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二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二十八

 释观三十六物 释四意止观 结定果 出仙豫王杀 婆罗门事 释四谛义 释三苦义 释四谛有漏无漏义 释八苦义

圣行品之第二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至)除去皮肉唯观白骨。

桉。僧亮曰。第二明定门也。有八段。第一总观身。有三十六佛。第二移观。观四色觅我不得。第三观手足支节相柱。为观转明。第四见一切皆青也。此观始成故。第五诸佛现而复隐。令其思而易观。第六观心。是则前观身后观心具三。意止二。既已具。则四亦具也。故第七结堪忍地。第八明既得胜定。必能为物破戒也。此先明身意止也。以人人多于身中计有净也。此即第一观也。宝亮曰。第二门有五段。四念观即四也。第五结果。此下观身无我。

复作是念骨色相异(至)即得断除一切色欲。

桉。僧亮曰。伏断鲜净之欲也。因色起欲未尽下形貌等三。皆因色起也。僧宗曰。第二移观四色。觅我不得也。

复作是念如是骨者(至)二姿态欲三细触欲。

桉。僧宗曰。第三观也。

菩萨摩诃萨观青骨时(至)青黄赤白鸽等色光。

桉。僧宗曰。为观转明。是以第四观青。则一切皆青也。

菩萨于是一一诸光明中(至)光中诸佛忽然不现。

桉。僧亮曰。抱疑来久见像。便问。忽然不见者。观道未明。不答而灭也。僧宗曰。第五诸佛现而复隐。令其思而易观也。宝亮曰。第一身念处观也。

复作是念或识是我(至)犹如流水亦复非我。

桉。僧亮曰。第二心念处观。

复作是念若识非我(至)当于何处而生贪欲。

桉。宝亮曰。第三法念处观。

若被骂辱复于何处(至)则堕地狱畜生饿鬼。

桉。僧亮曰。领佛不答之旨。乃观识求我。又不可得观出入息。或是我者。有息则生。无息则死。观之直是风性。亦复非我息。以风多风。乃四大合成而一性。非我和合。亦无复作是念。悉无有我者。得无我空。见第一义。则见世谛也。僧宗曰。或息是我者。第六即是心意止观也。但见生灭念念流谢。岂有一神常而不灭耶。何处当有受骂辱者。此明无我。但见众法我心自息也。宝亮曰。第四明受念处观也。

菩萨尔时作是观已(至)是故名为住堪忍地。

桉。僧亮曰。结定果也。僧宗曰。堪忍地者。第七结果。谓三地也。三地菩萨。修十二门种。得忍度成就。既能安心忍理。故能于事不起瞋也。宝亮曰。第五结果。

迦叶菩萨摩诃萨白佛言(至)菩萨摩诃萨得毁净戒。

桉。僧亮曰。上浮囊之譬。轻重不犯。而菩萨护法。应化随缘。二言相食。宜项会也。未得不动地者。明未得。犹尚不犯。何况已得。若为摄取众生得毁戒也。僧宗曰。第八明得深定已。能随缘益物。得破戒也。宝亮曰。问意定初依人位也。所以不待辨慧后。而此中问者。以戒定之位。本居五方便中无相行已上。是圣人位也。初依人虽复信根永立。要未得真解。欲为利益之道得破戒。不解言菩萨宁当自堕地狱。不令众生退菩提心。以此因缘。可得破戒而不名为犯也。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至)若堕阿鼻地狱无有是处。

桉。僧亮曰。至言实须以事证也。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至)乃有如是无量势力。

桉。僧亮曰。为法断命。即是护法。况直尔出入无期。心同虚空者乎。宝亮曰。引本行为证也。下梵行中。明三无量。当复广其事也。

复次迦叶又有圣行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

桉。僧亮曰。说慧也。慧缘真谛。辨真谛有三种。初明四谛。中辨二谛。后略明实谛也。此下尽八字五翻。说四谛也。僧宗曰。慧生由境故寄境以明慧也。有四科明义。第一明四谛。第二明二谛。第三明实谛。第四叹经也。就四谛中有四翻。第一以五重略辨四谛。第二就八苦门。广明苦谛。第三寄菩萨观行。验其所以。是可厌之法。第四略会通二教也。宝亮曰。第三门明慧也。有六段。第一就四谛辨慧。第二就真俗。第三就实谛。第四遣执。第五结慧果。第六明登初地。后进修二十五三昧。进得不动自在。地上至金刚心也。就四谛门中。分为三章。第一有五重。此第一重。略辨四谛也。苦来逼心。心则生恼。谓逼迮相也。烦恼结业。能生来苦。生长相也。生死因尽。寂灭相也。缘中忘相之知大乘道也。

迦叶苦者逼迮相(至)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

桉。僧亮曰。逼迫众生也。僧宗曰。第一重以十四种色是苦具。心为苦体。言不起则已。起则为缘所逼。故言逼迫相也。十恶为因。无明为缘。以能生长未来故。故名集也。偏教以三心灭处为灭。圆教以常住之体绝众相。为灭也。破彼三因。以大乘常住之因为道。

复次善男子苦者现相(至)灭者除相道者能除相。

桉。僧亮曰。现恼切故。言现相也。僧宗曰。第二重谓法显现者也。众之为力。能[廷-壬+(同-(一/口)+己)]转行人。受六道苦果。转相也。圆果之体。除一切恶。谓之除也。无漏之体性。能除戒五方便。虽是伏除。未是永断。亦相从为道。取其感果之义。犹集谛摄也。宝亮曰。第二重也。麁着易知。为现相也。因谢果起。转因得果。转相也。灭者。据所除为论也。道者。据除为论也。

复次善男子苦者有三相(至)道者修戒定慧。

桉。僧亮曰。三相者。苦受性苦。能苦众生。谓苦苦也。不苦不乐以求。须为行苦也。乐受灭时生。苦为坏苦也。僧宗曰。第三重释苦义。具在中也。集谓二十五有者。此乃举于所集。以明能集也。宝亮曰。第三重也。昔化下愚。开三受教门。次以三苦。点坏三受也。苦之重者。为苦苦。以果来坏因。明乐受之体。即是苦故。称为坏苦也。通前二心。行缘动求。名为行苦也二十五有。因为集谛。果为灭谛。修戒定慧为道谛。

复次善男子有漏法者(至)无漏因者则名为道。

桉。僧亮曰。有为是苦谛。无为是灭谛。有漏业为苦因。天漏业为道因也。僧宗曰。第四重明有漏因果者。义与毗昙相应也。宝亮曰。重也。指就雨厢易见也。

复次善男子八相名苦(至)三念处大悲是名为道。

桉。僧宗曰。第五重明四谛也。十力乃至大悲为道者。金刚心为无碍。佛心为解脱。有双道之义。故假称道也。宝亮曰。第五重广三苦为八苦也。生苦具二。谓苦苦及坏苦也。以润生之爱从乐受而来。因中说果。即坏苦也。取出生之生。则有苦苦。心即苦体。堕地狱。为苦苦也。怨憎求不得。亦苦苦摄。其余五苦。悉应坏苦摄也。

善男子生者出相所谓五种(至)是故名为五盛阴苦。

桉。僧亮曰。所以总七苦。更作一苦名者。人谓七苦异阴而有。今说即阴是也。僧宗曰。此第二就八苦门。广明苦谛也。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二十八

 

上篇:大般涅槃经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经义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佛说盂兰盆经疏

佛说盂兰盆经疏上 充国沙门宗密述 始于溷沌。塞乎天地...

观无量寿经义疏

无量寿经序 胡吉藏撰 夫法身虚玄非名相之形。净刹妙远...

金刚般若经疏

金刚般若经疏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略释经题。法譬标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第一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翻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宋元嘉年昙无蜜多于杨州译 如是...

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

(行者西向治室,称阿弥陀佛出入。入时,想云。) (...

【注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四明沙门知礼集 此大陀罗尼。忝自...

採华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採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昔...

【注音版】楞严咒修持仪轨

楞严咒修持仪轨...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序品第一 如...

【注音版】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上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

我们的色身从何而来

明色阴相 首先看色阴─就是一切的物质世界,包括内在的...

念佛能消业障,为什么还会遇到障缘

问: 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

在生命相续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

让善良的心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将会是与众不同,做...

修此五念门,毕竟得生安乐国

【原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

【推荐】吃得不得法,素食不一定能带来好处

素食并不必然成为健康饮食。吃素同样有营养平衡问题,...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

广钦老和尚传奇一生

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

小牛救母口吞杀刀 孝心打动屠户养牛到老

能海上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是讲到父母的恩德。同样也...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