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法是无我的呢

净界法师  2024/06/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法是无我的呢

我们再往下看,观法无我。前面在自我概念当中指的是能主宰的自我,这个地方指的是我们所主宰的法。这个我一定有一个我所,一种缘起的法,我们把它念一遍: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切莫把十界依他作本然。

前面的自我意识,是一个能主宰的我,这里的法是指他所主宰的这一切缘起的这些轨则的法。为什么法是无我呢?

我们首先看这个法是怎么来的: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就是说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如来藏性是周遍法界,是清净本然,是离一切相的。

在这圆满的心性当中,为什么我们会形成每一个人不同的性格倾向呢?这个法就是性格倾向,你看有些人一出生,他内心就有一种布施的法在他心中活动。你看有些小孩子,他就会把他的东西跟人家分享;有些小孩子他有悭贪的法,看见东西会占为己有;那么这种自我意识它所形成,旁边周围那种所主控的法是怎么来的呢?是循业随心法法全。

是循着第一个,他的业力,他过去生他的行为;第二个,他的心态,他过去所遭受的教育,由于过去的行为,跟他的思想教育的结合,就造成他今生心中所残留的法。他的性格倾向,他可能会受持一些善良的法,也可能会带动一些邪恶的法,就是在自我意识当中的旁边,他可能会有一些眷属,有善的法,恶的法,其实是由于业力跟他的教育所构成。

这个是说明我们本来是心中没有各种的性格倾向的,接着看怎么对治呢?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我们内心当中的自我概念,会摄持法。

这个法在《楞严经》上说,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你的明了的心,跟你的性格思考模式,它没有真正和合,但是它也不是完全分开,就像镜子跟影像一样,它非和合,非不和合,我自己对这个非和合,有一点体验:

我有一次到一个地方去讲经,午餐以后我习惯会稍微休息一下。因为下午要上课,我在休息的时候,它那个隔壁间刚好在装潢,所以有一种干扰的声音,我试着念佛但是没有效果,后来我在想《楞严经》说,其实我们一念心,跟声音没有真正的和合。

诸位,你看这个镜子跟影像,它们真的和合吗?如果真的和合,它就不能分开了。如果说真的和合的话,你把影像拿开,它就不能恢复原来清净了。但是你说它完全没有和合,它又依稀能够显现出来,所以我在思考,我们一念明了的心本来清净,跟声音是非和合,非不和合。

所以我们可以站在不和合的角度来对治它,就是我可以不接受。其实业力显现一切的法,我们是有选择权,如果心跟法是完全和合,那你就非受不可;其实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这就是阿罗汉为什么能够于一切法不受,因为他能够证得非和合,菩萨是在不和合当中又从空出假,又能够跟众生随顺因缘,能够打成一片,又能够和合,那是自在。但是我们刚开始,偏重在非和合这一块,其实你心中所认为的法,你是可以把它放下,因为它没有真正跟你连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心中的观念,是可以重新来过,是可以归零的,因为它没有真正和合,是这个意思。

那么因缘,这个因缘是指小乘的因缘,小乘的因缘是缘生缘灭,但是它没有讲到这个常住的这个心性,所以它只有随缘的生灭。那么这种和合,真实的和合,凡夫是认为和合,所以说这是我的个性,我没办法改,我从小就这样子,其实这个是可以改的,因为你那个是非和合。所以凡夫的和合相,跟二乘的因缘相,从大乘的角度来说,是戏论,都不圆满。

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那么外道对于这个心跟法之间的关系,和合、不和合、因缘、自然,通通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应该怎么说呢?应该说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在一切法当中虽然有它的因缘所生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他是可以把它重新拨开来,恢复他的真空的心性,在真空的心性当中没有一个自我,也没有一个所主宰的法。

所以结论,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这一切的缘起法,都是缘生缘灭的,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观察,它是本来是没有的。

这个观法无我,牵涉到你一个人是不是能够很快的改变你的个性。其实这个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表面上它是对治比较微细的,好像表面上不影响往生,因为往生,其实你爱取调伏就够了,但是如果你能够知道,你的心是没有一个自我,没有一个真实的法的时候,你在调伏烦恼时会有帮助,因为你没有自我设限。

好,我们举一个例子,什么叫自我设限?

有一个马戏团发生了火灾,这管理员就紧张了,这个火已经没办法扑灭,赶紧把这个狮子、老虎,这些动物的这个笼子打开,把这铁炼也打开,让它们自己跑出来。后来发觉,烧死了不少动物,而且这些烧死的动物,都是在马戏团待过三年以上的,那些刚抓过来的动物都跑掉了。

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产生了自我设限。一个野生动物它刚开始来的时候,它是会抗拒这个因缘,但是它抗拒久了,它走一段时间碰到铁栏,走一段时间被绑住,它会产生自我暗示,它会告诉我自己,我走不出去了;时间久了以后,它那种自我意识形成一个法,就是走不出去这个法,这个法,把它给限制住了,你这个时候即使把铁炼打开,它也走不出去了,它认为它走不出去了,这就是自我设限。

当然这个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一块,我们到了大乘的空观,是可以取代这一块的观察,直接观察,利根人不要说什么无常无我,直接正念真如,直接观察到你一念心性的本体,本来清净,就没有我,没有我所。

所以无常无我这一块,大乘的空观可以取代,但是大乘空观它的定位是安住力,我们会讲到。安住跟引导是大乘的智慧,小乘的智慧,给我们临终的最大的养分,是来自于调伏力,调伏爱取,这个大乘就没讲到这一块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道我们天地万物,...

「无我」的简单解释

无我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指外道所执的实我及凡夫所妄...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请开示,我认为弘法人不要...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

通过念佛来断除执着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

境随情起,识逐缘生

大智度论问。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

【佛教词典】善趣寿量

【善趣寿量】 p1140 俱舍论十一卷十六页云:身量既殊;...

【佛教词典】业田

业能生苦乐之果,故譬之为田,称业田。八十华严经卷三...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

惜福长寿,奢侈短命

从前有两位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个时辰出生,又同年...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

为妇换鼻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丽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