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旧城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旧城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俱。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苾刍!我于往昔未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独止一处,心生疑念:『何因世间一切众生受轮回苦?谓生、老死,灭已复生。由彼众生不如实知,是故不能出离生、老死苦。我今思念此老死苦从何因有,复从何缘有此老死?』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今此老死因生而有,复从生缘而有老死。』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生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生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生因有起,复从有缘起此生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有因何起,复以何缘起此有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有因取起,复从取缘起此有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取何因有,复从何缘有此取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取因爱有,复从爱缘有此取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爱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爱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爱因受有,复从受缘有此爱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受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受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受因触有,复从触缘有此受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触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触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触因六处有,复从六处缘有此触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今此六处何因而有,复从何缘有六处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而彼六处因名色有,从名色缘有六处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今此名色何因而有,复从何缘有此名色?』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而彼名色因识而有,复从识缘有名色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识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识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如是识法因名色有,从名色缘有此识法。唯此识缘能生诸行,由是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是故一大苦蕴集。』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以何因故,得无老死?何法灭已,得老死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生法,即无老死。生法灭已,老死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生法得无?何法灭已,生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有法,即无生法。有法若灭,生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有法不起?何法灭已,有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取法,有法即无。取法灭已,有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取法得无?何法灭已,取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爱法,即无取法。爱法灭已,取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得无爱法?何法灭已,爱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受法若无,爱法即无。受法灭已,爱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受法得无?何法灭已,受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触法若无,受法即无。触法灭已,受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触法即无?何法灭已,触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六处若无,触法得无。六处灭已,触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六处得无?何法灭已,六处亦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名色若无,六处得无。名色灭已,六处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名色得无?何法灭已,名色亦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识法若无,名色即无。识法灭已,名色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识法得无?何法灭已,识法亦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行法若无,识法即无。行法若灭,识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行法得无?何法灭已,行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无明若无,行法即无。无明灭已,行法亦灭。由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由是一大苦蕴灭。』

「一一了知如是法已,又复思惟:『我今已履佛所行道,已被昔人所被之甲,已到昔人涅盘之城。』」

佛复告言:「诸苾刍!譬如有人欲远所诣,即履昔人所行之道,又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寻昔人旧所都城。或行深山,或行旷野,行之不已,到彼旧城。其城广大,乃是往昔王之所都。而此都城严丽依然。池沼、园苑皆悉殊好。人之见者,心无厌舍。是人见已,即自思惟:『我今回还诣于本国,具以斯事上奏于王。』既至本国,即奏王曰:『大王当知!我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履昔人所行之道。或行深山,或行旷野,行之不已,到一旧城。其城广大,乃是往昔王之都聚。而彼城隍严丽依然。池沼、园苑皆悉殊好。人所见者,心无厌舍。大王宜应往彼都止。』王闻语已,即允所奏,乃与臣佐寻都彼城。而彼都城由王居止,转更严丽,人民炽盛,丰乐倍常。

「诸苾刍!我亦如是。履于诸佛旧所行道,被于诸佛所被旧甲,行诣诸佛涅盘旧城。诸苾刍!何谓旧道?何谓旧甲?何谓旧城?即是过去诸佛所行八正之道。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诸苾刍!此八正道是即旧道,是即旧甲,是即旧城。先佛所行,我亦履践,乃可得见彼老死集。是故我证得老死灭乃至观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等皆灭。又观行集,亦令行灭;行法灭已,无明亦灭;无明灭已,即无所观。是时我以自神通力成等正觉。

「诸苾刍!我所宣说如是正法,汝等精勤,应如是学,应如是行,记念修习,成诸梵行。天上人间宣布法化,广为众生作大利益。乃至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婆罗门、外道尼乾子等,亦应如是修习、宣布,广为众生作大利益。」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一切大众闻佛所说,信受奉行。

佛说旧城喻经


上篇:缘起圣道经

下篇: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说树提伽经

佛说树提伽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言: 昔有...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佛说未曾有经

佛说未曾有经 后汉失译人名出古旧录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分别缘生经

佛说分别缘生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

【注音版】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止观大意

止观大意 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   因员外李华欲知止观...

佛说弥勒来时经

佛说弥勒来时经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

佛说水沫所漂经

佛说水沫所漂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

释净土群疑论

释净土群疑论序 屯田员外郎平昌孟铣撰 虚空无际。天地...

众经撰杂譬喻

众经撰杂譬喻卷上 比丘道略集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自伞自度

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

【佛学漫画】娑婆世界最受欢迎的菩萨--观世音菩萨

娑婆世界最受欢迎的菩萨--观世音菩萨...

菩萨不涉险难之处

新年伊始,即惊闻上海外滩发生重大踩踏事件。通过官方...

顺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

该如何面对和消除人生中的种种苦难

痛苦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生有生苦,十月怀胎,...

我们怎样远离凡夫的妄想

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

【推荐】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

工作与休闲

近年来有些提倡重视休闲生活的人士认为,不要因过度认...

生死心切,将一句话头看到底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

《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是否能流通修学

问: 最近全国各地流行的《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一...

四土里面分净秽

此论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

生意不好该如何改变

问: 师父,最近几年生意不好做,我想着改变,但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