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净界法师  2023/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

这个地方是约着所念的佛来分别,到底念一尊佛比较好,还是念多佛比较好?这个地方是说,你刚开始只要念一尊佛就好,比如说你念阿弥陀佛这一尊佛,刚开始是得到一尊佛本愿的加持,其他的佛当然没有加持力;但是最后的结果,当你能够成就三昧以后,你可以同时得到一切佛的加持。

就是说你刚开始只是念阿弥陀佛,但是你成就念佛三昧的时候,真正得到佛的根源时,是一切佛加持。为什么呢?我刚开始是念一尊佛,为什么到最后会得到一切佛的加持呢?它的理由是──以同一佛法性故。每一尊佛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普光佛有普光佛的本愿,普明佛有普明佛的本愿,但是他们的根源是同一个真如法性的,所以刚开始你有一个门进去,不管你哪一个门进去,到最后的根源是一样的,就是因为三世诸佛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体性、根源是没有差别的。

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你刚开始是念阿弥陀佛,得到阿弥陀佛单一佛本愿的加持,但是你最后的结果,是成就一切佛的加持。那刚开始你是生于一个净土,但是当你到西方净土以后,你同时也可以到达一切净土。就是你刚开始是专一的成就一个功德,但是成就一个功德以后,其他的功德也同时具足。

这个道理,有没有经典根据呢?以下就引经来证明这样的思想,我们看论文: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

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剎,佛身无有二。这以下,论主就引用《华严经》来证明他前面的观念。《华严经》上说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切诸佛的作用是有差别的。你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本师释迦牟尼佛本愿对你的加持;你念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本愿对你的加持,这个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一尊佛的本愿不同嘛。但是等到你能够念到诸佛根源的时候,他的根源是一样的,所以说到最后每一尊佛的根源是同一个心念的、同一个智慧、同一个十力、同一个四无所畏,这个根源是一样的。

这样的道理很难理解,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比如说天空清净的满月,它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但是天空中只有一个明月。这个明月它可以照在台湾,在台湾当中生起一个月亮的影像;它也可以照在美国,在美国生起一个月亮的影像。我们相信它映在台湾的影像,跟映在美国的影像,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从影像当中找到月亮的时候,它的根源是一样的。所以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它的根源是没有差别的。

从这样的一个譬喻,我们可以知道:三世诸佛这种我空、法空无障碍的智慧,他成就这种清净法身的等正觉,依止这样一个无差别的根源,他普现一切的佛身、普遍的成就一切的佛号、普遍成就一切的净土,但是他能现的这个佛的清净法身是没有差别的。这段文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刚开始你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我念阿弥陀佛,他念观世音菩萨,刚开始的方便是差别的,但是到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这一点,我们凡夫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我们凡夫的妄想是对立的,你跟他不一样,他跟你也不一样,但是佛陀的根源不是妄想,他是法身,所以法身的思想,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能够从一个根源,普遍的出现无量的差别;他也可以从无量的差别当中,回归到同一个根源。这个就是说明,你刚开始的方便是不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用几十年的苦难,换取永远的解脱

人生的晚景是凄凉的,不管你是鳏寡孤独,还是子孙满堂...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

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人生如梦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十句蕴含大智慧的话

1、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

智者大师把第六意识分成四种情况

第六意识它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内外的问题。我们谈谈它...

【佛教词典】东藏

(杂名)禅林众多之处以经藏置于东西两处,谓为东藏西...

【佛教词典】路迦祇夜

华译重颂,是十二分教之一。...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

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

能够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

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 就是你能够依《观经》来无论...

净土宗的「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净业行人常常见到的一个名词。原文出处,...

圣严法师《发挥自己的生命力》

般我们从学校毕了业,往往能考虑的就是就业和婚姻两个...

一生成佛的捷径

净土法门,三根普披,利钝全收。即便等觉菩萨也不出净...

让心先摔过去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秆跳沙皇...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号,安住自心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有同学问,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当然不是。我们学习...

善人与善根人的区别

善人和善根人,什么叫善根人他曾经修过行,曾经见佛闻...

「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