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净界法师  2024/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当我们的心开始带回家以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修“空观”,破除我们对于身心世界,那种坚固的我执跟法执。“空观”是观察缘生无性,它因缘生,所以它无自性。当我们“空观”现前的时候,是什么相貌呢?我们观察我们过去曾经因为一时的糊涂、一时的颠倒,依止猛烈的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之后我们的“第八识”把它收集起来,构成我们一种生死的业力,这就是“阿赖耶识”。

“空观”它主要是破“阿赖耶识”。我们修行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就是我们永远离不开我们的过去,我们没办法跟过去切割,你没办法跟过去的你切割。我们过去有很多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当然现在可能后悔,但是后悔归后悔,你必须概括承受,因为这些事情都被阿赖耶识如实的记录下来。

我们的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是处理今生的问题,你连过去的问题都要处理,你一个都不会漏掉;前生的你、再前生的你、再前前生…无量劫的你所做的事情,你今生都要承当,都活在你阿赖耶识当中,你都记录得很详细。所以为什么修习佛法要三大阿僧祇劫,就是我们过去轮回太久,做了太多事情,短时间没办法处理,因为我们把过去所造的恶业、所累积的善恶业,都放在阿赖耶识当中。这怎么办呢?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什么是因缘?心识就是一切法的决定因缘,你是什么样的心识、它就变现什么样的情况。这个道理你懂了,后文万法唯识的道理,你才会清楚。也就是说:一切法全是由个人的心识所变现,离开了心识,这一切法就不可得。

最简单的,就以我们学院来说:不久前我们这里打佛七,在打佛七之前,我们的内心是烦躁扰动,看谁都不顺眼,看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打完佛七之后,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我看他有很多优点,是不是?他哪有自性?是你的内心所变现出来的。

你现在的内心状态好,所变现出来的影像也就好!所谓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一切法离开了因缘,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体性,完全是由心识的因缘所变现的。天亲菩萨就是用这样的思想,来破除小乘的法执,如果这个法有真实性,它就不随因缘而有变化,无论什么样的因缘都不能改变它。所以说:今大乘明此百法,皆不离识。百法就是宇宙万法,一切万法都不离开我们的心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短暂的十念佛号怎能灭除这么多的罪业呢

《阿含经》曾说有一大富长者,他的儿子因感情受挫折而...

好乐净土,尊重名号

大方向我们在学习净土的时候,你要分成两块,第一个你...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

龙施女得佛授记因缘

过去,佛陀带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及五百位诸大菩...

亲戚为何不喜欢我家的人

问: 弟子心里很苦,亲戚们都不喜欢我家的人,在一起...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

念阿弥陀佛有什么益处

首先直接的益处,由于相信阿弥陀佛,由于愿意往生极乐...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 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

关于僧人还俗问题三则

告青年苾刍(比丘)之还俗者 近年以事变纷乘,居各种地...

【佛教词典】三苦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世人即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

【佛教词典】三业

梵语 trīni-karmāni。(一)身口意三业。(一)身业,指...

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看这个名称,在...

从敲门声看出你的修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提出过一个公式:信...

各宗要略——唯识宗

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

无我浅谈

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缘散而灭,相对的,彼此相...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戒法跟善法的差别。这是论它的性质,要是讨论它所成就...

【推荐】心的五种归纳

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善良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有这样两个故事: 一说某地一辆班车开往甲城,路遇4名...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问:开了悟究竟是什么境界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云...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哪里

学佛,第一个叫破除我执,要懂得这个身体不是实有的,...

新春的供养

今天讲的内容都关系到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修行,怎样务...

李炳南老居士《常礼举要》

(一)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