道,为欲利益故,云何当起嫉妬之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除嫉妬。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能为众生起平等心。何等为十?为一切众生作修福因缘,令一切众生心无嫌恨,不使一切众生起于瞋忿,为一切众生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为一切众生故发一切种智心,为一切众生故自满一切种智心,皆不生二想、所作功德与一切众生悉皆共之,缘一切众生以为境界。

「如是思惟时,能速成就菩萨之法,速成就菩萨法故,能观生死如火炽然,自乘此法能出生死,亦使众生得济苦海,皆起等心,不生增减。

「善男子!譬如长者唯有六子,其心爱着,于诸子中悉皆平等,为设方便。然诸子等幼小无智,不能行来、不识善恶。其家火起,是诸小儿各在异处。善男子!而此长者宁可作心:『此子应出、彼不应出,此子先出、彼应后出?』」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长者等心于子,无差别故。」

「善男子!菩萨亦复如是,于诸众生心皆如子,愚小无智于生死摩竭炽然世界,是诸子等各处六道,菩萨随应成就,皆悉拔济,咸令得出置寂灭处。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供养佛。何等为十?以法供养于佛、以救拔济众生供养于佛、以教化众生令立诸善供养于佛、常与一切众生利供养于佛、不舍愿行供养于佛、不舍菩萨所行供养于佛、言行相应供养于佛、心无疲厌供养于佛、不舍菩提供养于佛、不以财施供养于佛。何以故?善男子!如来法身不待财施供养,惟以法施供养为上,以具足供养利益众生,令得安乐常获善利。善男子!若不能利益众生,放舍善法、所作疲厌、好憙妄语、志意下劣、心生疲惓、离菩提心,有如是等不能为诸众生而作利益。何以故?菩萨要依众生修诸功德,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无众生终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觉。为具佛道,以法供养为最第一,不以财施为真供养。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善供养。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摧伏憍慢。何等为十?菩萨或时出家,作是思惟:『父母、眷属已舍出家,犹如被弃坏烂死尸,云何于中当起憍慢?我今剃除须发、毁形向道、节身知足、着坏色衣、改先所好、修出家法、舍俗威仪。云何当起憍慢之心?剃头持钵而行乞食,作乞匃想不应憍慢,当自卑下如旃陀罗子。我今乞匃由他济命,云何憍慢而自毁伤?』是故,思惟摧伏憍慢。『我今受乞食法,为他所贱,人与食时如似舍弃。』如是思惟,云何憍慢?『我今于一切众生,恒如和上、阿阇梨想,应加谦敬。』摧伏憍慢。『我与诸同学、同梵行者善护威仪,常念顺行,不应到于非律仪处,当使诸同梵行者见我欢喜。』如此思惟时,摧伏憍慢。『我未曾得行佛法,今得修行,于瞋恚、恼害众生中当念忍辱。』如是思惟时,摧伏憍慢。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摧伏憍慢。

宝云经卷第五

宝云经卷第六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信敬。何等为十?善根深厚宿殖德本、得于正见不随他信不归依他、志性恒正不为虚妄、其心质直无有谄曲、利根智慧功德具足、除诸阴盖其心清净、常依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摧伏憍慢、闻深妙法能善谛受、终不颠倒妄解如来甚深法藏威德自在。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多信敬。」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于如来大威德所愿说少法,令我得闻。」

「善男子!汝今善听,当为说之,如来要法、威德少分。」

「善哉,世尊!愿为演说。」

佛言:「如来大慈等与一切众生乐,若于一众生起慈心时,乃至十方众生亦复如是,遍一切众生界亦满虚空界,无能遍知如来甚深境界边际。

「如来有大悲心,不与声闻、辟支佛共。如来于一众生起于悲心,乃至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为作利益。如来大悲无有边际,非诸二乘所能究竟。

「善男子!如来说法不可穷尽,能于一时普为十方众生说法,若一劫、百千万亿劫、无量阿僧祇劫作如是说,一切众生无有能知如来说法边际本末。

「假使无量众生一时问难,而如来于一念中各随其类一音能答,然如来辩才无有穷尽。

「如来有无量阿僧祇禅定三昧之所行处。善男子!假使一切众生皆得十住,各各皆入无量三昧,于百千劫中各入异定,如是经无量劫犹不能尽知如来三昧境界。

「如来又作无量阿僧祇应身,令一切众生应受化者,悉见如来皆现其前,于一念顷,一一色相皆生信解,各有差别。如来又复一时皆现其前,随其所应而为说法,令诸众生悉皆受行。

「善男子!如来天眼所见境界无量无边,非肉眼所见。是天眼境界,如来于一念中悉皆见之,如观掌中阿摩勒果。

「如来天耳所闻境界无量无边,如上天眼,一切众生、异类音声,随其大小于一念顷悉分别知。

「如来复有无量无边无碍智慧,无与等者、不可为譬。一切众生若心念所知,随其根性种种差别,如来于一刹那顷悉分别知。随彼众生各各所念、各各所作、随造善恶所得业报,如来能以三达无碍智慧,于刹那顷悉分别知。

「善男子!如来常在禅定。何以故?如来终无忘念。如来诸根无有错谬,如来断一切结使,其心寂静;若杂结使,其心散乱,离清净法。如来已离一切业习,尘垢永尽,无漏、无为,于法自在,一切三昧三摩提无量境界,已度彼岸。

「如来常在三昧、常一威仪,乃至涅槃。

「如来于无量百千亿劫修集所得,无有众生能思惟分别知其量者。」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不从阿僧祇劫积集功德耶?」

佛言:「不尔。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不能思议如来境界。如来境界不可思量,但为浅近众生,说三阿僧祇修集所得,菩萨而实发心以来不可计数。」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众生久修善根、植诸业行、除去盖障、多有信解、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闻如来无量威德,闻是法已欢喜信乐,况复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为人广说?如是之人不久亦当得大威德,堪任法器。」

佛言:「如汝所说,如是如是。如此众生为佛所护,久种善根、亲近诸佛,闻佛有大威德,善男子、善女人而于其中不生疑惑。善男子、善女人心不错乱,不错乱故,思惟如来有大威德,深生殷重信乐之心,七日七夜着鲜净衣恭敬供养,专念如来大功德宝,心不移易必得见佛;若不满七日,乃至一日一夜,命终之时亦得见佛。」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如来所说不信受者?」

佛即答言:「善男子!有。或有众生闻佛所说不肯信受,深生恼害,于说法者生恶知识想,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善男子!若闻如来有大威德,生世尊想、生大师想,如此之人已于前世得闻如来无量功德,以是因缘今复续闻。即自思惟:『我等先身必曾从佛闻如此法。』」

尔时,如来即出广长舌相自覆其面,其舌广长踰于发际乃至覆头,覆头已复覆其身,覆身已覆师子座,又覆菩萨、声闻、缘觉、护世四天王、梵天、帝释,遍覆一切无量大众。佛还摄舌相告诸大众:「善男子等!如是舌相无虚妄耶。善男子!若信是事,长夜安隐,得诸利乐。」

说是语时,八万四千众生得无生法忍,无量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无量众生未发菩提心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复告除盖障菩萨言:「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满世间善。何等为十?虽说于色,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着色相;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虽说于地,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着地相;水、火、风、空识亦复如是。虽说于眼,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着眼相;虽说鼻、舌、身、意法,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着意法等相。虽说有我,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着我相;众生寿者、命者、丈夫人,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取着。但世谛假施设有,第一义谛则不可得,亦不取着;世谛假施设有,第一义谛无有体相,亦不取着。世流布中而有佛法差别,若于实谛亦无佛法善恶之相;但世谛中而有菩提,第一义谛则无菩提,亦无取着。善男子!假施设法名为世谛,终不说世谛为第一义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善于世谛,不名为善于第一义谛。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满世间善。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善说第一义谛。何等为十?成就无生法忍、成就灭法、成就不坏法、非造作法、是究竟法、非处所法、无言语法、无调戏法、是寂灭法、是贤圣法。何以故?善男子!第一义谛不生、不灭,非坏、非所作,亦非尽,非文字,亦非调戏所得。善男子!第一义谛非言语道,法相寂灭,贤圣之所证觉。善男子!第一义谛非坏败相,诸佛出世及不出世,法相常尔。以是因缘故,菩萨剃除须发、信家非家、出家学道、正信出家、身服袈裟、着坏色衣,精勤修道如救头然,舍诸虚妄,志求实法。善男子!若无实法则虚出家,诸佛如来亦虚出世,以是因缘,有真实法。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解第一义谛。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善知十二因缘。何等为十?善知体相空、善知刹那法、善知不坚法、善知如影、如水中月、如呼声响、善知法如幻、善知法如电、善知法如焰、如因缘生法。此悉是空,一刹那顷不坚法,如是,乃至因缘生法,此法生亦见生、住亦见住、异坏亦见异坏。菩萨如是思惟:『以何因缘生?以何因缘灭?』菩萨复更思惟:『因无明故,能生诸法;无明力故,诸法得出。一切诸法,无明为导;一切诸法,依止无明。依无明故,能生于行;依行故,生识;识因缘生名色、名色因缘生六入、六入因缘生触、触因缘生受;受因缘故,凡愚众生于受少分便起染爱;爱因缘生取、取因缘生有、有因缘生生、生因缘有老死;丈夫人老死,死因缘忧、悲、苦、恼众苦聚集,以是因缘生大苦阴。』以深智慧殷勤方便,当断无明、拔无明根,灭于无明,无明相应法一切尽灭。譬如命根尽时,诸根都尽;无明尽时,依无明法一切悉尽。无明灭故,诸烦恼灭;烦恼灭故,生死因皆灭;生死灭故,近于涅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十二因缘。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知我。何等为十?菩萨作如是观察:『我生谁家?为是婆罗门家?为是刹利家?为是长者家?为是下贱家?』菩萨虽生上族家而无憍慢想。若生下贱处而作是念:『我本曾作不善诸业,以恶业故,今生下贱家。』以是因缘多修厌恶,多修厌恶故欲得出家。

「既出家已作是思惟:『我为何事而求出家?夫出家法为自度脱亦度于彼,以是因缘,不应懈怠而自懒堕。』

「作是思惟:『我今出家当何不善?若有少恶速疾除断,于诸善法深起爱乐、欢喜无厌,所未断恶方便令断。』如是复更观察:『我等出家,云何增广善法?善法增已,当倍爱乐、深心欢喜;善法未增当令增广。我今依怙师僧增广善法,以是因缘于和上所——若持戒、若破戒,若多闻、若少闻,若聪明、若无智——悉皆恭敬生世尊想。于诸世尊恭敬供养,信乐欢喜;于和上所亦复如是,于阿阇梨复生恭敬。我依阿阇梨故,善法增广,菩提法分未满足者当令使满、诸结未断者当令使断。』于阿阇梨复生和上想,供养如前,爱乐欢喜,增长右法、损减左法。如是,左法不令增长。

「复更观察:『谁是我世尊?一切种智是我世尊;能一切觉、能一切说、救济世间、怜愍众生、具大悲心、是大福田,是我世尊、天人之师。』以是因缘、以是相貌,应生信敬,爱乐欢喜。

「又复思惟:『我得大利,遇佛、世尊、如来制戒,我今宁舍身命终不毁犯如来制戒。』是名善受佛教。

「『我今当应从谁受供?如我今者,当从刹利、婆罗门、聚落、城邑受彼供施,令彼果报尊贵富乐。我亦不应虚受人供,如是刹利、婆罗门、聚落、城邑皆作何想?我今思惟有何功德而施饮食?刹利、婆罗门、聚落、城邑当念我是沙门、作福田想,我今应当具满沙门所行之道、比丘功德、沙门功德,福田净业宜称其名。』

「『我今处生死中当自拔出,我今已得出家善利、我今初得无上大利、我得出家即是无上大利、我今能称出家之法亦是无上大利,我今当勤精进,远离懈怠,亦疾速出生死灾患。』善男子!菩萨出家常应执念如是思惟。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于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知世法。何等为十?于自高人起卑贱想、于憍慢人起恭敬想、于谄曲人起质直想、于妄语人起真实想、于憎恶人起爱乐想、于刚强人起柔软想、于不忍人起忍辱想、于瞋忿人起慈心想、于苦恼人起悲心想、于多贪人起施与想。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世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能生净佛国土。何等为十?持戒清净无阙戒无嫌戒、于一切众生心常平等、同其事业具诸功德、远离名闻赞叹利养、不染八法深信不疑、勤修精进无有懈怠、摄心禅定无诸错乱、善修多闻远离无智、利根聪慧灭除愚闇、于瞋恼众生恒修慈心。」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十事不具,能生净土不?」

佛即答言:「善男子!若能于一事具足无阙,当知十事悉皆清净,以是义故,名具十事得生净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生净佛国土。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胎不染污。何等为十?作诸形像、如来塔寺若有毁坏严饰修治、复以诸香泥涂于佛塔如来形像、常以香汤洗浴、于如来塔涂扫清净、于父母所躬自供养、于和上阿阇梨同梵行者心常恭敬供养不为财利、以此善根回与一切众生、愿令皆得胎不染污、心常殷重如是思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胎不染污。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舍家出家。何等为十?无所受用、于可染处终不亲近、背于五欲、除诸爱渴、于如来所制禁戒终不毁犯、少欲知足、衣服饮食床敷卧具趣得支命终不贪积、于五欲所常生畏怖、恒念厌离、修集善法。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舍家出家。

宝云经卷第六

宝云经卷第七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正命。何等为十?心不谄曲、不外现相貌而求利养、不作抑扬显己异众、不外弊五欲而心求利养、不取非法财、不取不清净财、不着利养、不染利养、而常知足、于如法利恒生知足。

「云何菩萨心不谄曲?不以利养令身、口、意曲。

「云何不身谄曲?菩萨不为见檀越故现诸威仪。云何作威仪?见檀越时,低视徐行如猫伺鼠,是名身谄曲。

「云何口谄曲?菩萨不为利养作柔软语、作爱语、作庠序语、随他所爱语、随他意语,如是等语皆悉不作。

「云何意谄曲?口说知足而心贪着。」

佛言:「内烧、内热,口言知足、心常贪着,若不如是,名不谄曲。

「云何名不外现相貌?菩萨不以见檀越时作诸相貌:『我衣服短少、我钵器减少、汤药、卧具减少。』菩萨不以见檀越故作如是说。

「云何名不作抑扬方便鼓动?菩萨口终不言:『彼有檀越与我此物,为怜愍故受。我今持戒清净、具足多闻、少欲,信心檀越皆乐施给。』不作此说者是名不作抑扬。

「云何名外弊五欲而心求利养?菩萨终不外现苦行——作五热炙身、拔发、自饿……,如是等苦——而要财利,于他利养不怀憎嫉亦无热恼,是名不外弊五欲心求利养。

「云何名不取非法利养?不轻秤小斗欺诳于他,受人财物终不侵欺。

「云何名不取不清净财?若有人施佛、法、僧物及僧祇物,如是之物取为己用,乃至博贸、贩卖、出息、生利而自入己,如是等物名非法财。

「菩萨摩诃萨远离如是等物是名清净活命。

「菩萨若得利养,不生我所想、财利归己,亦不生能得想、亦不作积聚守护想,常念施与沙门、婆罗门、父母、师长、眷属、贫穷、乞匃。恒作是想:『若须食时当求支命,于诸美味心无染着;若不得时亦不忧恼、亦不生热,不得令彼信心檀越生于不信。』若得如法利养皆与僧同,能如是者佛亦印可、诸菩萨众所不讥呵、亦为诸天常随赞叹、同梵行者心无讥嫌,于利养中常生知足,得离邪命。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清净活命。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不疲厌。何等为十?常为众生久处生死心无疲厌、为众生故能受生死、于无量苦亦无疲厌、为声闻人教修禅法不生疲厌、心不轻贱、修行觉法不生疲厌、具菩提法不生疲厌、虽求涅槃而不证涅槃、渐深流注、至菩提法岸。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心不疲厌。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随顺佛教。何等为十?不住放逸处、除诸放逸、善摄其身亦不令身起诸过恶、善摄其口亦不令口起诸过恶、善摄其心亦不使令心起诸过恶、畏后世苦而具一切善法、修行一切善法而断一切不善法、说一切善法而毁呰一切恶法、毁呰一切恶业、修行一切善业。于如来法不说其过,消灭一切诸垢烦恼,守护如来所制圣戒。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顺如来教。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和颜悦色离于颦蹙。何等为十?诸根澄净、诸根清净、诸根不阙、诸根离垢、诸根白净、除于恼害、除诸结使、得不起结使、除嫌恨心、远离瞋恚。」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诸根清净故,得和颜悦色;和颜悦色故,离诸结使;离诸结使故,得不颦蹙。」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诸根清净,和颜悦色,除诸结使,离于颦蹙。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和颜悦色离于颦蹙。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多闻。何等为十?见生死炽然如实而知、见瞋恚炽然如实而知、见无明闇乱生死炽然如实而知、见一切有为法悉皆无常如实而知、见一切有为法悉皆是苦如实而知、见世间空如实而知、一切法无我如实而知、一切众生着于调戏如实而知、解一切法从因缘生如实而知、寂灭涅槃如实而知。但从闻、思慧,不取口语,如是知已,为众生故深发大悲,勤加修习,具于精进。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多闻。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持正法。何等为十?法欲坏时有五浊恶起,德薄众生多住邪道,智灯欲灭,无有导师能说正法。诸大修多罗虽有深义,无能说者,亦无读诵、受持之者。尔时,菩萨见法坏时能受持经藏,赞叹、读诵、为人开示、分别解说。其中有人闻已,生信心乐欢喜,不为财利但欲听法,于说法者生世尊想、于所闻法生甘露想、作不死想、如诸妙药,不惜身命勤求正法,闻已修行。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能持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法王子。何等为十?以相具严身、众好如妙华、诸根满足无有缺减、如来所亲近法亦能亲近、如来所行道亦能顺行、如来所解法亦能顺解、成熟苦恼众生、善修学戒、长夜勤行四无量心、于如来所止之城亦能住中。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法王之子。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出过帝释护世之法。何等为十?于菩提心无有退转、一切众魔不能动摇、于一切佛所种诸善根、能入一切甚深法藏、于一切法得平等智、于佛法中不从他信、得清净智、不共声闻辟支佛法、住无生忍、出过一切护世之法。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出过一切帝释护世之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能知众生根性、内外结使。何等为十?若体性贪欲如实能知、体性瞋恚如实能知、体性愚痴如实能知、善知烦恼上中下差体性内外如实能知、善知善体性如实能知、善知坚体性如实能知、善知长体性如实能知、善知惨恶体性如实能知、善知一众生、亦知一切世界众生体性。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根性、结使内外。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能成熟众生。何等为十?应见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应见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应见缘觉身得度者即现缘觉身、应见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应见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应见魔身得度者即现魔身、应见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应见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应见刹利身得度者即现刹利身、应见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如是等身随其所应悉为现之。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成熟众生。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调顺。何等为十?质直柔软、无谄曲心、无恼害心、无垢污心、常清净心、无麁犷心、除瞋恚心、除麁恶语、多诸忍辱、能止诤论。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善调顺。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安乐共住。何等为十?正见清净、具足修行、具足清净戒、具足诸所行处、应出家法、起烦恼处不于中住、其心调柔于同梵行者、如牛念犊修行平等、常乐菩提第一正道、唯佛为尊不求余神。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安乐共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摄法。何等为十?以施摄众生、以乐摄众生、无尽施摄众生、利益摄众生、义益摄众生、说法摄众生、化导摄众生、除衰与利摄众生、同饮食摄众生、资命所须悉与共之摄众生。

「云何施摄众生?常以法施永济其苦,是名为施。

「云何施乐?施食令安,无饥渴想,是名施乐。

「云何无尽施?教修禅定,远离散乱,是名无尽施。

「云何利益施?教授善法,增长信心,是名利益施。

「云何义益施?教如实法,深了空相,是名义益施。

「云何说法施?依修多罗随所应闻,终不邪说,是名说法施。

「云何化导施?说如实法,无错谬相,是名化导施。

「云何名为除衰与利施?勤灭恶法、安置善法,是名除衰与利施。

「云何同饮食施?所有饮食悉与众共,是名同饮食施。

「云何名资命所须施?象、马、七珍,乃至供身众具、杂物尽与众共,是名资命所须物施。

「善男子!具此十事法是名菩萨修行摄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端正。何等为十?寂灭威仪、不诈诡威仪、清净威仪、人见爱敬威仪、如月威仪、视不厌足威仪、意所悦乐威仪、一切乐见威仪、能使一切欢悦威仪、能使一切信乐威仪。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端正。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可依凭。何等为十?能拥护众生使离烦恼、能令众生出于生死旷野嶮难、能使众生出生死魔竭、能为无救众生作亲友处、能为烦恼病众生而作良医、无救护者能为救护、无舍宅者为作舍宅、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洲渚者为作洲渚、未到者能令作到。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常可依凭。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大药树。何等为十?譬如药树名曰善见,若有众生得树根者而病除愈、有得茎者而病除愈、有得枝者而病除愈、有得叶者而病除愈、有得华者而病除愈、有得果者而病除愈、有见色者而病除愈、有闻香者而病除愈、有得味者而病除愈、有得触者而病除愈。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从初发心,为无量众生有若干种诸烦恼病,有依舍得活、有依戒得活、有依忍得活、有依精进得活、有依禅定得活、有依智慧得活、有见法得活、有闻声得活、有知味得活、有同事得活。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如大药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勤修福业。何等为十?常于三宝随力供养、于病者所施给医药、于饥渴者随施饮食、见裸寒者施其衣服、于和上阿阇梨常恭敬供养信受言教、于同梵行者起迎恭敬礼拜问讯、造作园林池井乃至穀帛施与一切、及家奴婢僕使内外眷属亦等施之、与持戒沙门婆罗门、常念亲近往反恭事。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勤修福业。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善能作化。何等为十?于一佛国身相不动而能遍诸佛刹问答谘请、于一佛国不动亦能悉遍一切佛国听受妙法、于一佛国不动能遍供养十方诸佛、于一佛国不动而能遍诸佛国庄严菩提悉皆满足、于一佛国不动而于一切佛国初成佛时坐于道场菩提树下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于一佛国不动能以自身现一切佛土坐于道场现成佛道、于一佛土不动能现一切佛土转于法轮、于一佛土不动能现一切佛土入于涅槃、于一佛土不动能现一切十方佛土应受化者悉现其身。菩萨得无作神力,于一切十方佛土不作变化想亦不作变化,随诸众生所应见者悉皆现之。」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能作如是变化?复言亦不作变化想、亦作不变化?」

「善男子!汝今谛听,我当说喻。譬如日、月,光照四天下利益世间,能于众生常作利安,而日、月亦不作想:『我能照诸众生有大利益。』然诸众生悉蒙光照。菩萨亦尔,以本善业誓愿因缘,得无作法自然成就,故能不作变化想亦不作变化,然于一切有利益处悉现变化。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变化。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速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十?修行布施,令使布施满足;修行持戒,不阙戒、不讥嫌戒,出过声闻、辟支佛戒,清净戒身满足;忍辱满足、精进满足、禅定满足、智慧满足、方便满足、愿满足、力满足、智满足,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从初地乃至九地菩萨所不能及。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速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是经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此三千大千世界中间诸须弥山王、目真隣陀山、摩诃目真隣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宝山、黑山,如是诸山悉皆曲躬向伽耶山。何以故?如来自在神通力故。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华树、一切果树、一切香树,皆来曲躬向伽耶山。何以故?如来自在神通力故。

无量亿那由他百千亿诸菩萨,悉脱身上妙衣及诸璎珞供养如来,神通力故,积过须弥若干种衣服、璎珞。

无量百千亿帝释、护世、梵天王等合掌顶礼,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散诸佛上,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卢之华、摩诃卢之华以散佛上。

百千万亿诸天在虚空中,皆散天衣、作众伎乐,欢喜踊跃出大音声,各以天华供养于佛,而作是言:「佛更出世再转法轮,众生有福、宿殖德本、于过去佛所久种善根,得闻此经。闻之尚难,况复信解、书写、受持?」

尔时,无量百千摩睺伽于此演法出大雷音,遍三千大千世界,以种种香汁雨伽耶山。无量百千龙王在于佛前作众伎乐;无量百千乾闼婆紧那罗以柔软音赞叹供养,绕伽耶山;无量百千夜叉雨诸莲华、放清凉风;无量百千他方诸佛皆出白毫相光,供养如来及所说法,出白毫相光作种种色——青、黄、赤、白、紫、颇梨色——绕于三千大千世界,除一切闇,绕伽耶山从佛顶没。无量百千婆罗门、刹利、聚落、城邑,香华、璎珞、末香、衣服、缯盖、幢幡以供养佛。

说是经时,如是等无量供养,七十二那由他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百千众生离诸尘垢得法眼净、无量百千亿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伽耶山神名为无死,与其眷属皆从坐而起,自入宫室取供养具而供养佛。供养佛已,白佛言:「世尊!我忆往昔共七万二千佛,皆在此一伽耶山说是经典,文字、章句如今不异。」

佛言:「快得善利,汝等得闻如是宝云经。」

有一天子作如是念:「是伽耶山神久闻此法、供养七万二千佛,云何不转女身?」

除盖障菩萨摩诃萨知彼天子心之所念,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无死天神有大神德、闻是法宝、供养尔所诸佛,云何不转女身?」

佛答言:「善男子!为利益众生故。」

「以何因缘为不可思议解脱?」

「善男子!我忆过去于算数佛所,见是无死天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死天神有大威德神通、供养贤劫千佛,于此国土当得成佛,号曰无死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佛告无死:「今可现汝所成佛国土。」

尔时,无死天神即入现一切色三昧。现一切色三昧已,此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皆绀琉璃,一切秽恶、诸黑山等悉皆灭没;处处皆见劫钵之树、众宝树、众香树;处处皆见流泉、浴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一切恶趣、下贱之人悉皆不现,国中无有女人之名;处处皆有莲华大如车轮,菩萨而在其上结加趺坐。彼无死佛在莲华上坐,为诸菩萨演说法要,无量百千亿释梵四天王等围绕,又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悉来供养佛,为说法次第谛听。

无死天神从现一切色三昧起,顶礼佛足,右绕佛已即隐不现。

除盖障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作几许福得闻是经?」

佛言:「若人至心善听此经,忆念、受持、读诵、书写、广为人说。」

佛言:「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千亿劫修行布施,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信心清净、书写、供养,以清净心故得福甚多。何以故?财施微少、法施广大。生死众生于生死中作无量财施,未曾得闻出世法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立十善;复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正法,次第受持、读诵、广分别说,其福亦过于上。何以故?十善果报生此世界故。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得辟支佛果,设得如是功德,犹故不如闻上一句之义、次第受持、读诵、书写、为人广说。何以故?声闻、辟支佛功德皆从此经出故。因于此经能出一切菩萨,及诸佛出现于世,若读诵此经、次第句义分别解说,即是受持一切佛法。何以故?此经即是一切经母,若不得此经,诸大胜法皆悉不得,此经即是菩萨具戒。」

一切诸声闻弟子皆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大生死闻是经故皆得出离。」

佛言:「比丘!如是,如是。」

尔时,世尊普告大众:「善男子!善女人!若国土方域有是经典文字、章句次第,当知此处即是道场处、即是转法轮处、即是诸佛大塔像处、有此经处即是世尊。何以故?善男子!法即是菩提、法即是转法轮。善男子!此法即是佛,供养于法即是供养佛。若有说法法师处,此处即是佛塔,于此法师当生殷重想、善知识想、作示正道想。见是法师应生爱乐、信敬、欢喜,应起远迎,请令就坐,应当赞叹:『善哉善哉,快说法要。』若一劫、若减一劫、若过一劫赞叹,如是赞叹犹不能尽。何以故?若人好乐法者,种种赞叹、尊重、恭敬犹不能尽所行之处。假使有人能以血洒地,犹故不名尽心供养。何以故?如此法师则为受持如来一切佛种。如此法师应如师子无异,不应作下劣想、不作毁害心。着净洁衣深生信敬,得他赞叹而心不高,亦不起我慢、亦不轻他,不为财利,专心说法。」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有世界能说是经文字、章句次第之处,我当躬自将诸眷属往彼供养、拥护法师。」

佛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是汝应作。」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次第所说,当云何名斯经?」

「善男子!此经文字章句次第当名『宝云』,亦名『宝藏』,亦名『智灯』,亦名『除盖障菩萨之所受持』。」

尔时,除盖障菩萨及诸菩萨闻已,诸大声闻、帝释、大梵、护世天王、摩醯首罗并诸天子而为上首,乃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摩睺罗伽,无量百千亿众皆称:「善哉,善哉!」欢喜奉行。

宝云经卷第七


上篇:佛说华手经

下篇:大乘宝云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说五王经

佛说五王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昔有五王,国界相近,...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 宋沙门释先公译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

佛说维摩诘经

佛说维摩诘经卷上(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

佛说无希望经

佛说无希望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七知经

佛说七知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佛游于舍卫...

【注音版】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大乘法苑义林章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 基撰 总料简章 第一总辨诸教....

佛说木槵子经

佛说木槵子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游罗...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留支译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留支译本)...

礼法华经仪式

礼法华经仪式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三宝(拜起胡跪烧香...

比丘听施经

比丘听施经 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文殊菩萨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

入禅之门第二讲:达摩禅法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禅本来...

你能如理作意,烦恼就能不动

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

象护比丘以何因缘感得金象相随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摩竭国中,有...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

老做小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里拜访住持。这位年轻的住持对身旁...

【佛学漫画】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虽然距今已有千年的岁月,但他的行止生平与智...

中国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灵隐寺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

世间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