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67页)
【随机推荐】
湛山倓虚大师传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尚、太虚大师、倓虚法师...
请您来安排我的一切!
世上的一切,有多少人力不能为?至爱的亲人离世,人命无常不能为;财富真正是...
不要让车轮沾上血腥味
1.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别去撞小动物,别去碾压小...
果一老和尚改变了我的一生
东林寺前方丈果一上人(1922-1994) 我与东林寺的缘 一九八五年,...
大安法师谈出家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对发心出家的人表示赞叹。东林寺欢迎四海的弟子...
为什么提婆达多总想加害佛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就好像我们的释迦佛多生...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佛。这一观念是不对的,是极其危险的。 ...
常行堪忍者,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有多喜乐
世人都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可是真正在境界现前时,往...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病好的几则故事
消灾治病有求必应 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
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学佛是为了追求解脱。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解脱与正见有何关系?佛法由教法和...
如何为亡人称名回向
早晚功课,为亡人称名回向。森则按照普通丛林功课,每朔望早课完,礼祖时,将...
学佛前要先研究三个问题
讲到学佛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佛?二...
随缘不是随便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是找好肥沃的土地后,精...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问: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
有一天,佛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 阿难见佛跟他...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午后的阳光穿透深色窗帘,投射在云来寺的会客桌上,照映着许洁溪师姐盈满笑意...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个人讲话他听不进去的,...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立在因缘的道理,所...
为什么别人总看我「不顺眼」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不管他吃饭、说话、走路,做什么都...
有一天善根发动,不得不学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护法,叫做须达长者,他生前就证得初果,具备...
杀蛇人的悲剧
印光大师在《放生杀生现报录戒杀放生各文合编序》一文中,明察秋毫,洞察一切...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幸福生活,相反,痛苦却...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
编者按:本文选自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第十八章之科学的问难,本题目为编者...
淡定与慈忍
记得一位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 。 当科技时代各种新鲜的事...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当前题目为编者所加。...
佛法的大要--因果
今天承刘典狱长之邀,来和各位讲讲佛法。佛法的大要,就是最普遍、最简单的因...
【荐】
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也...
念佛的十种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
为了自己的好运,请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的人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要靠自己努力打拼;有的人则以为:凡事...
有什么因素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呢
关于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命运究竟能不能改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那究竟,人的...
动机决定施舍
问: 曾经在路上遇到过一母女,向我讨要饭钱,我当时想她...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安世高大师的简介生平
安世高大师简介 安世高大师(约西元二世纪),安息国人,名清,字世高。系安...
【荐】
错解「人生是苦」的含义
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义的人,就生起错误的观念,觉得我...
净慧长老的晚年感言
我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一岁半被卖入尼庵,换了一担谷子,养活...
印光大师论念佛圆通章的闻思修
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叹弘扬不遗余力,不仅将...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星云大师独白:有苦不能说 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心平处理。在传法大典那...
生活要合理化
我们平时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会影响健康情形外,有时「四大」不调和,也会百...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 ...
现代众生的十种业障缠缚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有十种业障缠缚。具体讲就是:无惭、无愧、嫉妒、悭贪、悔...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
南怀瑾11岁家遭匪劫醒悟福报
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修得来的。...
钱要放在哪里才保险
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被小偷偷走,也可能被一...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百丈禅师的从林二十法则中说:从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
戒定慧学有门入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们得到福报。有了福报我...
学佛不要落在感应玄妙上
经常有人问一学佛如何如何,是什么原因?最多的算是一听到佛号或者见到佛像就...
生死都是一种痛苦,如何能权衡于期间呢
问: 生死都是一种痛苦,而我们又如何权衡于期间呢? 达...
五僧缘影:达照法师的出家因缘
五僧缘影之信仰的传承 爱因斯坦说时空是我们的错觉,我就在这种错觉中长大。...
什么会让你迷失方向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在庙里潜心研究佛经,参禅打坐。十年后他感到自己慧根已生...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息,注意你的呼吸,出息...
积极主动的去行善积德
大家留心世间,常可以发现有的人,福报来临的时候,挡都挡不住,不需费什么力...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若断而...
菩萨六度,布施摆第一
布施是一个好事。在菩萨六度里面,布施摆在第一。 大家体会为什么会摆在第一...
用几十年的苦难,换取永远的解脱
人生的晚景是凄凉的,不管你是鳏寡孤独,还是子孙满堂,最终走到时候也是黄泉...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真信...
佛陀与风尘女子的因果
佛陀在世时也曾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件事让佛陀永远难忘,那就是:孙陀利毁...
舍利弗不成菩萨的缘由
释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子中,是智慧第一的大尊...
俱絺罗尊者问生死
学佛,就是要学得可以清楚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但是谈何容易啊!不过...
真正的吉祥物不须远求
一位慈济志工赠予珍贵的奇楠香木块与奇楠念珠,希望能为证严上人添福、祈佑健...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古时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称。两位比丘慕名前往求法,途中见一年老憔...
佛陀僧团论苦的根源
人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苦乐的感觉因人而异,它...
凭一只死鼠致富的乞儿
佛陀广开法门,希望弟子能通达佛知见、力行佛本怀之法。阿难尊者见这么多佛弟...
供养佛陀的发霉玉米团
为善就好像掘井一样,只要井掘开了将水汲出来同样会再涌出泉水,最怕的是我们...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无常」的道理大家虽然常听,但却很难体会这两个字更深层的道理;就算能体会...
找小鸟当证人
我们平时面对外境时,常会加以分别,却从没有好好地观察自己的内心。 安住声...
戒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自由一定建立在因果法则之上。好比农夫有自由决定现在要不要下田工作。可是无...
仁炟法师推荐的治风湿秘方
药方: 防风:20g 附子:10g 牛夕:5g 萆薢:5g 茯苓:30g...
用佛像来代替qq头像
近来看到很多佛友的QQ头像,各种各样的都有。有男人的、女人的、小猫的、小...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过。他们以为,假使大家...
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
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认识自身这一堆的色...
边地疑城往生
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中,释尊开示边地疑城往生之因行果报的经文有二处:...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
总结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可归纳如下几项特质: 1、三辈行因: 三辈往生的...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是大乘特别法门,然并不...
【荐】
娑婆世界的厌离行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众生欲生起厌离心,殊为...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真善美慧的妙参照系,俾...
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界至上不可思议之音声,...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名念佛了。一句名号三岁...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利钝诸根众生悉皆度脱。...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生梦死。偶有起发胜心修...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由法身垂迹,惊入三界火宅之门,于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
净土宗与现代社会
净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托着一切众生终极的生命关怀,使众生于一切...
放弃争执,一切随它去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爱树木花草,所住的山间道场边总...
天人长寿而不能永恒
一般人很难想像,内心的宁静和寿命的长短有很密切的关系。心灵越宁静,禅定的...
我身边的素食店
半年前,小区里开了素食店,引起了我的好奇,一方面是由于素食与我的信仰有关...
什么叫做无分别智
问: 一切经典是佛证到的诸法实相,用言语流露出来的。众...
把自性三宝引发出来
我们投胎做人,作为这个生命来说,它还不是很高级的,它还是有很多缺陷的。我...
真正的高贵
三个人喝同一口井水,一个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一个人用瓷碗泥杯舀来喝,一个...
达摩西来意
菩提达摩开创了中国禅宗,成为印度来华高僧中对我国佛教和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位...
生气是对自己施酷刑
这世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来没生过气的人,却能很容易地就找到一个为了一点...
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
初学佛的人一般都有许多问题,有关吃素的问题也许是诸多问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劝老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我要对专修或主修净土的老人讲一点话: 老人们该好好考虑自己的生死大事...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讲记
这篇重要的开示我们分成三个段落来学习:一、家庭母教是天...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讲记
这篇文章是印祖为教诫故乡初发心学佛者撰写的,我们选取其...
善太郎的故事
日本有个善太郎,这个人是修净土的,专念阿弥陀佛,他修得...
用这个宝贵的人身,让生命更有价值
这样我们如果放在这么一个长远的时空底下来看,我们原来很执著的,认为那些让...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平旦寅 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 不信常擎如意珍...
僧璨大师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苏州人吴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众。民国十年,朝礼普陀山,会晤印光大师,...
通过念佛来断除执着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佛而明心见性呢?我们要...
持经利益随心论讲记
今天我们首先讲几则亵渎三宝遭恶报的事例,然后再讲解《持...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讲记
在讲这封信之前,首先要讲讲唐朝古灵神赞禅师度他师父开悟...
一函遍复讲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
示华权师病中法语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
寿康宝鉴序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
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宽恕行忍的龙
大海中住着两条龙,一个生性刚直,一个生性慈忍。一日,刚直又爱玩的龙说:在...
佛号只是工具,你的心决定你的去向
古人讲,要往生必须感应道交。嘴巴念的佛号,是心在推动,我们当然是用心在跟...
既需面对时,就勇敢承担吧
修行者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微笑而立。 修行者...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有一个好像是怀孕的妇女...
哪有闲心去看戏
过去,梁武帝很尊重佛教,拜志公禅师为国师,皇帝对师父相当恭敬,有一天他告...
只过几年你且看他
刚开始学佛想要改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有人说,你学佛不要与社会脱节啊,...
适合职场发展的「六度」
每次新员工欢迎会,我一定会请我们的总裁与大家见个面,哪怕他在忙,我都会尽...
佛法让烦躁心变平静
从来我就是个性格暴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意气用事起来常常伤人伤己。最集中...
一诚法师与江西佛教
一诚法师,俗姓周,法号一诚,字悟园。1927年农历2月2日出生于湖南望城...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
游本昌:演济公是我一生的荣幸
近日,在某研讨会上,该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表示,演济公是他一辈子最大的荣...
戒邪淫七步曲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
八种开发智慧的方法
今晚我们讲如何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够增长智慧,这些是非常重要的,有...
你与大闸蟹面临的严峻情况
每到秋季,食客们在餐厅排起长队只为将一只动物亲手折断她的肢体,吸吮她的血...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会上...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
体悟病的价值
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人病了,经过医治之后,可能会康复,也可能会一...
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然后死亡的时候,我们...
肉类的真实气味
在集贸市场,蚊蝇最喜欢光顾的地方还是肉类售卖区。因为肉类散发的独特气味,...
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问: 请问法师,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大安法师答...
珍珠母贝的无言血泪
编者按:晶莹溢彩的珍珠得到爱美人士的追逐,可是,人类的那一分虚华刹那的所...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妄念。怎断妄念?莫如...
心量有多大,获得的能量就有多大
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的讽刺与挖苦,以包容对待他人的...
面对被伤害时的态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 曾经,佛陀也遇到迫害,何况我们凡夫。据...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
觉悟,是对不悟者来说。 众生不觉悟,当然痛苦;觉悟后,就会得到解脱。 世...
学佛后一定要吃素吗
从目前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教则...
太虚大师《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
一、信 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一法门,约之不出信、愿、行之三要。 信者,...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 ...
透视爱情的无常
佛陀早就讲过,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无常才是这个世界永恒的真相。 佛教的...
不同部位的皱纹暗示着身体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大,脸上长皱纹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并不是因为年龄导致皱纹增多...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这里贫是指无财,耗是家破。多逢,是说不善之人,处处...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前面讲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
身心的污秽,才感招环境的污秽
这个身就是革囊,革囊就是包着一层皮的这种厕所:我们的身体里面有种种不净之...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办了往生,到了西方极乐...
善根深厚的人,不会投生在这个世间
念佛不是要等的,这个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误了我们自己。有的...
提不起极乐世界的乐,应当怎么办
问: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来极乐世界的乐,...
两种十念法
十念法要辨识一下,有两种。 一种是慈云遵式提出的十念法...
生病后医治效果不明显,如何才能好
问: 我得皮肤病多年,多方医治效果不明显。现在吃净口素...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问: 如何劝说父母皈依三宝? 大安法师答: 三皈依是我...
佛弟子不能吃肉的经典依据
《大乘入楞伽经》 佛言:『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我所说尚发慈心、捨肉...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也很复杂。 法名: ...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
智慧与福报
一、福慧双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报,但是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
如何面对情和爱,而不为所迷惑
佛教爱不重,不生娑婆一语,直接道出爱欲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具有极大的诱惑...
清净乞食住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日清晨,舍利弗尊者着衣持钵,入城...
佛陀音声响彻无际
一日,佛为大众说法时,其微妙音声令大众都欢喜听法,各得受用。目犍连尊者心...
忧波毱多尊者的前世因缘
禅宗二祖阿难尊者将入涅槃之际,付法予商那和修尊者,并且殷重叮嘱:昔日世尊...
用普贤十大愿来念佛
和尚慈悲,诸位执事慈悲,大众师父慈悲,请坐下。今天有机会我到东林禅寺来学...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用其心
诸位菩萨慈悲,诸位道友慈悲。凡是发心的到了这个法会,大家都是菩萨,发菩提...
梦参老法师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我们纪念圣诞日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
如何得清净心
问: 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个问我清净心。...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问: 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位道友问我:如何对...
不精进,业障很重该怎么办
问: 弟子不精进,业障很重。 梦参老和尚答: 你自己不...
明心见性的方法
问: 明心见性的方法。 梦参老和尚答: 明心见性方法都...
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无论多深的法...
不要把回忆拉到现在来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拉回...
不去实行,你就不能证得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
阿弥陀佛略传
阿弥陀佛于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名为乔尸迦,他的父王...
出离心跟菩提心生起的标准
问: 出离心跟菩提心它生起的标准? 达照法师答: 出离...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我们每天活在哪里?其实,并不在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中,而是在这个无形无相而又...
人生如苦海,学佛到彼岸
人生如苦海,每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着与痛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
网络学佛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当今时代网络发达,佛学方面的信息很丰富,现在的佛子多为网络学佛,看到听到...
世事如迷途,佛法度人心
奉献他人,才是真正有利自己。我很感恩学佛带给我的改变,不仅让我有了一颗乐...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年出家之后,几...
寺院过堂仪轨及意义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端身正坐,翻开碗。(图五、...
一位女居士写给女儿的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在如今以分数衡...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32),...
净宗祖师蕅益大师的故事
蕅益大师本姓钟,字素华,晚年才自号蕅益老人。他的祖籍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有暇。八无暇包括地狱...
念死无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的自性。经上说:呜呼!一切有为无常,生而...
如何依止善知识
一、善知识的名义 善知识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一般是讲知识。知识在今天的社会...
倓虚大师的净土法缘
倓虚大师原籍河北省宁河县,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六年(191...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梦的意义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
见贤思齐,征服自我
一、见贤思齐 我们学佛人不搞偶像崇拜,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每天...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
做早晚课的用意
早晚课诵是自古就传下来的传统,但是虽然传了数千年,不过早晚课诵所代表的意...
我们的生命需要拜佛
礼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礼仪,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拜过。拜父母,拜师长,...
什么是贩卖佛法
问: 请问什么是属于贩卖佛法,弟子做有关的工艺品,不会...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
忏悔业障,发菩提心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
持名念佛功德殊胜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念佛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至诚念佛,自然消除罪业...
让这四种观念常存你心
佛经有指示我们应该怎么修,叫做四念处,四念处,四念处就是说你的心二十四个...
垃圾车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机场,因时间来不及,因此,我拜托一位好朋友载我去。当我们开...
梦参老和尚《了生死》
祝各位道友吉祥!今天要跟大家讲讲什么呢?了生死。 我们佛弟子所达到的目的...
一只眼睛看到的风景,也可以很美丽
有时候,一只眼睛看到的风景,也可以很美丽。在法国南部有个叫安纳西的小城,...
内心牢狱的煎熬
有的人犯法坐牢,狱中的铁窗关闭了他们的行动自由;有的人虽自由地在社会各个...
上一页
第67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佛教仪轨
文殊菩萨
释迦牟尼佛
五戒
楞严经
佛经咒语
出家
本性法师
菩萨戒
星云大师
唯识学
消除业障
转变念头
无我
智谕法师
八关斋戒
回向
玄奘大师
金刚经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