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我浅谈

衍慈法师  2013/08/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我浅谈

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缘散而灭,相对的,彼此相互依存,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并无‘我’的恒常不变的实体及自我主宰的能力。从无常观及因缘观,一切有为及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与不变的‘我’的实体,此乃空无自性,缘起性空,所以说是‘无我’。要正确了解佛法,必须彻底了解三法印之一的‘诸法无我’。一般有情众生执着‘我’的身体,以及‘我所’与我有关的境物。其实所执的‘我’的身体是依烦恼业集,由地水火风等四大及色受想行识五蕴因缘和合而成,虚幻不实暂时存在的假相。

因为我见分别,并执着我的见解,于是‘我’就产生了。‘见’最初纯粹是客观的,心性上见照作用,不含任何目的,不参杂些许私意,只要对于一切不执着,当六根接触六尘,只是接触、知道,不产生六识的分别执着,则物是物,我是我,互不相干,心心不动。‘无我’的精神,就是放下我执,不执着自己的一切,包括见解、思想、感情、觉受等身心五蕴,也不染着于身外之物。不执着‘我’、‘我所’,不愿意拥有,不在意失去。不会主观固执,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不会要求别人接受自己认为对的观念,会客观的评估一切事物,懂得随顺他人,不和他人争执;与人应对,多立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设想。

世间是相对的,有究竟的对与错,有时候,明明自己是对的,但他人却不承认,又或是对方明明错了,他竟不承认,也不妨方便一下,不必多作争辩,可暂时放下自己的见解,等有适当的时机再作说明,人家就可能接受或再谋求彼此的一致。多作争论,‘我执’就放不下来。修行必须在日常生活,与人应对中下功夫,要养成念念分明,调整自己的身口意三业。

如果无了个人的小我,才能溶入众生一体,万物同源的大我。只要放下我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型态渐渐薄下来,深入转化习气,泯除人我,将自私自利的小我,转变为具包容性的大我。无我之后.才能我空。所谓‘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及‘照见五蕴皆空’,般若智慧才能显现。

‘无我’并非没有个己的身心,而是心境上的一种境界,只要内心没有执着,客观地不执着我见,物来则应,物去不留。此色身如衣服,同是因缘所生,经过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之必然真理,存在时好好珍惜,把握当下,借假修真,‘内外不住,去来自由’,不在乎拥有,也不在意失去。由‘无我’而进入‘空’,是修行到达解脱所必经的路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佛为何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四十八大愿——(第10愿)不起贪计身见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在活物上做活计,不要在死物上做活计

我们的屋宅、田园、牛羊、轿车、甚至桌椅、器皿、衣服...

破除人我天下亲

一般人最执着,也是诸般烦恼的根源,那就是「我」,凡...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

一念清净心为何会堕入到三界轮回

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火宅。 这个是根本无明。我们...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三界本无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

多闻佛法的重要

第一种,是我们要多闻佛法,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法是非...

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释迦牟尼佛每一次讲法,都是总持法。后来阿难结集经典...

【佛教词典】出世果

(术语)涅槃也。金刚三昧经一曰:令彼众生获得出世果...

【佛教词典】普贤讲

(术语)讲赞普贤菩萨功德之法会也。常于法华三昧堂行...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木鱼的由来

木鱼作为一种击打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如在民族...

化解夫妻冲突和矛盾的技巧

夫妻之间经常有些小冲突和矛盾,这再正常不过了,关键...

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如何在不同场合守住妄语戒

佛教讲,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口、意。口业占了...

【推荐】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而产生信心;也观察净土的...

四十八大愿——(第2愿)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

打开生死痛苦之门

什么是痛苦之门呢?《楞严经》讲主要就是我们攀缘的心...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 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