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释摩诃衍论卷第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释摩诃衍论卷第三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已说总识摄生圆满门。次说总相剖分散说门。

本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相。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原故名究竟觉。不觉心原故非究竟觉。

论曰。于此文中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略说本觉安立门。二者略说始觉安立门。本觉门中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清净本觉门。二者染净本觉门。始觉门中又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清净始觉门。二者染净始觉门。云何名为清净本觉。本有法身从无始来。具足圆满过恒沙德常明净故。云何名为染净本觉。自性净心受无明熏。流转生死无断绝故。云何名为清净始觉。无漏性智出离一切无量无明。不受一切无明熏故。云何名为染净始觉。始觉般若受无明熏不能离故。如是诸觉皆智眷属。当证何理以为体分。谓性真如及虚空理。如是二理各有几种。各有二故。云何名为二种真如。一者清净真如。二者染净真如。虚空之理亦复如是。云何名为清净真如。二种净觉所证真如。离熏习故。云何名为染净真如。二种染净觉所证真如。不离熏故。虚空之理亦复如是。以何义故强名本觉。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本觉各有十  体虽同字事
 各各差别故  谓根镜等义

论曰。本觉各十。云何十本。一者根字事本。本有法身能善住持一切功德。譬如树根能善住持一切枝叶及花果等不坏失故。二者本字事本。本有法身从无始来。自然性有不始起故。三者远字事本。本有法身其有德时。重重久远无分界故。四者自字事本。本有法身我自成我。非他成我故。五者体字事本。本有法身为诸枝德作依止故。六者性字事本。本有法身不转之义。常建立故。七者住字事本。本有法身住于无住无去来故。八者常字事本。本有法身决定实际无流转故。九者坚字事本。本有法身远离风相。坚固不动若金刚故。十者总字事本。本有法身广大圆满。无所不遍为通体故。是名为十。云何十觉。一者镜字事觉。萨般若慧清净明白无尘累故。二者开字事觉。萨般若慧通达显了无障碍故。三者一字事觉。萨般若慧独尊独一无比量故。四者离字事觉。萨般若慧自性解脱。出离一切种种缚故。五者满字事觉。萨般若慧具足无量种种功德。无所少故。六者照字事觉。萨般若慧放大光明。遍照一切无量境故。七者察字事觉。萨般若慧常恒分明无迷乱故。八者显字事觉。萨般若慧清净体中净品眷属悉现前故。九者知字事觉。萨般若慧于一切法无不穷故。十者觉字事觉。萨般若慧所有功德唯有觉照。无一一法而非觉故。是名为十。如是十种本觉字义。唯依一种大性法身随义异释。据其自体无别而已。此中所说二本觉中当何本觉。谓清净本觉。非染净本觉。染净本觉字义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染净本觉中  或各有十义
 前说十事中  各有离性故

论曰。此本觉中或各有十义。所以者何。前十义中各有不守自性义故。字事配属依向应知。如是二觉同耶异耶。非同同故非异异故。以此义故或同或异。或非是同或非是异。是故皆是皆非而已。以何义故强名始觉。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从无始已来  无有惑乱时
 今日始初觉  故名为始觉

论曰。从无始来始觉般若。无有惑乱时。而无惑时今始初觉。故名始觉。如是始觉前惑后觉即非始觉。而无惑时理常今常初故。名为始觉。如是始觉二始觉中当何觉耶。谓清净始觉非染净始觉。染净始觉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清净始觉智  不守自性故
 而能受染熏  故名染净觉

论曰。清净始觉虽无惑时。而不守自性故。能受染熏随缘流转。以此义故。是故名为染净始觉。以何义故强名真如。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性真如理体  平等平等一
 无有一多相  故名为真如

论曰。性真如理平等平等。唯同一相。亦无一相亦无多相。无一相故远离同缘。无多相故远离异缘。以此义故名为真如。如是真如二种净智亲所内证。复次真如各有十义。云何为十真。一者根字事真。乃至第十总字事真。如是十真十种本义。相应俱有不相舍离。是故同名表示而已。云何十如。一者镜字事如。乃至第十觉字事如。如是十如十种觉义。相应俱有不相舍离。是故同名表示而已。所以者何。十种真理。本有法身有德方便。十种如理。萨般若慧有觉方便。以此义故更重言词作如是示。此中所说二真如中当何真如。谓清净真如。非染净真如。染净真如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清净真如理  不守自性故
 而能受染熏  名染净真如

论曰。清净真如从无始来。平等平等自性清净。不生不灭亦无去来亦无住所。而真如理性不守自性故随缘动转。是故名为染净真如。如是真如二染净智亲所内证。相应俱有不相舍离。如是等义。观前所说比类应知。以何义故强名虚空。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虚空有十义  体虽同义事
 各各差别故  谓无碍等义

论曰。性虚空理有十种义。云何为十。一者无障碍义。诸色法中无障碍故二者周遍义。无所不至故。三者平等义。无简择故。四者广大义。无分际故。五者无相义。绝色相故。六者清净义。无尘累故。七者不动义。无成坏故。八者有空义。灭有量故。九者空空义。离空着故。十者无得义。不能执故。是名为十。如是十事义用差别。若据其体无别而已。此虚空理二种净智亲所内证。相应俱有不相舍离。二虚空中当何虚空。谓清净虚空非染净虚空。染净虚空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清净虚空理  不守自性故
 而能受染熏  名染净虚空

论曰。清净虚空具足十德。亦无染相亦无净相。而虚空性不守自性故。能受染熏随缘流转。是故名为染净虚空。能熏所熏建立诽谤等种种门。至广说分其理具显。已说字事门。次说随释门。所言觉义者者。即是总句。从此自下皆是别句。总者通表一切觉故。别者各各差别说故。就别句中先说清净本觉清净始觉。次说染净本觉染净始觉。如其次第说相可见。谓心体离念相者。即是清净本觉。心谓即是自性清净心。体谓即是本有法身体。如是心体即名本觉。离念相者。即是显示清净之义。所谓远离大无明念故言离念。远离四种无常之相故言离相。过于恒沙烦恼眷属。此五有为以为根本。是故举本无。示眷属皆空。离念相者者。即唱清净本觉人辞者即人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者。如是觉者善证具足十种德义虚空理故。法界一相者。如是觉者于所证之真如法界。而共和合。一味一相无差别故。即是如来平等法身者。善证二种胜妙之理清净觉者。即是法身如来自性自体故。依此法身说名本觉者。本有法身自性德中。而作归依。建立清净本觉称。故已说清净本觉。次说清净始觉。何以故者。即请问辞。谓欲建立清净始觉作如是请。问相云何。谓有众生作如是难。本有法身从本已来。具足无量性之功德。常恒明净常恒自在。依此义故名本觉者。如是本觉于何时中。何因缘故。具足一切无量功德名本觉耶。若作是说。此本觉者有大智力。能善断除一切过患。具足圆满诸功德者。即此本觉前惑后觉。非本觉明。即此功德断已前隐断已后显。非自性明。岂惑觉隐显。本有之义而得成立。若作是说常断更不断。常具足更不具足。是故应有本断本德者。此义亦不成立。无功德过故。谓一切障。从本断讫更不待断。一切功德。从本具足更不待具足觉者。即是始觉非彼本觉。是故般若波罗蜜中作如是说。若觉者是始觉。若不觉者即是无明。若离此二者即名为本觉。以何义故作如是说。本有法身自性德中。而作归依说名本觉。故言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说者。直决彼疑。谓马鸣师自通而言。清净本觉。从本已来不生不灭。非建立有非诽谤无。或非过患或非功德。言语道绝心行处灭。而有言说。具足圆满过于恒沙无量性德名本觉者。当知从无始来。而有清净始觉。发大智力发大定力。于一切时于一切处。常恒对治过于恒沙无量无边过患之海。具足圆满过于恒沙无量无边功德净品。对此清净始觉者故。立彼清净本觉之称。以始觉者即同本觉者。作其所由。谓以自然始觉与彼本觉同故。得对始觉示本觉故。如是二觉熏习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清净本始觉  从无始已来
 远离一切染  湛明若虚空
 是故此门中  无能熏染法
 无所熏净法  唯有自家德

论曰。如是二觉无有能熏所熏差别。唯有自家真实功德故。此门中不应建立能熏所熏。若如是者于此门中有何熏义。所谓有熏。染法净法不相待成。所谓即是具足转熏。此熏云何。谓白白故。三身本有契经中作如是说。本有本觉本有始觉。唯有德熏无患德熏。唯有满转无分转事故。已说清净始觉。次说离性二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者。通示二种离性本始。谓依本觉故而有不觉者。即是离性本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者。即是离性始觉。此义云何。本觉般若不守自性故。善受染熏彼诸染法令得住止。即是本觉离性之义。始觉般若不守自性故。依诸染法如今方起被彼染诳。即是始觉离性之义。始觉般若能断诸障证诸功德。何故说言始觉之智被染诳耶。于无过法立诸过患。断除障。故于无德法立诸功德。证得理故。若尔始觉于何时中而得离妄。极解脱道时。方得究竟离。于彼时中到无念故。满分二事下当显示。

已说略说两觉安立门。次说广说两觉决择门。

本曰。此义云何。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麁分别执着相。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麁念相。故名随分觉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地故。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论曰。即是广说始觉决择分。此文中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建立四相门。二者建立随觉门。四相门中即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麁重过患四相。二者微细过患四相。三者无常功德四相。四者常住功德四相。麁四相者即长时故。细四相者即短时故。无常相者。过患相违始起德故。常住相者。过患相违德常住有故。随觉门中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满觉门。二者分觉门。满觉门者。明一觉故。分觉门者。具足显示觉不觉故。云何名为长时四相。从十信位乃至极解脱道时。方究竟离故。云何名为短时四相。因缘有法不过一刹那故。云何名为始起四相。起灭灭灭起异异异。起住德住起生德生。是故说言始起四相。翻过患故名为功德。今始起故名为无常。云何名为常住四相。今始起德本来有故。云何名为一种觉耶。觉与不觉无有二故。云何名为觉不觉。觉或受染熏。或不受故。如其次第说相可观。此中四相有二次第。云何为二。一者前后次第。二者俱有次第。前后者。彼无时中前后差别故。俱有者。彼有时中前后一时故。彼无时者。据断时故。彼有时者。据乱时故。俱有次第其相云何。颂曰。

 生住异灭相  如是四种相
 一时即前后  非渐次转得
 一时故俱有  前后故次第
 俱故成一相  别故成四相

论曰。俱有次第四相者。一者生相。二者住相。三者异相。四者灭相。如是四相或是一时。或是前后。以何义故名为一时。由得同故。以何义故名为前后。麁细别故。非渐次转得者。别为显示一时义故。以何义故名为俱有。由一时故。以何义故名为次第。由前后故。如是四相俱有故一。麁细故四。此中一时当何时耶。根本无明熏真心时。于此时中具起四相。不知不觉一切诸法真实之性周遍。建立过于恒沙无量烦恼。而能隐覆自性净心还原无日。是故名为俱有四相。何故名生乃至名灭。字义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大无明住地  熏本觉时中
 生三种细相  故名为生相

论曰。根本无明熏本觉时生三种相。故名生相。云何为三。一者独力业相。二者独力随相。三者俱合动相。独力业相者。非取无明之体。取无明之业故。独力随相者。非取本觉之体。取本觉之用故。俱合动相者。取和合动相故。总举此三故名生相。生相之称立初生故。住相字义其相云何。颂曰。

 住相有四种  转相与现相
 智相及相续  是名为四种

论曰。住相有四。云何为四。一者转相。二者现相。三者智相。四者相续相。是名为四。如是四相。以何义故说名为住。此中住义随应差别。所谓若据转相说其住相。而能住持心识熏习故名为住相。若据现相说其住相。而能住持色相熏习故名住相。若据智相说其住相。而能住持六种渐次分别智相应染故名为住相。若据相续相说其住相。而能住持分别事识连续染污。故名住相。即是细分非麁分故。异相字义其相云何。颂曰。

 异相有二种  执取计名字
 如是二种相  直是人执品

论曰。异相有二。云何为二。一者执取相。二者计名字相。如是二相直人执品。如是二相以何义故名为异相。若据执取说其异相。能缘一切无量别相。随其诸相。麁分别识而能执着。异自成异故名异相。若据名字说其异相。随相立名。依其名字而起着。故名为异相。灭相字义其相云何。颂曰。

 灭相有二种  起业及果报
 破坏前异心  令受苦名灭

论曰。灭相有二。云何为二。一者起业相。二者业系苦相。如是二相坏前异位令受苦轮。故名灭相。复次受苦轮时。能灭一切无量善品。故名灭相。复次发起业时。佛性善根渐渐损灭。故名灭相。已说俱有。次说前后。其相云何。颂曰。

 灭异住生相  如是四种相
 随智力劣胜  有增减不同

论曰。前后次第者。一者灭相。二者异相。三者住相。四者生相。如是四相随智慧量增减不同。此义云何。以信位人阙一具三。三贤位人阙二具二。于十地中第九地中阙三具一。第十地中阙麁一分具细一分。如来地中四相都无究竟清净。是故说言增减不同。

已说建立门。次说随释门。依彼四相明觉差别即有五位。云何为五。一者十信位。二者三贤位。三者九地位。四者因满位。五者果满位。前四位中各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趣向行者。二者修行因相。三者行因果相。四者熏离俱相。第五位中唯有三事。云何为三。一者能圆满者。二者对治行相。三者满究竟相。如其次第说相应观。第一位言如凡夫人者。即是趣向行者。位在十信。未得不退名为凡夫。已出邪定名为觉者。觉知前念起恶者。即是显示修行因相。谓未得入十信已前。二种灭相是大过患不知不觉。具造种种一切恶业。遍受一切无量苦果。常恒轮回五趣四生无休息时。而今以承知识妙缘圣说净则。而能得入十信位中。觉诸恶业是极过失。知诸苦果是实无乐故。言觉知前念起恶。即是显示觉灭相义。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者。即是显示行因果相。谓此位中始起治道。气力极弱故名为故。发心已去发起治道转自在故。复次前不觉知常起恶业。今觉知故有惭愧心不作恶业。灭相之秽止息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者。即是显示熏离俱相。所谓觉知灭相之法实是过患。彼灭相品不作灭事。故言熏离。彼灭相品。无始已来体性清净实是功德不知不觉。故言熏俱。此中字句远流应至于第十地。复次显示觉与不觉。互相即通是一味故。第二位言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者。即是趣向行者。位在三贤。于此位中人空无漏。成就自在无所疑畏。故将二乘同于菩萨总明而已。复次显示一切二乘。皆悉修行菩萨之道。证入自在大觉地之海故。觉于念异者。即是显示修行因相。谓二种异相互相与力。而能执取境界之相。发起爱着寻求名字。分别言相故。是故无厌我我所转盛攀缘思虑更增终日无息。而今发起人空般若。建立方便法空现前。觉知本觉净心为无明眠。梦于异相起一切障。分分渐渐与远离智而共相应。从彼梦念得于觉悟。是故说言觉于念异。念无异相者。即是显示行因果相。谓始觉正念中。二种异相无所有故。以舍麁分别执着相者。即是显示无异相缘。所谓意识有二分别。而能分别一切诸法。云何为二。一者麁分别。二者细分别。麁者起贪瞋等。能善分别违顺境故。细者法执分别。恒流注故。今所远离彼麁分别。非细分别。细分别者极喜离故。故名相似觉者。即是结前。并麁显示熏离俱相。此中相似义即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异类相似。二者同类相似。异类相似者。二乘相似同类相似者。菩萨相似。二乘人空形三贤空作相似义。三贤菩萨方便法空。形净心地作相似义。是故总言相似觉焉。第三位言如法身菩萨等者。即是趣向行者。位在九地。九地菩萨真如法界以为自身。般若实智以为自心。垢累已出缚障悉断。清净明白无碍自在。是故名为法身菩萨。觉于念住者。即是显示修行因相。谓四种住相于一切时。而能发起法执分别。离性本觉能令睡眠。本觉之心梦于住相。不能觉晓狂乱而住。今发始觉般若之日。照迷乱住相之闇。始觉正智无分别性。迷乱住相有分别性。有无觉乱极相违故。不能俱行。如是道理分明现前。是故说言觉于念住。念无住相者。即是显示行因果相。以离分别麁念相者。即是显示无住相缘。谓四种住相形于彼生相极麁现故。恐生住际互相杂乱。作如是说止思应观。如是四种迷乱住相。如其次第。于极喜地过三有地寂灭净地善慧地中。各离一相。故名随分觉者。即是结前。并麁显示熏离俱相。生相细念未出离故。第四位言如菩萨地尽者。即是趣向行者。此字句中自有二人。云何为二。一者因圆满者。二者果圆满者。因圆满者。学地尽故。果圆满者。无学之果满究竟故初人对治俱合动相。后人对治独力业相及大无明。独力随相非断法故。无对治道。自此已下显示二种圆满者焉。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者。即是显示因圆满者。谓此位中即有二种金刚喻定。云何为二。一者方便金刚。二者正体金刚无垢行者二种金刚喻三摩提以为自体。是故举道而标彼人。觉心初起心无初相者。即是显示果圆满者。大圆镜智分明现前。无所不通无所不穷。法界一体无有与等。独力业相根本无明不能自有。平等虚空一相无相。无初念故。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者。即是显示始觉般若圆满之相。而得到于无生觉故。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地故者。即是引经赞自所说。如是经文为证何义。证佛果故。云何证耶。谓佛果中证成远离二种念故。云何为二。一者大无明念。二者细业相念。如是二念极解脱道一时相翻不能俱行。是故说言佛果无念。若无妄念当有何念。谓正念故。云何名正念。十德相应故。云何为十。一者出离功德。远离一切诸难处故。二者同体功德。一切染法归于自故。三者常住功德。远离始有之过失故。四者一味功德。圆满始觉常本觉故。五者俱离功德。远离一切染净法故。六者还转功德。周遍诞生于诸趣故。七者无住功德。于一切处无在处故。八者修行功德。为诸众生修万行故。九者圆满功德。为诸众生成觉道故。十者虚空功德。如前所说种种功德。从本已来自性皆空无所有故。是名为十。如是十德与极解脱初刹那中。俱行俱起无有前后。一时俱转是名正念。所引经文不出此义。应审观察。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者。即是除疑令生胜解。谓有众生作如是疑。极解脱道会本觉时微细初生。知得有耶知得无耶。若知有者。极解脱道当非无念。所以者何。知有初念有初念故。若知无者。极解脱道当不能有。所以者何。既无初念。待何念无立解脱道有。如是疑故。今自通言。所知之相从本已来自性空无。能知之智从本已来无有起时。既无所觉之相。亦无能觉之智。岂可得言有细初相智慧可知。而有言说知初相者。即是显示无念道理。所以者何。法性之理。虽无所知之初起相。亦无能知之始觉智。而能通达无所知相无能知智。无所有觉都非空无。是故今且衣此道理。作如是说知初相耳。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者。即是成立上无念义。谓金刚已还一切众生。独力业相大无明念未出离故。即是显示一切众生皆是有念名为众生。一切诸佛皆得无念名为佛故。自此已下显示始觉境界周遍圆满。谓大觉者已到彼岸。遍知一切无量众生。一心流转作四相故。如本。若得无念者即知心相生住异灭故。以何义故如是知耶。得自无念时。一切诸众生平等得故。如本以无念等故故。以何义故。唯一行者得无念时。一切众生悉得无念。一一众生皆悉各各有本觉故。此义云何。谓一行者始觉圆满同本觉时。遍同一切无量众生本觉心中。非自本觉。所以者何。自性本觉遍众生界。无所不至故。清净觉者得无念时。一切众生皆得无念者。清净觉者断无明时。一切众生亦可断耶。若尔何过。若始觉者断无明时。一切众生皆得断者。何故上言金刚已还一切众生。独力业相大无明念。未出离故不名为觉。若诸众生无始无明未得出离。而与诸佛同得无念者。无念等义。唯有言说无有实义。岂可得言一切众生皆有本觉亦有始觉。决断此难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自宗决断。二者望别决断。自宗决断者。此论正宗。为欲显示一切众生。同一相续无差别故。是故可得一修行者无始无明究竟断时。一切众生亦同断尽。一修行者满始觉时。一切众生亦同得满。是故三身本有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言。我由二等而成正觉。云何为二。一者断等。二者得等。言断等者。我极解脱道初发起时。一切众生所有无量无始无明。一时究竟顿决断故。言得等者。我初成道满始觉时。一切众生皆满足故。是名二等故。望别决断者。举圆满者望众生界。无一一法而非清净。举诸众生望无上尊。入无明藏无所觉知。皆悉清净无所障碍。无念等义而得成立。入无明藏无所觉知。上所说文无相违过。举此一隅应广观察。自此已下融诸始觉令同本觉谓五十一分满始觉。实无转胜渐次之异。亦无究竟圆满之极。所以者何。一切始觉四相俱时。而得住止皆无自立。从本已来一味平等自性圆满。契同无二一相觉故。如本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故。大总持契经中作如是说。悟灭相品始觉般若。有灭相位中而共俱时有。无灭时中始觉随无。悟异相品始觉般若。有异相位中而共俱时有。无异时中始觉随无。悟住相品始觉般若。有住相位中而共俱时有。无住时中始觉随无。悟生相品始觉般若。有生相位中而共俱时有。无生时中始觉随无。所以者何。一切始觉不能自起。当待染法方得而起。一切染法不能自灭。当待智力方得灭尽。广说乃至从本已来。一切染法自体空无。而始觉者本无处中作有之解。俱时而转不名正故。

已说广说始觉决择分。次说广说本觉决择分。

本曰。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云何为二。一者智净相。二者不思议业相。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故。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净故。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即灭湿性不坏。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论曰。即是广说随染本觉决择分。于此文中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本有性智清净门。二者业用自在无碍门。第一门中即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不守自性随缘门。二者对治一切业障门。第二门中复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随顺机根契当门。二者不动本性常寂门。如是四门随释应配。本觉随染者即是简句。简异清净本觉智故。此句为欲显示何义。谓为显示受熏义故。直唱本觉受无明熏不守自性。随缘无碍俱时转故。是故名为本觉随染。即此字句从所随染立名而已。自此已下直显能随本觉体相。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云何为二。一者智净相。二者不思议业相者如是二种殊胜之相。与彼随染本觉性智。俱行俱转不相舍离故。如是本觉智净行相其相云何。颂曰。

 破灭一切障  显现法性身
 实智清净故  名为智净相

论曰。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具足功德圆满智慧。庄严法身名智净相。断一切障当须何力。须满足力。满足力者其数几有。有二种故。云何为二。一者法力熏习满足方便力。二者如实修行满足方便力。如是二种方便之力。从无始来自然常住不始而起。如是二中。依法力熏习满足方便力故。破根本无明及独力业相。依如实修行满足方便力故。灭俱合业相能见相及与现相分别智相并相续相。破根本无明独力业相故。自性身体分明现前。灭俱合相等相续故。般若实智淳净明白。如本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故。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净故故。何故三贤及十信位略不显示。比来次第分明显故。何故今此门中。最初对治根本无明。乃至最后对治灭相。为欲简异始觉般若悟次第故。何故始觉背凡向圣。上上去去为次第转。随染本觉背圣向凡。下下来来为次第转。以法尔故。如是二转当一时耶当前后耶。决定一时即无前后。如是等义何契经中明了显说。谓证说经。彼契经中如何说耶。谓彼证说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陀罗尼菩萨发十千问问于如来。于是如来即作十万决疑难答开菩萨问。如其次第答彼问已即告陀罗尼菩萨言。何故仁者。一事不问须问余事。加宜佛子更问开发。为自他利问于如来。尔时陀罗尼菩萨。即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于大众中唱如是言。

 谛听诸佛子  我从具缚凡
 具经一切地  圆满行因海
 庄严大觉果  我从清净地
 具经一切地  将一切万行
 得第一信位  入无明藏海
 如是二大事  一时非前后

我及一切诸大众海。皆悉怀疑无解脱时。如宜世尊为诸佛子。种种方便随宜开示。尔时世尊告总持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略说其要。善男子此二大事显示二种般若觉智。云何为二。一者始觉般若。二者本觉般若。善男子始觉般若者。从具缚地渐渐出离。乃至金刚圆满因行发究竟道。顿断根本无明住地。觉日圆照无所不遍。是故名为始觉般若。善男子本觉般若者。从清净性渐渐远离。乃至信初发究竟智。断灭相品入无明海随缘动转。是故名为本觉般若。于是总持及诸大众闻此语已。觉知诸法一相一体。亦无一相亦无一体。亦空无言空无言亦空。而诸法性亦是实相亦是常住。亦是决定亦是实有故。自此已下别释散说显示因缘。此义云何者即是总问。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者。即是总答。所谓种种诸戏论识。发起种种诸攀缘量。虑知一切无量境界。或着一切境界之相不舍离者。皆是无明之气分故。即是成立上中所说破灭二义。自此已下显示断非断之差别。此中无明当定可断耶。当不可断耶。此何所疑。若可断者。本觉之心亦当可断。何以故。无明染法本觉性智。俱行俱转不相舍离。譬如眠士夫及与悟士夫。俱行俱转不相离故。亦不可言斩眠士时悟士不伤。相续一故。亦不可说得悟士时眠士空无。相续同故。若言异者。过失太故。若不可断者。自性清净心常为无明覆。轮转五道无出离时。是故若言不可断者。过失亦太。如是无明亦可断除。亦不断除。此义云何。无明本觉有二义故。云何为二。一者同体同相义。二者异体异相义。言同义者。一切诸法皆是理故。言异义者。一切诸法功德过患各差别故。若据初门不可断除。若据后门亦可断除。诸法无行契经中作如是说。

 贪欲是涅槃  恚痴亦如是
 如是三事中  有无量佛道
 见非见一相  着不着亦然
 此无佛无法  知此名世智

本智契经中作如是说。

 根本无明闇  其力最大故
 能障一切智  令得不自住
 断须般若剑  饰须功德宝
 无明海渐竭  法身山徐显

如本。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故。自此已下显示喻说。大海者喻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广大圆满如大海故。水者喻本觉心。自性清净心显了明白。如净水故。风者喻根本无明。根本不觉能起动转虑知之识。如彼风故。波动者喻诸戏论识。如是诸识迁动流转。往来无常如海波故。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者。喻真妄相资俱行合转。谓本觉心不自起故。当资无明之力方得而起。根本无明不自转故。要因真心之力。方得而转如水不自作波浪故。当因风之力方得作波。风不自现动相故。要资彼水方得而现动转相故。而水非动性者。喻本觉心离有为相。谓本觉真心从本已来。远离动念解脱结缚。体性清净相用自在。而不守自性故。随无明之缘作种种相。如水非动性而不守自性故。随风之缘作种种波故。若风止灭动相则灭者。喻根本无明灭戏论诸识皆灭无余。本觉断障先对治根本无明。后对治虑知攀缘之诸识故。湿性不坏者。喻本觉之智离断灭法故。谓无明灭诸识皆尽。本觉真心无有坏灭。如彼风灭诸波皆息而清白水终不坏灭故。自此已下显示合说。如其次第应配属焉。大海风水从谁而生。谓从龙王生故。各从何处而生。所谓若水从其头顶而出。若风从其尾末而出。何故海水为风所动。作种种波不断绝耶。谓由二事故。云何为二。一者有同类大种故。二者由法尔故。此义云何。彼水大中亦有风大。彼风大中亦有水大。互相有故。而共和合作种种波。常恒相续不断绝焉。若水大中无彼风大。风当不能令水动。若风大中无彼水大。水当不能随风转。何以故。以四大种俱生俱转不相离故。而随一大分明现知不了余大者。增相减相而不同故。复次从无始来由法尔故。无明本觉亦复如是。大龙王者。喻一心法。风者喻无明住地。从尾未出者。显示此法下劣形相。水者喻本觉真心。从头顶出者。显示此法胜妙形相。彼水大中亦有风大者。喻自性清净本觉心中有根本无明。彼风大中亦有水大者。喻根本无明藏中有本觉佛性。此论本意异相为初同相为后。随释应观。诸佛无尽藏契经中作如是说。烦恼大海中有圆满如来。宣说实相常住之理。本觉实性中有无明众生。起无量无边烦恼之波。如是大事佛菩萨境界。非凡夫二乘之所能知故。已说本有性智清净门。次说业用自在无碍门。谓此门中。本有性智以为所依。起应化用。为一切修行者。显示种种胜妙色相。为眼根作境界。出现种种胜妙音声。为耳根作境界。发起种种胜妙芬香。为鼻根作境界。出现种种胜妙法味。为舌根作境界。发起种种胜妙三昧触。为身根作境界。出现种种甚深法藏。为意根作境界。如其次第。光明日月宝德如来。音声梵响清净如来。香积芬流圆满如来。一味无杂平等如来。觉触分明显相如来。智慧明达遍满如来。具足成就随时随处随机根量。教化利益无碍自在。不动一念遍三世中。不分一身满十方中而能作佛事故。如本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故。

已说广说随染本觉门。次说广说性净本觉门。

本曰。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云何为四。一者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三者法出离镜。谓不空法出烦恼碍智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四者缘熏习镜。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

论曰。即是广说性净本觉分。此四种大义中各有二义。与彼大义不相舍离。云何为二。一者等空义。二者同镜义。如本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故。云何名为如实空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

 性净本觉中  远离虑知如
 远离妄境实  示远离义空
 镜摩奢趺娑  举一示一故

论曰。性净本觉之体性中。远离一切攀缘虑知诸戏论识。成就一味平等之义故名为如。远离一切虚妄境界种种相分。成就决定真实之相故名为实。为欲显示远离之义故名为空。镜谓喻名。然此中镜即喻摩奢趺娑珠镜。非余种种油摩等镜以为譬喻。何以故。取此摩奢趺娑珠镜安置一处。珠镜前中或蕴种种石。或蕴种种饮食。或蕴种种庄严具。或蕴同类珠镜。彼珠镜中余像不现。唯同类珠分明显了故。如实空镜亦复如是。于此镜中唯同自类清净功德安立集成。种种异类诸过患法皆远离故。如本云何为四。一者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故。何故各有二种义。而唯示同镜义等。空之义不显示耶。以举一义兼示一义故。若如是者。云何名为等空之义耶。谓如虚空清净无染四障所不能覆。广大无边三世所不能摄。如实空镜亦复如是故。非觉照义故者。即是显示远离因缘。谓如彼摩奢趺娑珠镜中。石等诸像不现前者。石等诸法皆鄙秽故。此本觉珠镜中。种种妄法不现前者。一切染法皆悉是无明不觉之相。无照达义故。云何名为因熏习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

 性净本觉智  三种世间法
 皆悉不舍离  为一觉熏习
 庄严法身果  故名因熏习
 镜轮多梨花  空容受遍一

论曰。性净本觉三世间中皆悉不离。熏习彼三而为一觉。庄严一大法身之果。是故名为因熏习镜。云何名为三种世间。一者众生世间。二者器世间。三者智正觉世间。众生世间者。谓异生性界。器世间者。谓所依止土。智正觉世间者。谓佛菩萨。是名为三。此中镜者。谓轮多梨花镜。如取轮多梨花。安置一处周集诸物。由此花熏一切诸物皆悉明净。又明净物华中现前皆悉无余。一切诸物中彼华现前亦复无余因熏习镜亦复如是。熏一切法为清净觉令平等故。复次虚空义者。即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容受义。二者遍一义。容受义者。容受诸色无障碍故。遍一义者。种种诸色唯同一种大虚空故。如本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故。如是本觉从无始来远离四种过。自性清净常住一心。云何为四。一者远离不遍之过。三种世间不出本觉清净镜故。如本不出故。二者远离杂乱之过。一切诸法不入本觉清净镜故。如本不入故。三者远离过患之过本觉镜中现前诸法。无不本觉净功德故。如本不失故。四者远离无常之过。本觉镜中现前诸法。无不常住无为智故。如本不坏故。远离边过圆满中实。是故说言常住一心。自此已下显示因缘。何因缘故本觉智中种种诸法。如彼本觉离诸过耶。种种诸法皆悉无不真实体故。如本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故。自此已下作缘决疑。谓有众生作如是疑。三世间中众生世间无明染法具足圆满。流转迁动无休息时。如是世间现本觉者。不可得言本觉清净远离诸过。以此义故今通而言。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般若实智其体不动。自性清净具足无漏。常恒熏习众生世间令清净故。如本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故。云何名为法出离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

 如实不空法  出离三过失
 圆满三种德  故名法出离
 镜消练颇梨  空出离色义

论曰。无漏性德。出离三过圆满三德。名法出离。云何名为三种过失。一者无明染品。名烦恼碍。二者根本无明。名为智碍。三者俱合转相。名戏论识。是名为三。如是三过究竟离故。名为出离。如本三者法出离镜谓不空法出烦恼碍智碍离和合相故。云何名为三种功德。一者淳成就功德。二者净成就功德。三者明成就功德。是名为三。如本淳净明故故。出离何过圆满何德。谓出离烦恼碍圆满净成就功德。出离智碍圆满明成就功德。出离和合转相圆满淳成就功德。何以故相对法尔故。此中镜者谓颇梨珠。譬如颇梨珠沦深泥中。即便涌现出离彼泥。外腾一丈量。若置浊水中驱浑成尘累。唯止清水安住其中。若置福多伽林中。出现香气碍彼秽香。远去而住。法出离镜亦复尔故。此中喻诠者。喻自体净义。住思应观。等空义者。出离色义。谓如虚空远离大种一向清净。法出离镜亦复尔故。云何名为缘熏习镜。及有二义其相云何。颂曰。

 于无量无边  诸众生缘中
 出无量无边  殊胜应化身
 熏习众生心  出生诸善根
 增长两轮花  庄严法身果
 故名缘熏习  镜碧中颇梨
 空随顺成义  如法应观察

论曰。譬如取颇梨珠安置一处。周匝积集种种色珠。彼颇梨珠随向珠色现前转变。缘熏习镜亦复尔故。又譬如虚空有自在力故。于一切所作之事中随顺成立。缘熏习镜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修行之事中。随应建立故。如本四者缘熏习镜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故。如是四种本觉大义。遍一切众生界一切二乘界。一切菩萨界一切如来界中。无不住处无不照处。无不通处无不至处。具足圆满具足圆满。

释摩诃衍论卷第三

 

上篇:释摩诃衍论

下篇:大宗地玄文本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集部目录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集菩萨学论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一 法称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一 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 地动品第...

大宗地玄文本论

大宗地玄文本论卷第一 马鸣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归依德...

七佛赞呗伽他

七佛赞呗伽他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大师三...

【注音版】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

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

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 虞山普仁院净业比丘 行策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注音版】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语录 师。讳怀海。福州长乐人也。...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勅修百丈清规

勅修百丈清规 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 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

法华经安乐行义

法华经安乐行义 陈南岳思大禅师说 法华经者大乘顿觉。...

佛说戒德香经

佛说戒德香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

如何突破死亡的恐惧

问: 很多癌症的病人都是被病症的恐惧所吓死的。请问...

惟贤长老《论祸福之本》

世间现象是相对的,有空间的,有超空间的;有生物,有...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大德的无常语录

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能认识到无常是智...

云门寺明醒首座:没有修行好苦哦

2004年11月18日,云门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行功...

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

礼佛有七种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

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实宗

俱舍宗 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

情迷痴爱恼人心

佛在世时,有一群比丘跟随佛陀修行,比丘们都必须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