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但甘其味,勿择其形

净界法师  2023/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但甘其味,勿择其形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

这一段是把这个娑婆世界的现身做一个总结。华德,是妙音菩萨他能够如是的来救拔娑婆世界诸多的众生,包括这个六道,因为妙音菩萨他能够在普现色身三昧当中,种种的变化现身。那么现身干什么呢?就是说法,说《法华经》。那么在现身说法当中,以各种神通变化当中,虽然他能够一为无量的分身,但是他每一个分身的智慧功德不会有任何损失。那么如是菩萨以若干的善巧智慧,来明照娑婆世界,使令一切差别众生,随其根机的浅深,而各得所知。其实这个普现色身三昧,真正的用途在于现身说法,教化众生。重点还不是在于自受用的依正庄严。

那么这个现身说法,从古德解释这一段经文,他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从佛菩萨的角度,佛菩萨现身说法的原则就是恒顺众生,就是你是什么相状,我就配合你。因为众生没办法配合佛菩萨,所以他只能够怎么样?所以佛菩萨一定是恒顺众生。那么在恒顺众生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就是,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你是一个法身菩萨,你一定会知道众生喜欢你变什么相状。因为他那个功德力,可以入众生的心中,随你众生的欢喜而产生变化,欸,你是帝王,我就现帝王身来摄受你。所以他这个普现色身不是固定的,是变化的。

所以你看我们过去有净土宗说,你拜佛陀的时候,拜菩萨的时候,你要把佛菩萨的相状记住,干什么呢?因为临命终的时候,你就是要观想这个相状。你这个就错了,佛菩萨,你要么没感应道交,一旦感应道交,所有的佛菩萨都有普现色身三昧,他会现出你喜欢的相状。

所以天台智者大师在讲《小止观》,他说,你打坐的时候如果看到佛菩萨,第一个你一定会欢喜,而这个欢喜它不会障碍你的寂静,是一种寂静的欢喜。这个就是正确的佛菩萨现前。如果你看到一个相状,你会有不欢喜的感受而且躁动不安,那一定是魔王显现的,因为佛菩萨的普现色身三昧是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他一定是恒顺众生。应以何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成就欢喜益。这第一个。

所以你不用去预设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他现什么身,只要你真的感应道交,保证是你看到以后,第一个:欢喜,然后身生善、灭恶、入理,四悉檀一定具足。这个是普现色身三昧的特色。它能够进入你的内心世界,变现让你欢喜、生善、破恶、入理的身相,这第一个,从佛菩萨角度。

第二个从众生的角度。我们面对普现色身三昧,蕅益大师有一段的开示,他说这个:随类通经,物睹其迹,不测其本,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

说这个法身菩萨他在弘扬经典的时候,他现各种相状,甚至于现出蟒蛇相、三恶道的相,甚至于他现这个畜生道,各种相状,那我们只看到他的迹门的相状,我们看不到他背后的法身的功德,那怎么办呢?很简单,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所以你看到普现色身三昧的时候,只要他讲的法对你有受益,你不要在乎他现在什么相,我们前面在《提婆达多品》就讲过了,就是你学这个一念心性、一心三观的人,一定要把相状放下,就是这个人讲话对你有好处、受益,你就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

我刚出家的时候,大概出家三年吧,三年还是四年,我被忏公师父叫到莲因寺去,跟他们常住上课,那个时候我很资浅,出家三四年,莲因寺有很多长老级的大比丘,有些人可能功课忙就没有来听课,没有听课当然我们也要知道认分,因为我们是资浅。那么讲完课以后,第一天讲完课以后,中午吃饭的时候,忏公师父老人家就讲话了,他说我们一个人生病了去看医生,你不要去管这个医生年纪多大,是年轻的呢,是资深的呢,不要管这件事,也不要管这个医生是不是自己生病,你不要管这件事。重要的是,这个医生他给你的药可以把你的病治好,这句话你们听懂了吗?就是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

我听了以后很感动,这个老人家的见地。就是说,诸位你一个人要增上,你要姿势站低一点,就是同参道友有些人可能刚学佛,但是他讲这句话,欸,这有道理,有些人就谦卑的学习,他就受益了。有些人讲说,我学佛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那你这句话,你就错过了,你本来这句话你可能会增上的,结果你就错过了。

所以你姿势站得越低,你接受教化的范围就越广,它是这么一个,就蕅益大师劝我们,就是说,你别看他现这种,这个身是那么的卑贱,你看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很快成佛的了,释迦牟尼佛算是精进,他成就法身以后,他是快速成就的,除了他精进以外,他的谦卑是一个特色,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向谁学习,他向野干学习过,也是卑贱的果报,野干,他跟罗刹鬼学习过,他为了求半句偈献身,把这个肉喂给罗刹鬼。

所以他为什么能够成就呢?就是他谦卑的角度,他很快能够接受别人的教化而增上,所以叫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这是蕅益大师对我们的开示。就是佛菩萨的普现色身三昧,他现各种色身,你有幸遇到,你别管他的身相是怎么样的卑贱,关键是他的法对你有好处你就接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

你不分别,就没有那件事

修唯识观分两个部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像...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

生命只是一团泥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要得无生法忍后,才能够无分别

第四个是无分别故。这个无分别怎么讲呢?我们上一次说...

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是供佛好,还是供菩萨好?

问: 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比如供观音菩萨...

修行人二十种病气

怯弱气认为自己根浅慧薄,无力胜任大道。应发大愿,立...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

【佛教词典】不酤酒戒

十重禁戒之一。禁制自酤酒或教人酤酒之戒。以酒能昏神...

【佛教词典】如来拳

密教结手印时,用以作为其他各种印契基准的印母之一。...

人生的立命之学

垂训以格人非:垂训就是建立好的教训,来格除人性当中...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

跟外境接触时,我们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无而可得,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亦复如虚空。 ...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

曾读古德的净土开示,有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之语,...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

恶梦换好梦;最后让你醒梦

我过去在佛学院带学生的时候,发觉越是新生修行越有特...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问: 一位法师说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在任何一部经典上说...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