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旧城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旧城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俱。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苾刍!我于往昔未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独止一处,心生疑念:『何因世间一切众生受轮回苦?谓生、老死,灭已复生。由彼众生不如实知,是故不能出离生、老死苦。我今思念此老死苦从何因有,复从何缘有此老死?』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今此老死因生而有,复从生缘而有老死。』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生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生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生因有起,复从有缘起此生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有因何起,复以何缘起此有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有因取起,复从取缘起此有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取何因有,复从何缘有此取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取因爱有,复从爱缘有此取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爱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爱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爱因受有,复从受缘有此爱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受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受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受因触有,复从触缘有此受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触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触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触因六处有,复从六处缘有此触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今此六处何因而有,复从何缘有六处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而彼六处因名色有,从名色缘有六处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今此名色何因而有,复从何缘有此名色?』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而彼名色因识而有,复从识缘有名色法。』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识何因有,复以何缘有此识法?』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如是识法因名色有,从名色缘有此识法。唯此识缘能生诸行,由是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是故一大苦蕴集。』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以何因故,得无老死?何法灭已,得老死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生法,即无老死。生法灭已,老死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生法得无?何法灭已,生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有法,即无生法。有法若灭,生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有法不起?何法灭已,有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取法,有法即无。取法灭已,有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取法得无?何法灭已,取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若无爱法,即无取法。爱法灭已,取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得无爱法?何法灭已,爱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受法若无,爱法即无。受法灭已,爱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受法得无?何法灭已,受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触法若无,受法即无。触法灭已,受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触法即无?何法灭已,触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六处若无,触法得无。六处灭已,触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六处得无?何法灭已,六处亦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名色若无,六处得无。名色灭已,六处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名色得无?何法灭已,名色亦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识法若无,名色即无。识法灭已,名色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识法得无?何法灭已,识法亦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行法若无,识法即无。行法若灭,识法亦灭。』

「知此法已,又复思惟:『何法若无,行法得无?何法灭已,行法得灭?』作是念已,离诸攀缘,定心观察。谛观察已,乃如实知:『无明若无,行法即无。无明灭已,行法亦灭。由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由是一大苦蕴灭。』

「一一了知如是法已,又复思惟:『我今已履佛所行道,已被昔人所被之甲,已到昔人涅盘之城。』」

佛复告言:「诸苾刍!譬如有人欲远所诣,即履昔人所行之道,又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寻昔人旧所都城。或行深山,或行旷野,行之不已,到彼旧城。其城广大,乃是往昔王之所都。而此都城严丽依然。池沼、园苑皆悉殊好。人之见者,心无厌舍。是人见已,即自思惟:『我今回还诣于本国,具以斯事上奏于王。』既至本国,即奏王曰:『大王当知!我被昔人所被之甲,乃履昔人所行之道。或行深山,或行旷野,行之不已,到一旧城。其城广大,乃是往昔王之都聚。而彼城隍严丽依然。池沼、园苑皆悉殊好。人所见者,心无厌舍。大王宜应往彼都止。』王闻语已,即允所奏,乃与臣佐寻都彼城。而彼都城由王居止,转更严丽,人民炽盛,丰乐倍常。

「诸苾刍!我亦如是。履于诸佛旧所行道,被于诸佛所被旧甲,行诣诸佛涅盘旧城。诸苾刍!何谓旧道?何谓旧甲?何谓旧城?即是过去诸佛所行八正之道。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诸苾刍!此八正道是即旧道,是即旧甲,是即旧城。先佛所行,我亦履践,乃可得见彼老死集。是故我证得老死灭乃至观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等皆灭。又观行集,亦令行灭;行法灭已,无明亦灭;无明灭已,即无所观。是时我以自神通力成等正觉。

「诸苾刍!我所宣说如是正法,汝等精勤,应如是学,应如是行,记念修习,成诸梵行。天上人间宣布法化,广为众生作大利益。乃至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婆罗门、外道尼乾子等,亦应如是修习、宣布,广为众生作大利益。」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一切大众闻佛所说,信受奉行。

佛说旧城喻经


上篇:缘起圣道经

下篇: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分别业报略经

分别业报略经 大勇菩萨撰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译  最...

私呵昧经

私呵昧经(一名菩萨道树)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诸法无行经

诸法无行经卷上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五盖品第一 闻...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佛说本相猗致经

佛说本相猗致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本)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本)...

大乘入道次第

大乘入道次第一卷 沙门智周撰  稽首无等善调御  能...

佛治身经

佛治身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言:「当学。工语不?...

佛所行赞

佛所行赞卷第一(亦云佛本行经) 马鸣菩萨造 北凉天竺三...

菩提心义

菩提心义(海运)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发起之相。具在...

佛说琉璃王经

佛说琉璃王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灵隐寺腊八粥的熬制秘方,在家也能做

准备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枣10粒、白芸豆...

既需面对时,就勇敢承担吧

修行者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

福报不够,干起坏事无比顺利

真正有福报的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不...

有五根,何等为五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人生的境界,有四个观点

现在这个社会,寿终正寝也办不到了;当然,最好是无疾...

心的容量

古时候,一位老和尚有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老和尚决定...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区别

凤凰网: 谢谢宗舜法师刚才对佛教给我们的解释。社会...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我们每天坐禅,每天念佛。障多众生念佛观:业障深重,...

不可以用丝织的棉被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化城宝处的譬喻

不管前途有任何考验与危险,都要信心坚定地向前迈进。...

【推荐】谦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