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大安法师  2013/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的比喻整合成一种法上的落实。首先看“众生心”,我们是众生——身心五蕴的和合,众缘和合为众生,我们这个众生的心都是生灭心,都是污染心,都是分别心,都是高下心。们当下这个心就是这个状况。众生心是不清净的,但没有关系。我们众生心,如果没有相信阿弥陀佛像亲友像慈母一样关怀我们的时候,没有认知到我们在三界六道轮转的苦难的时候,我们这个心都是向五欲六尘奔逸过去的,念念都是名啦,利呀,家亲眷属哇,人我是非呀,财富啊,等等,都是在这里胶着的。这些五欲六尘、这些恩恩怨怨,都是使我们这个众生的心越来越暗冥,就是无明熏我们的心哪,熏得越来越黑。

所以当下这颗心,我们系缘在哪个境界上是很重要的。不念佛,念念都是尘劳,念念都是五欲六尘;现在听闻到佛法,知道法界当中这桩大事——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慈悲,我们就转而换一个系缘的对象,即“忆佛念佛”。这一念的旋转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了,无量劫以来我们忆念的都是六道的境界。现在要转为忆佛的境界、佛的名号、佛的相好光明、佛的本愿功德、佛的无量的慈悲智慧,这种旋转是要有信心,要有智慧才能旋转得过来的。这里是众生心来忆佛念佛,这个“心”——一定要用心去做这个事情。用心,不是说口里念一念,心里不在这上面。这种“忆”,是要你全身心地去忆,是要我们有心灵的贯注——所谓的重心,是最重要的一桩事情。

这个“忆”,忆是什么?忆就是记忆下来,不忘记。这个“忆”,有时候在开始念佛的时候,暂时地系念回忆,就好像我们曾经到过某个地方,你回忆一下,这个境界、这种情景就出来了。那么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相好光明,是我们一切众生本具的,通过阿弥陀佛果地上给我们圆满:释迦牟尼佛在经典当中给我们的这种宣示,告诉我们这桩事情。我们常常能忆得起来,忆佛的相好光明,忆佛的名号功德,这就是忆。“念”呢?它就更近了一步,不仅是忆了,而且把这个弥陀名号功德、相好光明,执持在自己的内心长久地去熏习,直至比较熟悉,心一起来就能够缘念到佛号上,缘念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上。所以这个“忆”和“念”有程度上的浅深,但是它所系缘的境界都是佛的名号。

这就告诉我们,日常生活怎么去用我们的心。这个念头是心猿意马呀,很难控制的:一下子上天,一下子入地呀;一下子高兴,一下子嗔恨哪。它非常无常啊,所以这个心是最难把控的。尤其是我们现在烦恼越来越重,欲望越来越高,这个心就更把控不了啦。你看现在,为什么抑郁症越来越多?精神障碍越来越多?乃至于失眠、失眠人数越来越加剧?说中国大陆已经是三分之一的人,有程度不同的失眠症,就是我们的心已经是非常狂躁了,连睡觉都不得安稳了,都得要吃安眠药啊。那么佛是宁静的,佛是光明的,佛是慈悲的,佛是平等的,如果我们的心来忆念这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它就反作用于我们狂躁的心。

所以有个比喻,佛号就像清水珠: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有一颗珠子叫清水珠,投到浑浊的水里,随着这个清水珠的力量,它就澄清了。用这个来比况阿弥陀佛的名号——万德洪名、具有法报化三身功德的名号,投到我们众生这种染污的、生灭的、分别的、执着的心里面,我们这个凡夫的心也由着佛号的清净、无生、平等的那种力量去转化。所以佛号投于乱心——乱心就是我们凡夫的散乱的心,乱心不得不佛——这个散乱的心不得不佛。佛的心是什么?它是高度有序的,它是寂静的,它是有这个照用的。这个佛号就真的是一个阿伽陀药,对治我们心理当中很多的烦恼、很多的偏执、很多的残缺。

所以我们一定要转换一个系缘的对境——这个境是佛的境界。但佛的境界太广,我们系缘不上,所以由这个广的佛的所有的境界,就凝结在这个单一的名号里面。我们只要忆上了这个名号,心系缘这句名号,就等于把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的佛的境界全都系缘上了。那么我们的众生的生灭、染污的心,能够系缘上佛的境界,这种转化的功德就很大。这就用法相宗的话来说,叫做熏变:不可思议熏,不可思议变。因为这个名号是真如实相,那么系念这个名号的时候——你去忆这个名号,念这个名号,就是真如熏无明。

熏无明就在我们的这个无明染法的心里面,熏习一颗新的种子。我们具有如来藏性,但是全体汩没在我们的烦恼里面,这个烦恼有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所以佛教的这个名相就叫在缠如来藏。你在烦恼缠裹当中的如来藏,虽然有,但是起不了作用。就好像一面镜子,你这面镜子本体它是可以照天照地的,但是蒙上了很厚的尘垢,所以这个镜子的光一点都透不出来。

那么我们忆佛念佛在做什么工作呢?就是把这面镜子“洗濯垢污,显明清白”:把这个镜子上的垢污把它洗掉,只要这个垢污洗掉,镜子本有的光明就现前了。这个镜子本体它是有光的,就表明我们的如来藏本体是寂照不二的,是有无量光的。但我们无明把它遮住了,覆盖住了。所以这个忆佛念佛的功夫就是使我们本有的如来藏出缠,出缠就是出离这个烦恼系缚的这样的一个境界,成出缠如来藏。

那么这个忆佛的功夫、念佛的功夫也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我们真正有信心,知道慈母在忆念我们,我们去忆念慈母的话——这里面是用身心去忆念的,你去忆念的时候,并不妨碍我们日常的生活。比如你上班的时候,你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虽然你人在这里上班,但你的心思都放在那件很重要的事情上面去了。我们忆佛念佛也要这样,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为了生计要做种种的事业,要讲种种的话,但是我们的内心要挂念佛的名号,挂念极乐净土,使它无论是行、住、坐、卧、闲、忙,须臾不可离也。

那这桩事情就是在用功夫了,它就是一个熏的过程。功夫是要靠积功累德的,是要靠熏习的,你不可能一下子打突击就能够怎么怎么样的,那这就是叫熬哇,熏 呐。这里就是每天我们日常的重要的事情,所以为了这样熏,我们给大家一个任务,比如一天一万声佛号、三万声佛号,你去完成它。你不可能一天到晚都是被这个五欲六尘去熏,没有一点时间被这个名号的光明、真如佛性去熏,那我们就很难谈得上修行的功夫了。修行功夫就像水滴石穿,你平时就要去做这个功夫,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去作,有工夫就念——念出声音,那做其它事情就忆念——身心忆念。

那这样的过程当中,它在我们的行为上、心理上是有作用的。你就是忆佛念佛,上根利智就能够伏住烦恼不起恶念,由于你以忆念佛的力量故。佛的力量是慈悲的,你就很难生起瞋恶的念头;佛的力量是平等的,你就很难去分别执着;佛的力量是谦逊的,你就很难去傲慢。这就是熏习的力量,能改变我们的行为。即便烦恼重的,他的习气很重,非得造恶不可,但是由于他有忆佛念佛的这样的一个力量,造恶也会造得比较轻一点;打人,下手可能也会轻一点。

就一个人瞋恨得都要去杀人,如果平时他不忆佛念佛,可能就是用刀刃去干下去了;他有忆佛念佛这样的功夫,可能在关键时刻就用刀背砍一下了。他就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手都不至于太狠。是不是啊?如果你不忆佛念佛,不清醒,他就可能很狠。所以一般上战场打仗的时候,他的军队都是让战士喝酒吃肉,喝酒吃肉就让他狠一点嘛。

当时佛陀在世时说,寺院旁边有一个饲养大象的地方,这个大象在旁边听了很多的这种诵经梵呗,慢慢子心就很调柔了。有一天打仗——国家打仗的时候,这个大象再上战场呢,就没有战斗力了,它就逃跑了,搞得这个国王第一阵就打败了。到底怎么回事?这个大象都不管事啊?还是他的大臣说:“大象还是可以管事的,放错了地方啦——你不能放在寺院旁边。”

结果就转移一个放的地方,放在屠宰场旁边,天天听杀猪、杀牛的声音,这些大象的心也越来越刚硬,一到战场就猛冲啦——打胜仗了。所以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你熏什么,就是什么:用什么东西来熏,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一个东西。我们现在是要修出离道的,是要想成佛的这个发心,一定要用佛的名号——佛的智慧、佛的所有的功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

为亡者助念的功德利益

一、一个人之寿命长短及其价值,并非以活了多少岁月来...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宽恕别人给你带来的12种好处

人的心病从什么地方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宽恕他...

【推荐】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里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个归依境,他能够信、愿、持...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往生到极乐后,恶业最终会怎么样

问: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

问: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该怎么办?明知这样做...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

如何对治自己心量小易瞋怒

问: 众生习性难改,我下决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体有...

【佛教词典】商主天子所问经

(经名)一卷,随阇那崛多译。佛在灵山,商主天子,请...

【佛教词典】小劫

小劫者,一增一减,为一小劫。   一、增劫 人寿自十...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孔夫子生在春秋时代,这个时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后期,...

有障碍才能考验道心和信心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时,坐了三年的监狱,在监狱里每天受...

身边的善知识

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的善友,是每个人生活...

信佛会让你损失什么

多年前,有个学者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

这种爱看上去是乐,实际导致的是苦

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把心放在什...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

了解自己的优点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来世间,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

轮回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当我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少数年轻气盛、富足高贵的人...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