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66页)
【随机推荐】
为何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十万亿佛
问: 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十万...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相媲...
念佛人见思烦恼没断,能否往生
问: 我们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忘掉,但...
念佛打妄想是什么原因
问: 我阿弥陀佛念到今天,还是打妄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念佛是专注而少好,还是快念好
问: 念佛的目标是专注而少好,还是快念好? 道安法师答...
浅谈天台宗与净土的关系
灵岩山办学宗旨的来由 教学天台,修归净土,这是我们灵岩山寺办学的宗旨。从...
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正确,能够如此,道路就...
不安分的牛儿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生多烦!其实,这都是因为「想不通」人生的道理,才会带给...
好机会往往错失于一念间
人命在呼吸间,若没有好好把握时光,宝贵的时间就很容易稍纵即逝。 苦修悟真...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很多...
遮止无意义的话语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难道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吗?难道我不能...
印光大师嘉言录--标应读典籍
●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兼...
印光大师嘉言录--谕在家善信
甲、示伦常大教 ● 尽性学佛,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
印光大师嘉言录--释普通疑惑
● 以下论理事: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
印光大师嘉言录--分禅净界限
●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
印光大师嘉言录--勉居心诚敬
●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
印光大师嘉言录--论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无常 ●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
印光大师嘉言录--劝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 ●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
印光大师嘉言录--赞净土超胜
●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性,含虚空世界,故无所...
佛示现涅槃,只为救度一切众生
昔日佛陀开示:诸佛为度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实而不灭度,常住此说法。为使...
谁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
比比谁更有「道」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和弟子们都天天去听。有...
天人的寿命
佛教中的天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神仙、天仙,他们是长生不死的吗?如果不是,寿...
「索命」的甲鱼
我只有一个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于他父母死得早,迫于生计,从小自立。在...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树木花草吗?同样,没有...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谓。心是能发...
普劝修持净土法门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于...
千万不要在家里杀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里杀,买现成的。你在家里,总希望家里吉祥,如果天天在家...
善事都是为自己做,不须别人赞叹
因为个人的时节因缘,零星地参加过几次佛教组织的慈善活动,深感师父们乃至身...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
问: 请开示:作为佛教徒、学佛者,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对待...
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大势至菩萨的力量很大的,他只要坐下来整个七宝地面都会动摇。你看《观经》讲...
自杀真的能「一了百了」吗
自杀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走到了这个地步,是相当可悲的,所以对于有这类倾向...
打佛七的由来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
理解劫运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劫波,翻译成中文叫时分,是一种时间的概念。这种时间的...
求生净土的灵芝元照律师
靠持戒很难解决生死问题的,这个时代靠戒律很难断见思惑。宋代有一位,是一个...
业障障碍我们修净土法门
一件很难理解的事:修净土一法有这么大的利益,但是很多人却不去修。这到底是...
临产可念观音圣号
印光大师这种菩萨的心肠。作为一个比丘,有些事情没有必要他去谈论,谈论了可...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和佛号。可能你们对此并...
念佛人的为人处世
一个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为上,最要紧的是敦伦尽分。敦,是行持,伦,是五...
跟众生结净土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国家的众生很难教化,像富楼那、舍利弗这...
念佛法门的宗旨是信愿行
念佛法门的宗旨是信愿行三法。信是什么呢?信,从事相上来说,就是信我们所处...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制定的?而且大小乘经典...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一、净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请教印光大师:历代祖师,如莲宗诸祖等,身...
两家人的兴衰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在老家公路边买了一...
正确的助念心态
凡人即将死亡,乃生命中最为微弱时刻,许多临终者面对死亡不知所措,此时助其...
净业行人的遗嘱样本
XXX、XXX、XXX,我的亲人们、孩子们: 今天我趁...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若以念佛一门...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了。这十分钟里,我会想...
审视自己的个性
从小被认为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这个词听上去并不像批评,我...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
一、问世间成功为何物 几年前,我以记者身份,去中国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采访...
要想彩票中奖应念哪尊佛号
问: 请教您,彩票中五百万以上大奖,念哪尊佛或菩萨名号...
为父亲担心,该咋办
问: 顶礼法师。我心里很痛苦,小时父母离异,我被判给了...
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
问: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通读大藏经...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家附近的十字路口,是这条街的商业中心。路口对面的几栋楼,原来全是一个老...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假如我去问一百个人,你有没有烦恼?我相信,这一百个答案...
略谈禅的理论与实践
一、禅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就离不开禅定的实践。...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学所在的地方,一南一...
如何为去世的亲人祈福超拔——《地藏经》的启示
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罪业深重的时代,正是应了《地藏经》中末法众生无...
念佛人的悟处
净土法门的困惑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就有许多疑点困扰着学佛行人,...
学会对自己说「够」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
不为外界所干扰的沉静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沉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她却...
尘埃里开出鲜花
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这是张爱玲说的话,很受...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起很...
不说最后一句话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贵的餐厅里,一直抱怨这样不...
哥哥搜狐当老总,弟弟出家当和尚
哥哥张朝阳在美国读到博士,创建搜狐,在名利成功中迷失了,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看见...
楞严经导读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一份...
怎样保护学佛人的信心
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都是...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并不...
但愿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讲究平等心,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们不应...
对坏习惯不能沽息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找,...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学佛也一样...
不相信机遇,哪来的机遇
不少人,你提醒他说什么什么事不能这样,否则,有不良后果...
要谦虚、勿骄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萨、有罗汉、有天人。 我们人,在这...
外在体现内在
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们接...
被心中的锁锁住了
中国古语说:苍蝇不钉没有缝的蛋。也就是说,蛋是自己坏了...
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对没有亲眼看见的事物,常常给予否认。你说:世上...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流,...
要看淡权位
权位,只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塔,海浪一来,就垮了,连沙也找...
要为儿女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佛陀,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天,...
不应以职业论贵贱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这平等指: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2....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亲对...
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南传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这么一段话:我们不能超越...
为人处事要讲究方法
佛陀说法,讲究应机,提倡随机施教。 比如,对小孩,佛陀...
寻找禅心
南天寺无德禅师举行小参时(禅师依学僧的需要,而不定时举行的一种座谈会或开...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
佛经中的「吉祥」含义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去或未来中。 一部分的...
欢喜与忧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忧;得则喜,失则忧。然而,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 (1...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珍惜当下的生活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
世间的一切,都是借我们用的
每次去爬山,总会遇到一对恩爱的老情侣。渐渐地,有点熟了! 今天在半途的凉...
五个方面分析「无我」的含义
佛教的经典和论着浩瀚如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古德对经典的理解角度不...
不要逃避压力
压力不只是个埋藏潜伏在心中的无形杀手,而且影响深远难测;压力不会自然消失...
喻解无生四句
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伺地》中对于缘起的甚深...
造塔礼拜脱猴身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罗汉,名叫作须曼。有一回佛剃了头发,就叫须曼...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相应的...
正法毁于修行者自身的腐化与堕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不堪,蓬头垢面,佛陀劝...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
学佛必读的经典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德规范中显得大逆不道的...
没事要念佛,有事更要念佛
对不信佛的家人、朋友,末学只是劝:没事念念佛吧!反正只有好处,没坏处嘛!...
人生旅途要随缘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能成立一切现象。因是种...
居士楷模彭际清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
印光大师对一位囚犯的开示
原文: 接手书,知发勇猛心,不胜欣慰。但只以终身吃素,一心念佛,为惟一无...
南怀瑾先生谈八字与改变命运
这个八字啊,有没有?有。这是依通,推理,推你前生种性所带来这一生的因果遭...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说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夫。大家千万不要把染缘...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佛像之果报;三、应学...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漫谈
我们要发忏悔心来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这部经中有一品,叫《忏悔品》,...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思维,无论昼夜都常...
佛教中夫妻相处守则
为佛弟子,若欲成为和睦相处的夫妻,应如何相待呢? 一、了达夫妻皆是缘,因...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
保护动物行为指南
01、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0...
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更...
心头无事一床宽
梦窗国师(1275-1351)是日本明代着名禅宗高僧。他开创了位于京都岚...
用施无望报的心去布施
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积功累德的最好方式,佛...
疗治众生的心灵疾病
《大乘宝云经》说:阎浮提内耆婆医王最为第一,令三千大千...
心灵的四个品级
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质品...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行中...
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时至今日,人们逐渐认识到,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将...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
为什么要戒杀
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一切,没有比生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夺利...
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
21世纪是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
随手环保100事
使用布袋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不...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背后...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所谓放下执著,并非指不生活了,饭也...
生命感悟法语系列
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备,...
慈悲充实了生命
慈悲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是佛...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生的...
荷花与污泥
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质之一。也是荷花最动人的地方。...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义
走进佛寺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机四...
「熏习」的力量
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这就...
基因即是业力
生命的密码,根据现在的科学家说,已经研究出来了,那就是...
吉凶谁来定
人到了迷惘的时候,就会想要算命卜卦,求神问路。签条最大...
一行禅师分享减肥秘法
当你超重时,身体每个部分都承受着额外负担。膝盖会因为承...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功,...
无可放处还要放下
佛在世时,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拜毕。佛说:把花放下!外...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说:...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们受戒,就要以戒为师。一个人,今后在佛教里...
禅者的心境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一...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做种...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换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讲...
执我与离我
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得;...
青少年堕落犯罪的原因
我盼挽回青少年问题,著作《青少年的觉醒》这本书:主要有...
流传千年的中国四大智慧
四大智慧成就人生辉煌,四大智慧修炼人生坎坷道路;人生很...
虚云老和尚回忆印光大师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
怡山发愿文
炉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香海禅心短信集(人生励志格言)
一、 1、事情的成功与否,虽然不去计较,然而一份努力,...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于清晨前往河边洗浴,后至岸边歇息。...
跳脱轮回识因果
昔时,佛在舍卫国为天人说法。当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位比...
未及害彼,返自害己
秋收之后,毗弥好整以暇地坐在庭院里为小狗抓跳蚤。悄然一...
常念「生死无常」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句名...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历程
问: 想听师父分享现今念佛时的感受,及师父念佛的心路历...
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子们...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确分别和不分别 当今社会,金钱万能论为人们普遍接受和...
用钱修佛像还是用钱来帮助穷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有人用比较大的钱做佛像建寺院,很多知识分子型佛教徒都会...
欲上天堂,先下地狱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则...
造佛像的缘起与功德利益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法界,与一切诸法不一不异...
地球不是只属于人类
世界上最宝贵者莫如生命,任何形式的生命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杀生害命是最...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三宝的加持,依止印祖等...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人,平常身体就不大好,...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弥陀...
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
净土宗大德蕅益大师开示: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
萧伯纳:钟爱素食和阳光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作家,被誉为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不仅以剧作高产...
丰子恺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后人以丰富的艺术遗产。...
历代放生诗选
一、唐 白乐天 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 盘涡峻激多倾险,莫学长...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为佛教的居士,我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
习惯在临终时的影响
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她为我上了一课,不但是有关戒律的一课,也是启示习惯影...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为。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绮语之毒,招灾引难
下面讲到绮语,绮语译为杂秽语,杂就是闲杂,秽是污秽、污染,这样的话语。《...
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
有人问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印光大师则回答: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诚就是真...
修修慈悲心
四大名山的菩萨各有所表:文殊菩萨表大智,普贤菩萨表大行,地藏菩萨表大愿,...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小经典广赞布施功德开示...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种,分别蕴含一定的佛教...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
戒杀放生的重要意义
编者按: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戒。戒杀的功德十分广大...
思慕净土,莫再彷徨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八苦交煎,六道轮转。生而为人,会无可奈何地面对纷争与...
略论净土欣厌行
智者大师,示现陈隋之际,开创中国天台宗,提倡归向净土。撰著《净土十疑论》...
略论「一心不乱」
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千经万论皆赞净土,独讽弥陀。唯此法门,三根...
从医学角度谈临终三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阴阳相隔的痛苦。...
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师: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份...
菩提心的意义与往生净土的关系
菩提心是善中之王,念佛的秘诀是把死字顶在头上! 近年来,念佛的人越来越多...
念佛三昧摸象记
原文 岁在丙午, 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 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
心灵在佛法的世界自由飞翔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优越的干部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与慈爱,他们用自...
为何日日须发今日必死之心
一 总说: 论云: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临淄人(今山东淄...
上一页
第66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离苦得乐
工作事业
大悲咒
断除口业
佛学问答
生活
如瑞法师
惟贤长老
忏云法师
大安法师
绍云老和尚
知足
改造命运
随喜
无量寿经
打坐
真如自性
净界法师
大势至菩萨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