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破舌识有自体

净界法师  2019/07/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破舌识有自体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够了别酸甜苦辣,是外面有味道而生的。就是你为什么产生了别呢?是味道产生出来的。好,如此一来,我们的舌识就变成酸甜苦辣的一部分了。

那么这样子,“同于舌根,应不自尝”,就如同前面舌根的道理,你自己就不能去尝这个味道一样。你自己不能尝自己,那你怎么又能够去了别这个味道是有味还是无味呢?既然你舌识从味道创造出来,你就不能去尝味道了,自己不能够了别自己的。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

又者,世间上一切味道,所谓酸甜苦辣,并不是单一的物质所生,所以味道是多元化所生的,那么你所生的识体也应该多元化才对啊。既然所生的识是一,那表示这个味尘也应该只有一才对。所生的识是一,能生的酸甜苦辣的体性也应该只是一才对啊。那表示什么呢?表示咸淡甘辛这种味道都变成同一个味道了,都没有分别了。

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咸淡甘辛,它的味道的产生有三种情况:第一个是俱生,就是说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味道。比如说甘蔗与生俱来就是甜的,黄连与生俱来就是苦的,这叫俱生;第二个,和合生。和合生就是说,它是经过两个以上的东西和合。

比方说黄豆跟盐巴跟面粉加以和合而产生了酱油,所以这个味道的产生是经过两个以上的物质的和合产生的,叫和合;第三个是变异生。变异生就是说,它是经过成熟的过程而产生的。比方说水果,还没有成熟之前是酸涩的,成熟以后变成甜的,这叫变异生。它有和合生味、俱生味跟变异生味。

那么,既然它所生的识体是一,那么它能生的味道也是一才对,应该没有分别才对。这个酸甜苦辣既然没有分别,那么这个识就不能构成识了,因为你尝什么味道都是一样,那怎么能够叫作舌识呢?识就是要产生差别了别啊。

那么,这个舌识,舌味界,又怎么说以舌根相对味尘产生舌识呢?这三个界都不能安立。所以我们不能说他生,不合道理。

寅三、非因空生

不应虚空生汝心识。

这个是讲无因缘生。因为虚空是无情的,你不能够说一个无情的虚空产生一个有情的舌识,这个是不合道理的。

寅四、非因共生

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

说是舌根跟味尘两个和合,那么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次,一半是有情,一半是无情,体性参杂混滥,中间的体性根本不能建立起来,所以怎么能够产生一个舌识界的功能呢?这不合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来藏与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

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得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

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

爱上自己的影子

【迦叶正观法尘。而言观六尘者,以法尘是前五尘落卸影...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修空观对治时,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么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

改变心念,这样命运才能改变

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如何能富贵,回答一定是布施...

净土宗的四个特色

净土宗又称莲宗,是中国传统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来,...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

【佛教词典】心眼

指藉禅定之力可透见障外之色,照了诸法。即不依肉眼,...

【佛教词典】头鐼

(物名)第一之鐼子也。为盛羹者。于三个鐼中为最大,...

只忧道业难成,不虑身心沉没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如何才能降魔

问: 如何才能降魔? 惟贤长老答: 慈悲可以降魔。《...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

好为人师的老山羊

一个凡事都爱摆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它...

善恶因果,错综复杂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

听到哪里有灾难,你马上就回向

今天的雨很大,大家还是来了,就是一念心!这种道心,...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念佛是靠我们的信心和愿力,心清清净净地念,是要把心...

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归根结顶之法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净土法门,处处劝勉...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

圣严法师《悲智双运破除烦恼》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见有人带著一只狗,狗看到我这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