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2011/08/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中的处世智慧与道理。因为,真正豁达的人,是懂得超脱;真情的人,会懂得奉献;幸福的人懂得放下;智慧的人懂得得与失。

人生在寻找得的同时,总要付出一种代价,正确地认识得与失,人就会在得到的时候,懂得必然的失落;也会在失落的时候,懂得如何从失落中找回自我。

哲人说,不为贫困潦倒而苦恼,也不因为富贵荣华而欣喜。五彩滨纷,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太容易左顾右盼,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别人,见异思迁,却忽视了自身的价值,忘记原来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的人用透支生命时光去换取财富,却忘了财富买不回生命。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对生活的状况及别人的行为要求越少,你就越容易快快乐乐地过好日子。

在这个大自然规律的世界里,生命的美丽不是因为美丽我们才活著,而是因为我们活著生命才变得美丽。

祈祷,并不能改变大自然规律,而是改变祈祷的人。许多人总是把目标定得太高,结果穷其一生,还是与成功无缘。拥有和失去是人生常有的事,人应该学习惯于失去,并善于从失去中有所得。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便加深一层。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

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不起,放不下,叫负担。做你爱做的事,并不意味着生活过得轻松,但绝对可以活得更精彩。人类的智慧不是埋藏在前人的经验里,而是潜伏在自己的心灵中。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已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人生在世,是在不变不变中变化差别,说穿了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顺违天理)和变化的过程。除了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外,其他的,都可以选择。比如选择你的工作,选择你的伴侣,选择你对人生的态度等等。选择的关键正在于你能否在人生得与失的关键点上不昧天理良心,拿得起,放得下。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而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间,精彩你的人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与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当我们把鲜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把泥土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手的是我们自己的一双手。

当你失去了繁华的灯红酒绿,就意味著将获得了无染的蓝天白云;当你得到了名人的声誉和巨额财富,就意味著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权力。

眺望远处,风景迷人。走进风景,其实,自己也是风景,也在风景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生醒世恒言

见美女时,做狼虎看;见黄金时,做粪土看。此中享了多...

世间并没有不好的东西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

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

问: 师父慈悲,弟子不知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

圣严法师:把最难放下的东西放下

圣严法师是台湾法鼓山创办人,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当我们的心开始带回家以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

净界法师:净土宗学人如何对待器官捐赠

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励大家器官捐赠,因为...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普天之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都是为了一个利字。...

【佛教词典】四缘入诸静虑乃至有顶

【四缘入诸静虑乃至有顶】 p0468 瑜伽十二卷一页云:复...

【佛教词典】名色缘触

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此中眼及色。名为...

一念妄想创造出轮回

显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显示:这六道的果报其实是不真实...

文殊菩萨祝圣仪轨

一、香赞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何含义

问: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不是说,你有什么...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

念佛也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问:惟觉老和尚传的禅法,有什么特色? 我现在的教法...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

微笑就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

佛教中的九种食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佛说生病十因缘

《佛医经》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缘: 一者久坐不饭,二...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