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四种行门来摄受教化众生

大安法师  2024/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四种行门来摄受教化众生

四摄法是大乘菩萨的法,以四种行门来摄受众生,教化众生。

第一是布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菩萨的四摄法,侧重在利他方面。菩萨度众生首先要结缘分,结善缘。一切众生都希望得好处,所以菩萨跟众生结缘的方式就是布施,也是六度的第一科。我们凡夫众生一个与生俱来的这种劣根性,就是贪吝,贪心和吝啬。对这种贪吝之心的对治的法药,就是布施。

布施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首先要从财布施开始。所以我们如果有财富,一定要布施出去,财散则人聚,财散出去,你的人心才聚到这里。他对你有感恩的心,你再跟他去讲佛法,才说得进去。这就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菩萨要修这一法。如果你作为一个菩萨修行,你非常小气,吝啬,拔一毛出来都像割肉似的,那众生就会对你敬而远之。所以我们一定要修布施。

第二是爱语,要说柔软的话,要说安慰的话,要说让他欢喜的话,爱语。不能对众生采取一种骄慢的、讽刺的、嘲弄的这些口气,要修爱语。

要利行,利行就是给众生以利益。一切众生他能交朋友之间,他一定会筹量:我跟他交朋友能不能得利益?这是凡夫众生必然的一种反映,所以菩萨要顺应凡夫众生这种特点,你得要给他利益——利行。

同事,跟他一块共事。这就更难一些了。你要和光同尘,要跟他做同样的事情,他才对你有亲和力。如果你摆出一个很高尚、很清净、很持戒的样子,因为他做不到嘛,他就自惭形秽嘛,自惭形秽了他就会对你敬而远之嘛,你就很难跟他同事嘛,你同事不了就很难度他嘛。那么这个同事,那是更高难度的了。

那如果他去跳舞,他喜欢跳舞,你如果不能跟他一块跳舞,你度不了他。他喜欢喝酒,你如果不能跟他一块喝酒,也度不了他。所以这个不是凡夫所能学得到的。像济公这样的,他为什么酒肉穿肠过?他能度一部分人,那些大富大贵的人,哎,一看你也跟我一样喝酒吃肉,好好好,他就高兴了。如果你说你吃素,吃斋,那些富贵人觉得:唉,这太苦了,那我受不了,还是保持距离。

所以这个同事啊,那是以非行行正行,这是更高的境界,但是他要保持一个洁净的慈悲心去做。我们不要随便去学,但前面的布施、爱语、利行可以去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

纠正别人的缺点,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

【原文】 瞎堂曰:学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后可以正己...

贤哲比丘具足九法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世尊对比丘众...

比丘尼现身变

昔日的舍卫城,是拘萨国的首都。当时有一群乱纪之徒,...

「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

印光法师告诉我们: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

佛度众生喻

过去有一位名叫须弥罗的比丘,言谈诙谐幽默。有一次,...

财布施与法布施为什么要相结合

菩萨如果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行菩萨道呢,六度万行以布...

地藏菩萨的化身无处不在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四十八大愿——(第14愿)声闻广多无量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净土法门要常作得生想

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我一定能往生,我决定能往生。...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

我们要深信在这个五浊恶世,舍去念佛法门,绝对不可能...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

【佛教词典】六种因缘诸业是实可依

【六种因缘诸业是实可依】 p0313 瑜伽十四卷二十页云:...

【佛教词典】猛利信

【猛利信】 p1036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页云:猛利信者:谓...

参禅琐语

1、二六时中不间断的看取本来面目。看到心路绝,妄情消...

不要住在你的妄想,否则生命的历史将不断重演

你可能内观以后开始修一心即假观了,就开始历事炼心,...

阿阇世王五百妃失璎珞记

释迦牟尼佛有一段时间住在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中。当时...

放下内心的毒箭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

莫把他人过失扬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

造的罪业太深重了,阿弥陀佛能要我吗

问: 我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人,堕胎杀生,开了十年大酒...

忏云老和尚自述吃素经历

(一) 我最初受打倒孔家店、打倒迷信、打倒偶像的影响...

圣严法师:四圣谛讲记

四圣谛是基础的佛学,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后的第一个夏...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缘

弘一大师在《人生之最后》当中说道:吾人临命终时,乃...

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

妙莲老和尚:念佛就是消业障

念佛就是消业障。大智度论上有记载:一位菩萨深惧自己...

饱满的稻穗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