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三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盘撰

历代传教表第九

北齐悟一心三智之旨。以授南岳。南岳修之以授智者。智者始以五时八教开张一化。而归宗于法华本迹之妙。既发其解必立之行。于是说己心中所行。以示一心三智之证。载之文字。用以印心。以教后世。自北齐上法龙勐。下逮法智。为十七世。作历代传教表。

武帝(萧衍受齐禅都建康称南朝)

    天监元年(壬辰尽十八年)
    普通元年(庚子尽七年)
    大通元年(丁未尽八年)
    大同元年(丁卯尽十二年)大同中。二祖文禅师。于北朝河南。为思禅师说三观。当东魏孝静帝天平间。
    太清元年(丁卯尽三年)

简文帝(纲武帝第三子)

    天宝元年(庚午尽二年)

元帝(绎武帝第七子)

    承圣元年(壬申尽三年)

敬帝(方智元帝第九子)

    绍泰元年(乙亥)
    太平元年(丙子)

武帝(陈覇先受梁禅都建康)

    永定元年(丁丑尽三年)

文帝(蒨武帝兄始兴王子)

    天嘉元年(庚辰尽六年)

    三祖思禅师于北朝光州大苏山。为顗禅师。说四安乐行。示普贤道场。当北齐废帝乾明元年。
    天康元年(丙戌)

废帝(伯宗文帝二子)

    光大元年(丁亥尽二年)

    二年。思禅师。为南岳帝君授戒法。

宣帝(顼始兴王第二子)

    大建元年(己丑尽十四年)

    四祖顗禅师。于金陵瓦官寺为仪同沉君理僕射徐陵等开法华经题。一夏开释大义。白马敬韶等咸北面受业。自此后常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禅门。及为尚书毛喜说六妙门。

    大建中南岳思禅师。为海东玄光法师说法华安乐行。归国演教。为高丽东国传教之始。

    大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南岳禅师示寂。

少帝(叔宝宣帝长子)

    至德元年(癸卯尽四年)

    至德三年。诏瓦官顗禅师。赴太极殿开大智度论题。仁王般若经题。还灵曜寺就讲。时百座居左。五等居右。慧旷慧辩。皆奉勅难问。天子临筵听法。百僚尽敬。

    至德四年。诏迎顗禅师。居光宅寺。帝幸寺听讲仁王。躬礼三拜。

    祯明元年(丁未尽三年)顗禅师。于光宅讲法华经。章安预听。

文帝(杨坚相周静帝受禅都长安)

    开皇十年(庚戌是年陈亡始称正统尽二十一年)

    开皇十一年。晋王总管扬州。迎顗禅师于大听事。设千僧斋授菩萨戒。师名晋王为总持王。上师号称智者。

    开皇十二年。智者禅师于荆州当阳玉泉山为关王父子授戒。

    开皇十三年。智者禅师。于玉泉说法华玄义。章安预听。

    开皇十四年。智者禅师。于玉泉说摩诃止观。章安预听。是年过岳阳为刺史王宣武授大乘戒法。为学士昙捷等讲金光明经。

    开皇十五年七月。智者禅师。至扬州禅众寺。以所着净名义疏。奉上晋王。九月辞归天台。

    开皇十七年九月。智者禅师。于天台佛陇为诸弟子口授观心论。十一月。于石城寺为弟子说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观。四无量心。四悉檀。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密。一一法门。是月二十四日。示寂于石城弥勒石佛像前。

    仁寿元年(辛酉尽四年)

炀帝(广文帝第二子)

    大业元年(乙丑尽十二年)

恭帝(隋炀帝子)

    义宁元年(丁丑尽一年)

    五祖章安禅师。于天台国清寺为法华威禅师。说止观心要。

高祖(李渊受隋禅都长安)

    武德元年(戊寅尽九年)

太宗(世民高祖次子)

    贞观元年(丁亥尽二十三年)

    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章安禅师。于国清寺。示寂

    贞观二十年。召法华威禅师。授朝散大夫引驾四大师。

高宗(治太宗第九子)

    永徽元年(庚戌尽六年)

    永徽六年。召天宫威禅师。授朝散大夫引驾四大师。与法华同职位。
    显庆元年(丙辰尽五年)
    龙朔元年(辛酉尽三年)
    麟德元年(甲子尽二年)
    乾封元年(丙寅尽二年)
    总章元年(戊辰尽二年)
    咸享元年(庚午尽四年)
    上元元年(甲戌尽二年)
    仪凤元年(丙子尽三年)
    调露元年(己卯)
    永隆元年(庚辰)

    十一月二十八日。法华禅师。示寂。
    开耀元年(辛巳)
    永淳元年(壬午)
    弘道元年(癸未)

则天高后(武氏高宗之后废太子为庐陵王临朝称制)

    光宅元年(甲申)
    垂拱元年(乙酉尽四年)
    永昌元年(己丑)
    载初元年(庚寅二年)

    如意元年(壬辰尽二年)

    如意二年。七祖天宫禅师。于东阳天宫为左溪朗禅师说止观。
    延载元年(甲午)
    证圣元年(乙未)
    万岁通天元年(丙申)
    神功元年(丁酉)
    圣历元年(戊戌尽二年)
    久视元年(庚子)
    长安元年(辛丑尽四年)

中宗(显高宗第七子母武后尝废为庐陵王)

    神龙元年(乙巳尽二年)
    景龙元年(丁未尽三年)

睿宗(旦高宗第八子)

    景云元年(庚戌尽二年)
    先天元年(壬子)

玄宗(隆基睿宗第三子)

    开元元年(癸丑尽二十九年)

    开元十八年。八祖左溪禅师。于东阳左溪为荆溪然禅师说止观。是年新罗法融等。传教归国。

    天宝元年(壬午尽十四年)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左溪禅师示寂。

肃宗(亨玄宗第三子)

    至德元年(丙申尽二年)
    乾元元年(戊戌尽二年)
    上元元年(庚子尽二年)
    宝应元年(壬寅)

代宗(豫肃宗长子)

    广德元年(癸卯尽二年)
    永泰元年(乙巳)

    大历元年(丙午尽十四年)

    大历中。九祖荆溪禅师。于天台佛陇为邃法师说止观。

德宗(适代宗长子)

    建中元年(庚申尽四年)

    建中三年二月五日。荆溪禅师于佛陇示寂。
    兴元元年(甲子)
    贞元元年(乙丑尽廿一年)
    贞元中。十祖邃法师。于国清。为修法师说止观。

顺宗(诵德宗长子)

    永贞元年

    邃法师于国清为日本最澄说止观。尽写一宗论疏以归。为日本传教之始。

宪宗(纯顺宗长子)

    元和元年(丙戌尽十五年)

穆宗(恒宪宗第三子)

    长庆元年(辛丑尽四年)

敬宗(湛穆宗长子)

    宝历元年(乙巳尽二年)

文宗(昂穆宗次子)

    大和元年(丁未尽九年)

    大和中。十一祖修法师。于禅林。为外法师说止观。
    开成元年(丙辰尽五年)

武宗(炎穆宗第五子)

    会昌元年(辛酉尽六年)

    会昌六年诏毁天下佛寺沙汰僧尼。

宣宗(忱宪宗十三子。武宗欲加害。遂逃难为沙门依齐安师。武宗崩群臣迎入京。即帝位)

    大中元年(丁卯尽十三年)

    诏复会昌所废寺院。

懿宗(催宣宗长子)

    咸通元年(庚辰尽十四年)

僖宗(溪懿宗第五子)

    乾符元年(甲午尽六年)

    乾符中十二祖外法师于国清为琇法师说止观。
    广明元年(庚子)
    中和元年(辛丑尽四年)
    光启元年(乙巳尽三年)
    文德元年(戊申)

昭宗(晔懿宗第七子)

    龙纪元年(己酉)

    十二祖琇法师于国清为竦法师说止观法门。
    大顺元年(庚戌尽二年)
    景福元年(壬子尽三年)
    乾宁元年(甲寅尽四年)
    光化元年(戊午尽三年)
    天复元年(辛酉尽四年)

景宗(祝昭宗第九子)

    天祐元年(甲子尽三年)

梁(五代)

太祖(朱温受唐禅都洛阳)

    开平元年(丁卯尽四年)
    乾化元年(辛未尽二年)

末帝(瑱太祖第四子)

    乾化三年(癸酉尽二年)
    贞明元年(乙亥尽六年)
    龙德元年(辛巳尽二年)

庄宗(李存勗破梁即位都洛阳)

    同光元年(癸未尽三年)

明宗(亶本屈突部人赐姓李氏为庄宗昆弟)

    天成元年(丙戌尽四年)
    长兴元年(庚寅尽四年)

末帝(从珣本姓王明宗养子)

    清泰元年(甲午尽二年)

高祖(石敬塘灭唐即位都汴)

    天福元年(丙申尽六年)

    天福中十四祖竦法师于国清为寂法师说止观。

少帝(厘贵高祖从子)

    天福七年(壬寅尽二年)
    开运元年(甲辰尽三年)

高祖(刘知远。晋少帝为契丹所虏。中原无主遂即位于晋阳。仍用晋年号。都汴)

    天福十二年(丁未)

隐帝(承祐高祖犹子)

    乾祐元年(戊申尽三年)

太祖(郭令威受汉禅都汴)

    广顺元年(辛亥尽三年)

世宗(荣太祖后柴氏之姪受遗制即帝位)

    显德元年(甲寅尽五年)

恭帝(崇训世宗子)

    显德六年(己未)

太祖(受周禅都汴京)

    建隆元年(庚申尽三年)

    吴越王钱俶。遣使往高丽日本。求遗逸教乘论疏。

    建隆二年。高丽国。遣沙门谛观。持天台论疏至螺溪

    乾德元年(癸亥尽五年)。

    十五祖螺溪寂法师。为通法师说止观法门。
    开宝元年(戊辰尽八年)

太宗

    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尽八年)

    太平兴国四年。十六祖宝云通法师。为四明礼法师。说止观诸大乘法。

    雍熙元年(甲申尽四年)

    雍熙四年十一月四日螺溪法师示寂。

    端拱元年(戊子尽二年)十月二十一日宝云法师示寂。
    淳化元年(庚寅尽五年)
    至道元年(乙未尽三年)

真宗

    咸平元年(戊戌尽六年)

    咸平六年。十七祖法智法师。于南湖保恩答日本源信。信问目二十七条。

    景德元年(甲辰尽四年)撰指要钞。成出别理随缘二十问。以攻继齐指滥之失。

    景德四年。遣本如持十义书二百问。上钱唐昭师。以救光明玄不立观心之失。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尽九年)

    大中祥符三年。赐保恩改额延庆。同异闻师。作诫誓辞二篇。俾为长讲天台宗教之所。

    大中祥符七年。撰观经融心解。

    天禧元年(丁巳尽五年)与十僧。修法华忏。期满三年。焚身供法。以公私劝止不获如愿。述消伏三用。以破孤山阐义钞之非。

    天禧四年。驸马李遵勗。奏赐法智大师。宣旨令住世演教。不许遗身。

    天禧五年。主上遣内侍俞源清。宣旨就寺。修法华忏三日。为述修忏要旨以答圣意。是岁撰观音别行玄记。观经妙宗钞皆成。
    乾兴元年(壬戌)

仁宗

    天圣元年(癸亥尽九年)撰光明续遗记成。

    天圣三年。先是天禧初。诏天下立放生池。师始于佛生日。纵鱼鸟为放生事。自述放生文。是年郡守曾会。以事闻。勅枢密刘均。撰文刻石。仰宣圣化。

    天圣五年。撰光明文句记。其后广智续赞佛一品。

    天圣六年正月元日。建光明忏七日为顺寂之期。至五日趺坐说法唱佛而化。阇维异香芬郁。舍利无数。舌根不坏。若红莲华。

    明道元年(壬申尽二年)

    明道二年七月。奉灵骨起塔于南城崇法。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三(终)

 

上篇:佛祖统纪

下篇:阿弥陀佛百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史传部目录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冥报记

冥报记卷上 吏部尚书唐临撰 夫含气有生。无不有识。有...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序 原夫善恶之运契。犹形影...

华严经持验纪

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号龙树菩萨。出梵志种。大豪贵...

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序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原夫至道无言。非...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高峰和尚禅要 侍 者 持 正 录 参学直翁居士 洪乔...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佛说本相猗致经

佛说本相猗致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本)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本)...

大乘入道次第

大乘入道次第一卷 沙门智周撰  稽首无等善调御  能...

佛治身经

佛治身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言:「当学。工语不?...

佛所行赞

佛所行赞卷第一(亦云佛本行经) 马鸣菩萨造 北凉天竺三...

菩提心义

菩提心义(海运)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发起之相。具在...

佛说琉璃王经

佛说琉璃王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第一讲) 今天学人跟大家共同学习的主题是佛教的《忏...

四个不同时期的素食体验

说来我已经素食十年了。曾为了吃饭的问题头痛不已。我...

【推荐】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心生种种法...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食存五观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肝炎病的食疗法

中国人有几亿人有肝炎。肝炎有七种类型甲型、乙型、丙...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当我们的心开始带回家以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

【推荐】蒙山施食的由来及功用

《蒙山施食仪》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都必须进行的一...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