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2017/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能自控,或许因此而耽搁一生。今总结著邪之因如下:

一、克期速生愿

恳切祈愿,克期求生。以此躁妄祈求之心,而召感魔事。不知弥陀大愿,临终接引,急迫求生,而不安心等待,故召斯祸。如印祖云“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着。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印祖文钞三编下册—复念佛居士书)

二、急求三昧愿

急求速成念佛三昧,现前得证圣果,随愿自在往生。不知末世凡夫,业障重重,全赖弥陀大愿,临终带业往生。不识身份,急迫狂躁,结果只能是欲升反堕,召感魔事。念佛应当安住当下,保持一向专念之状态,唯愿临终往生,别无祈求,若利根者,功夫成熟,或可当生成就三昧,既使不成,亦得带业往生,必无着魔之患。

三、紧密念佛行

为速成一心而勤勤用功,由于用心过紧过久,超过自己心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而心力惶愦召感邪缘,或急猛之行快速激发众多恶业种子,使其同时现前障碍,从而不能自控。用功须渐次增加,不可有急功近利之心。如天子欲夺诸侯之权,不可顿行也。

四、召冤共修行

有云不超度完冤亲债主不能往生者,于是很多人都忙于超度,而且是召债主来与自己一同诵经念佛,为他们立牌位,给他们回向。效果果然明显,大多都有感应,来了很多冥界众生,而且来了便不去,整日跟着行者,使其四肢僵硬,目光呆滞,嘴唇发青,眼圈发黑,自言自语,恍惚不能自控,俗言精神分裂,佛语著魔发狂,可不悲哉。 净土法门特征就在于带业往生,有业就有冤家,有冤家就会来障碍酬报,若云不超度完毕就不能往生,即是清空罪业方能往生,即与带业往生相违。与祖教相违之言当然不必遵行。因此不必在意冤家债主,只要安住信愿念佛,自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何得鬼不障道而自障其道耶。

五、好神异之心

1、期待见:有人不安于平淡,常常期待出现过人境界,比如现前见佛菩萨、见光、见华、见鬼神、得神通等等。

2、相似见:行者稍有异相,便自认为境界出现,从而用心推寻。比如耳边听到说话,便认为是佛菩萨在教导自己;耳边听到佛号,便认为是不念自念而欢喜倾听;心中浮现比丘形象,便认为是观音菩萨现比丘身来加持自己;身体出汗,便认为正在消除业障;头顶发热,便认为佛号功德在打通百会穴,可以自在往生。此中退寻思惟,使平常事变得不平常,亦成期待之心,从而召感邪缘来附。

六、悲喜之心

或有惭愧感恩之心猛利者,时时表达为悲泪如雨,亦是召邪之因。

七、闭目静坐

或有念佛喜闭目静坐者,所缘佛号亦必微弱,阴性气息笼罩身心,此时容易召感境缘,道力不足、道眼不明者必受惑乱。

八、宿世因缘

或有今生修行之心无差,而宿世冤业自现者。当见到过人境界,便执著真实,或欢喜恋着,或恐惧不安,思惟计较,种种挂碍,被境界指挥言行,随境界转动身心,自然深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应当安住平淡,自念自听,唯愿临终佛来,更无任何期待。一切异相、一切境界皆如水上浮萍、天上浮云,聚来去散毫不挂心,如风过疏竹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而潭不留影,如此用心,则决不召邪。

若境界猛利,已被严重干扰或控制,当有惭愧忏悔心,有慈悲度脱心,又不必在意理会,甘心受报而不瞋心抗拒。应专心修念佛诵经等内善,并兼行持戒、放生、供养等外善,求愿往生西方,亦兼回向债主。如此心行,时节成熟,或能待时离去,既不离去亦不障碍往生。

古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可知着魔危害之大。古来大德,几十年穷参苦究,不开悟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以不开道眼不免着魔故,以着魔则此生耽搁故。而今之人,心狂气躁,急功近利,平时不真用功,只想一口吞象,既无定力基础,又无明白道眼,若是十日、二十日之短关,尚可忍受,若是长期之关,则难免魔害渐生。魔害一生,则魔王多子,解脱无望矣。

东林净宗学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

念佛摄心方便法

都摄六根 一句弥陀念诵听 专注力 净念相继 十句成片三...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

母亲往生记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损己利人,虽损而不损

【原文】 智者入灭,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由损己利...

「五福临门」的因是什么

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

【佛教词典】二种自在

观境自在和作用自在。观境自在是菩萨以正智照了真如之...

【佛教词典】句偈

指佛教中之文句、偈颂。摩诃止观卷七下(大四六·九八...

人最大的障碍从哪里来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你知道障碍是哪里来...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

八个修行中「错上加错」的问题

人犯错很正常,因为圣人给了我们理由,那就是:我们不...

星云大师《聪明的争议》

聪明好不好?聪明人人希望,人人所求,怎可以说聪明不...

星云大师《焰口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由于您藉面然鬼王的缘起,为阿难尊...

金色容颜转凡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佛说无...

【推荐】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

用温柔优雅的态度来生活

有位花匠,他家院子里的一棵葡萄树今年结了不少葡萄,...

身上带这个咒,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

「半」的处世哲学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

睡觉时仍要保持正念

有的人打坐清静自在,有的人打呼噜睡觉。北方人有一句...

【佛学漫画】根本业

不二问禅师父,师父,以我们修行人念经等的功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