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大安法师  2015/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佛说八大人觉经》

生死轮转有两种:一种叫分段生死,一种叫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指众生由于有见惑、思惑,业报身一段一段地在三界六道中轮转,也就是轮回。

比如这一期生命活到八十岁,神识离开肉体后,又找另外一个生命的载体,开始业力相应的另一期生命。或转生为人道的生命,或畜生道的生命,或饿鬼道的生命;有时是从人道到畜生道,有时从畜生道上升到天道,有的在天道天福享尽,又投生到地狱道……如此这般错综复杂的轮转,叫分段生死。

“变易生死”是指圣人——阿罗汉以上的修行者——已经断了见思惑,但还有尘沙惑、无明惑等细微的烦恼没有断。这类烦恼也有因地的转移和果上的变迁,叫做变易生死。

要成佛,首先解决分段生死,才能跳出三界六道的轮回;再进一步断尘沙惑和无明惑之烦恼,渐次解决变易生死的问题,直至断尽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才朗然大觉而成佛。

“生死炽然”,两种生死如同炽燃的大火,焚烧众生,尤其是分段生死更为剧烈!菩萨观照众生的生死轮转,就好像快速旋转的火轮,没有一刻的停留。

我们这一期几十年光景的生命,似乎很漫长,但实际上生命流逝的速度非常迅猛,如同石火电光!忉利天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一百年,人的生命在忉利天的天人来看,不到他们的一天,可谓朝生暮死,就像蜉蝣、朝菌。

“苦恼无量”,六道轮回中的生死之苦,我们身处其中的众生可能有时候感知不到,但佛菩萨五眼圆明,看得很清楚。我们今生假如不能把握好自己,不去修行佛法,真正出离生死,来生就很可能会重下三恶道。

阿罗汉证果后有宿命通,当观察到自己无量劫以来,尤其是在地狱里所遭受的苦难时,吓得毛孔里流血,而不是出冷汗。如果佛菩萨慈悲,借宿命通、天眼通给我们观照一下自己在地狱里受苦的情况,你就一定会很恳切地念佛。

现在我们还有偷心,认为不念佛没关系,暂时也没有什么苦恼。如果加上奉行断灭见就更麻烦了,认为死后什么都没有,连受苦难的主体都没有,于是就无所畏惧,肆无忌惮。等到堕入恶道之后才悔之晚矣!

《大方广佛华严经》告诫我们——要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每个净业行人都要如救头燃的修行,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发愿往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不要低估无始劫来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就好,干啥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

遇到什么灾难,就这样去发愿

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样

那年春天,我与几位师兄到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法师正...

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

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先布施、持戒、忍辱,这三种还...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

吃素的原因来自两个最起码的认知

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海里生物、家养牲畜就理所...

《临终三大要》述义

《临终三大要》作于民国十九年,即一九三○年,这篇文...

【佛教词典】慕捺啰

(术语)Mudrā,又作目拏罗。译曰印契。见慧琳音义三...

【佛教词典】得绳

即说一切有部所立十四不相应法中之“得”。谓一切有情...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

【推荐】每个人都是贼

伟大的圣者龙树菩萨,曾全身赤裸地生活,仅有的家当就...

龙王和他的女儿

龙王伊罗卡帕塔,在迦叶佛时,虽然是一位比丘,却不够...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

【图】僧人威仪规范教学(平兴寺版)

僧仪规范(平兴寺版)...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东方

问: 请问法师,东方净土和西方净土有何差别?为什么一...

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梦心消失的时候,你醒过来,看那个人事,觅之了不可得...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

傲慢与偏见

有一位师父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立一位侍者。 门外,...

提倡以护生和素食代替放生

近两年来,新加坡居士林在佛菩萨圣诞日到来之前总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