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此三淫,当受三途苦报

2016/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此三淫,当受三途苦报

淫因者,无量劫来,行淫之事,纳识田中,爱水润生,今受身形,前作淫业,时时恶发;或内心缘行淫之境,而淫心动。正动时,一切行淫之影相俱时发现於心中,故名淫因。

淫缘者,或见彼容颜谄媚,花言令色,而淫心动;或见彼人前与我交过淫色,两相情爱,而淫心动;或听歌唱行淫言词,而淫心动;或见女人,或听女声,或见女字,或见女人衣服红绿,女身所著一切物件,而淫心动──此一一正是助发淫缘。

淫法者,欲行淫时,作行淫之方法,或屏处,或黑暗处,或畏犯戒,或恐人知,於中略明行淫之法。

淫业者,即两相交淫之时,如未相触而止者,可通忏悔;若触沾彼一胡麻子之多,淫业已成。淫业有三:自淫,即身淫;教他人淫,即口淫;见淫色随喜,即心淫。有此三淫,故受三途苦报。若有逆犯,受阿鼻一大劫,此界坏时,寄至他方阿鼻中。

今用三观先制其心,而缘、法、业三大恶事自不能成。若正起淫心,急端坐观察,世间大小僧俗男女,尽是我生身父母,亦是未来诸佛,岂敢毁伤父母?何敢欺轻诸佛?如是逆恶,岂不开眼入阿鼻?宁卧热铁炮身而死,不犯此违天大恶。研究淫心起於何处,的审的观,穷其极极,思其思思,转穷转深,转思转极,久之不暂忘废,以穷明淫根为限。如是行持,忽然疑团打破,方知此事来由;少有不慎,只图一时快乐,不顾万劫痛苦,岂不畏哉!

五根本中,唯有淫戒极为易犯,特将拈出,以明止法。如眼见淫色,耳听淫声,当时淫心兼身俱动;才识将动,急快反观,就处一觉,一觉不止,切须再觉。何以故?将起即觉,则觉力自胜,淫念易止,若起多时,已发身口,其淫力胜,故难觉除。由是之故,念起即觉。正觉念时,急将觉心缘於法境;法境者,或止观,或公案,或念佛,或持咒,或礼拜。若将心缘“念佛是谁”者,正在“是谁”上极力参究,顿起真疑,最贵亲切。何故?有亲切,则缘法之念力胜,而淫心之力自弱,故制而不起。

若暂觉淫念不起,不缘法境者,其淫之粗相虽除,而细惑尤存,及能觉之心亦昏惑於细淫相中,因觉未缘法境,故而淫惑自必摇动。即动时,自不觉知,故觉力衰,则淫心复起。依前造业者,皆由觉心不缘法境,居於淫惑,粗不自见,由淫念胜故,觉忘其制;觉忘者,乃淫惑所覆,不念法救,皆实贪淫惑而不舍。病此,故合教云:“名字觉,即凡夫觉;虽觉,即同不觉,故名名字觉。”

若终其身而缘法境者,不但淫惑可除,兼觉体顿悟。其意恐塞,以喻明之。如淫心喻一人,淫境喻一人,若二人结恨,两相仇对,或打或骂,交恶不止;中, 有一人,一人即觉心,将彼劝一人开,引令别处,或谈笑,或游玩,其人著於喜境,则斗打之念自然休息。

又喻不缘法境者,如二人结打,虽令劝开,实未离打处,各怀忿斗,即瞒改劝之人,复相结恨。何以故?虽暂劝之不结,究实瞋心尤未歇尔。不缘法境,觉淫念不起者,亦复如是。而缘法境之用,正是伏惑之当机,必须淫起即觉,不容淫住,不容分别,久之习惯,则成自然。以後纵有念起,即无心觉而自觉,能如是行,皆留心常觉纯熟故尔。虽觉伏而未断除者,当须久之觉察,细心研究,直到心穷力极,如老鼠窜牛角,自有转身时也;又如火将起,欲息则易,若起多时,已烧诸物,难可熄灭。今明觉力者,如心未明,则必有念。念喻猛火,淫喻乾柴,若心念淫,如火投柴,其柴无尽,火岂休歇?故心念淫,急将心念空,如火投空,而火自熄。正起淫心,即作空观,观力现前,淫念自息。

若不如是,当知淫心即是地狱种子,若种子不除,现虽人类,已是阿鼻苗裔。何以故?古德云:“善念将兴,天堂已就;恶心才动,地狱早成。”其不信乎?然防淫之用者,但对功行位中,仅止淫心而言,若真彻悟,妙契真如,尚无迷悟之名,何有持犯之实?否则切宜坚守,莫犯戒心。《梵网经》云:“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若故毁正戒者,犯轻垢罪。”此轻垢罪者,乃三途之称,若不急忏,可不畏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问: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衍慈法师答: 你问的是...

少了这两块基石,一切道德理论都流于空谈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

星云大师《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在我弘法的岁月中,经常有人问我:「天堂地狱在那里?...

因果复杂,肉眼凡夫不能明了

来示云,时当末法,彼邪见魔党,往往身泰体健。而正信...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

今生的际遇,是前世修来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来很多贤人哲士,都会用种种不同的...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初入禅调三事的方法

其定心亦有宽急之相。定心急病相者,由坐中摄心用念,...

当妄想逼出来时,会产生一个反弹的作用力

分别真妄、返妄归真、修学位次,讲到这个地方,其实首...

悲田供养获极大功德福报

父母,祖父母乃至亲人长辈老病时,我们能以饮食,医药...

佛教中夫妻相处守则

为佛弟子,若欲成为和睦相处的夫妻,应如何相待呢? 一...

【佛教词典】入堂五法

(名数)戒律宗入法堂当守五种之法规。...

【佛教词典】羯磨所被唯三人

亦名:十五种默然 子题:十五种默然、五法不应默、五法...

达摩祖师《一心戒文》

一、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不生断灭之见,名不杀生。 二...

学会放松,是成功路上关键的一步

安南曾是一名普通律师。刚入行时,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

临命终时,你要心不颠倒

问: 师父!我还有一个问题,是净土宗的问题。譬如说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

十条处世必读励志格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

如何学习唯识

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宝髻如来护生咒利益众生法

南无宝髻(j 音寄)如来 护生咒:唵om 缚wa 悉xi 波bo 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