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祖统纪卷第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祖统纪卷第十四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诸师列传第六之四

神智文法师法嗣(广智下第三世)

    明智中立法师
    文慧宗正法师
    空相思恭法师

扶宗忠法师法嗣

    草堂处元法师
    永嘉法诠法师

超果湛法师法嗣

    海慧若圆法师

法真咸法师法嗣(神照下第三世)

    白莲道卿法师
    安国元惠法师
    四明净杲法师

神悟谦法师法嗣

    北禅净梵法师
    白莲善珪法师
    德藏择瑛法师
    金华子方法师
    寿安良弼法师
    净住思照法师
    一相宗利行人

樝菴严法师法嗣

    天台法麟法师
    天台应通法师

慈辩谏法师法嗣(南屏下第三世)

    车溪择卿法师
    慧觉齐玉法师
    圆觉蕴慈法师
    普明如靖法师
    天竺应如法师
    法云宗敏法师
    佛智慈云法师
    佛照智坚法师
    慧觉清月法师
    圆明普贤法师
    上竺明义法师
    高丽义天僧统

群峯初法师法嗣

    梵慈智普法师

南屏文法师法嗣

    宪章仲闵法师

超果贤法师法嗣

    精微彦伦法师
    清辩蕴齐法师
    宝积彦端法师

景云其法师法嗣

    觉慈善嵩法师
    景德居式法师

神智文法师法嗣(广智下第三世)

法师中立。鄞之陈氏。赐号明智。母梦日轮入怀遂有娠。夜不三浴。则啼号不止。九岁出家于甬东之栖心。受经一诵永忆不忘。治平中试经开封府。中选得度。初依广智学教观。及神智断主南湖复依之。熙宁中神智开帏。设问答者二百人。无出师右。乃举居座元。久之去谒扶宗于永嘉。将归。宗曰。子行必绍法智之席。及神智谢事。乃俾师为继。元祐初。高丽僧统义天远来问道。甫济岸遇师升堂。叹曰。果有人焉。遂以师礼见。倾所学折其锋竟不可得。师令门徒介然。始作十六观室。以延净业之士。已而辞去曰。吾年六十。当再来。即退处东湖之隐学。数年郡太守王公。勉主宝云。一新栋宇。于伽蓝神腹得愿文云。后百年当有肉身菩萨重兴此地。闻者异之。后退隐白云菴。日宣止观至不思议境。叹曰。吾道至此极矣。有不思议境则有不思议心。乃作不思议辩正。又指五章裂大纲目。寄果明因以成解行。举佛摄生全生是佛。作止观裂网指归释疑。文慧正师亡。郡请再主延庆。果符六十再来之言。甞升座说法。慈霔无尽。下座问侍者曰。吾适道何语。侍者答以所闻。师曰。吾觉身心同太虚空。殊不知语之所出也。岁忏行江浙延庆为最盛。择其徒修法华忏者。七年。行法将圆。禅观中见一大舟。众欲乘不可。唯师坐其中以行。自是辩慧泉涌超胜于昔。政和五年四月辛亥。谓门人法维曰。吾闻异香心甚适悦。谓观堂行人曰。吾当与汝辈长别。即面西坐逝。塔于崇法祖塔之东。讲三大部净名光明数十过。诵法华踰万部。与人除病却鬼救灾旱。不能毕记其验。孔老之书无不遍读。其对儒士讲说。则反质之曰。此道在孔圣如何。在诗书如何。儒士不知对。则援引委辩之曰。无乃若是乎。闻者心服而退。师在永嘉。扶宗谓曰。吾常见摩利支。韦驮于梦中求护法。他日幸于南湖忏室置其位。及师主席乃立像自师始。陈莹中尝赞师曰。严奉木叉。坚持静虑。以身为舌。说百亿事(言戒定慧皆备具也)。

法师宗正。赐号文慧。依神智学教观。深造阃域。治平初。继主南湖。大弘宗教。先是宝云祖。藏骨于育王山西北隅。后七十七载。师自南湖往礼敬。顾甃甓有毁。将遂芜没。乃饰工累石。起方坟以显其处。且复为石塔记以识其事。时谓微师此文。宝云之藏几不可考。法师思恭。湖之乌程人。赐号体真。年十九剃发。诣神智学教观。及归里时。空相癈于积潦。师克志兴复。为屋三百楹。从容无求。而施者自趋。功成修长忏三载以答志愿。及老归吴山解空。建炎元年九月。别众坐逝。荼毗烟所至皆凝舍利。塔于院东南隅。弟子戒澄等四十三人。皆传道有成。分化浙水。

扶宗忠法师法嗣

法师处元。永嘉人。久参扶宗。遂继法明之席。郡侯仰其道化。任以僧正。澄清品流莫不厌服。所着辅赞记三卷。其论经体则推本法智广智源流之说。论无住本三种观法。答扶宗通相三观。其说明正学者宗之。崇宁二年。閒居东溪草堂。述义例随释六卷。初荆溪以止观文广。例为七科。名为义例。俾学者知解行之大旨。虽法智製述之多不暇为记。师因义神智为纂要。以初乘观法性德之境为真如理观。修德之境为唯识事观。师谓狂妄徒疑后学。乃决志注释以斥纂要之非。

法真咸法师法嗣(神照下第三世)

法师净杲。四明人。学法真为高弟。撰金刚经疏。欲讲即讲。不俟众集。有臣律师者入冥府。司名者曰。误追也。臣潜窥其籍。有云明州净杲阇黎。讲金刚般若经一百遍。既反诣师以问。师曰。但十遍耳。恐以义胜褒为百遍。

神悟谦法师法嗣

法主净梵。嘉禾人姓[竺-二+亶]。母龚氏。梦佛光满室遂有娠。及生因名佛护。十岁从胜果师永忏主出家。常念阿弥陀佛。或问年少何为念佛。答曰。我欲往他方丈求挂搭去。年十八受具戒。即依超果湛师学。未久复往谒神悟。屡亲讲说大契夙心。元祐初主姑苏大慈。讲三大部十余过。余文称是。受业门生殆遍吴地。信人禀戒几满城邑。尝率二十七人修法华三昧。以二十八日为期。如此三会。感普贤大士授戒羯磨。至称净梵比丘。则洪音震响如撞巨钟。三昧将圆。有二僧作礼曰。今春到石桥礼圣迹。忽见空中散华异香非常。一僧遽曰。姑苏梵法主。期忏散华至此。语毕不见。因来瞻礼。长洲令黄公彦。刻记于石云。异哉师之道力。其与北京进法师。梦释迦授戒。南岳梦四十二人加羯磨法。异世同效。师製期忏规式。二浙至今行之。尝依谶译光明。别製忏仪。与众同修。感格屡见。禅观之处众见金甲神王跪于座前。后于一处期忏。见韦天按行忏室。行人有遭其点察者。辄障起而退。夜居西院。时暑酷热众不安卧。师方披三衣坐水阁上。忽风雪飞集凉气逼人。旦谓众曰。夏行冬令众皆叹仰。知为神龙翊卫变热为凉也。元符中梦黄衣请至冥府。王者迎就座。令吏检祥霭簿云。净梵比丘。屡经多劫长讲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送还。政和中太守应公婢。为崇所娆歌笑不休。请师施戒即刻神定。葛氏请师为亡夫施戒。即见夫恭敬于师绕座三匝称已得解脱。宣和初。郡守贾公。敬师高行。补为管内法主。建炎元年十月坐亡。阇维得舍利甚多。藏塔于横塘般若。

法师择瑛严之。桐江俞氏。母梦二日贯怀。后二岁散二男。俱出家。皆试经得度。长名子钦。受业钱唐净住。次即师也。入道于杭之寿宁。熙宁中参神悟于施水宝阁。深悟止观之道。阅不二门金錍。不寝者数月。以所得白师。神悟曰。法华妙旨归乎自心。宜善护持勿自轻也。当湖鲁氏。于德藏创一院。以迎师大开法施。久之遨游杭秀苏湖间。元符二年春。于杭祥符示疾。俄旧身凭几。西向讽弥陀经。卷终而逝。尝述净土修证仪。其赞有阿弥陀佛真金色之偈。至今人皆诵之。又辩西方此土二种观门之相。以劝专修净业者(文见净土本传)。

行人宗利。会稽高氏。七岁受业于天华。既具戒。往姑苏依神悟。即入普贤忏室。要期三载。忽梦亡母谢曰。蒙汝忏功已获生处。又见普贤从空过前。忏毕复往灵芝谒大智律师。增受戒法。梦大智在座呼宗利名。口吐白珠令吞之。又于静定中神游净土见宝池莲华宝林境界。寻诣新城碧沼。

专修念佛三昧。经历十年。复游天台雁荡天封。皆建净土道场晚归受业天华。建无量寿佛阁接待云水。政和元年天旱。诣日铸山帝舜祠祈雨。感龙王现金色身。甘雨沾足。建炎末入道味山。题所居曰一相菴。会稽道俗请师主系念。至第三夜。绘像顶珠忽放光明大如箕。预会者益坚固。绍兴十四年正月晦。告弟子曰。佛来也。吾将归安养矣。书颂为别曰。吾年九十头已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端坐即逝。是日近山人见异僧满山谷。莫知所从来。瘗全身于菴居之后。

法师思照。钱唐阳氏。十四岁从净住从雅。听法华方等于南屏。复往东掖参神悟。大有契入。既而刺血书法华七轴。专修念佛三昧。筑小菴曰德云。后连小门。为观落日之所。刻三圣像。每夜过午即起念佛。月二十三日。率道俗系念终其身。三十年。一旦语其徒曰。夜梦佛金身丈六。此往生之兆也。请僧七日以助念佛。屈指作印奄从坐化。时宣和元年春也。阇维之际。顶骨牙齿。皆莹明如玉石。师于净土七经一字一礼。华严。首楞严。金光明。无量寿。普贤行法。遗教。梵网。无量义。略教诚。四分戒本。皆然。唯法华十过。总得二百七十卷。诵法华千部。无量寿佛经五藏。阿弥陀经十藏云。

慈辩谏法师法嗣

法师择卿。天台人。天资聪敏博学强记。受教于上竺慈辩。尝曰。四明旨意吾已得之。唯起教观信之未及。然不敢不信也。初主车溪寿圣(车溪属三州四县。东为秀州崇德县。唐时名青镇。古塔。元祐二年。初建寿圣院。请师开山。高宗朝改广福)未尝屈节豪贵。聚徒三百施者自至。年三十后。即废卷禅坐。晚居车溪。每遇讲演。但令侍者日供讲帙。辩说如流听者说服。慧解昙应领徒三十人至车溪值说无量义经。闻举难云。妙乐有云。能生一实法华异名。所生无量为法华序。不知能生一实是隔偏之圆即偏之圆。所生无量是同体之权异体之权。应语同行曰。此师言有典刑。足堪问道。即求依止。有不循规者。悦众以闻。询其名则指言朋观二师。师曰。此二人教门大才也弗之问。尝夜坐方丈。闻廊庑有天乐声遣人迹之。声出朋师房。师附壁隙窥之。见朋观数辈于灯前戏。举手作无声乐。师益异之。平时喜茶。临终之顷谓门人曰。晨钟鸣即来报。至时啜茶一瓯。书偈而化。时大观二年仲冬也。塔于院南芙蓉蒲。

法师齐玉(以避时讳暂改齐璧)霅川人。尚书莫公支子也。法号慧觉。早亲释学。日记数千言。始参祥符神智。后依慧辩。一日赴僧次逊辞之。或问其故。答曰诚不欲五千之利而丧一日之功。慈辩得通相三观之旨。秘不肯说。而屡扣不已。乃于密室跪鑪以授。初出居苕溪宝藏。每于岁终大兴净业之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心随尘境作诸不善。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五篇七聚)今若念佛则可一念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况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当度脱以报重恩。今若破戒坠陷。则父母岂不失望。大众闻之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至损额失声者(此虽劝修尊行。正用扶律谈常为被末代之意)宣和六年。迁居上竺。先是慈辩之去。继之者或不振。学徒谋曰。得玉公乃兴。郡守翁彦国闻之乃具礼以迎。讲道敷化不异慈辩。尝中夜顶像行道。一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骂为畜生有瑫三宝。自是三年对佛悔过。岁大旱井竭。师运心密祷。梦水出西坡。旦掘之清流涌出。因名梦泉。建炎元年秋。谓首座修慧曰。吾床前多宝塔现。慧曰。和上流通法华之瑞证也。师曰。所愿见阿弥陀佛耳。即集众念佛。顷之举首加敬曰。佛已来接也。端坐合掌而化。葬于山西草堂之侧。諡妙辩。塔曰慧寂。门弟传教者。密印大师。修慧等二十人。所着普贤行法经疏。及自释疏。祖源记。无量义经疏。杂珠记(释孤山所造疏)安般守意法门。尊胜忏法。

法师蕴慈。四明慈溪人。赐号圆觉。初依寿安弼师。既而复谒慈辩。其学大成。时门下十高弟。师为说法第一。初居西湖菩提。迁会稽圆通。崇宁初。能仁虚席。以师为请。有文首座能行人。各然二指祷佛冥被。师既至。一众说服。智因暑热。讲散偃息卧榻。适首座至白曰。此山师席。讲退之顷不入忏室则居禅堂。未有高枕自安者。师媿谢曰。敢不承教。自此祈寒盛暑不敢少懈。每当如厕则沐浴更衣。虽行道遇雪必手掬以为净。着十类说权实指迷。世行其文。

法师如靖。赐号普明。早入慈辩室。杭人有以私憾害其兄者。后深知悔以闻一律师答之曰。杀人偿命何足为问。其人即投西湖而死。欲偿兄命免为后怨。既不见鬼反悔投水。因众人入雷峯受戒。鬼随以入。闻戒师说人造罪许忏悔。其鬼乃怒律师。蚤知可悔必不投水。日夜随律师索命。语以修荐。百方皆辞。久而言曰。为我请靖佛子。施大乘戒则可脱。及为授戒法。乃见形致谢而去。后主觉悟学徒云拥。唯一室空闭。云有恶鬼居之。师中夜入室坐禅忽闻哮吼。见一人头飞走地上俄化为人。师谓之曰。汝何得扰人。鬼曰。凡出见人本欲求度。人见自畏非扰之也。师乃为说法授戒语之曰。汝可入吾袖。鬼即如教。觉重甚。携至林中放之。化成天人。殷勤谢师。飞空而没。建炎二年迁上竺。初是有为鸣童卦者。或以上竺住持为问。童云。待问土地。良久曰。今早。天符已下请靖法师矣。阅月而师至。三年十一月。金虏破杭。师预感梦。知此山厄运不可免。语其徒令避去。及虏至。或谓可以礼迓。即声钟集众。虏疑其将抗已。放兵大掠。火其屋而去。

述曰。靖师之德。可以脱索命之鬼。可以度空室之崇。可以感上竺之符。而不能却兀朮之寇止上竺之焚。盖当群生同分业感兵厄火灾。所不得而幸免也。

法师应如。婺之浦江胡氏。默记多闻。尤善持论。来学上竺。慈辩深器之。尝往灵山访同志。出六能义反覆辨诘。彼义堕负。师即揭竿系帛。谓之曰。西竺破敌则竪胜幡。道场降魔亦表胜相。今法战既胜当揭一竿。人畏其烈目之虎子。初慈辩得南屏通相三观之旨秘不授人。玉慧觉祈请尤力许。中夜为密说师知之。陟梯揭瓦伏身窃听。飞雪翻空背若被铠。旦白慈辩曰。我于通相三观若有冥授。即录其言以示一众。慈辩怒曰。应如盗法。绍圣初。主越之圆通。尝因讲散谓侍者曰。今日东风吹。教法过淛西去。使眼中有耳者得以有闻。师三十岁便亡卷。每临座侍者供讲帙以俟。绍兴三年迁上竺。兀朮焚荡之余。唯存藏室。有劝化人营建者。师曰。我但流通大法耳。他日自有修造者至。及师亡。普觉惟日。果以继席兴土木事。五年九月。车驾幸大士殿。师奏对如流。上喜赐万岁香山以供大士。师不尚着述。尝以偈示人曰。吾传智者一性之宗。三千实相妙空假中。一念法界生佛体同。凡圣一如善恶理融。毗卢身土湛若虚空。达斯旨者法法圆通。左之右之受用无穷。山家称如虎者三人。神照本如四明道如及师也。一夕别大众归寝而终。塔于寺西北隅。嗣法崇先怀志。白莲慧仙。皆足世其业。师有教义。名指难集。

法师宗敏。秀当湖鲁氏名族也。赐号法云。年十五具戒。遍参讲席。如超果照广化明南屏玩无不历事。后入慈辩室顿有发明。辩谋首座非其才。乃请与之抗论。座为之屈。绍圣初主杭之菩提。元符中迁孤山。枢密蒋之奇。时来谒问楞严大旨。为谈心要之妙。之奇言下有契。敬以师礼。久之退处报恩六一泉之上(报恩勤师。与欧阳公为诗友。东坡名其泉为六一)宴坐三十年。世高其风。兀朮陷杭寺为煨烬。乃还止当湖菴居。绍圣七年冬示寂。命以衣盂修报恩塔。即山椒而葬焉。后十八年。有司以其地为延祥观。迁其塔于山北鸟窠之侧。弟子慧静。取全身阇维之。视容貌如其生。薪尽火灭。收舍利百粒如菽。

僧统义天。王氏高丽国文宗仁孝王第四子。辞荣出家。封祐世僧统。元祐初入中国问道。至四明郡以明智慧照馆接之。义天上表。乞传贤首教。勅两街。举可授法者。以东京觉严诚禅师对。诚举钱唐慧因净源以自代。乃勅主客杨杰送至慧因受法。诸刹迎饯如行人礼。初至京师。朝毕勅礼部苏轼馆伴。谒圆照宗本禅师示以宗旨。至金山佛印坐纳其礼。杨杰惊问印。曰义天异域僧耳。若屈狥俗。诸方先失一隻眼。何以示华夏师法乎。朝廷闻之以为知体。至慧因持华严疏钞咨决所疑。阅岁而毕。于是华严一宗。文义逸而复传。及见天竺慈辩。请问天台教观之道。后游佛陇礼智者塔。为之誓曰。已传慈辩教观归国敷扬。愿赐冥护。见灵芝大智为说戒法。请传所着文既还国乃建刹号天台。奉慈辩所传教文。立其像为初祖。岁遣使通音问。及施金书华严三译于慧因。建阁藏之(今俗称高丽寺)见飞山别传议为跋曰。甚矣。古禅之与今禅名实相辽也。古之所谓禅者。藉教入禅者也。今之所以禅者。离教说禅者也。离教者。执其名而遗其实。藉教者。因其诠而得其旨。救今人矫诈之敞。复古圣精纯之道。珠公论辩斯其至焉。近者辽国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与焚弃。而比世中国禅宗章句多涉异端。此所以海东人师疑华夏为无人。今见飞山高议。乃知有护法开士。百世之下住持末法者。岂不赖珠公力乎(戒珠。作别传议。于禅教之际深有发明。寿九十三。葬骨飞山)。

述曰。昉师辨祖谓。智炬撰宝林传诡说百端。如达磨隻履西归立雪断臂等。事与南山续高僧传多不同(云云)。世又谓坛经谈性不异吾宗。而于念佛求往西方。有以贬斥。义天言辽国焚弃二书者。盖以此也。

南屏文法师法嗣

法师仲闵。三衢人。受业祥符。来依南屏文师。以雄辩见称义虎。政和初。还乡主浮石。学者骤至。尝放言曰。吾座下不五百众不讲大部故一生唯讲光明观音。顺寂之日。集众昇堂。登师子座趺足而坐。忽见银台自西至。师曰。吾平生解第一义。誓取金台。今乃若此。瞑目而化。所着宪章集五卷。其自序曰。释氏子有所述。必求公卿。为之序其首。跋其尾驾其说俾行于世。且衣冠之士。岂知吾之是。识吾之非。傥是而无序。天能丧乎哉。或非而有序。人能驾乎哉。

超果贤法师法嗣

法师彦伦。学超果贤师为有成。大观元年主仙潭。撰教义名精微集四卷。赐号妙慧。又撰金刚经疏二卷。法师蕴齐。钱唐周氏。号清辩。幼岁试经得度。传教观于法明会贤师。尝患疫疾百药不治。遂力课观音尊号。梦一妇人以凿开其胸易其心手扪摩之。患即愈畴昔所览靡不通记。走笔成章率归典雅。咸谓辩才之证。主钱唐道林。常熟上方。姑苏东灵。钱唐南屏。姑苏广化。三衢浮石。政和复归上方。閒居于方丈。述顶山记。释天台戒疏凡三卷。建炎四年正月。集众诵弥陀经。称佛号毕即刻而化。塔舍利于上方。门人法清及景德法云克传其道。云编翻译名义七卷。大为梵学检讨之助。类亦附以教义云。

景云其法师法嗣(浮石下第三世)

法师居式。金华人。嗣景云住景德撰圆觉疏四卷(此卷三十七人本纪遗失十七人)。

佛祖统纪卷第十四(终)

 

上篇:佛祖统纪

下篇:阿弥陀佛百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史传部目录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三教平心论

三教平心论序 三光丽天。亘万古而长耀。百川到海。同...

天台九祖传

天台九祖传(并序) 云间沙门士衡敬编 吾宗九世祖师示生...

冥报记

冥报记卷上 吏部尚书唐临撰 夫含气有生。无不有识。有...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序 原夫善恶之运契。犹形影...

缘起圣道经

缘起圣道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

【注音版】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

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大乘十法经

佛说大乘十法经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是我闻: 一...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洞山大师语录序 东西道邈。二三亲传。传也已渐。真间...

佛说大集法门经

佛说大集法门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

佛说八师经

佛说八师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

【注音版】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三界本无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实则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

不喝酒戒的由来

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

「本此无住」而建立了世界和众生

其实它这个地方所要讲的观念,就是这一句话,就是本此...

佛弟子身上勿佩带佛像、观音像挂件

印光大师在《复邬崇音居士书》中讲:前三日接到歧路指...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可是,有许...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

念佛人所谓的灾难是什么

问: 念佛人本应得菩萨护佑,为何有的念佛人却有灾难...

宏海法师:净土三篇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下...

杀子求名

仁义礼智信乃是中国人的美德,欺骗拐诈是人类的丑恶。...

流光如云相映成辉

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就是从阿弥陀佛无漏、清净、真实的...

念佛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

昌臻法师《修行人应经得起八风考验》

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