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三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根品第二之一

如是因界已列诸根。即于此中根是何义。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根增上义。此增上义谁望于谁。颂曰。

 传说五于四  四根于二种
 五八染净中  各别为增上

论曰。眼等五根各于四事能为增上。一庄严身。二导养身。三生识等。四不共事。且眼耳根庄严身者。谓若盲聋身丑陋故。导养身者。谓因见闻避险难故。生识等者。谓发二识及相应故。不共事者。谓能见色闻声别故。鼻舌身根庄严身者。如眼耳说。导养身者。谓于段食能受用故。生识等者。谓发三识及相应故。不共事者。谓嗅甞觉香味触故。女男命意。各于二事能为增上。且女男根二增上者。一有情异。二分别异。有情异者。由此二根令诸有情女男类别。分别异者。由此二根形相言音乳房等别。有说。此于染净增上故言于二。所以者何。本性损坏扇搋半择及二形人无不律仪无间断善诸杂染法。亦无律仪得果离染诸清净法。命根二者。谓于众同分能续及能持。意根二者。谓能续后有及自在随行。能续后有者。如契经言。时健达缚于一心内随一现前。谓或爱俱。或恚俱等。自在随行者。如契经言。

 心能导世间  心能遍摄受
 如是心一法  皆自在随行

乐等五受。信等八根。于染净中如次增上。乐等五受染增上者。贪等随眠所随增故。信等八根净增上者。诸清净法随生长故。有余师说。乐等于净亦为增上。如契经说。乐故心定。苦为信依。亦出离依喜及忧舍。毗婆沙师传说如此。有余师说。能导养身非眼等用。是识增上。识了方能避于险难。受段食故。见色等用亦非异识。故不共事于眼等根。不可立为别增上用。故非由此眼等成根。若尔云何。颂曰。

 了自境增上  总立于六根
 从身立二根  女男性增上
 于同住杂染  清净增上故
 应知命五受  信等立为根
 未当知已知  具知根亦尔
 于得后后道  涅槃等增上

论曰。了自境者。谓六识身。眼等五根于能了别各别境识有增上用。第六意根于能了别一切境识有增上用。故眼等六各立为根。岂不色等于能了识亦有增上应立为根。境于识中无增上用。夫增上用谓胜自在。眼于所发了色识中最胜自在故名增上。于了众色为通因故。识随眼根有明昧故。色则不然。二相违故。乃至意根于法亦尔。从身复立女男根者。女男性中有增上故。女男根体不离身根。身一分中立此名故。如其次第。女男身中。此女男根有增上用。此处少异余处身根。故从身根别立为二。女身形类音声作业志乐差别。名为女性。男身形类音声作业志乐不同。名为男性。二性差别由女男根故说女男根于二性增上。于众同分住中命根有增上用。于杂染中乐等五受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契经说于乐受贪随增。于苦受瞋随增。于不苦不乐受无明随增故。于清净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言应知者。劝许一一各能为根。三无漏根于得后后道涅槃等有增上用。言亦尔者。类显一一各能为根。谓未知当知根于得已知根道有增上用。已知根于得具知根道有增上用。具知根于得涅槃有增上用。非心未解脱能般涅槃故。等言为显复有异门。云何异门。谓见所断烦恼灭中。未知当知根有增上用。于修所断烦恼灭中。已知根有增上用。于现法乐住中。具知根有增上用。由此能领受解脱喜乐故。若增上故立为根者。无明等性应立为根。无明等因于行等果。各各别有增上用故。又语具等应立为根。语具手足大小便处。于语执行弃乐事中。如其次第有增上故。如是等事不应立根。由所许根有如是相。颂曰。

 心所依此别  此住此杂染
 此资粮此净  由此量立根

论曰。心所依者。眼等六根。此内六处是有情本。此相差别由女男根。复由命根此一期住。此成杂染由五受根。此净资粮由信等五。此成清净由后三根。由此立根事皆究竟。是故不应许无明等及语具等亦立为根。彼无此中增上用故。复有余师别说根相。颂曰。

 或流转所依  及生住受用
 建立前十四  还灭后亦然

论曰。或言显此是余师意。约流转还灭立二十二根。流转所依谓眼等六。生由女男从彼生故。住由命根仗彼住故。受用由五受因彼领纳故。约此建立前十四根。还灭位中即约此四义类别故立后八根。还灭所依谓信等五。于三无漏由初故生。由次故住。由后受用。根量由此无减无增。即由此缘经立次第。不应语具于语为根。待学差别语方成故。手足不应于执行事各立为根。无异性故。谓即手足异处异相差别生时名执行故。又离手足亦有执行。如腹行类。是故手足不可于彼建立为根。出大便处于能弃事不应立根。重物于空遍堕落故。又由风力引令出故。出小便处于生乐事不应立根。即女男根起此乐故。又诸喉齿眼睑支节应立为根。于能吞嚼开闭屈申有力用故。或一切因于自所作有力用故皆应立根。彼虽有用非增上故不立根者。此语具等亦非增上不应立根。此中眼等乃至男根如前已说。命根体是不相应故。不相应中自当广辩。信等体是心所法故。心所法中亦当广辩。乐等五受三无漏根。更无辩处故今应释。颂曰。

 身不悦名苦  即此悦名乐
 及三定心悦  余处此名喜
 心不悦名忧  中舍二无别
 见修无学道  依九立三根

论曰。身谓身受。依身起故。即五识相应受。言不悦是损恼义。于身受内能损恼者名为苦根。所言悦者是摄益义。即身受内能摄益者名为乐根。及第三定心相应受能摄益者亦名乐根。第三定中无有身受。五识无故心悦名乐。即此心悦除第三定。于下三地名为喜根。第三静虑心悦安静离喜贪故唯名乐根。下三地中心悦麁动有喜贪故唯名喜根。意识相应能损恼受。是心不悦名曰忧根。中谓非悦非不悦即是不苦不乐受。此处中受名为舍根。如是舍根为是身受为是心受。应言通二。何因此二总立一根。此受在身心同无分别故。在心苦乐多分别生。在身不然。随境力故。阿罗汉等亦如是生故。此立根身心各别。舍无分别任运而生。是故立根身心合一。又苦乐受在身在心为损为益。其相各异故别立根。舍在身心同无分别。非损非益其相无异。故总立根。意乐喜舍信等五根。如是九根在于三道。如次建立三无漏根。谓在见道依意等九立未知当知根。若在修道即依此九立已知根。在无学道亦依此九立具知根。如是三名因何而立。谓在见道有未曾知当知行转故。说彼名未知当知。若在修道无未曾知。但为断除余随眠故。即于彼境复数了知。是故说彼名为已知。在无学道知己已知故名为知。有此知者名为具知。或习此知已成性者名为具知。谓得尽智无生智故如实自知。我遍知苦不复遍知。乃至广说。彼所有根名为未知当知根等。如是已释根体不同。当辩诸门义类差别。此二十二根中几有漏几无漏。颂曰。

 唯无漏后三  有色命忧苦
 当知唯有漏  通二余九根

论曰。次前所说最后三根体唯无漏。是无垢义。垢之与漏名异体同。七有色根及命忧苦一向有漏。七有色者。眼等五根及女男根。色蕴摄故。意乐喜舍信等五根。此九皆通有漏无漏。有余师说。信等五根亦唯无漏。故世尊说。若全无此信等五根。我说彼住外异生品。此非诚证。依无漏根说此言故。云何知然。先依无漏信等五根。建立诸圣位差别已说此言故。或诸异生略有二种。一内二外。内谓不断善根。外谓善根已断。依外异生作如是说。若全无此信等五根。我说彼住外异生品。又契经说。有诸有情处在世间。或生或长。有上中下诸根差别。是佛犹未转法轮时。故知信等亦通有漏。又世尊说。我若于此信等五根。未如实知是集没味过患出离。未能超此天人世间及魔梵等。乃至未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至广说。非无漏法可作如是品类观察故。信等五根通有漏无漏。如是已说有漏无漏。二十二根中几是异熟几非异熟。颂曰。

 命唯是异熟  忧及后八非
 色意余四受  一一皆通二

论曰。唯一命根定是异熟。若如是者。诸阿罗汉留多寿行此即命根。如是命根谁之异熟。如本论说。云何苾刍留多寿行。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若于僧众若于别人以诸命缘衣钵等物随分布施。施已发愿。即入第四边际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皆转招寿异熟果。时彼能感富异熟业。则皆转招寿异熟果。复有欲令引取宿业残异熟果。彼说前生曾所受业有残异熟。由今所修边际定力引取受用。云何苾刍舍多寿行。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于僧众等如前布施。施已发愿。即入第四边际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寿异熟业。愿皆转招富异熟果。时彼能感寿异熟业。则皆转招富异熟果。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彼起第四边际定力引色界大种令身中现前。而彼大种或顺寿行或违寿行。由此因缘或留寿行或舍寿行。应如是说。彼阿罗汉由此自在三摩地力转去曾得宿业所生诸根大种住时势分。引取未曾定力所起诸根大种住时势分。故此命根非是异熟。所余一切皆是异熟。因论生论。彼阿罗汉有何因缘留多寿行。谓为利益安乐他故。或为圣教久住世故。观知自身寿行将尽。观他无此二种堪能。复何因缘舍多寿行。彼阿罗汉自观住世于他利益安乐事少。或为病等苦逼自身。如有颂言。

 梵行妙成立  圣道已善修
 寿尽时欢喜  犹如舍众病

此中应知。依何处所谁能如是留舍寿行。谓三洲人女男相续。不时解脱得边际定诸阿罗汉。由彼身中有自在定无烦恼故。经说。世尊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命寿何别。有言。无别。如本论言。云何命根。谓三界寿。有余师说。先世业果名为寿行。现在业果名为命行。有说。由此众同分住名为寿行。由此暂住名为命行。多言为显留舍多念命行寿行非一刹那。命行寿行有留舍故。有说。此言为遮有一命寿实体经多时住。有说。此言为显无一实命寿体。但于多行假立如是命寿二名。若谓不然。不应言行。世尊何故舍多寿行留多命行。为显于死得自在故舍多寿行。为显于活得自在故留多命行。唯留三月不增减者。越此更无所化事故。减此利生不究竟故。又为成立先自称言我善修行四神足故。欲住一劫或一劫余。如心所期则便能住。毗婆沙师作如是说。显今能伏蕴死二魔。世尊先于菩提树下。已伏天魔烦恼魔故。傍论已竟。正论应辩。忧根及后信等八根皆非异熟。是有记故。余皆通二。义准已成。谓七色意根除忧余四受十二一一皆通二类。七有色根若所长养则非异熟。余皆异熟。意及四受若善染污。若威仪路及工巧处。并能变化。随其所应亦非异熟。余皆异熟。若说忧根非异熟者。此经所说当云何通。如契经言。有三种业。顺喜受业。顺忧受业。顺舍受业。依受相应言顺无过。谓业与忧相应故名顺忧受业。如触与乐相应说名顺乐受触。若尔顺喜顺舍受业亦应如是。一经说故。随汝所欲于我无违。异熟相应理皆无失。无逃难处。作此通经理实何因。忧非异熟。以忧分别差别所生。止息亦然。异熟不尔。若尔喜根应非异熟。亦由分别生及止息故。若许忧根是异熟者。造无间业已因即生忧。此业尔时应名果已熟。亦应如是徵难喜根。若许喜根是异熟者。造胜福业已因即生喜。此业尔时应名果已熟。毗婆沙师咸作是说。已离欲者无忧根故。异熟不然故非异熟。若尔应说离欲有情异熟喜根何相知有。随彼有相此相亦然。谓善喜根此位容有。无记异熟应类非无。于此位中忧一切种无容有故定非异熟。眼等八根。若在善趣是善异熟。若在恶趣是恶异熟。意根随在善趣恶趣。是俱异熟。喜乐舍根随在何趣是善异熟。苦根随在善趣恶趣是恶异熟。于善趣中有二形者唯根处所。不善业招善趣色根。善业引故。如是已说是异熟等。二十二根中几有异熟几无异熟。颂曰。

 忧定有异熟  前八后三无
 意余受信等  一一皆通二

论曰。如前所诤忧根。当知定有异熟。依唯越义颂说定声。谓显忧根唯有异熟兼具二义故越次说。具二义者。忧非无记。强思起故。亦非无漏。唯散地故。由此越次先说忧根定有异熟。眼等前八及最后三定无异熟。八无记故。三无漏故。余皆通二。义准已成。谓意根余四受信等言等取精进等四根。此十一一皆通二类。意乐喜舍若不善善有漏有异熟。若无记无漏无异熟。苦根若善不善有异熟。若无记无异熟。信等五根若有漏有异熟。若无漏无异熟。如是已说有异熟等。二十二根中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

 唯善后八根  忧通善不善
 意余受三种  前八唯无记

论曰。信等八根一向是善。数次虽居后乘前故先说。忧根唯通善不善性。意及余受一一通三。眼等八根唯无记性。如是已说善不善等。二十二根中。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颂曰。

 欲色无色界  如次除后三
 兼女男忧苦  并除色喜乐

论曰。欲界除后三无漏根。由彼三根唯不系故。准知欲界系唯有十九根。色界如前。除三无漏兼除男女忧苦四根。准知十五根亦通色界系。除女男者。色界已离淫欲法故。由女男根身丑陋故。若尔何故说彼为男。于何处说。契经中说。如契经言。无处无容女身为梵。有处有容男身为梵。别有男相。谓欲界中男身所有。无苦根者身净妙故。又彼无有不善法故。无忧根者由奢摩他润相续故。又彼定无恼害事故。无色如前。除三无漏女男忧苦。并除五色及喜乐根。准知余八根通无色界系。谓意命舍信等五根。如是已说欲界系等。二十二根中。几见所断。几修所断。几非所断。颂曰。

 意三受通三  忧见修所断
 九唯修所断  五修非三非

论曰。意喜乐舍一一通三。皆通见修非所断故。忧根唯通见修所断。非无漏故。七色命苦唯修所断。不染污故。非六生故。皆有漏故。信等五根或修所断。或非所断。非染污故。皆通有漏及无漏故。最后三根唯非所断。皆无漏故。非无过法是所断故。已说诸门义类差别。何界初得几异熟根。颂曰。

 欲胎卵湿生  初得二异熟
 化生六七八  色六上唯命

论曰。欲胎卵湿生初受生位。唯得身与命二异熟根。由此三生根渐起故。彼何不得意舍二根。此续生时定染污故。化生初位得六七八。谓无形者初得六根。如劫初时。何等为六。所谓眼耳鼻舌身命。若一形者初得七根。如诸天等。若二形者初得八根。岂有二形受化生者。恶趣容有二形化生。说欲界中初得根已。今次当说色无色界。欲界欲胜故但言欲。色界色胜故但言色。契经亦言。寂静解脱过色无色。色界初得六异熟根。如欲化生无形者说。上唯命者。谓无色界定胜生胜故说上言。无色界中最初所得异熟根者。唯命非余。说异熟根最初得已。何界死位几根后灭。颂曰。

 正死灭诸根  无色三色八
 欲顿十九八  渐四善增五

论曰。在无色界将命终时。命意舍三于最后灭。若在色界将命终时。即前三根及眼等五。如是八种于最后灭。一切化生必具诸根而生死故。若在欲界顿命终时。十九八根于最后灭。谓二形者后灭十根即女男根并前八种。若一形者后灭九根。于女男中随除一种。若无形者后灭八根。谓无女男唯有前八。如是所说依顿命终。若渐命终后唯舍四。谓在欲界渐命终时。身命意舍于最后灭。此四必无前后灭义。如是所说。应知但依染无记心而命终者。若在三界善心死时。信等五根必皆具有。故于前说一切位中。其数皆应加信等五。谓于无色增至八根。乃至欲界渐终至九。中间多少如理应知。分别根中一切根法皆应思择。二十二根几能证得何沙门果。颂曰。

 九得边二果  七八九中二
 十一阿罗汉  依一容有说

论曰。边谓预流阿罗汉果。于沙门果居初后故。中谓一来及不还果。此观初后在中间故。初预流果由九根得。谓意及舍信等五根未知当知已知为九未知根在无间道。已知根在解脱道。此二相资得最初果。如其次第。于离系得能为引因依因性故。阿罗汉果亦九根得。谓意信等五已知具知及喜乐舍中随一为九。已知根在无间道。具知根在解脱道。此二相资得最后果。如其次第。于离系得能为引因依因性故。中间二果随其所应各为七八九根所得。所以者何。且一来果次第证者。依世间道由七根得。谓意及舍信等五根。依出世道由八根得。谓即前七根已知根第八。倍离欲贪超越证者。如预流果由九根得。若不还果次第证者。依世间道由七根得。依出世道由八根得。如前次第得一来果。全离欲贪超越证者。由九根得。如前超越得一来果。总说虽然而有差别。谓此依地有差别故。乐喜舍中可随取一。前果超越唯一舍根。又次第证不还果者。若于第九解脱道中入根本地依世间道由八根得。彼无间道舍受相应。解脱道中复有喜受。此二相资得第三果。于离系得二因如前。依出世道由九根得。八根如前已知第九。无间解脱此俱有故。岂不根本阿毗达磨。问由几根得阿罗汉。答十一根。云何乃言由九根得。实得第四但由九根。而本论言十一根者。依一身中容有故说。谓容有一补特伽罗从无学位数数退已。由乐喜舍随一现前。数复证得阿罗汉果。由斯本论说十一根。然无一时三受俱起。是故今说定由九根。于不还果中何不如是说。以无乐根证不还果。而于后时得有退义。亦无退已。由乐复得非先离欲超证第三有还退义。此离欲果二道所得极坚牢故。今应思择。成就何根。彼诸根中几定成就。颂曰。

 成就命意舍  各定成就三
 若成就乐身  各定成就四
 成眼等及喜  各定成五根
 若成就苦根  彼定成就七
 若成女男忧  信等各成八
 二无漏十一  初无漏十三

论曰。命意舍中随成就一。彼定成就如是三根。非此三中随有所阙。可有成就所余根者。除此三根余皆不定。谓或成就或不成就。此中眼耳鼻舌四根。生无色界定不成就。若生欲界未得已失亦不成就。身根唯有生无色界定不成就。女男二根生上二界定不成就。若生欲界未得已失亦不成就。乐根异生生第四定及无色界定不成就。喜根异生生三四定及无色界定不成就。苦根若生色无色界定不成就。忧根一切离欲贪者定不成就。信等五根善根断者定不成就。初无漏根一切异生及已住果定不成就。次无漏根一切异生见道无学定不成就。后无漏根一切异生及有学位定不成就。于非遮位应知如前所说诸根皆定成就。若成乐根定成就四。谓命意舍及此乐根。若成身根亦定成四。谓命意舍及此身根。若成眼根定成就五。谓命意舍身根眼根。耳鼻舌根应知亦五。前四如眼。第五自根。若成喜根亦定成五。谓命意舍乐根喜根。第二静虑地生未得第三静虑。舍下未得上。此成何乐根。当言成就第三静虑染污乐根。余未得故。若成苦根定成就七。谓身命意四受。除忧。若成女根定成就八。七如苦说。第八女根。若成男根亦定成八。七如苦说。第八男根。若成忧根亦定成八。七如苦说。第八忧根。若成信等亦各成八。谓命意舍信等五根。若成具知根定成就十一。谓命与意乐喜舍根信等五根及具知根。若成已知根亦定成十一。十根如上及已知根。若成未知根定成就十三。谓身命意苦乐喜舍信等五根及未知根。诸极少者成就几根。颂曰。

 极少八无善  成受身命意
 愚生无色界  成善命意舍

论曰。已断善根名为无善。彼若极少成就八根。谓五受根及身命意。受谓能受。能领纳故。或是受性故名为受。如圆满性立圆满名。如断善根极少成八。愚生无色亦成八根。愚谓异生。未见谛故。何等为八。谓信等五命意舍根。信等五根。一向善故总名为善。若尔应摄三无漏根。不尔此中依八根故。又说愚生无色界故。诸极多者成就几根。颂曰。

 极多成十九  二形除三净
 圣者未离欲  除二净一形

论曰。诸二形者具眼等根。除三无漏成余十九。无漏名净。离二缚故。二形必是欲界异生。未离欲贪故有十九。唯此具十九为更有耶。圣者未离欲亦具十九。谓圣有学未离欲贪成就极多亦具十九。除二无漏及除一形。若住见道。除已知根及具知根。若住修道。除未知根及具知根。女男二根随除一种。以诸圣者无二形故。因分别界根非根差别。乘兹广辩二十二根竟。

说一切有部俱舍论卷第三

 

上篇:阿毗达磨俱舍论

下篇: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众事分阿毗昙论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鞞婆沙论

鞞婆沙论卷第一 阿罗汉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

施设论

施设论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

入阿毗达磨论

入阿毗达磨论卷上 塞建陀罗阿罗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佛说千佛因缘经

佛说千佛因缘经佛说千佛因缘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

已申如实不空义 如如演说不取著 摄彼名句及文身 融...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五母子经

五母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 元魏天竺三藏昙...

无门关

禅宗无门关 说道无门。尽大地人得入。说道有门。无阿...

佛说咸水喻经

佛说咸水喻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婆...

【注音版】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

父母恩,重如山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二千五...

输与赢

左宗棠很喜欢下围棋,而且,还是个中高手,其属僚皆非...

大安法师:念佛不能走极端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 我们...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问: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

面对灾难切记勤念观音

●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

以这种心态来拜忏,是不能灭罪的

称情爱恋,违意憎嫌,此不净心,未足除罪。 这是说明在...

佛眼看战争

佛教故事中,当动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争斗的时候,佛不惜...

为何不以福报来判断个人的修行阶位

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

生气是对自己施酷刑

这世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来没生过气的人,却能很容...

强盗弟子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诵经时,一个强盗破门而入,手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