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成唯识论

护法等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成唯识论卷第一

护法等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复有迷谬唯识理者。或执外境如识非无。或执内识如境非有。或执诸识用别体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令于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故作斯论。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颂曰。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论曰。世间圣教说有我法。但由假立非实有性。我谓主宰。法谓轨持。彼二俱有种种相转。我种种相。谓有情命者等。预流一来等。法种种相。谓实德业等。蕴处界等。转谓随缘施设有异。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识谓了别此中识言亦摄心所。定相应故。变谓识体转似二分。相见俱依自证起故。依斯二分施设我法。彼二离此无所依故。或复内识转似外境。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变似我法。此我法相虽在内识而由分别似外境现。诸有情类无始时来。缘此执为实我实法。如患梦者患梦力故心似种种外境相现。缘此执为实有外境。愚夫所计实我实法都无所有。但随妄情而施设故说之为假。内识所变似我似法。虽有而非实我法性。然似彼现故说为假。外境随情而施设故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由此便遮增减二执。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识是假境所依事故亦胜义有。

云何应知。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实我实法不可得故。如何实我不可得耶。诸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处造业受苦乐故。二者执我其体虽常而量不定。随身大小有卷舒故。三者执我体常。至细如一极微。潜转身中作事业故。初且非理。所以者何。执我常遍量同虚空。应不随身受苦乐等。又常遍故应无动转。如何随身能造诸业。

又所执我一切有情为同为异。若言同者。一作业时一切应作。一受果时一切应受。一得解脱时一切应解脱。便成大过。若言异者。诸有情我更相遍故体应相杂。又一作业一受果时。与一切我处无别故应名一切所作所受。若谓作受各有所属无斯过者。理亦不然业果及身与诸我合。属此非彼不应理故。一解脱时。一切应解脱。所修证法一切我合故。中亦非理。所以者何。我体常住不应随身而有舒卷。既有舒卷如槖籥风。应非常住。

又我随身应可分析。如何可执我体一耶。故彼所言如童竪戏。后亦非理。所以者何。我量至小如一极微。如何能令大身遍动。若谓虽小而速巡身如旋火轮似遍动者。则所执我非一非常。诸有往来非常一故。又所执我复有三种。一者即蕴。二者离蕴。三者与蕴非即非离。初即蕴我理且不然。我应如蕴非常一故。又内诸色定非实我。如外诸色有质碍故。心心所法亦非实我。不恒相续待众缘故。余行余色亦非实我。如虚空等非觉性故。中离蕴我理亦不然。应如虚空无作受故。后俱非我理亦不然。许依蕴立非即离蕴应如瓶等非实我故。又既不可说有为无为。亦应不可说是我非我。故彼所执实我不成。

又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有思虑为无思虑。若有思虑应是无常。非一切时有思虑故。若无思虑。应如虚空不能作业亦不受果。故所执我理俱不成。

又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有作用为无作用。若有作用如手足等应是无常。若无作用如兔角等。应非实我。故所执我二俱不成。

又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是我见所缘境不。若非我见所缘境者。汝等云何知实有我。若是我见所缘境者。应有我见非颠倒摄。如实知故。若尔如何执有我者。所信至教皆毁我见称赞无我。言无我见能证涅槃。执着我见沉沦生死。岂有邪见能证涅槃。正见翻令沉沦生死。

又诸我见不缘实我。有所缘故。如缘余心。我见所缘定非实我。是所缘故。如所余法。是故我见不缘实我。但缘内识变现诸蕴。随自妄情种种计度。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俱生我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此复二种。一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我。二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取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我。此二我执细故难断。后修道中数数修习胜生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亦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我。二缘邪教所说我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我。此二我执麁故易断。初见道时观一切法生空真如即能除灭。如是所说一切我执自心外蕴或有或无。自心内蕴一切皆有。是故我执皆缘无常五取蕴相。妄执为我。然诸蕴相从缘生故是如幻有。妄所执我横计度故决定非有故契经说。苾刍当知。世间沙门婆罗门等所有我见一切皆缘五取蕴起。实我若无云何得有忆识诵习恩怨等事。所执实我既常无变。后应如前是事非有。前应如后是事非无。以后与前体无别故。若谓我用前后变易非我体者。理亦不然。用不离体应常有故。体不离用应非常故。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熏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故所设难于汝有失非于我宗。若无实我谁能造业谁受果耶。所执实我既无变易。犹如虚空。如何可能造业受果。若有变易应是无常。然诸有情心心所法因缘力故。相续无断。造业受果。于理无违。

我若实无。谁于生死轮回诸趣。谁复厌苦求趣涅槃。所执实我既无生灭。如何可说生死轮回。常如虚空。非苦所恼何为厌舍求趣涅槃。故彼所言常为自害。然有情类身心相续烦恼业力轮回诸趣。厌患苦故求趣涅槃。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为我。

如何识外实有诸法不可得耶。外道余乘所执外法理非有故。外道所执云何非有。且数论者执。我是思。受用萨埵刺阇答摩所成大等二十三法。然大等法三事合成。是实非假。现量所得。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大等诸法多事成故。如军林等。应假非实。如何可说现量得耶。

又大等法若是实有。应如本事非三合成。萨埵等三即大等故。应如大等。亦三合成。转变非常为例亦尔。又三本事各多功能。体亦应多。能体一故。三体既遍。一处变时余亦应尔。体无别故。许此三事。体相各别。如何和合共成一相。不应合时变为一相。与未合时体无别故。若谓三事体异相同。便违己宗体相是一。体应如相冥然是一。相应如体显然有三。故不应言三合成一。又三是别。大等是总。总别一故应非一三。此三变时若不和合成一相者。应如未变。如何现见是一色等。若三和合成一相者。应失本别相体亦应随失。不可说三各有二相。一总二别。总即别故。总亦应三。如何见一。若谓三体各有三相。和杂难知。故见一者。既有三相。宁见为一。复如何知三事有异。若彼一一皆具三相。应一一事能成色等。何所阙少待三和合。体亦应各三。以体即相故。又大等法皆三合成。展转相望应无差别。是则因果唯量诸大诸根差别皆不得成。若尔一根应得一切境。或应一境一切根所得。世间现见情与非情净秽等物现比量等。皆应无异。便为大失。故彼所执实法不成。但是妄情计度为有。胜论所执实等句义多实有性。现量所得。彼执非理。所以者何。诸句义中。且常住者。若能生果。应是无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若不生果应非离识实有自性。如兔角等。诸无常者。若有质碍。便有方分。应可分析。如军林等。非实有性。若无质碍如心心所。应非离此有实自性。

又彼所执地水火风。应非有碍实句义摄。身根所触故。如坚湿煖动。即彼所执坚湿煖等。应非无碍德句义摄。身根所触故。如地水火风。地水火三对青色等。俱眼所见。准此应责。故知无实地水火风。与坚湿等各别有性。亦非眼见实地水火。

又彼所执实句义中。有碍常者。皆有碍故。如麁地等。应是无常。诸句义中色根所取无质碍法。应皆有碍。许色根取故。如地水火风。

又彼所执非实德等。应非离识有别自性。非实摄故。如石女儿。非有实等应非离识有别自性。非有摄故。如空花等。彼所执有。应离实等无别自性。许非无故。如实德等。若离实等应非有性。许异实等故。如毕竟无等。如有非无无别有性。如何实等有别有性。若离有法有别有性。应离无法有别无性。彼既不然此云何尔。故彼有性唯妄计度。又彼所执实德业性。异实德业。理定不然。勿。此亦非实德业性。异实等故。如德业等。

又应实等非实等摄。异实等性故。如德业实等。地等诸性对地等体更相徵诘。准此应知。如实性等无别实等性。实等亦应无别实性等。若离实等有实等性。应离非实等有非实等性。彼既不尔此云何然。故同异性唯假施设。又彼所执和合句义定非实有。非有实等诸法摄故。如毕竟无。彼许实等现量所得以理推徵尚非实有况彼自许和合句义非现量得。而可实有。设执和合是现量境。由前理故亦非实有。然彼实等。非缘离识实有自体现量所得。许所知故。如龟毛等。又缘实智非缘离识实句自体现量智摄。假合生故。如德智等。广说乃至缘和合智。非缘离识和合自体现量智摄。假合生故。如实智等。故胜论者实等句义。亦是随情妄所施设。有执有一大自在天。体实遍常能生诸法。彼执非理。所以者何。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诸非常者必不遍故。诸不遍者非真实故。体既常遍。具诸功能应一切处时顿生一切法。待欲或缘方能生者。违一因论。或欲及缘亦应顿起。因常有故。余执有一大梵.时.方.本际.自然.虚空.我等。常住实有。具诸功能生一切法。皆同此破。有余偏执。明论声常。能为定量表诠诸法。有执一切声皆是常。待缘显发。方有诠表。彼俱非理。所以者何。且明论声许能诠故。应非常住如所余声。余声亦应非常声体。如瓶衣等待众缘故。有外道执。地水火风极微。实常。能生麁色。所生麁色不越因量。虽是无常而体实有。彼亦非理。所以者何。所执极微若有方分。如蚁行等。体应非实。若无方分。如心心所。应不共聚生麁果色。既能生果。如彼所生。如何可说极微常住。

又所生果。不越因量。应如极微不名麁色。则此果色。应非眼等色根所取。便违自执。若谓果色量德合故。非麁似麁色根能取。所执果色既同因量。应如极微无麁德合。或应极微亦麁德合。如麁果色。处无别故。若谓果色遍在自因。因非一故可名麁者。则此果色体应非一。如所在因。处各别故。既尔此果还不成麁。由此亦非色根所取。若果多分合故成麁。多因极微合应非细。足成根境何用果为。既多分成。应非实有。则汝所执前后相违。

又果与因俱有质碍。应不同处。如二极微。若谓果因体相受入。如沙受水药入鎔铜。谁许沙铜体受水药。或应离变非一非常。又麁色果体若是一。得一分时应得一切。彼此一故。彼应如此。

不许违理。许便违事。故彼所执进退不成。但是随情虚妄计度。然诸外道品类虽多。所执有法不过四种。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一。如数论等。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勿一切法即有性故。皆如有性。体无差别便违三德我等体异。亦违世间诸法差别。又若色等即色等性。色等应无青黄等异。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异。如胜论等。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勿一切法非有性故。如已灭无。体不可得。便违实等自体非无。亦违世间现见有物。又若色等非色等性。应如声等。非眼等境。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如无惭等。彼执非理。所以者何。一异同前一异过故。二相相违。体应别故。一异体同俱不成故。勿一切法皆同一体。或应一异是假非实。而执为实理定不成。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如邪命等。彼执非理。所以者何。非一异执同异一故。非一异言为遮为表。

若唯是表应不双非。若但是遮应无所执。亦遮亦表应互相违。非表非遮。应成戏论。又非一异。违世共知有一异物。亦违自宗色等有法决定实有。是故彼言唯矫避过。诸有智者勿谬许之。

余乘所执离识实有色等诸法。如何非有彼所执色不相应行。及诸无为。理非有故。且所执色总有二种。一者有对极微所成。二者无对非极微成。彼有对色定非实有。能成极微非实有故。谓诸极微若有质碍。应如瓶等。是假非实。若无质碍。应如非色。如何可集成瓶衣等。又诸极微。若有方分。必可分析。便非实有。若无方分。则如非色。云何和合承光发影。日轮才举照柱等时。东西两边光影各现。承光发影。处既不同。所执极微定有方分。又若见触壁等物时。唯得此边不得彼分。既和合物即诸极微。故此极微必有方分。

又诸极微随所住处必有上下四方差别。不尔便无共和集义。或相涉入。应不成麁。由此极微定有方分。执有对色即诸极微。若无方分。应无障隔。若尔便非障碍有对。是故汝等所执极微。必有方分。有方分故。便可分析。定非实有。故有对色实有不成。五识岂无所依缘色。

虽非无色而是识变。谓识生时。内因缘力变似眼等色等相现。即以此相为所依缘。然眼等根非现量得。以能发识比知是有。此但功能非外所造。外有对色理既不成。故应但是内识变现。发眼等识名眼等根。此为所依生眼等识。此眼等识外所缘缘。理非有故。决定应许自识所变为所缘缘。谓能引生似自识者。汝执彼是此所缘缘。非但能生。勿因缘等亦名此识所缘缘故。眼等五识了色等时。但缘和合似彼相故。非和合相异诸极微有实自体。分析彼时。似彼相识定不生故。

彼和合相既非实有。故不可说是五识缘。勿第二月等能生五识故。非诸极微共和合位可与五识各作所缘。此识上无极微相故。非诸极微有和合相不和合时无此相故。非和合位与不合时。此诸极微体相有异。故和合位如不合时色等极微。非五识境。有执色等一一极微。不和集时非五识境。共和集位展转相资有麁相生。为此识境。彼相实有。为此所缘。

彼执不然共和集位与未集时体相一故。瓶瓯等物极微等者缘彼相识应无别故。共和集位一一极微。各各应舍微圆相故。非麁相识缘细相境。勿余境识缘余境故。一识应缘一切境故。许有极微尚致此失。况无识外真实极微。由此定知。自识所变似色等相为所缘缘。

见託彼生带彼相故。然识变时随量大小。顿现一相非别变作众多极微合成一物。为执麁色有实体者。佛说极微令其除析。非谓诸色实有极微。诸瑜伽师以假想慧于麁色相。渐次除析至不可析假说极微。虽此极微犹有方分而不可析。若更析之便似空现。不名为色。故说极微是色边际。由此应知。诸有对色皆识变现非极微成。余无对色。是此类故。亦非实有。或无对故。如心心所。定非实色。诸有对色现有色相。以理推究离识尚无。况无对色现无色相而可说为真实色法。表无表色岂非实有。此非实有。所以者何。且身表色若是实有。以何为性。若言是形便非实有。可分析故。长等极微不可得故。若言是动。亦非实有。才生即灭无动义故。有为法灭不待因故。灭若待因应非灭故。若言有色非显非形。心所引生能动手等名身表业理亦不然。此若是动义如前破。若是动因应即风界。风无表示不应名表。

又触不应通善恶性。非显香味类触应知。故身表业定非实有。然心为因。令识所变手等色相生灭相续转趣余方。似有动作表示心故。假名身表。语表亦非实有声性。一刹那声无诠表故。多念相续便非实故外有对色前已破故。然因心故。识变似声生灭相续似有表示。假名语表。于理无违。表既实无。无表宁实。然依思愿善恶分限。假立无表理亦无违。谓此或依发胜身语善恶思种增长位立。或依定中止身语恶现行思立。故是假有。世尊经中说有三业。拨身语业岂不违经。不拨为无但言非色。能动身思说名身业。能发语思说名语业。审决二思意相应故。作动意故说名意业。起身语思有所造作。说名为业。是审决思所游履故通生苦乐异熟果故。亦名为道。故前七业道亦思为自性。或身语表由思发故假说为业。思所履故说名业道。由此应知。实无外色唯有内识变似色生不相应行亦非实有。所以者何。得非得等。非如色心及诸心所。体相可得。非异色心及诸心所作用可得。由此故知。定非实有。但依色等分位假立。此定非异色心心所有实体用。如色心等。许蕴摄故。或心心所及色无为所不摄故。如毕竟无定非实有。或余实法所不摄故。如余假法。非实有体。且彼如何。知得非得异色心等有实体用。契经说故。如说如是补特伽罗成就善恶。圣者成就十无学法。又说异生不成就圣法。诸阿罗汉不成就烦恼。成不成言显得非得。经不说此异色心等有实体用。为证不成。亦说轮王成就七宝。岂即成就他身非情。若谓于宝有自在力。假说成就。于善恶法何不许然。而执实得。若谓七宝在现在故。可假说成。宁知所成善恶等法。离现在有。离现实法理非有故。现在必有善种等故。又得于法有何胜用。若言能起应起无为。一切非情应永不起。未得已失应永不生。若俱生得为因起者。所执二生便为无用。又具善恶无记得者。善恶无记应顿现前。若待余因得便无用。若得于法是不失因。有情由此成就彼故。诸可成法不离有情若离有情实不可得。故得于法俱为无用得实无故。非得亦无。然依有情可成诸法分位假立三种成就。一种子成就。二自在成就。三现行成就。翻此假立不成就名。此类虽多。而于三界见所断种未永害位。假立非得名异生性。于诸圣法未成就故。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同分。契经说故。如契经说此天同分此人同分。乃至广说。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同分。为证不成。若同智言因斯起故。知实有者。则草木等应有同分。又于同分起同智言。同分复应有别同分。彼既不尔。此云何然。若谓为因起同事欲知实有者。理亦不然。宿习为因起同事欲。何要别执有实同分。然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别假立同分。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命根。契经说故。如契经说。寿煖识三。应知命根说名为寿。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寿体。为证不成。

又先已成色不离识。应此离识无别命根。又若命根异识实有。应如受等。非实命根。若尔如何经说三法。义别说三。如四正断。住无心位寿煖应无。岂不经说。识不离身。既尔如何名无心位。彼灭转识。非阿赖耶。有此识因后当广说。此识足为界趣生体。是遍。恒续。异熟果故。无劳别执有实命根。然依亲生此识种子。由业所引功能差别住时决定假立命根。复如何知。二无心定无想异熟。异色心等有实自性。若无实性应不能遮心心所法令不现起。若无心位有别实法异色心等能遮于心名无心定。应无色时有别实法异色心等。能碍于色名无色定。彼既不尔。此云何然。又遮碍心何须实法。如堤塘等假亦能遮谓修定时于定加行厌患麁动心心所故。发胜期愿遮心心所。令心心所渐细渐微。微微心时熏异熟识成极增上厌心等种。由此损伏心等种故。麁动心等暂不现行。依此分位假立二定。此种善故定亦名善。无想定前求无想果。故所熏成种。招彼异熟识。依定麁动想等不行。于此分位假立无想。依异熟立得异熟名。故此三法亦非实有。

成唯识论卷第一

成唯识论卷第二

护法等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复如何知。诸有为相。异色心等有实自性。契经说故。如契经说。有三有为之有为相。乃至广说。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自性。为证不成。非第六声便表异体。色心之体即色心故。非能相体定异所相。勿坚相等异地等故。若有为相异所相体。无为相体应异所相。又生等相若体俱有。应一切时齐兴作用。若相违故用不顿兴。体亦相违如何俱有。又住异灭用不应俱。能相所相体俱本有。用亦应然。无别性故。若谓彼用更待因缘。所待因缘应非本有。又执生等便为无用。所相恒有而生等合。应无为法亦有生等。彼此异因不可得故。又去来世非现非常。应似空花非实有性。生名为有。宁在未来。灭名为无应非现在。灭若非无生应非有。又灭违住宁执同时。住不违生何容异世。故彼所执进退非理。然有为法因缘力故。本无今有。暂有还无。表异无为假立四相。本无今有有位名生。生位暂停即说为住。住别前后复立异名。暂有还无无时名灭。前三有故同在现在。后一是无故在过去。如何无法与有为相。表此后无为相何失。生表有法先非有。灭表有法后是无。异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暂有用。故此四相于有为法虽俱名表而表有异。此依刹那假立四相。一期分位亦得假立。初有名生。后无名灭。生已相似相续名住。即此相续转变名异。是故四相皆是假立。复如何知。异色心等有实诠表名句文身。契经说故。如契经说。佛得希有名句文身。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名等。为证不成。若名句文异声实有。应如色等非实能诠。谓声能生名句文者。此声必有音韵屈曲。此足能诠何用名等。若谓声上音韵屈曲即名句文。异声实有。所见色上形量屈曲。应异色处别有实体。若谓声上音韵屈曲如絃管声非能诠者。此应如彼声。不别生名等。又谁说彼定不能诠。声若能诠。风铃声等应有诠用。此应如彼不别生实名句文身。若唯语声能生名等。如何不许唯语能诠。何理定知能诠即语。宁知异语别有能诠。语不异能诠人天共了执能诠异语。天爱非余。然依语声分位差别而假建立名句文身。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为二所依。此三离声虽无别体。而假实异亦不即声。由此法词二无碍解境有差别。声与名等蕴处界摄亦各有异。且依此土说名句文依声假立。非谓一切。诸余佛土亦依光明妙香味等假立三故。有执随眠异心心所。是不相应行蕴所摄。彼亦非理。名贪等故。如现贪等。非不相应。执别有余不相应行。准前理趣皆应遮止。

诸无为法离色心等。决定实有理不可得。且定有法略有三种。一现所知法。如色心等。二现受用法。如瓶衣等。如是二法世共知有。不待因成。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由彼彼用证知是有。无为非世共知定有。又无作用如眼耳等。设许有用应是无常。故不可执无为定有。然诸无为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显性故。如色心等。不应执为离色心等实无为性。又虚空等为一为多。若体是一遍一切处。虚空容受色等法故。随能合法体应成多。一所合处余不合故。不尔诸法应互相遍。若谓虚空不与法合。应非容受。如余无为。又色等中有虚空不。有应相杂。无应不遍。一部一品结法断时应得余部余品择灭。一法缘阙得不生时。应于一切得非择灭。执彼体一理应尔故。若体是多便有品类。应如色等。非实无为。虚空又应非遍容受。余部所执离心心所实有无为。准前应破。又诸无为。许无因果故。应如兔角。非异心等有。然契经说有虚空等诸无为法。略有二种。一依识变假施设有。谓曾闻说虚空等名。随分别有虚空等相。数习力故心等生时。似虚空等无为相现。此所现相前后相似无有变易假说为常。二依法性假施设有。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离诸障碍故名虚空。由简择力灭诸杂染。究竟证会故名择灭。不由择力本性清净。或缘阙所显故名非择灭。苦乐受灭故名不动。想受不行名想受灭。此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设名。遮拨为无故说为有。遮执为有故说为空。勿谓虚幻故说为实。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余宗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故诸无为非定实有。

外道余乘所执诸法。异心心所非实有性。是所取故。如心心所。能取彼觉亦不缘彼。是能取故。如缘此觉。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然诸法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俱生法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此复二种。一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法。二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蕴处界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法。此二法执细故难断。后十地中数数修习胜法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法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亦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处界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二缘邪教所说自性等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此二法执麁故易断。入初地时观一切法法空真如。即能除灭。如是所说一切法执自心外法或有或无。自心内法一切皆有。是故法执皆缘自心所现似法。执为实有。然似法相从缘生故。是如幻有。所执实法妄计度故。决定非有。故世尊说。慈氏当知。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依他起性如幻事等。如是外道余乘所执。离识我法皆非实有。故心心所。决定不用外色等法。为所缘缘。缘用必依实有体故。现在彼聚心心所法。非此聚识亲所缘缘。如非所缘。他聚摄故。同聚心所亦非亲所缘。自体异故。如余非所取。由此应知。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是故契经伽他中说。

如愚所分别外境实皆无。习气扰浊心。故似彼而转。有作是难。若无离识实我法者。假亦应无。谓假必依真事似事共法而立。如有真火有似火人有勐赤法乃可假说此人为火。假说牛等应知亦然。我法若无依何假说。无假说故。似亦不成。如何说心似外境转。彼难非理。离识我法前已破故。依类依实假说火等。俱不成故。依类假说理且不成。勐赤等德非类有故。若无共德而假说彼应亦于水等假说火等名。若谓勐等虽非类德而不相离故可假说。此亦不然。人类勐等现见亦有互相离故。类既无德又互相离。然有于人假说火等。故知假说不依类成。依实假说理亦不成。勐赤等德非共有故。谓勐赤等在火在人。其体各别。所依异故。无共假说有过同前。若谓人火德相似故可假说者。理亦不然。说火在人非在德故。由此假说不依实成。又假必依真事立者。亦不应理。真谓自相。假智及诠俱非境故。谓假智诠不得自相。唯于诸法共相而转。亦非离此有别方便施设自相为假所依。然假智诠必依声起。声不及处此便不转。能诠所诠俱非自相。故知假说不依真事。由此但依似事而转。似谓增益非实有相。声依增益似相而转。故不可说假必依真。是故彼难不应正理。然依识变对遣妄执真实我法说假似言。由此契经伽他中说。

 为对遣愚夫  所执实我法
 故于识所变  假说我法名

识所变相虽无量种。而能变识类别唯三。一谓异熟。即第八识多异熟性故。二谓思量。即第七识恒审思量故。三谓了境。即前六识了境相麁故。及言显六合为一种。此三皆名能变识者。能变有二种。一因能变。谓第八识中等流异熟。二因习气。等流习气由七识中善恶无记熏令生长。异熟习气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二果能变。谓前二种习气力故。有八识生现种种相。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名等流果果似因故。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即前异熟及异熟生名异熟果果异因故。此中且说我爱执藏持杂染种能变果识名为异熟。非谓一切。虽已略说能变三名。而未广辩能变三相。且初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初阿赖耶识  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  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  相应唯舍受

 

  是无覆无记  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瀑流  阿罗汉位舍

论曰。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谓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摄持因果为自相故。此识自相分位虽多。藏识过重是故偏说。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说名异熟。离此命根众同分等恒时相续胜异熟果不可得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果相。此识果相虽多位多种。异熟宽不共故偏说之。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离此余法能遍执持诸法种子不可得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因相。此识因相虽有多种持种不共是故偏说。初能变识体相虽多略说唯有如是三相。

一切种相应更分别。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虽非一异而是实有。假法如无非因缘故。此与诸法既非一异。应如瓶等是假非实。若尔真如应是假有。许则便无真胜义谛。然诸种子唯依世俗说为实有不同真如。种子虽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见分恒取此为境故。诸有漏种与异熟识。体无别故无记性摄。因果俱有善等性故亦名善等。诸无漏种非异熟识性所摄故。因果俱是善性摄故。唯名为善。若尔何故决择分说二十二根。一切皆有异熟种子。皆异熟生。虽名异熟而非无记。依异熟故名异熟种。异性相依如眼等识。或无漏种由熏习力转变成熟立异熟名。非无记性所摄异熟。此中有义一切种子皆本性有不从熏生。由熏习力但可增长。如契经说一切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界即种子差别名故。又契经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界是因义。瑜伽亦说诸种子体无始时来性虽本有。而由染净新所熏发。诸有情类无始时来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如是等文诚证非一。又诸有情既说本有五种性别故。应定有法尔种子不由熏生。又瑜伽说地狱成就三无漏根是种非现。又从无始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本性住性。由此等证无漏种子法尔本有不从熏生。有漏亦应法尔有种。由熏增长不别熏生。如是建立因果不乱。有义种子皆熏故生。所熏能熏俱无始有。故诸种子无始成就。种子既是习气异名。习气必由熏习而有。如麻香气花熏故生。如契经说诸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论说内种定有熏习。外种熏习或有或无。又名言等三种熏习总摄一切有漏法种。彼三既由熏习而有。故有漏种必藉熏生。无漏种生亦由熏习。说闻熏习闻净法界等流正法而熏起故。是出世心种子性故。有情本来种姓差别。不由无漏种子有无。但依有障无障建立。如瑜伽说于真如境若有毕竟二障种者立为不般涅槃法性。若有毕竟所知障种非烦恼者一分立为声闻种性一分立为独觉种性。若无毕竟二障种者即立彼为如来种性。故知本来种性差别依障建立非无漏种。所说成就无漏种言。依当可生非已有体。有义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功能差别。

世尊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余所引证广说如初。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世尊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诸论亦说染净种子由染净法熏习故生。此即名为习所成种。若唯本有转识不应与阿赖耶为因缘性。如契经说。

 诸法于识藏  识于法亦尔
 更互为果性  亦常为因性

此颂意言。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切时展转相生互为因果。摄大乘说。阿赖耶识与杂染法互为因缘。如炷与焰展转生烧。又如束芦互相依住。唯依此二建立因缘。所余因缘不可得故。若诸种子不由熏生。如何转识与阿赖耶有因缘义非熏令长可名因缘。勿善恶业与异熟果为因缘故。又诸圣教说有种子由熏习生。皆违彼义。故唯本有理教相违。若唯始起有为无漏无因缘故应不得生。有漏不应为无漏种。勿无漏种生有漏故。许应诸佛有漏复生。善等应为不善等种。分别论者虽作是说心性本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名为杂染离烦恼时转成无漏故无漏法非无因生。而心性言彼说何义。若说空理空非心因常法定非诸法种子。以体前后无转变故。若即说心应同数论相虽转变而体常一。恶无记心又应是善。许则应与信等相应。不许便应非善心体。尚不名善况是无漏。有漏善心既称杂染如恶心等性非无漏。故不应与无漏为因。勿善恶等互为因故。若有漏心性是无漏应无漏心性是有漏。差别因缘不可得故。又异生心若是无漏。则异生位无漏现行。应名圣者。若异生心性虽无漏而相有染不名无漏。无斯过者则心种子亦非无漏。何故汝论说有异生唯得成就无漏种子。种子现行性相同故。然契经说心性净者说心空理所显真如。真如是心真实性故。或说心体非烦恼故名性本净。非有漏心性是无漏故名本净。由此应信。有诸有情无始时来有无漏种不由熏习法尔成就。后胜进位熏令增长。无漏法起以此为因。无漏起时复熏成种。有漏法种类此应知。诸圣教中虽说内种定有熏习。而不定说一切种子皆熏故生。宁全拨无本有种子。然本有种亦由熏习令其增盛方能得果故说内种定有熏习。其闻熏习非唯有漏。闻正法时亦熏本有无漏种子令渐增盛展转乃至生出世心故亦说此名闻熏习。闻熏习中有漏性者是修所断。感胜异熟。为出世法胜增上缘。无漏性者非所断摄与出世法正为因缘。此正因缘微隐难了。有寄麁显胜增上缘方便说为出世心种。依障建立种姓别者意显无漏种子有无。谓若全无无漏种者彼二障种永不可害即立彼为非涅槃法。若唯有二乘无漏种者彼所知障种永不可害。一分立为声闻种姓一分立为独觉种姓。若亦有佛无漏种者彼二障种俱可永害。即立彼为如来种姓。故由无漏种子有无障有可断不可断义。然无漏种微隐难知故约彼障显性差别。不尔彼障有何别因而有可害不可害者。若谓法尔有此障别无漏法种宁不许然。若本全无无漏法种则诸圣道永不得生。谁当能害二障种子而说依障立种姓别。既彼圣道必无生义说当可生亦定非理。然诸圣教处处说有本有种子皆违彼义。故唯始起理教相违。由此应知。诸法种子各有本有始起二类。然种子义略有六种。一刹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此遮常法常无转变不可说有能生用故。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此遮前后及定相离现种异类互不相违。一身俱时有能生用。非如种子自类相生前后相违必不俱有。虽因与果有俱不俱。而现在时可有因用。未生已灭无自体故。依生现果立种子名不依引生自类名种。故但应说与果俱有。三恒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此遮转识。转易间断与种子法不相应故。此显种子自类相生。四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此遮余部执异性因生异性果有因缘义。五待众缘。谓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此遮外道执自然因不待众缘恒顿生果。或遮余部缘恒非无。显所待缘非恒有性。故种于果非恒顿生。六引自果。谓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此遮外道执唯一因生一切果。或遮余部执色心等互为因缘。唯本识中功能差别具斯六义成种非余。外穀麦等识所变故。假立种名非实种子。此种势力生近正果名曰生因引远残果令不顿绝即名引因内种必由熏习生长亲能生果是因缘性。外种熏习或有或无。为增上缘办所生果。必以内种为彼因缘。是共相种所生果故。依何等义立熏习名。所熏能熏各具四义令种生长。故名熏习。何等名为所熏四义。一坚住性。若法始终一类相续能持习气。乃是所熏。此遮转识及声风等性不坚住故非所熏。二无记性。若法平等无所违逆。能容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势力强盛无所容纳故非所熏。由此如来第八净识。唯带旧种非新受熏。三可熏性。若法自在性非坚密能受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心所及无为法依他坚密故非所熏。四与能熏共和合性。若与能熏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刹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所熏。唯异熟识具此四义可是所熏。非心所等。何等名为能熏四义。一有生灭。若法非常能有作用生长习气。乃是能熏。此遮无为前后不变无生长用故非能熏。二有胜用。若有生灭势力增盛能引习气。乃是能熏。此遮异熟心心所等势力羸劣故非能熏。三有增减。若有胜用可增可减摄植习气。乃是能熏。此遮佛果圆满善法无增无减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圆满。前后佛果应有胜劣。四与所熏和合而转。若与所熏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乃是能熏。此遮他身刹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能熏。唯七转识及彼心所有胜势用。而增减者具此四义可是能熏。如是能熏与所熏识俱生俱灭熏习义成。令所熏中种子生长如熏苣蕂故名熏习。能熏识等从种生时。即能为因复熏成种。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如炷生焰焰生焦炷。亦如芦束更互相依。因果俱时理不倾动。能熏生种种起现行如俱有因得士用果。种子前后自类相生如同类因引等流果。此二于果是因缘性。除此余法皆非因缘。设名因缘应知假说是谓略说一切种相。此识行相所缘云何。谓不可知执受处了。了谓了别。即是行相。识以了别为行相故处谓处所。即器世间。是诸有情所依处故。执受有二。谓诸种子及有根身。诸种子者谓诸相名分别习气。有根身者谓诸色根及根依处。此二皆是识所执受。摄为自体同安危故。执受及处俱是所缘。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此中了者谓异熟识于自所缘有了别用。此了别用见分所摄。然有漏识自体生时。皆似所缘能缘相现。彼相应法应知亦尔。似所缘相说名相分。似能缘相说名见分。若心心所无所缘相。应不能缘自所缘境。或应一一能缘一切。自境如余余如自故。若心心所无能缘相应不能缘。如虚空等。或虚空等亦是能缘。故心心所必有二相。如契经说。

 一切唯有觉  所觉义皆无
 能觉所觉分  各自然而转

执有离识所缘境者。彼说外境是所缘。相分名行相。见分名事。是心心所自体相故。心与心所同所依缘行相相似。事虽数等而相各异。识受想等相各别故。达无离识所缘境者。则说相分是所缘。见分名行相。相见所依自体名事。即自证分。此若无者应不自忆心心所法。如不曾更境必不能忆故。心与心所同所依根。所缘相似。行相各别。了别领纳等作用各异故。事虽数等而相各异。识受等体有差别故。然心心所一一生时。以理推徵各有三分。所量能量量果别故。相见必有所依体故。如集量论伽他中说。

 似境相所量  能取相自证
 即能量及果  此三体无别

又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三分如前。复有第四证自证分。此若无者谁证第三。心分既同应皆证故。又自证分应无有果。诸能量者必有果故。不应见分是第三果。见分或时非量摄故。由此见分不证第三。证自体者必现量故。此四分中前二是外后二是内。初唯所缘后三通二。谓第二分但缘第一。或量非量或现或比。第三能缘第二第四。证自证分唯缘第三。非第二者以无用故第三第四皆现量摄。故心心所四分合成。具所能缘无无穷过。非即非离唯识理成。是故契经伽他中说。

 众生心二性  内外一切分
 所取能取缠  见种种差别

此颂意说。众生心性二分合成。若内若外皆有所取能取缠缚。见有种种或量非量或现或比多分差别。此中见者是见分故。如是四分或摄为三。第四摄入自证分故。或摄为二。后三俱是能缘性故皆见分摄。此言见者是能缘义。或摄为一体无别故如入楞伽伽他中说。

 由自心执着  心似外境转
 彼所见非有  是故说唯心

如是处处说唯一心。此一心言亦摄心所。故识行相即是了别。了别即是识之见分。所言处者。谓异熟识由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即外大种及所造色。虽诸有情所变各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如众灯明各遍似一。谁异熟识变为此相。有义一切。所以者何。如契经说。一切有情业增上力共所起故。有义若尔诸佛菩萨应实变为此杂秽土。诸异生等应实变为他方此界诸净妙土。又诸圣者厌离有色生无色界必不下生变为此土复何所用。是故现居及当生者。彼异熟识变为此界。经依少分说一切言。诸业同者皆共变故。有义若尔器将坏时既无现居及当生者。谁异熟识变为此界。

又诸异生厌离有色生无色界现无色身。预变为土。此复何用。设有色身与异地器麁细悬隔不相依持。此变为彼亦何所益。然所变土本为色身依持受用故若于身可有持用便变为彼。由是设生他方自地。彼识亦得变为此土。故器世界将坏。初成。虽无有情而亦现有。此说一切共受用者。若别受用准此应知。鬼人天等所见异故诸种子者谓异熟识所持一切有漏法种。此识性摄故是所缘。

无漏法种虽依附此识。而非此性摄故非所缘。虽非所缘而不相离。如真如性不违唯识。有根身者。谓异熟识不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根及根依处。即内大种及所造色。有共相种成熟力故。于他身处亦变似彼。不尔应无受用他义。此中有义亦变似根。辩中边说似自他身五根现故。有义唯能变似依处。他根于己非所用故。似自他身五根现者。说自他识各自变义。故生他地或般涅槃。彼余尸骸犹见相续。前来且说业力所变外器内身界地差别。若定等力所变器身。界地自他则不决定。所变身器多恒相续。变声光等多分暂时。随现缘力击发起故。略说此识所变境者。谓有漏种十有色处及堕法处所现实色。何故此识不能变似心心所等为所缘耶。有漏识变略有二种。一随因缘势力故变。二随分别势力故变。初必有用后但为境。异熟识变但随因缘。所变色等必有实用。若变心等便无实用。相分心等不能缘故。须彼实用别从此生。变无为等亦无实用。故异熟识不缘心等。至无漏位胜慧相应。虽无分别而澄净故。设无实用亦现彼影。不尔诸佛应非遍知。故有漏位此异熟识但缘器身及有漏种。在欲色界具三所缘。无色界中缘有漏种。厌离色故无业果色。有定果色于理无违。彼识亦缘此色为境。不可知者谓此行相极微细故难可了知。或此所缘内执受境亦微细故外器世间量难测故名不可知。云何是识取所缘境行相难知。如灭定中不离身识应信为有。然必应许灭定有识有情摄故如有心时。无想等位当知亦尔。

成唯识论卷第二


上篇:决定藏论

下篇:唯识三十论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

寺沙门玄奘上表记

寺沙门玄奘上表记 进经论等表 沙门玄奘言。玄奘闻。羲...

大乘成业论

大乘成业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解捲论

解捲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 三界者。...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

【注音版】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观心论疏

观心论疏卷第一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然论有序正流通。从...

佛说维摩诘经

佛说维摩诘经卷上(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

阿弥陀佛圣诞祝圣仪轨

(一)戒定真香赞: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佛说力士移山经

佛说力士移山经 西晋天竺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无希望经

佛说无希望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上 康僧会序 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 如是我闻...

慧律法师《佛心禅话》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供灯的功德利益与仪轨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

放下的感觉真好

有一个师父跟一个徒弟,在路上走,刚好有一棵大树倒下...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

印光大师嘉言录--谕在家善信

甲、示伦常大教 ● 尽性学佛,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

【推荐】倾尽身心弘扬因果轮回观念

我们在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有正气地、有根据地把这个...

进步哪有退步高

一个庄稼人家非常的好客,有朋友来拜访时,主人总是准...

处处作主见如来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宏海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

净土行人勿定往生时间

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 那个...

磨练自己内心的光明

修佛的人,我们磨练自己内心的光明,不是和别人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