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到了极乐你可以选择留在那里,也可以回入娑婆度有情

净界法师  2024/08/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到了极乐你可以选择留在那里,也可以回入娑婆度有情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是等于是把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民,他最后的结果,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描绘。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就是说在极乐世界以外的这些发菩提心的菩萨,他以清净的信心跟坚定的愿力,在临终的时候来忆念我的名号,跟我的本愿功德感应道交,受生到净土来。

那么来到净土,他有两个选择了:第一个,究竟必至一生补处。有些人在极乐世界,他是希望能够长久待在极乐世界,这种人一般来说,偏重智慧增上的菩萨,就是他能够在极乐世界待着,他不急着回入娑婆度有情。

那么他在极乐世界一直待着,他可以把寿命全部用完为止,他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达到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比方说文殊菩萨、比方说普贤菩萨等等,他可以修到这种程度。

当然他应该有时间也会亲近十方诸佛,又回到极乐世界。他等于是不急着度化众生,他以先成就圣道为先,这是属于智增上菩萨。

另外一个是大悲心特别重的菩萨,他是怎么样?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

有些人大悲心特别重,他一到极乐世界,大概花开见佛悟无生以后,他就赶紧要回到娑婆世界,来度化他过去一些有缘的众生。这种人一回到娑婆世界,他是怎么回事呢?自在所化――他肯定具足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

教化众生有两个方便力,一个菩萨不是说你教化就教化,第一个你要有神通力,第二个你得有辩才了,这两个缺一不可。对于邪见众生,先显用神通,调伏他的高慢;对于比较理智的众生,说法――度化他。所以佛陀度化众生,就是靠神通和辩才两种。这就是所谓的自在所化。

为众生故,被弘誓铠:他以大悲利他的心,来依止四弘誓愿,入于生死的魔军当中,以四弘誓愿为这个铠甲,入于众生的生死魔军当中,干什么呢?一方面从自利的角度,积集自己的福德智慧两种功德;从利他的角度,来广泛的度化众生,来开启众生智慧――弘护正法,开人智慧,点亮众生心中光明。

那么这个菩萨是怎么做呢?具体是怎么体呢?什么叫积累德本,度脱一切这两句话,具体的是怎么实践呢?以下就解释这两句话,说游诸佛国,修菩萨行,这个菩萨到极乐世界参访过一次,他到十方诸佛国土修菩萨行。

但他就做两件事:第一个,供养十方诸佛如来,亲近十方诸佛,修福修慧;第二个,来到苦恼的众生世界,开示度化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把众生的正知正见建立起来。

所以你到极乐世界以后,你回入娑婆,你同时可以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同时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当你在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的时候,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说你从极乐世界回来的人,你有超越一般其他菩萨在这个诸地(就是十地),你跟其他十地菩萨相比,你有一个特点,叫做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所有菩萨的功德最为殊胜、最为难的就是普贤之德,时空无尽的愿力、时空无尽的善巧。

你看《华严经》赞叹菩萨的功德,它以普贤菩萨为根本,它说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说十方诸佛菩萨他的长子(就是马上要继承佛位)是什么?就是普贤之德。他每一个愿都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们菩萨道是有时空障碍的,说我在美国弘法,我就不可能到新加坡去弘法。我们一般的凡夫菩萨,行菩萨道,是有空间、时间的障碍,普贤菩萨没有这种障碍,他时空无尽。

那么你到了极乐世界,回入娑婆以后,你能够很快的成就普贤之德,而普贤之德正是成佛的根本。普贤之德,他那种时空无尽的愿力,那种广大无边的善巧。

所以,到了极乐世界,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一直留在极乐世界待着,你就到等觉菩萨,你再回入娑婆,当然这个选择阿弥陀佛尊重。

第二个,你说寿命太长了,我不要了,我赶紧要到娑婆世界去了,众生都等着我去度他,那么你回入娑婆的时候,你一方面游诸佛国,一方面度化众生,而你在极乐世界参学过以后,你具足其他菩萨所没有的普贤之德,你的愿力比别人强,你的神通辩才善巧也比别人好,这是弥陀本愿的摄受。

这里等于是把极乐世界的整个依正庄严,做一个总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

问: 印祖一再说:念佛人当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念佛理观与事修之应用: 一、惟念他佛──专注佛境──...

持名念佛简易殊胜普摄三根

念佛法门里有四种念佛。有观像念佛,观阿弥陀佛三十二...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

【佛学漫画】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

我从最初到庐山安居至今,十一年之中,三次见到西方三...

四十八大愿——(第38愿)妙服自然在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

「十念业成」,不必执着到底几念

问曰:心若他缘,摄之令还,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

淫根在于心意识,非指身体器官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

【佛教词典】圣僧侍者

(职位)又曰圣侍。禅宗给侍僧堂圣僧之像者。...

【佛教词典】戒律仪

【戒律仪】 p0691   瑜伽二十一卷六页云:云何戒律仪...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

【佛学漫画】潘太夫人的故事

潘太夫人生病当中的五、六天,始终没有任何的痛苦,并...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是大乘...

念佛法门的殊胜

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因为我们这些众生对参禅、学密...

谦卑不会减少你的实力

愚痴的凡夫由于无始世以来虚伪恶邪妄想,由于无始世以...

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实效地入佛知见

问: 请问法师,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实效地入佛知见? 大...

法布施的福德果报

法的布施 我们有些人做弘法利生工作、劝进行者工作,他...

圣严法师《佛门?无门!》

佛教徒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人,精进修行而心无所求;第...

【推荐】勤则不病,不勤则病

示耳之曰:勤则不病,不勤则病,勿谓夙业,其报甚近。...

慧律法师:什么事都加上一个【无】字

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

有三种事可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