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业力

2012/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社会上,由于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运作,因此世间得以运转不息;人类,因为身、口、意三业造作各种善恶行为,所以生死轮回不已。佛法将此主宰轮回的动力,称之为「业」;造业的主人翁就是身、口、意;「业」有驱使造作的力量,故称「业力」。

由身口意所造的业,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能招感三界五趣的总报者,称为「引业」,而令此总报体的种种差别得到圆满决定的,称为「满业」。「业」表现在外,并能示予他人者,称为「表业」,持续潜隐于内的业果力量,而无法表示于外,令他了知者,称为「无表业」。

各人所造的善、恶诸业,往后必招感相应的苦、乐果报。当招感果报的受果、受时俱定,称为「定业」;反之,受果、受时俱不定,暂不受报,称为「不定业」。

准此,因果报应不能只看一时,因为业依照受报时间分有:现生造业,现生受报的「顺现受业」;现生造业,次生受报的「顺次受业」;现生造业,二生或多生后受报的「顺后受业」。

业报之所以有现生成熟、来生成熟、后生成熟等不同的差异,主要的原因有二:一、因的力量有迟早,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下种,瓜种当年即可生长结果,而桃种须待三四年后才能结果;二、是缘的力量有强弱,如诸缘具足,则成熟自然早些,否则助缘不够,力道不足,自然业果的成熟亦慢。

不过,尽管果报有迟速,可以肯定的是「因果不会消灭」,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部毗奈耶》也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因果业报,如影随形,众生除非不造业因,否则善恶种子永留八识田中,一旦遇缘,必起现行,而且「善恶不相抵销」,已种恶因,必受其报,不能以做些好事来抵销应得的恶报。除非多做善事,多聚善缘,可使恶报由重转轻;或善缘增多,善力加强,令善果速疾成熟,使恶缘逐渐减弱。譬如一杯盐水,表示恶因,若多加以善因的淡水,则可冲淡恶果的咸味,转为甘美。因此,多行善因,多聚善缘,极为重要。

业报,尚可分为:一、随重的业报,亦即就所造的善、恶业中,何者为重,何者先报。二、随习惯的业报,是就个人日常的习惯、行为而受报。净土宗教人一心念佛,目的就是要养成习惯,一旦临命终时,一声佛号就能与佛感应道交。三、随忆念的业报,是由忆念决定去向,此为临终前忆念生前的善恶而决定去处。故佛教有对临终之人说法,或为其助念佛号,或说其生前善行,令其忆念,以此引发善业而感善果。

《分别善恶业报经》说:「一切有情,作业修因,善恶不等,所获报应,贵贱上下,种族高低,差别亦殊。」众生造业,除了有招感个人受用的五根身形等正报的「不共业」之外,同时能招感共同受用的山河大地等器世界之依报,称为「共业」。

业是行为或造作的意思,它是意志力的反应,这个行为无论善恶,都会产生一股力量,推动我们造作新的行为,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辗转相生,就形成一循环式的业力推动圈。因此,业有如念珠的线,维系著众生的生命,永无休止的在六道轮回不已。

在佛经中,佛陀曾将业力比喻「如种」、「如习」。譬如植物开花结果,花虽然凋谢枯萎,但保留下来的种子一旦遇缘,仍会发芽、抽枝、开花、结果。众生业力的感果,也是这种现象。又如一个装过香水的瓶子,虽然香水用罄,但是瓶子里仍留有香水味道。

从上面的譬喻可以知道人的祸、福、穷、通,都是自身的业力所感,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造什么因,就得到什么结果,善恶果报须由自己承担,并非有神明、上帝能够赏赐祸福,也不是阎罗鬼王可以任意司掌赏罚。我们要能够确实的体认:业是自己创造,不由神力;业是机会均等,绝无特殊;业是前途光明,希望无穷;业是善恶因果,决定有报。如此则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创自己的人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

【推荐】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

心力?业力?自然力

平日生活安逸的人们,难以体会人生之苦;总是当无常发...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五逆十恶

五逆 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

各宗要略——真言宗

史略 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

佛教的「挂单」是什么意思

挂单是指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

水陆法会的殊胜之处在哪里

水陆法会,即然被认为是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那么,...

【佛教词典】五百幼童聚沙兴塔

(传说)五百幼童相结为伴,日日游戏,但至江水,聚砂...

【佛教词典】苏迷卢顶及四面

【苏迷卢顶及四面】 p1457 瑜伽二卷十二页云:复次于苏...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灭贪嗔痴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

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

问: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是应该什么都...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

对人生充满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变丰富多彩

对任何事业,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满热情。同样...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

盗马贼的醒悟

古时候,伊拉克有位国王,叫阿尔马蒙,他有匹千里马。...

莲池大师除夕日开示

【原文】 除日① 古人以除日当死日。盖一岁尽处,犹一...

净土法门为何易行难信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因净土...

妙莲老和尚《出世间名利》

我们佛弟子要不要名利呢?当然要!不过世俗人是求世间...

什么叫做念佛三昧

问: 什么叫做念佛三昧? 慧律法师答: 念佛三昧就是理...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