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四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业品第四之二

傍论已了。复应辩前表无表相。颂曰。

 无表三律仪  不律仪非二

论曰。此中无表略说有三。一者律仪。二不律仪。三者非二谓非律仪非不律仪。能遮能灭恶戒相续故名律仪。如是律仪差别有几。颂曰。

 律仪别解脱  静虑及道生

论曰。律仪差别略有三种。一别解脱律仪。谓欲缠戒。二静虑生律仪。谓色缠戒。三道生律仪。谓无漏戒。初律仪相差别云何。颂曰。

 初律仪八种  实体唯有四
 形转名异故  各别不相违

论曰。别解脱律仪相差别有八。一苾刍律仪。二苾刍尼律仪。三正学律仪。四勤策律仪。五勤策女律仪。六近事律仪。七近事女律仪。八近住律仪。如是八种律仪相差别。总名第一别解脱律仪。虽有八名实体唯四。一苾刍律仪。二勤策律仪。三近事律仪。四近住律仪。唯此四种别解律仪皆有体实。相各别故。所以者何。离苾刍律仪。无别苾刍尼律仪。离勤策律仪无别正学勤策女律仪。离近事律仪无别近事女律仪。云何知然。由形改转。体虽无舍得而名有异故。形谓形相。即男女根。由此二根男女形别。但由形转令诸律仪名为苾刍苾刍尼等。谓转根位令本苾刍律仪名苾刍尼律仪。或苾刍尼律仪名苾刍律仪。令本勤策律仪名勤策女律仪。或勤策女律仪及正学律仪名勤策律仪。令本近事律仪名近事女律仪。或近事女律仪名近事律仪。非转根位有舍先得得先未得律仪因缘。故四律仪非异三体。若从近事律仪受勤策律仪。复从勤策律仪受苾刍律仪。此三律仪为由增足远离方便立别别名。如隻双金钱及五十二十。为体各别具足顿生。三种律仪体不相杂。其相各别具足顿生。三律仪中具三离杀。乃至具足三离饮酒。余数多少随其所应。既尔相望同类何别。由因缘别相望有异。其事云何。如如求受多种学处。如是如是。能离多种憍逸处时。即离众多杀等缘起。以诸远离依因缘发故。因缘别远离有异。若无此事舍苾刍律仪。尔时则应三律仪皆舍。前二摄在后一中故。既不许然。故三各别。然此三种互不相违。于一身中俱时而转。非由受后舍前律仪。勿舍苾刍戒便非近事等。近事近住勤策苾刍四种律仪云何安立。颂曰。

 受离五八十  一切所应离
 立近事近住  勤策及苾刍

论曰。应知此中如数次第。依四远离立四律仪。谓受离五所应远离。安立第一近事律仪。何等名为五所应离。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若受离八所应远离。安立第二近住律仪。何等名为八所应离。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非梵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鬘舞歌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八食非时食。若受离十所应远离。安立第三勤策律仪。何等名为十所应离。谓于前八涂饰香鬘舞歌观听开为二种。复加受畜金银等宝以为第十。若受离一切应离身语业。安立第四苾刍律仪。别解律仪名差别者。颂曰。

 俱得名尸罗  妙行业律仪
 唯初表无表  名别解业道

论曰。能平险业故名尸罗。训释词者。谓清凉故。如伽他言。受持戒乐。身无热恼故名尸罗。智者称扬故名妙行。所作自体故名为业。岂不无表亦名不作。如何今说所作自体。有惭耻者受无表力不造众恶故名不作。表思所造得所作名。有余释言。是作因故。是作果故。名作无失。能防身语故名律仪。如是应知。别解脱戒通初后位无差别名。唯初刹那表及无表得别解脱及业道名。谓受戒时初表无表。别别弃舍种种恶故。依初别舍义立别解脱名。即于尔时所作究竟。依业畅义立业道名。故初刹那名别解脱。亦得名曰别解律仪。亦得名为根本业道。从第二念乃至未舍不名别解脱名别解律仪。不名业道名为后起。谁成就何律仪。颂曰。

 八成别解脱  得静虑圣者
 成静虑道生  后二随心转

论曰。八众皆成就别解脱律仪。谓从苾刍乃至近住。外道无有所受戒耶。虽有不名别解脱戒。由彼所受无有功能永脱诸恶依着有故。静虑生者。谓此律仪从静虑生。或依静虑。若得静虑者定成此律仪。诸静虑边亦名静虑。如近村邑得村邑名故。有说言于此村邑有稻田等。此亦应然。道生律仪圣者成就。此复有二。谓学无学。于前分别俱有因中说二律仪是随心转。于此三内其二者何。谓静虑生及道生二。非别解脱。所以者何。异心无心亦恒转故。静虑无漏二种律仪。亦名断律仪。依何位建立。颂曰。

 未至九无间  俱生二名断

论曰。未至定中九无间道。俱生静虑无漏律仪。以能永断欲缠恶戒及能起惑名断律仪。由此或有静虑律仪非断律仪。应作四句。第一句者。除未至定九无间道有漏律仪。所余有漏静虑律仪。第二句者。依未至定九无间道无漏律仪。第三句者。依未至定九无间道有漏律仪。第四句者。除未至定九无间道无漏律仪所余一切无漏律仪。如是或有无漏律仪非断律仪。应作四句。准前四句如应当知。若尔世尊所说略戒。

 身律仪善哉  善哉语律仪
 意律仪善哉  善哉遍律仪

又契经说。应善守护应善安住眼根律仪。此意根律仪以何为自性。此二自性非无表色。若尔是何。颂曰。

 正知正念合  名意根律仪

论曰。为显如是二种律仪俱以正知正念为体故。列名已复说合言。谓意律仪慧念为体。即合二种为根律仪。故离合言显勿如次。今应思择。表及无表谁成就何。齐何时分。且辩成无表律仪不律仪。颂曰。

 住别解无表  未舍恒成现
 刹那后成过  不律仪亦然
 得静虑律仪  恒成就过未
 圣初除过去  住定道成中

论曰。住别解脱补特伽罗。未舍以来恒成现世。此别解脱律仪无表。初刹那后亦成过去。前未舍言遍流至后。无散无表有成未来。不随心色势微劣故。如说安住别解律仪。住不律仪应知亦尔。谓至未舍恶戒以来恒成现世。恶戒无表初刹那后亦成过去。诸有获得静虑律仪。乃至未舍恒成过未。余生所失过去定律仪。今初刹那必还得彼故。一切圣者无漏律仪。过去未来亦恒成就。有差别者。谓初刹那必成未来非成过去。此类圣道先未起故。若有现住静虑彼道。如次成现在静虑道律仪。非出观时有成现在。已辩安住善恶律仪。住中云何。颂曰。

 住中有无表  初成中后二

论曰。言住中者。谓非律仪非不律仪。彼所起业未必一切皆有无表。若有无表即是善戒或是恶戒种类所摄。彼初刹那但成现在。然现在世处过未中。故以成中说成现在。初刹那后未舍以来。恒成过现二世无表。若有安住律不律仪。亦有成恶善无表不。设有成就为经几时。颂曰。

 住律不律仪  起染净无表
 初成中后二  至染净势终

论曰。若住律仪由胜烦恼作杀缚等诸不善业。由此便发不善无表。住不律仪。由淳净信。作礼佛等诸胜善业。由此亦发诸善无表。乃至此二心未断来。所发无表恒时相续。然其初念唯成现在。自兹以后通成过现。已辩无表。成表云何。颂曰。

 表正作成中  后成过非未
 有覆及无覆  唯成就现在

论曰。诸有安住律不律仪及住中者。乃至正作诸表业来恒成现表。初刹那后至未舍来恒成过去。必无成就未来表者。如无表释。有覆无覆二无记表。定无有能成就过未。法力既劣得力亦微。是故无能逆追成者。此法力劣谁之所为。是心所为。若尔有覆无记心等勿成过未。此责非理。表昧钝故。依他起故。心等不然。无记表业从劣心起。其力倍劣彼能起心。故表与心成有差别。如前所说住不律仪。此不律仪名差别者。颂曰。

 恶行恶戒业  业道不律仪

论曰。此恶行等五种异名。是不律仪名之差别。是诸智者所诃厌故。果非爱故立恶行名。障净尸罗故名恶戒。身语所造故名为业。根本所摄故名业道。不禁身语名不律仪。然业道名唯目初念。通初后位立余四名。或成表业非无表等。应作四句。其事云何。颂曰。

 成表非无表  住中劣思作
 舍未生表圣  成无表非表

论曰。唯成就表非无表者。谓住非律仪非不律仪。以微劣思造善造恶。唯发表业尚无无表。况无记思所发表业。除有依福及成业道。唯成无表非表业者。谓易生圣补特伽罗。表业未生或生已舍。俱成非句如应当知。说住律仪不律仪等成就表业无表业已。此诸律仪由何而得。颂曰。

 定生得定地  彼圣得道生
 别解脱律仪  得由他教等

论曰。静虑律仪由得有漏根本近分静虑地心。尔时便得。与心俱故。无漏律仪由得无漏根本近分静虑地心。尔时便得。亦心俱故。彼声为显前静虑心。复说圣言简取无漏。六静虑地有无漏心。谓未至中间及四根本定。非三近分。如后当辩。别解脱律仪由他教等得。能教他者说名为他。从如是他教力发戒。故说此戒由他教得。此复二种。谓从僧伽补特伽罗有差别故。从僧伽得者。谓苾刍苾刍尼及正学戒。从补特伽罗得者。谓余五种戒。诸毗柰耶毗婆沙师说。有十种得具戒法。为摄彼故复说等言。何者为十。一由自然。谓佛独觉。二由得入正性离生。谓五苾刍。三由佛命善来苾刍。谓耶舍等。四由信受佛为大师。谓大迦叶。五由善巧酬答所问。谓苏陀夷。六由敬受八尊重法。谓大生主。七由遣使。谓法授尼。八由持律为第五人。谓于边国。九由十众。谓于中国。十由三说归佛法僧。谓六十贤部共集受具戒。如是所得别解律仪。非必定依表业而发。又此所说别解律仪。应齐几时要期而受。颂曰。

 别解脱律仪  尽寿或昼夜

论曰。七众所持别解脱戒。唯应尽寿要期而受。近住所持别解脱戒。唯一昼夜要期而受。此时定尔。所以者何。戒时边际但有二种。一寿命边际。二昼夜边际。重说昼夜为半月等。时名是何法。谓诸行增语。于四洲中光位闇位如其次第立昼夜名二边际中尽寿可尔。于命终后虽有要期而不能生别解脱戒。依身别故。别依身中无加行故无忆念故。一昼夜后或五戒十昼夜等中受近住戒。何法为障令彼众多近住律仪非亦得起。必应有法能为障碍。以薄伽梵于契经中说近住律仪唯一昼夜故于如是义应共寻思。为佛正观一昼夜后理无容起近住律仪。故于经中说一昼夜。为观所化根难调者。旦应授与一昼夜戒。依何理教作如是言。过此戒生不违理故。毗婆沙者作如是言。曾无契经说过昼夜有别受得近住律仪。是故我宗不许斯义。依何边际得不律仪。颂曰。

 恶戒无昼夜  谓非如善受

论曰。要期尽寿造诸恶业得不律仪。非一昼夜如近住戒。所以者何。谓此非如善戒受故。谓必无有立限对师受不律仪如近住戒我一昼夜定受不律仪。此是智人所诃厌业故。若尔亦无有立限对师我乃至命终定受恶戒。勿尽形寿得不律仪。虽无对师要期尽寿作诸恶业。由起毕竟坏善意乐得不律仪。非起暂时坏善意乐。无师令彼得不律仪。故不律仪无一昼夜。然近住戒由现对师要期受力。虽无毕竟坏恶意乐。而得律仪。设有对师要期暂受不律仪者。亦必应得。然未曾见故不立有。经部师说如善律仪无别实物名为无表。此不律仪亦应非实。即欲造恶不善意乐相续不舍名不律仪。由此后时善心虽起而名成就不律仪者。以不舍此阿世耶故。说一昼夜近住律仪。欲正受时当如何受。颂曰。

 近住于晨旦  下座从师受
 随教说具支  离严饰昼夜

论曰。近住律仪于晨旦受。谓受此戒要日出时。此戒要经一昼夜故。诸有先作如是要期。谓我恒于月八日等必当受此近住律仪。若旦有碍缘斋竟亦得受。言下座者。谓在师前居卑劣座。或蹲或跪曲躬合掌。唯除有病。若不恭敬不发律仪。此必从师无容自受。以后若遇诸犯戒缘。由愧戒师能不违犯。受此戒者应随师教受者后说。勿前勿俱。如是方成从师教受。异此授受二俱不成。具受八支方成近住。随有所阙近住不成。受此律仪必离严饰。憍逸处故。常严身具不必须舍。缘彼不能生甚憍逸如新异故。受此律仪必须昼夜。谓至明旦日初出时。若不如斯依法受者。但生妙行不得律仪。又若如斯尽昼夜受。具制屠猎姦盗有情。近住律仪深成有用。言近住者。谓此律仪近阿罗汉住。以随学彼故。有说。此近尽寿戒住。如是律仪或名长养。长养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渐增多故。如有颂言。

 由此能长养  自他善净心
 是故薄伽梵  说此名长养

何缘受此必具八支。颂曰。

 戒不逸禁支  四一三如次
 为防诸性罪  失念及憍逸

论曰。八中前四是尸罗支。谓离杀生至虚诳语。由此四种离性罪故。次有一种是不放逸支。谓离饮诸酒。生放逸处。虽受尸罗若饮诸酒则心放逸。犯尸罗故。后有三种是禁约支。谓离涂饰香鬘乃至食非时食。以能随顺厌离心故。何缘具受如是三支。若不具支便不能离性罪失念憍逸过失。谓初离杀至虚诳语。能防性罪。离贪瞋痴所起杀等诸恶业故。次离饮酒能防失念。以饮酒时能令忘失应不应作诸事业故。后离三种能防憍逸。以若受用种种香鬘高广床座习近歌舞心便憍举。寻即毁戒。由远彼故心便离憍。若有能持依时食者。以能遮止恒食时故。便忆自受近住律仪。能于世间深生厌离。若非时食二事俱无。数食能令心纵逸故。有余师说。离非时食名为斋体。余有八种说名斋支。涂饰香鬘舞歌观听分为二故。若作此执便违契经。经中说离非时食已。便作是说。此第八支我今随圣阿罗汉学。随行随作。若尔有何别斋体。而说此八名斋支。总摽斋号别说为支。以别成总得支名故。如车众分及四支军五支散等。斋戒八支应知亦尔。毗婆沙师作如是说。离非时食是斋亦斋支。所余七支是斋支非斋。如正见是道亦道支。余七支是道支非道。择法觉是觉亦觉支。余六支是觉支非觉。三摩地是静虑亦静虑支。所余支是静虑支非静虑。如是所说不应正理。不可正见等即正见等支。若谓前生正见等为后生正见等支。则初刹那圣道等应不具有八支等。为唯近事得受近住。为余亦有受近住耶。颂曰。

 近住余亦有  不受三归无

论曰。诸有未受近事律仪。一昼夜中归依三宝。说三归已受近住戒。彼亦受得近住律仪。异此则无。除不知者。如契经说。佛告大名。诸有在家白衣男子男根成就。归佛法僧起殷净心。发诚谛语自称我是邬波索迦。愿尊忆持慈悲护念。齐是名曰邬波索迦。为但受三归即成近事。外国诸师说。唯此即成。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离近事律仪则非近事。若尔应与此经相违。此不相违。已发戒故。何时发戒。颂曰。

 称近事发戒  说如苾刍等

论曰。起殷净心发诚谛语自称我是邬波索迦。愿尊忆持慈悲护念。尔时即发近事律仪。称近事等言便发律仪故。以经复说我从今时乃至命终舍生言故。此经意说舍杀生等。略去杀等但说舍生。故于前时已得五戒。彼虽已得近事律仪。为令了知所应学处故。复为说离杀生等五种戒相令识坚持。如得苾刍具足戒已。说重学处令识坚持。勤策亦然。此亦应尔。是故近事必具律仪。颂曰。

 若皆具律仪  何言一分等
 谓约能持说

论曰。若诸近事皆具律仪。何缘世尊言有四种。一能学一分。二能学少分。三能学多分。四能学满分。谓约能持故作是说。能持先所受故说能学言。不尔应言受一分等。理实约受等具律仪。以具律仪故名近事。如是所执违越契经。如何违经。谓无经说自称我是近事等言便发五戒。此经不说我从今者乃至命终舍生言故。经如何说。如大名经。唯此经中说近事相。余经不尔故违越经。然余经说。我从今时乃至命终舍生归净。是归三宝发诚信言。此中显示以见谛者。由得证净举命自要。表于正法深怀爱重乃至为救自生命缘。终不舍于如来正法。非彼为欲说近事相。故说如是舍生等言。设说亦非分明理教。谁能准此不明了文。便信前时已发五戒。又约持犯戒说学一分等尚不应问。况应为答。谁有已解近事律仪必具五支。而不能解于所学处持一非余。乃至具持名一分等。由彼未解近事律仪受量少多故应请问。凡有几种邬波索迦能学学处。答言。有四邬波索迦。谓能学一分等。犹未能了。复问何名能学一分。乃至广说。若阙律仪得名近事。苾刍勤策阙亦应成。彼既不成。此亦应尔。何缘近事乃至苾刍所受律仪支量定尔。由佛教力施设故然。若尔何缘不许由佛教力施设虽阙律仪。而名近事非苾刍等。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不许阙律仪得成近事。此近事等一切律仪。由何得成下中上品。颂曰。

 下中上随心

论曰。八众所受别解脱律仪。皆随受心有下中上品。由如是理诸阿罗汉或有成就下品律仪。然诸异生或成上品。为有但受近事律仪不受三归成近事不。不成近事除有不知。诸有归依佛法僧者。为归何等。颂曰。

 归依成佛僧  无学二种法
 及涅槃择灭  是说具三归

论曰。归依佛者。谓但归依能成佛无学法。由彼胜故身得佛名。或由得彼法佛能觉一切。何等名为佛无学法。谓尽智等及彼随行。非色等身。前后等故。为归一佛。一切佛耶。理实应言归一切佛。以诸佛道相无异故。归依僧者。谓通归依诸能成僧学无学法。由得彼故僧成八种补特伽罗。不可破故。为归一佛僧。一切佛僧耶。理实通归一切佛僧。以诸僧道相无异故。然契经说当来有僧汝应归者。彼经但为显示当来现见僧宝。归依法者。谓归涅槃。此涅槃言唯显择灭。自他相续烦恼及苦寂灭一相。故通归依。若唯无学法即是佛者。如何于佛所恶心出血。但损生身成无间罪。毗婆沙者作是释言。坏彼所依彼随坏故。然寻本论不见有言唯无学法即名为佛。但言无学法能成于佛。既不遮佛体亦摄依身。故于此中不容前难。若异此者。应佛与僧住世俗心非僧非佛。又应唯执成苾刍戒即是苾刍。然如有欲供养苾刍者。彼唯供养成苾刍尸罗。如是有欲归依佛者。亦应但归成佛无学法。有余师说。归依佛者。总归依如来十八不共法。此能归依何法为体。语表为体。如是归依以何为义。救济为义。由彼为依能永解脱一切苦故。如世尊言。

 众人怖所逼  多归依诸山
 园苑及丛林  孤树制多等
 此归依非胜  此归依非尊
 不因此归依  能解脱众苦
 诸有归依佛  及归依法僧
 于四圣谛中  恒以慧观察
 知苦知苦集  知永超众苦
 知八支圣道  趣安隐涅槃
 此归依最胜  此归依最尊
 必因此归依  能解脱众苦

是故归依普于一切受律仪处为方便门。何缘世尊于余律仪处立离非梵行为其所学。唯于近事一律仪中但制令其离欲邪行。颂曰。

 邪行最可诃  易离得不作

论曰。唯欲邪行世极诃责。以能侵毁他妻等故。感恶趣故非非梵行。又欲邪行易远离故。诸在家者耽着欲故离非梵行难可受持。观彼不能长时修学故不制彼离非梵行。又诸圣者于欲邪行一切定得不作律仪。经生圣者亦不行故离非梵行则不如是。故于近事所受律仪但为制立离欲邪行。勿经生圣者犯近事律仪。不作律仪谓定不作。诸有先受近事律仪后娶妻妾。于彼妻妾先受戒时得律仪不。理实应得。勿但于一分得别解律仪。若尔云何后非犯戒。颂曰。

 得律仪如誓  非总于相续

论曰。如本受誓而得律仪。本受誓云何。谓离欲邪行。非于一切有情相续言我皆当离非梵行。由此普于有情相续唯得离欲邪行戒。非离非梵行律仪故后纳妻妾非毁犯前戒。何缘但制离虚诳语。非离间语等为近事律仪。亦由前说三种因故。谓虚诳语最可诃故。诸在家者易远离故。一切圣者得不作故。复有别因。颂曰。

 以开虚诳语  便越诸学处

论曰。越诸学处被检问时。若开虚诳语。便言我不作。因斯于戒多所违越。故佛为欲令彼坚持。于一切律仪制离虚诳语。云何令彼若犯戒时便自发露能防后犯。复以何缘不于远离遮罪建立近事律仪。谁言此中不离遮罪。离何遮罪。谓离饮酒。何缘于彼诸遮罪中不制离余。唯遮饮酒。颂曰。

 遮中唯离酒  为护余律仪

论曰。诸饮酒者心多纵逸。不能守护诸余律仪。故为护余令离饮酒。宁知饮酒遮罪摄耶。由此中无性罪相故。以诸性罪唯染心行。为疗病时虽饮诸酒不为醉乱能无染心。岂不先知酒能醉乱而故欲饮即是染心。此非染心由自知量。为疗病故分限而饮不令醉乱故非染心。诸持律者言。饮酒是性罪。如彼尊者邬波离言。我当如何供给病者。世尊告曰。唯除性罪余随所应皆可供给。然有染疾释种须酒。世尊不开彼饮酒故。又契经说。诸有苾刍称我为师不应饮酒。乃至极少如一茅端所霑酒量亦不应饮。故知饮酒是性罪摄。又诸圣者虽易多生亦不犯故。如杀生等。又经说是身恶行故。对法诸师言非性罪。然为病者总开遮戒。复于异时遮饮酒者。为防因此犯性罪故。又令醉乱量无定限。故遮乃至饮茅端所霑量。又一切圣皆不饮者。以诸圣者具惭羞故。饮酒能令失正念故。乃至少分亦不饮者。以如毒药量无定故。又经说是身恶行者。酒是一切放逸处故。由是独立放逸处名。余不立此名。皆是性罪故。然说数习堕恶趣者。显数饮酒能令身中诸不善法相续转故。又能引发恶趣业故。或能令彼转增盛故。如契经说。窣罗迷丽耶末陀放逸处。依何义说。酝食成酒名为窣罗。酝余物所成名迷丽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坏不能令醉不名末陀。若令醉时名末陀酒。简无用位重立此名。然以槟榔及稗子等亦能令醉。为简彼故。须说窣罗迷丽耶酒。虽是遮罪而令放逸广造众恶。为令殷重遮断故说放逸处言。酒是放逸所依处故。

说一切有部俱舍论卷第十四

 

上篇:阿毗达磨俱舍论

下篇: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

佛说转女身经

佛说转女身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长寿王经

长寿王经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禅宗永嘉集

禅宗永嘉集序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闻夫。慧门广闢。理绝...

佛说轮王七宝经

佛说轮王七宝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

宝云经

宝云经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接触外境的第一件事,记得要先离相

我们现在说过我们改变不了外境,改变外境这个是不切实...

如何解脱妄想的侵犯

问: 为何念经时妄想会侵犯念经的意识?如何解脱妄想...

佛教徒为何要在中秋之夜礼拜月光遍照菩萨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一般来说,我国民间以天上月...

别让福气迷了眼

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

荣辱不惊的老子

过去的圣人多生于乱世,所以,他们会成为圣人。比如老...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

禅诗三百首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

曾黎的素食心得

曾黎吃素源于偶然。食素之后,曾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如郁头蓝弗...

佛说不敬、非议或辱骂老师的果报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